这是一部中国当代文学史著述与当代文学史图片相互印证的图书。著者立足于现实主义主潮和现实主义演变的思路论述当代文学60年的发展脉络,并侧重于文本分析,使读者对当代文学60年来的经典性作品有所了解。该书比较客观全面地描述了中国当代文学60年的发展,对经典性作品作了中肯的阐释,著者没有囿于以往文学史的定论,而是从作家观察和认识现实世界的方式入手挖掘出当代文学的精神内涵。这种叙述有利于在向外传播时,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真相。同时,由于著作是图志的形式,有数百位历史图片更能使海内外读者从直观形象中加深对著作的理解。
杨义曾在文章中指出:“书名‘图志’,是我们探索写文学史的一种新的形式,它意味着另辟蹊径,切入文学史的独特侧面……从一个特殊的视角,透过装帧插图,看取作家或隐或显的心灵世界,看取他们个人的修养和趣味,看取民族命运和中西文化冲突在他们心灵中的投射和引起的骚动……由图出史,形成一种新的文学史编写模式。”这或许可以为日后的图志式文学史写作奠定了*初的基调,也便是严家炎所说的“一种新的文学史写作范式”,更有人已经将这种写作称为“文学图志学”,可见“图志”的写作已经成为了当代文学史写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部由当代著名文学批评家贺绍俊与巫晓燕博士合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图志》,填补了中国当代文学史无“图志”的空白,旨在表现中国当代文学的真实面目与进展历史,在史料的占有、典型作品的选取、学理的评析等方面均代表了当代文学史研究的*前沿水准,同时数百幅珍贵照片也为此书的亮点之一。此书可与杨义的《中国现代文学图志》合称当代中国文学图志写作之“双壁”。
《中国当代文学图志》共五章包括了**章 建国后“十七年”文学、第二章 “文革”文学、第三章 20世纪80年代文学、第四章 20世纪90年代文学、第五章 “新世纪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前会长张炯:贺绍俊、巫晓燕两位同志所著《中国当代文学图志》实际上是一部新中国文学史,图文并茂,结构合理,引证丰富,资料翔实,文字清通流丽,富于个人著作的独特风格。全书对六十年新中国文学的评述相当客观,实事求是,能对不同时期的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均采取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和历史主义的态度,对文学发展的历史线索的清理也比较清晰,符合史实;评价作家作品时也注意兼顾思想和艺术的标准,努力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著者有深湛的理论修养和广泛的作品阅读,并具在文艺报刊长期工作中获得的历史感和从事文学批评所培养的比较眼光与艺术鉴赏力,著者的评述多切中肯綮,艺术分析尤为到位。这是目前我所见到的当代文学史著作中难能可贵的、具有鲜明特点和学术贡献的优秀之作。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中国当代文学图志》的领衔作者贺绍俊,为著名的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家,因曾长期担任《文艺报》常务副主编、《小说选刊》主编,一直承担《中国文情报告》重点项目小说部分的年度综述任务等,在当代文学研究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兼顾等方面,都有很深厚的造诣,很丰厚的积累。而由他与巫晓燕合作著述的这部《中国当代文学图志》,因为精心思考,用心营构,注重图说,图文并重,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色与个性。从而在同类著述中别树一帜,值得关注。其一,以论带史,述评兼顾。现在已出的当代文学史著,大都是以纵向的历史为主要线索,分时段、按体裁来描述文学的演进。这样的表述,虽然脉络清晰,板块分明,但因以叙述事象、概述作品为主,忽略了实际上存在的横向交叉与整体性关联,更像是各类文学现象的发展概要与不同体裁作品的内容摘要。而贺、巫合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图志》,摒弃了这种流行的思路与写法,在“章”的建构上,按时间段分为五个大的时期,以显示各个阶段的衔接与历史的演进,而在“节”的设置上,把体裁化为问题,在问题的阐说之中,带出创作与作品。这种以评带述的方式,突显了问题意识,突出了对于作品的感知与解读,强化了论说的因素与成分,在问题的观照与理论的层面上,更为深刻地揭示了文学的发展状况,更为内在地解读了作品内蕴,使文学史的描述走出了具体作品的线性罗列,而具有了一种更强的历史感与更足的理论性。其二,直面难题,补缺弥弱。现在的当代文学史著作,一般都避开或略过“文革文学”,不谈或不及“新世纪文学”。这样的做法就使一部文学史在脉络上明显断裂,在后续上缺少下延,存在着事实上不周全与不完整。这部论著没有避绕这些难点与难题,而是正面介入,直接面对,并在立足于史实的基础上,如实地述说相关现象,客观地评说具体作品。这不仅使这两个重要的文学时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与描述,而且从具体的描述来看,也称得上是钩玄提要,秉要执本,做到了客观而真实,深入而细致。其三,图文并茂,双向叙述。现在的文学史类著述大多没有图片,只是单一的文字陈述。这部《中国当代文学图志》根据当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广泛收集相关图片,精心选取代表性图片,所收入的图片不仅数量众多,自成系统,而且有许多图片都是首次公开,此前未见,相当的弥足珍贵。这些图片依序插排于著述之中,镶嵌于文字之旁,既与文字相互映衬,起到了相互说明,彼此见证的作用,也在整体上起到了以图说事,用图说史的独特作用,使图片部分本身即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叙述,以文学风貌的图片展与文学演进的图说史,而具有形象性、观赏性与文献性相兼顾的可贵特色。因上述几点,使得贺绍俊、巫晓燕的《中国当代文学图志》,在多个方面具有了自己独有的特点与鲜明的个性,从而在同类著述中具有不可替代性,独步一时性。
贺绍俊,男,1951年生于湖南长沙。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曾任文艺报社常务副总编辑、小说选刊杂志社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长期从事文学批评活动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著有《文学批评学》《伊甸园的困惑——文学中的性爱描写》《铁凝评传》《鲁迅与读书》《还在文化荆棘地》《重构宏大叙述》等。撰写理论评论文章近百万字,分别发表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与研究》《当代作家评论》《小说评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文汇报》等报刊。巫晓燕,女,1973年生于辽宁沈阳。1996年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中文系。2002年在沈阳师范大学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同年考入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2005年获得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近年在《山东文学》《当代作家评论》《小说评论》《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编著作3部。
维多利亚文学与基督教传统研究 本书特色 从宗教角度研究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学的传统由来已久,但19世纪研究的主导倾向是考察文学中的宗教因素是否符合维多利亚的道德规...
心理学与亲密关系 本书特色 亲密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它有以下四个特点:长时间的频繁互动;思想、情感、行为相互依存;共享彼此的物质;将对方视作心理自我的一部分。...
惊变 本书特色 《惊变》:心跳文库。复制自己的大脑以求金蝉脱壳的黑色惊悚故事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作家惊变 节选 《惊变》内容简介:一向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游刃有余的基金...
红楼梦论源 内容简介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我进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珮。《诗序》以为此诗是秦康公念母之作。秦康公母穆姬是晋献公女,太...
《胡适散文》收录了胡适写的散文作品,包括:归国杂感、贞操问题、不朽、新生活、名教、写在孔子诞辰纪念之后等,既注重审美欣赏
这本书收录了国际著名平面设计家、书籍设计家杉浦康平近年与中国、韩国及印度的六位著名设计师——吕敬人、黄永松、安尚秀、郑炳
随园诗话(上下) 内容简介 批本随园诗许,原藏清人某待郎家。近人冒广生据第十六卷跋语,知为满人福建总督伍拉纳之子所作;乃删润刊行。邓之诚复据伍拉纳子舒石舫所着适...
天问:我是谁 关于克隆关于世界关于诗人 内容简介 “21制高点丛书”站在当代高科技前沿俯视发展大趋势,探索社会人的生存环境,揭示人类的成功与失败以及面临的窘迫,...
中国名著大辞典 本书特色 一、本辞典收录的名著上起先秦,下迄当代。二、本辞典对名著的界定取其广义。举凡在思想学术、宗教哲学、科学技术、语言文学等各领域中有独到见...
【小狗仔VS.腹黑帝.穿越當道】傑克,這真是太悲催了!想他況正義在二十一世紀可是個靠筆就能殺人的狗仔,但自從穿越到這世界,並
诗笔丹心:任钧诗歌文学创作之路 内容简介 任钧的诗歌创作于革命策源地的广东。二十世纪初期旧制度的腐朽顽抗、人民的苦难重重、革命斗争的此起彼伏,目睹这一切,使身激...
新文学评论-(二十二) 本书特色 本书为新文学学会主办的文学评论集刊,本期设有“作家语录”、“文学新势力”、&l...
《企业博物馆3.0:实践中的思考》内容简介:本书共分为三个章节,分别是重新认识企业博物馆、关于企业博物馆的评估和经典案例分析。
现代中国果树栽培·落叶果树卷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内容包括果树栽培概论,果树生长发育规律,果树与环境,果树良种选育、苗木培育、土肥水管理、整...
詠善從沒想過,詠棋可能會因為自己的愛而遭難。但他不會讓任何人傷了詠棋的!就算是要他賭上太子之位……詠棋的心茫然了。詠善的
瓜饭楼丛稿总目 本书特色 《瓜饭楼丛稿总目》共三个组成部分:(一)《冯其庸文集》,收作者的论文、专著、诗词、散文、题记等文字;(二)《冯其庸评批集》,收作者评批...
郭沫若诗歌研究 本书特色 《郭沫若诗歌研究》:西华大学人文学院文津学术丛书郭沫若诗歌研究 目录 **章 论郭沫若的代表诗集《女神》**节 讴歌现代科学技术的《女...
《文心雕龙注(上下)》作者刘勰,中国古典文学,经过周泰两汉长时期的发展,创作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理论上也有过许多探索。到了
水粉画基础技法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术教材丛书中的水粉画基础技法分册,主要讲述了水粉画的基础知识、水粉画的工具、技法等内容。全书立论新颖、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具有...
人民日报评论选.1998 内容简介 本书选集了人民日报1998年发表的一些重要社论、评论和任仲平文章,约占当年评论作品的90%。这些评论不仅肩负着舆论导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