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罗克斯伯里第3版)》:《社科文献精品译库》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值20周年社庆之际,奉献给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新礼物。《社科文献精品译库》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力求展示三方面的主要特色。其一是时代意识;其二是问题意识;其三是开放意识。《社科文献精品译库》将始终坚持把“弘扬科学精神,服务理论创新,译介世界精品,借鉴先进文明”作为编辑的基本理念。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罗克斯伯里第3版)》内容简介:中文版的翻译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社会理论家苏国勋先生领衔,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老中青三代共同努力,并参考德文原著,在比较三联版和台湾康乐、简惠美中文版的基础上,历时三年译出。译者们本身在这一领域有多年研究,他们根据国内和国际上关于韦伯研究的*新发展,澄清了长久以来人们对韦伯一些概念的误读。
路德相信,他的天职观念来自《圣经》的权威,但一般而言,《圣经》的权威实际上青睐的是经济传统主义。特别是《旧约》从未表达过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程式化道德的观念。在《旧约》的经典先知书里找不到天职概念,而在别处也仅在零散不全的篇章里可以看到这一概念。有一个非常类似于天职观念的宗教观念被严格限定在以下意义上进行表述:每个信徒都必须安守自己的“生计本分”,而让不信上帝的人去追逐物质利益。这就是《圣经》里所有那些直接论述职业的篇章的意思。《塔木德》在这一观念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但这只是一个不完全的缺口,而不是能从根本上摧毁这一观念的缺口。耶稣的立场,以古典的清明,清楚地体现在古代近东的典型祈求中:“请赐给我们今天的食物。”进而,在耶稣的教诲中拒斥现世如其所是的激进要素的出现,诸如在[所有制的罪恶]这一概念中所表明的,排除了现代“天职”观念与耶稣个人有任何直接联系。在基督教的使徒时代,正如在《新约》里以及特别在圣保罗的著述里所表述的,在人们世俗职业里的天职的概念,要么被视为无关紧要,要么像在《旧约》里那样,基本上被视为经济传统主义的方式。最初几代基督徒满怀着对世界末日的期望,这一期望应对这一无关紧要和这一传统主义负责:因为所有的变化都有待主的降临,所以虔诚者只有希望仍然待在原来上帝召唤他时所在的地位和职业里——并继续像过去一样劳动。以这种方式,信仰者就不会陷入赤贫,从而给其他信仰者同伴增加负担。并且,最终,等待的时期只会持续短暂的时间。路德在大约1518年到大约1530年这段时间的思想发展中,开始支持经济传统主义,并且日益坚定。他在这段时间里是通过他自己精神状态的棱镜来阅读《圣经》的。”在路德从事改革活动的最初几年里,由于他基本上根据一个人的基本生存来理解天职,路德关于现世活动的适当类型的思想被与圣保罗的那种漠视现世的末世论(表述在《新约·哥林多前书》720~24)有内在亲和力的观点支配。路德坚信,处于各种地位的人都可以得救;将重要性赋予人生的这一短暂朝圣之旅中的天职的类型,将是无意义的。因此,路德论证,追求超出自己需要的物质利益,必定是个人缺少上帝恩典的迹象。确实,因为追逐利益显然只有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才可能,所以这一追逐必然被视为毫不含糊的丑恶行为。”随着路德自己日益涉足世俗事务,他对在一项天职中工作的意义的评价也日益增高。与此同时,他逐渐越来越将每个人特殊的天职视为上帝对这个人的一项具体旨意:某一特定位置所义不容辞的任务必须予以履行,因为神圣的天意已经将这个信徒置于这一位置。在农民起义[1524~1525]和同宗教狂(Schwarmgeister)发生冲突之后,巧路德逐渐将客观的历史秩序——上帝将个人置于其中——视为神圣意志的直接表现。他日益强调神意力量的作用,尤其是其对生活中彼此不相关事件的影响,这导致他越来越强调神圣意志作为“宿命”的重要性,这是一个证明与经济传统主义相切合的观念:个人从根本上应当待在上帝最初给他安排的天职和地位之中。他在此生中的努力应当仍然限制在他既定的生活情境的边界之内。因此,由于路德的经济传统主义从一开始就系于保罗对现世的淡漠,所以,他的经济传统主义后来发展成一种对于神意的日益强烈的信仰,将对上帝的无条件顺从”与对个人命运的无条件屈服等同起来。这种思想方法绝不可能使路德在天职中的工作与宗教原理之间建立起一种本质上新颖的联系,或者一般而言,为这样一种联系系统地阐述坚实的理论基础。”教义的纯正乃是路德的教会唯一正确无误的标准,这种纯正本身就妨碍他在伦理领域发展出任何新的观点。对路德来说,这一教义在16世纪20年代的[农民]起义之后就越来越不可更改了。因而,路德的天职概念依旧与经济传统主义相关联。作为一项神圣的教令,天职是必须服从的东西:个人必须把自己“托付”给它。路德著述中的这一论调压倒了另一种也出现在他思想中的观念:天职中的工作是上帝赋予人的一项任务,或者实际上是唯一的一项任务。”正统的路德宗以后的发展甚至更强调托付给天职这一观念。就伦理行动而言,路德宗并未涉及关于责任的禁欲观念。因此,任何超越日常生活的程式化伦理的可能性都被排除了。一旦人们认识到路德宗的这一方面与其中心特征相联系,它对伦理行动的消极后果就变得显而易见。路德宗的中心特征是:告诫信徒要服从世俗的权威以及把自己托付给他被赋予的生活环境。这些对服从和托付的告诫在早期阶段构成了路德宗唯一的伦理方面的贡献。“正如下面当我们转而讨论中世纪的宗教伦理时将予以解释的,路德所阐述的天职观念大部分已经被德国神秘主义者探讨过。[约翰内斯]陶勒尔(Johannes Tauler)[1300~1361]建立了宗教天职与现世天职具有同等价值,而修院形式的禁欲主义的工作与侍奉具有较低价值的原理。”这些立场都来源于他赋予灵魂心醉神迷一沉思冥想地接受圣灵的方式以决定意义的观念。因此,与神秘主义者相比,路德宗以某种方式实际意味着一步倒退。与神秘主义的观点(这经常令人想起部分虔信派教徒、部分贵格会教徒的信念心理)相比,(对路德,更多的是对他的教会来说)理性职业伦理的心理基础变得相对不稳固了。”仍有待证明的是,路德仍然怀疑神秘主义倾向于禁欲主义的自我约束(self-discipline);他将这样的自我约束视为通过善工(good worlks)而获救的一种形式。出于这一理由,路德教会里的神秘主义不得不越来越消退到背景之中。因此,迄今可以确定的是,路德的天职观念对于我们在此寻求答案的问题[资本主义精神的出现]只有不确定的影响。在此我们不想牵涉更多。”必须注意,这一结论决不意味着路德对宗教生活的革新对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没有实际意义。事实恰恰相反。然而,我们现在只能看出,路德宗对这一精神展开的意义并不直接来自路德及其教会对现世职业天职的立场。其他新教宗派可能更清楚地建立了天职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联系。现在对我们来说,有意义的是,转向那些以一种比路德宗更直接的方式在实际生活和宗教信仰之间建立起联系的教派。加尔文宗和其他新教教派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所起的显著作用前面已经提到了。路德在[瑞士改革宗神学家乌利希]茨温利(ulrichZwingli)[1484-1531]”的身上发现了一种与他自己“相当不同的精神”,路德的精神传人也特别是在加尔文宗身上发现了这种精神。天主教出于报复心理,从早先直至今天一直都认为加尔文宗是它真正的对手。
作者:(德国)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译者:(美国)斯蒂芬·卡尔伯格(Stephen Kalberg) 苏国勋 覃方明 等马克斯·韦伯(1864.4.21~1920.6.14),德国社会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其思想深刻影响了社会理论、社会调查以及社会学本身。他的著作研究理性化、“祛除巫魔”等关涉资本主义兴起和现代性的主题。与涂尔干、马克思一起被誉为现代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斯蒂芬·卡尔伯格,国际公认的韦伯研究专家。波士顿大学社会学副教授,哈佛大学欧洲研究中心德国研究小组共同负责人。著有MaxWeber'sComparative-Historical。50ciolog.y(1994),MaxWeber'sSociology,ofCivilizations(forthcoming)等,写作了大量研究韦伯的文章,主编有MaxWeberandModernityKeyReadings(2003)。苏国勋,男,1942年生于北京,1987年毕业干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获博士学位。此后一直在社会学研究所工作,任社会理论研究室主任,《国外社会学》、《社会理论》杂志主编。专业研究方向:社会理论和社会学思想史。主要著作:《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1988,上海人民出版社)、《社会理论与社会现实》(2005,北京大学出版社)、《全球化:文化冲突与共生》(200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
科研文化机构的主题特征可视化挖掘 本书特色 该专著将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著名信息可视化专家xia lin教授作序,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之一。*近十几年间,国...
二十世纪全国报刊词学论文索引 本书特色 本书荟萃了我国20世纪报刊词学论文达10106条,作为工具书可供研究词学者使用。从本书中可看到百年来中国词学研究大体轮廓...
社会科学的理路 内容简介 ig">“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本书作者认为:对于华人学者而言,作为今日世界学术主流的自然科学...
《女装工业制板思路、方法与过程(上装篇)》内容简介:本书由一线板师总结近30年制板经验而成,详细讲解了立体与平面相结合的服装
《中国民法典释评:人格权编》内容简介:制定民法典是我国立法领域的一件大事,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举措,
与爱德华.萨义德谈话录 本书特色爱德华·萨义德(1935-2003)是世界著名的和很有影响的知识分子。他写过二十本书,已被翻译成三十六种文字,包括影响深远的《东...
作品目录导论 第一部分 什叶派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 第一章 现代伊朗国家的建立 第一节 现代国家之肇始 第二节 礼萨汗与现代伊朗
《超写实的彩铅基础手绘教程》内容简介:本书涵盖了彩铅学习中工具选择、基础技法、案例精讲几大部分,案例精讲中又涉及到了水果、
汉语古籍校勘学 内容简介 《汉语古籍校勘学》从通论的角度论述汉语古籍校勘的历史、古书讹误的一般情况、校勘的方法等,并以专论的形式对《全唐诗》、《全宋词》的校勘进...
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的苏南样本-苏州震泽镇案例研究 本书特色 城乡一体化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课题,本书以苏南吴江震泽为样本,研究了苏南城乡一体化进程的...
本书稿梳理了甲午战争至“九一八”事变期间日本政界、军界、知识界、民众的对华认识,重点考察了日本各界对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列强瓜分中国、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辛亥...
我的故乡在八十年代 本书特色 1、 封面采用华裔摄影师刘香成的作品,天安门广场华灯下学习的中国青年。有人说,如果只用一张照片向八十年代致敬,我选择刘香成的这幅作...
中国书评.第5辑 本书特色 这是侧重学术的综合学术书评出版物,为海内外知识分子评价、探讨和批判学术论著及学术思潮的自由平台。其秉承的宗旨为,建构中国学术传统、确...
越轨社会学(第10版)(社会学译丛·经典教材系列)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越轨社会学的畅销书.这次新版已是第10版,此外,《越轨社会学(第10版)》已被译成18...
李水金,行政管理博士,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公共管理思想史、国家治理、社会治理、行政改革。在《中国行政...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 本书特色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是中国本土学者**本系统解释“消费”的著作。书中直指在温饱满足的“后...
应急决策知识管理系统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应用系统工程理论思想, 在分析了应急决策知识管理过程、知识管理系统结构以及应急决策领域知识特征的基础上, 结合知识管理、...
守正出新-中华书局 本书特色 拥有九十六年历史的中华书局是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的成员单位,秉承“弘扬传统,服务学术,传承文明,优化生活”的出版宗旨,以弘扬和传播中华...
日本的面孔 内容简介 我们的邻国日本——循着万古不变的轨迹,月升月落。樱花决绝地开放,曼妙地凋零,让花下的行人感到颤粟。这是个谜一样的国家! “东亚人文”是“...
别想摆脱书-艾柯、卡里埃尔对话录 本书特色 记录欧洲*重要的两位知识分子之书斋密谈:关于书的秘密,关于知识的真相。五百多年来,围绕书这一客体的多样化,并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