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宗教与日常生活》这本书中,史蒂芬·亨特向读者介绍了宗教社会学领域*新的理论进展和实证发现。在这本内容全面翔实、研究深入透彻的著作中,亨特以他渊博的学识为读者勾勒出了宗教社会学研究现状的轮廓,包括:全球性宗教冲突和宗教多元化、宗教膜拜团体和教派性质的变化、宗教信仰和性别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当代文化和消费主义对宗教信仰实践的冲击和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亨特试图同时从社会学和历史学两个维度上找到当代宗教的定位,据此来呈现和展示各种全球性现实状况,他运用*新的理论和研究成果考察了宗教在个体和日常生活层面的活力并提出要用功能论的视角来取代实体论的宗教定义,从而抛弃了宗教信仰中“那些干巴巴的组织层面”,把宗教“嵌入”到日常生活的微观实践中,巧妙地解决了“世俗化”命题面临的尴尬困境。
《宗教与日常生活》:西方宗教社会学研究的*新力作!从经验事实角度来看,近来关于宗教信仰新兴表现形式的争论,几乎已经到了推翻以往所有定义的地步,传统社会学家的理论和研究工作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这种争论在很大程度上纠缠于“灵性信仰”和“宗教”之间的区别。即现在宗教社会学研究的不仅只是宗教,而是宗教加上灵性信仰。宗教权威、规范化的信仰方式、教条和形式的重要性日益下降,私人的东西,内在感受、个体经验和当下“生活”的权威性逐渐上升。
灵性市场孕育和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宗教生活,个体化了的宗教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特征。然而,在后工业社会里(不管如何理解这个概念),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和文化模式是消费主义,而不是生产。宗教变成了消费伦理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在,宗教越来越成为一个自由选择、时尚和生活方式的问题。当然,如果把理性选择和后现代主义结合起来,同时从这两种视角来看,消费主义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进而,现在看起来,对当代宗教性质进行全新的推测和分析也似乎没有穷尽的可能。然而,相比之下,后现代主义者给出的分析和解释更为模棱两可。在后现代主义者的用法中,一方面,“宗教”可以化约成仅仅只是一种休闲意义上的追求;另一方面,休闲的经济和文化价值日益增加,这意味着,宗教可能仅仅只是被重新转移到了另一个同等重要的领域。同时,这还意味着,其他一些更世俗的意义体系和表达模式将在一个自由市场里参与竞争,从而可能减少宗教的市场份额,改变宗教的性质,使其变成准宗教表达形式。理性选择理论对灵性市场的分析相对来说更为清晰。通过供应和需求规律,竞争导致宗教信仰水平的提高,但要是追根溯源,这个结论最终还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假设之上:人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宗教”天性,因为有些特定的“需求”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才会出现宗教“探索”现象的兴旺,至少是一种潜在的繁荣。然而,要证明这种推测却颇费精力。如何测量宗教消费量或“征求量”——新时代宗教书籍的销售量,参加或造访定期例会、讨论会、静修营会的人数或者出席教会活动的人数?进一步而言,“宗教消费”究竟是什么意思?
作者:(英国)斯蒂芬·亨特(Stephen Hunt) 译者:王修晓 林宏 合著者:黄剑波 张华斯蒂芬·亨特,英国西英格兰大学社会 学系高级讲师。他在当代基督教和新宗教运 动方面著述颇丰。他的著作有:The Alpha Initiative:Evangelism in the Post-Christian Era(Ashgate,2004),Alternative Religion:A Sociological Introduction(Ashgate,2003), Religion in the West:A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Macmillan,2001)。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7辑论独一理智/汉译名著本17 本书特色 托马斯的这部《论独一理智——驳阿维洛伊主义者》不仅具有认识论价值和人学价值,而且也具有显而易见...
儒学人文小品 内容简介 人类漫长的发展进程中,积淀了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富矿。“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既从西方文化、文明中吸取营养,又从我国古...
在16和17世纪的中国,佛教信徒和儒学士人广泛地活跃于地方寺院及其捐助活动中。随着士绅数量的增长超过了帝国官僚机构需求的增长
孟子语录(汉英双语版) 节选 ols.59.王者之迹熄而《诗 》亡,《诗》亡然后《 春秋 》作。《孟子·离娄下》【白话】 王者采诗的事情废止了,...
孔子说 本书特色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和译著。这些著作和译著,对我国百余年来的...
受益一生的北大国学课 本书特色 文思主编的《受益一生的北大国学课》精选了章太炎、吕思勉、刘师培、鲁迅、梁启超等学者的作品或演讲录,入选的这些学者或者是曾在北大学...
康德:判断力之批判 本书特色 1.“三大批判”之一,新儒学集大成者经典译注。2.*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毕生谋求儒家哲学与康德哲学的融通,力图重建儒家...
中国景教 本书特色 本书是朱谦之晚年写作的*后一部著作,他借鉴了前人研究的所有重要成果,在许多重要的关键问题上,他进行了鉴定、评论,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因此,为...
大智慧之心-《金刚经》所说的菩萨道及其修行 本书特色 *近读《金刚经》,发现大乘无上道,就是我这几年讲的无为法。《金刚经》告诉你一个结果,方法是真信。但是,真心...
近现代西方伦理学家思想精华丛书-罗曼蒂克的歌者让.雅克.卢梭 本书特色 《近现代西方伦理学家思想精华丛书》之一,本丛书包括了卢梭、康德、摩尔、边沁、海德格尔、蒂...
本书是在《事实与价值》发表后撰写的,核心问题共和国主义原理的普遍主义内池在今天究竟带来了怎样的后果,而且是结合以下三个方
生命的凝视-生命伦理学青少年读本 内容简介 对于生命伦理学我知之甚少,更无真知灼见。只能从教育的角度来作一些提示。其一是生命伦理学涉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自...
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上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充分掌握**手资料,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本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精神,试图将中国古代社会史与思想史的研究熔为一体...
藏外佛教文献 第二编 总第十五辑 本书特色 《藏外佛教文献:第2编(总第15辑)》:散佚在大藏经外的佛教典籍集成、佛教、文献学研究的园地、用研究班方式精心整理、...
内在体验 本书特色 此书为巴塔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为其“无神学大全”三部曲的**部。该书出版于二战期间,是巴塔耶治疗肺病期间智力劳作的产...
春之卷-托尔斯泰的智慧箴言 本书特色 《托尔斯泰的智慧箴言》是列夫·托尔斯泰人生 *后十五年的心血结晶、求道之作。他以春、夏、秋、冬四季为主线,将...
近代河北乡村天主教会研究 本书特色 李晓晨博士的《近代河北乡村天主教会研究》是一部较全面系统研究近代河北乡村天主教会的著作。作者从区域社会史的角度,探索乡...
哲学走向荒野 本书特色 这里,是由一位开创的环境伦理学家从60年代末到 80年代初撰写的15篇论文。这本集子分为四部分:伦理学与自然 、自然中的价值、实践中的环...
回首集 本书特色 《道教研究自选集:回首集》为作者朱越利的论文集,汇集作者在国内杂志、书籍上公开发表的道家道教研究学术论文三十余篇,有《道经中的郁仪和结璘》、《...
威音文库·专著(全四册) 内容简介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传承发展,至隋唐进入极盛时期。晚唐武宗灭佛,佛教逐渐衰微。经宋、元、明、清高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