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美术概论》是在1990年、2006年的两次讲座基础上进行学术性提升后的结果,概说了李泽厚美学富有原创性与体系性的品格,更说明了这是拥有哲学一历史纵深度的追溯根源的“男人美学”,而非尼采所嘲讽的局限于艺术鉴赏的“女人美学”。书中还揭示了李泽厚美学的双向架构:向外打通马克思与康德而创造了人类学主体实践美学;向内打通儒、道、屈、禅而创造了中国美学研究的双鐾《美的历程》与《华夏美学》。尤其是《美的历程》一书,更是全然首创的中国审美趣味变迁史(而非艺术史)。作者对李氏著述和思想烂熟于心,在《李泽厚美术概论》中,李泽厚所有的美学理论硬核均被作者用以轻驭重的感受性语言所化解和阐释。
在这些基本论述之外,《李泽厚美术概论》还收入作者与李泽厚的系列对话以及李泽厚本人从未发表过的自问自答录,从而使全书更为丰富。它适合于大学哲学系、文学系、艺术系的研究生、大学生阅读参考,也适合于向往美、希望进入美学之门的读者一览。
《李泽厚美学概论》是在1990年、2006年的两次讲座基础上进行学术性提升后的结果,概说了李泽厚美学富有原创性与体系性的品格,更说明了这是拥有哲学一历史纵深度的追溯根源的“男人美学”,而非尼采所嘲讽的局限于艺术鉴赏的“女人美学”。书中还揭示了李泽厚美学的双向架构:向外打通马克思与康德而创造了人类学主体实践美学;向内打通儒、道、屈、禅而创造了中国美学研究的双鐾《美的历程》与《华夏美学》。尤其是《美的历程》一书,更是全然首创的中国审美趣味变迁史(而非艺术史)。作者对李氏著述和思想烂熟于心,在《李泽厚美术概论》中,李泽厚所有的美学理论硬核均被作者用以轻驭重的感受性语言所化解和阐释。在这些基本论述之外,《李泽厚美学概论》还收入作者与李泽厚的系列对话以及李泽厚本人从未发表过的自问自答录,从而使全书更为丰富。它适合于大学哲学系、文学系、艺术系的研究生、大学生阅读参考,也适合于向往美、希望进入美学之门的读者一览。
在这段话里,李泽厚说明,中国美学强调的是情感性的优美和壮美,而不是宿命的恐惧或悲剧性的崇高。这一审美判断的背后,是非常深邃的文化内容。80年代时,李泽厚讲的是中国文化追求的现实人生的和谐,而非超世间的信念。90年代讲“一个世界”而非“两个世界”。他把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想通了,研究透了,对其美学范畴、美学观念的内涵也真正把握住了。正是这样,尽管西方哲学家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等都讲“崇高”,但李泽厚还是在中西比较的语境中讲出了新意。更不用说本来就属于中国的美学了。本就属于中国的儒、道、屈(屈原)、禅,李泽厚的阐释,处处都可以听到发前人所未发之声。历来都讲庄禅哲学相通,那么庄与禅的区别何在?前人并没有讲清,而李泽厚道破了,讲清了。庄子还有真人、至人等人格理想,禅则全然没有,全都放下。庄禅都以直观为法,但庄还存有思辨,禅则全然没有,全都放下,包括文字也不立,只看重通过瞬间抵达永恒的神秘体验。这些难点,一经点破,真让我们豁然开朗。现在大家都知道李泽厚说儒时讲“情本体”,有新的发现,其实他对庄禅也有许多原创性的开拓与发现。出国之后,我在香港城市大学的讲座系列中,也讲庄禅,在阅读前人他人的有关论著中,没有一个像李泽厚那样讲述庄子的深刻性在于发现历史的悲剧性与人生的悲剧性,也没有其他人像他那样用“我即佛”、“佛即我”的穿透性语言来描述禅宗,并说明其以觉代神的无神论实质。用辛弃疾的“众里寻她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诗句来说明禅宗,既贴切又形象,这种哲学、美学语言在中国也是罕见的。想透了,想通了,融会贯通了,然后才用最简明、最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本身就包含着原创性。这里我还要特别指出,二十多年来,中国学界出现了海德格尔热,紧接着又出现海德格尔与老子、庄子的比较热,这其中,出现了一些好书好文章,但是,也有很大的误区,这就是只注意相同、相似处,但李泽厚则指出两者的巨大差别。他认为海德格尔的哲学乃是“士兵的哲学”,崇尚死亡、鼓动牺牲的哲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许多德国士兵身上都带着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而中国的老、庄、禅,则崇尚生命,主张以柔克刚,大思路全然不同。李泽厚对德国哲学中崇尚毁灭的大倾向(包括尼采、海德格尔等),一直心存警惕,并表明自己与之相反的哲学态度。他所认定的世界十大哲学家名单(康德、休谟、马克思、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笛卡尔、毕达哥拉斯、杜威、
刘再复,1941年生,福建南安人,196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1989年旅居美国。现为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客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名誉教授等。主要从事文学研究。著述甚丰,详见本书附录。
词解人生-成语中的生命智慧 本书特色 寥寥数言浓缩千年世事沧桑,短短百字演绎历史精彩瞬间,拈提古今开启过往经典之门,古为今用照亮人生智慧视野。成语,中华文化宝库...
回归本觉:净影寺慧远的真识心缘起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以慧远思想中*核心的“真识心缘起”为主轴,所谓的“真识心缘起”,就是指的人的*终认识包含了世界宇宙所具有...
人文讲习录:中西哲学的会通 内容简介 牟宗三先生有感于大学教育分门别类,专以知识为务,而于生命性情、精神志趣、文化理念等反相隔阂不通,于是以台湾师范大学为讲坛,...
十力语要-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十力语要》共四卷,收录了他的信函、语录、短文、讲词等,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对“新唯识论”的哲学思想的...
季羡林谈佛-图文纪念版 本书特色 季羡林佛教作品白金珍藏版,收录季羡林大师长达半世纪的佛教论著。中国人研究佛教的必读图书,让您轻松读懂佛教。季羡林之子季承首次授...
姜守誠,1975年生,山東煙臺市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1999年畢業於聊城
阿姜查以非常简单与朴实的风格,谈论内观诸法的三个特征——无常、苦与无我,并且提出有力的对治法,让我们可以克服对“改变”的
美学史 本书特色 英国新黑格尔派哲学家、美学家鲍桑葵相信,美学史不等于美学家的历史。所以他的《美学史》(此书已成为当代美学研究的经典),没有为任何美学家歌功颂德...
王阳明全书(4本套装)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团结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 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其学说思想阳明学是明代影响较...
云木禅心-虚云和尚诗偈选赏 本书特色 纯闻编著的《云水禅心虚云和尚诗偈选赏》虚云大师以百载光阴,尽瘁传化,其事震烁中外今古。大师,其入佛境界,行菩萨行者耶,对外...
中国当代儒学批判 内容简介 在当代中国思想史上.以儒学为旗帜的运动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思潮。这不仅因为儒学曾是中国文化的主干,且在某些学者那里出现了重回这一地位...
阳明学派 本书特色 ★阳明学派是明朝中晚期思想学术领域中的著名流派,其学说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后传于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阳明学派是明朝中晚...
神学的科学(历代基督教经典思想文库) 内容简介 托伦斯的神学主题,环绕着神学的客体性。如果神学没有客体性,纵是天花乱坠,不外是主体营造,要解决神学的客体性就要处...
狄德罗经典文存 内容简介 (1713—1784)18世纪法国伟大的哲学家、启蒙思想家。他博大精深的思想与当代其他启蒙思想家一起,汇成一股强大的反映新时代特点的思...
循法成德-韩非子真精神的当代诠释 本书特色本书主要内容涉及韩非子思想内涵的重新理解以及当代价值的发掘,核心观点在于:韩非子思想重在阐释社会规则体系的运作机制。道...
中庸译评 本书特色 中庸作为四书五经的扛鼎之作,有着很多耐人回味的精妙之处。《中庸》让人面对社会,正视现实,给人以智慧,给人以能量。因此《中庸》是每个人安身立命...
圣经的故事 精装插图本 本书特色 《圣经》是人类伟大的遗产。它并不是单纯的文学书、哲学书或历史书,但它却是众多文学书、哲学书和历史书的智慧之源。 《圣经》原典的...
先贤的民主/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本书特色 本书认为,有可能逐渐主导21世纪全球文化的中国,将不会是一个属于日渐粗俗之个体的社会,也不会是西方企业家已经开始在梦想的...
感恩-生活之道 本书特色 《感恩:生活之道》:迷惑时,我们失去所有时间,开悟后,我们拥有全部世界。无数读者期盼已久的励志经典;丛书全球销量逾二百多万册。冯骥才、...
仓央嘉措:不负如来不负卿 本书特色 1、内容:融传记、诗歌;史实、想象于一体的文学经典范本。2、版本:**部全景展现仓央嘉措传奇生命、动人诗篇和佛学精神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