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中的文化呈现:穿越文化浸洗的廪嘎人歌舞研究》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田野中的文化呈现:穿越文化浸洗的廪嘎人歌舞研究》内容简介: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给历史带来无限的叹惋和畅想。你可曾知道,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群人,为避秦时之乱而隐居世外,任两千多年的社会变迁,仍顽固地保留着自己的文化特征?他们,就是廪嘎人。尽管从表面上今天已经看不出他们与周围其他居民有何不同之处,但是,他们用歌舞,传说,不绝如缕地将自己的历史与文化传承下来,顽强地在生活的边沿保留着自己的历史秘密!
插图:我们把这三种形式上相去很远的文体放在同一本专著中,给以平等的学术地位,有一个很小的学术心愿:通过这种体例结构消解“作者中心”的成见。国内有关少数民族文化的民族志写作,一直存在着一个争论:照描(即忠实客观的记录)与理论思考谁更有价值。坚持照描观点的学者认为,许多研究者理论水平不高,在文化呈现过程中,对民族文化肆意剪裁,常常歪曲了文化真相(即远离了文化本相),因此民族志最好是照描的著作。坚持第二种观点的人认为,照描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没有经过理论加工,因此没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在国内学术实践中,基本上是第二种学术观点占上风。因此,学术界有意无意地形成了一些默契,就是学者的理论专著的价值高于照描的田野调查报告。(举例说,在国内的学术评价中,理论专著可以作为评职称的重要依据,但是那些照描的民族文化志,则只能作为参考依据了。)为什么人们偏爱理论思考的著作呢?我们猜想,一是理论思考的专著要付出更多的劳动;二是人们潜在地确立了“作者中心”的成见。何谓“作者中心”成见?就是潜意识地认为,作者的理论加工在民族文化呈现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因而,把作者的理论活动看成是整个民族文化呈现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最有价值的环节。写作者在文化呈现活动中,确信的“作者中心”成见并不能抵消他们对原始素材重要性的看法,所以,相当多的作者同时在专著中以附录的形式,收录大量比较原始的典籍文本,并为自己的这样处理想出了一个很实在的理由,叫做供读者以及其他研究者“参考”。有时候也可以将其单独编辑成书出版,但那被看成是史料,也仅仅是研究的“参考”。许多时候,民族学家对待民族文化的持有者与表演者的自述(或者说是对话)时,也存在类似的矛盾心态。大家都认为这些自述(对话)非常重要,但是,到底重要到何种程度?
谭必友,男,1968年出生于湖南凤凰乡下,土家族。获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博士学位。现为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目前致力于多民族“和平共居”社区研究,闲暇时思考近百年来新型权力构建对乡村个体生命形态的影响。田级会,女,1980年出生于湖南凤凰,土家族。大学毕业后曾作为引进教师,在西藏山南地区浪卡子县中学从事教学工作-后获西南民族大学文学硕士学位。目前兴趣点在于土家族南部支系廪嘎人的宗教文学及口承诗歌研究。
中国民俗史:隋唐卷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民俗史与民俗学史、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姓名与社交民俗、信仰民俗等。中国民...
龙的文化解读-世俗文化支配下的中国传统人生 本书特色 《龙的文化解读:世俗文化支配下的中国传统人生》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龙的文化解读-世俗文化支配下的中国传统人生...
民俗文化--中国民俗 内容简介 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
不可不知的中华国学 本书特色 本书以中华国学常识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内容涵盖了思想学术、典章制度、宗教文化、称谓文化、书画曲艺、教育科技及...
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本书特色 究竟什么是中国人?为什么我们自称是中国人?作为一位研究中国边疆民族史的台湾学者,作者引用大量历史、考古和人类学资料,从...
关于中国本位文化问题的讨论 内容简介 本书对中国本位文化问题讨论的缘起与过程、主要参与者的背景、涉及的主要话题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论证了中国本位文化建设运...
留餘 内容简介 “一网打尽”。下一网打什么?这是渔夫的回答;不留种子就会绝种绝收,这是农民的说法。“留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木犁书系/我思文丛:语言空间 本书特色 “风雨文丛”,是一批德高望重,极有影响的前辈学者(以现当代文学研究为主)学术随笔自选集,或是对现当代文坛的风风雨雨作些梳...
咬文嚼字(合订本2004) 内容简介 《咬文嚼字》以在“咬”上做文章闻名。创刊伊始,先“咬”自己,以后是一路狂“咬”。 从“咬”报纸,“咬”期刊,“咬”广告,发...
传统文化研究-第17辑 内容简介 《传统文化研究(第17辑)》自90年代初创刊至今已出版了17辑,本辑以七个栏目展现了吴地富於地方特色的文化,对中国博大精深思想...
《人工智能云平台》内容简介:本书以实践为导向,深入浅出,从人工智能技术、机器学习框架和微服务等概念讲起,对主流的人工智能云
幽处满茶烟-上下册 本书特色 品茶,是一种生活方式,爱茶的人,内心都不会太浮躁,当你推开茶馆的门,你就开始了修炼。从古今茶人到名茶轶闻,从茶馆风貌到人生...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荟萃--增广贤文 本书特色 《增广贤文/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荟萃(精装)》是一部汇集历代先贤经典中的名言佳句以及民众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俚谚俗语的语录集...
中国人的生活世界:民俗学的路径 本书特色 民俗学是研究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文化传承的社会科学,它在应用上可以说是研究共同体延续的文化政治学。民俗学的学术灵感和社会...
颐和园 本书特色 这是国内**本专门为历史古迹撰写的“传记”,由著名历史学家、“百家讲坛”主讲人阎崇年作序。你可以把这本书当研究专著读,也可以把它当有益有趣的历...
蔬菜有故事 本书特色 一日三餐,四季鲜蔬,蔬菜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种蔬菜背后,有哪些源远流长的故事?每一个花朵里面,隐藏着多少无法述说...
大学人文读本:人与自我 内容简介 生命于每个个体都是一个偶然,然而每个个体又不得不*终担当起这偶然而至的生命。一个人该如何为其日常存在的生命注入意义,从而使生物...
媒人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俗文化丛书》之一, 主要内容包括婚妁, 似乎也有个起源 ; 婚妁风俗的演变 ; 为钱财? 还是为其他 ; 媒人手中的砝码 ; 媒人脸...
《文选》李善注引《说文》考 内容简介 《李善注引考》将李善注《文选》所引《说文》条目与徐铉等奉敕校订本《说文解字》(即大徐本)进行对比,分类说明李善引用《说文》...
客栈今昔 本书特色 俗文化,古而不老,历久而弥新。它在人们的身边,在人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趣。总结俗文化,剔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对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