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绣像版:成语故事(赠唯美藏书票2枚、明信片2张)》选择了三百余条成语,涵盖了中学语文与历史的知识面,可以配合中学语文与历史教学使用,具有很好的教育和参考价值。每则成语故事都独立成篇,文字浅易,生动有趣;释义准确,言简意赅,力求在生动形象中教给同学们更多知识。《*新绣像版:成语故事(赠唯美藏书票2枚、明信片2张)》也可作为课外读物,同学们在茶余饭后读上两段,消闲解闷,丰富生活,在莞尔一笑中舒展身心。
精心编校、精美制作、精湛工艺,尽显燕山名著优秀品质
绣像+藏书票+明信片,图文并茂,带给读者全新阅读体验
著名动漫画家翁子扬封面配图 近百幅古典绣像插画尽收其中
【爱莫能助】
成语故事周宣王在位时,手下有一位大臣名叫山甫。因为他在家中排行第二,人们都叫他仲山甫。仲山甫为人正直,品德高尚,深受周宣王的赏识,在众大臣及诸侯中也享有很高的声望。
这一年齐国发生暴动,杀死了齐厉公及其手下七十多人,焚毁都城,全国一片混乱。周宣王感到事态严重,难以处理,就派仲山甫前去平息动乱,重建城池。
仲山甫深知齐国暴乱的复杂背景:齐厉公昏庸残暴是诱因,但发展到杀国君、烧城池的地步实在是大逆不道。他决定迅速行动,尽快完成任务。
离开京城时,亲友们都来送行。仲山甫的好友尹吉甫当场吟诵了一首长诗。诗中赞扬了仲山甫的政绩,称颂他的品德,并为他此行祝福。在赞扬仲山甫的品德时,尹吉甫引用了两句俗语来和仲山甫为人处世的态度相对照。诗中说:人们吃东西都拣软的吃,硬的都吐掉,只有仲山甫是硬的不丢,软的不进口。遇到弱者不欺负,碰上强暴不轻饶。诗中还说:品德轻得像羽毛,没有人能高举。细想想,只有仲山甫做得到,优秀品德在他心中藏,谁也没办法帮助他倾诉。
有了朋友的勉励和支持,仲山甫更加坚定了以道德的力量去感化齐国的王公大臣和平民百姓,完成周宣王交给的任务的决心。到了齐国,他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依靠各方面的帮助和支持,顺利地完成了修复城池、恢复秩序的任务,光荣地回到了京城。
成语含义爱莫能助(àimònénɡzhù)本义为(仲山甫的优良品德)隐藏在内心深处,没有办法帮助他倾诉出来。成语的意思为虽然有爱护、同情之心,却没有给予帮助的能力。
【爱屋及乌】
成语故事商朝末年,纣王昏庸残暴,挥霍无度,天下百姓怨声载道。姬昌是西方诸侯国的首领,他决定顺应民意,替天行道,推翻纣王的统治。可惜,他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姬发继承了王位,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周武王。
周武王聪明贤德,年轻有为。他借助军师姜尚姜太公和两个弟弟周公姬旦召公姬的帮助,积极练兵,并联合其他诸侯国,共同攻打商朝。双方在牧野大战时,武王的军队越战越勇,而纣王的军队却毫无战斗力——将士们早就不愿为丧尽天良的纣王卖命了,他们放下军械,投奔到周武王的一边。周武王的军队乘胜追击,很快攻克了商朝的都城朝歌(今河南商丘)。纣王走投无路,点火自焚。商朝无主,也就灭亡了。
纣王死后,周武王并未感到轻松。要想尽快结束战乱,安定天下,必须首先安顿好纣王留下的军队。他征询姜太公的意见,太公说:“我听别人讲:喜欢一个人,就会连同喜欢他屋顶上丑陋的乌鸦,而憎恨一个人,就是看到他家的篱笆墙,也会深恶痛绝。这句话很明白,大王应该杀掉那些将士,斩草除根,不留祸患,只有这样,才可以稳住大局,统治天下。”
周武王不同意姜太公的意见,就问召公。召公回答:“将士中有罪的杀掉,没罪的放掉,大王以为如何?”
武王仍觉得不满意。周公站出来说:“大王取得了天下,应该以仁德感化百姓,既不偏爱自己的亲友部下,又能尊重其他的人,这样才能让别人服气。我看应该让纣王的部下回家种地,与家人团聚。这样既去除了敌对势力,又让他们各得其所,安居乐业,大王觉得怎样?”
武王听后非常高兴,认为自己得到了安邦治国的良策。周武王按周公的建议治理天下,使周朝不断强大起来。
武王虽未采纳姜太公的建议,“爱屋及乌”却成为千古流传的一句成语。
成语含义爱屋及乌(àiwūjíwū)本义是爱某个人而连带地爱护停留在他家屋顶上的乌鸦。比喻喜爱某人,从而爱及与他有关的人与事物。
【安步当车】
成语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百家争鸣的年代。这一时期,不但出现了孔子、庄子、老子等一代宗师,其他诸子百家的信念和影响力也别具风采,各有千秋。
颜斶(chù)是位世外高人,雄心勃勃的齐宣王想召他为谋士。颜斶应召来到宫殿,见到齐宣王后,不但不上前拜见,反而叫齐宣王下来见他。文武大臣都很生气,他却说:“如果我走到大王面前,显得我趋炎附势;如果大王下来见我,表明大王礼贤下士。我不想依附权势,所以我希望大王能礼贤下士。”
宣王恼怒地说:“那么你又怎么看待尊卑贵贱呢?”
颜斶不卑不亢地说:“当然是士人尊贵,君王卑下。从前秦国攻打齐国时,秦王下令:在高人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砍柴的,格杀勿论!而谁能砍下齐王的头,就封他为万户侯,赏金千镒。由此看来,士人的坟墓都受到尊敬,而活着的君王却要被砍头,谁尊谁贱,不是很清楚吗?”
众大臣见齐王气得哑口无言,忙说:“颜斶,我们大王拥有千乘(一千辆战车)之国,天下百姓俯首听命。你这样的士人,也太不识抬举了。”
颜斶毫不畏惧地说:“天下君王,只有尊重士人,才能建功立业,令天下臣服。君王要以不向人请教为羞耻,以不向别人学习为惭愧。”
齐宣王见颜斶说得有道理,就请他留下来做自己的老师。宣王说:“我保证你有肉吃、有车坐,妻子儿女衣着华丽。”
颜斶对齐王说:“美玉产于山中,只有在那里它才能保持本色。我不羡慕权贵,也不愿得罪权贵,希望大王让我回去。没有肉吃,我晚些吃饭,会比吃肉更香;没有车坐,稳稳当当走在路上,比坐车更自由自在。大王想听我说什么我不知道,心直口快、畅所欲言是我的本性。”说完,他拜过宣王,告辞而去。
成语含义安步当车(ānbùdànɡchē)本义指安稳缓慢地步行,就好比是坐车了。古代用来表示不贪慕富贵而乐于清贫,现在多用它的字面意思,形容散步慢走的乐趣。
史讳辞典 本书特色 王建编著的《史讳辞典》是已故旅日学者王建先生编撰的一部有关中国古代避讳的工具书,作为日本爱知大学文学会丛书的一种,于1997年由日本汲古书院...
谚语小词典 本书特色 辅助学习查询系统,规范、标准、实用。自学能力支持系统,高投入、低定价。谚语小词典 内容简介 辅助学习查询系统,规范、标准、实用。自学能力支...
咬文嚼字合订本1996年(精装) 本书特色 《咬文嚼字》(合订本96)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妙趣横生,能让人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有更深的了解,使人用言更为规范。咬文嚼...
长江文化议论集-长江文化研究文库(上.下) 内容简介 《长江文化研究文库》是国家“十五”重点图书项目,由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任总主编。《文库》分综论(季羡林主编)...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目录 《尚书》的版本源流与校勘《大戴礼记》佚篇考辨释“熟”——读帛书《老子》小札汉初“黄老道德之术”剖析关于现存几种五臣注《文选》李白屡遭挫...
谁还在写错字!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经常出现于日常生活中的诗词名句,呈现其来龙去脉,对寓意深刻、极富生命力的古典诗词进行了完整解说。谁还在写错字! 目录 新世纪...
今典释词 内容简介 本书循典章之制,拈出近代史上业已成型,然一般人习焉不察之词汇,勘验近现代历史文化之变迁。作者深忧现今行文漫不经心之陋习。期望通过对与时而来之...
崔与之 内容简介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对岭南文化丰富内涵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虽已有《...
清风阅览故纸堆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杂文集。与众不同的是,作者是根据其收藏的几十件“前朝字纸”有感而发,创作而成。这些藏品中,有清代的地契、广告、当票、列车时刻...
东北民间故事:上册 本书特色 本书都是太奶辈的人讲的民间故事,是几百年来人们口耳相传的产物。内容包罗万象,每个故事里都潜移默化地发挥着益智、警世、励...
读库-1604 本书特色 本辑《读库》是2016年第四期,共有七篇文章。贾行家的《他们》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描摹,而瘂弦口述的《从军记》则是对国共内战时期的回忆。...
南汇卷-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上海 本书特色 该卷本收录了当地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三十余万字,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
文言津逮 内容简介 《文言津逮》成书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谈的是讲文言或学文言时会碰到的一些问题。“从古今文字的异形、异义、异用,讲到反映在文字上的古今风俗习惯的差...
弄堂风流记 本书特色 ★历时5年采访,新闻晨报周刊部编著,一部反映上海弄堂的纸上纪录片。身临其境感受弄堂文化,零距离接触“上海宁”,感受他们的家长里短与酸甜苦辣...
土家人和土家语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研究土家族族源和土家语的专著,由四位学者共同完成。全书分族源篇、语音篇、语法篇、语词篇四部分。族源篇综合学术界的已有成果,对土...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 目录 **章 绪论1.1 研究缘起1.2 语气副词研究综述1.2.1 套用期和模仿期的研究状况(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1.2...
《鲁迅与西方表现主义美术》内容简介:本书特别关注“艺术鲁迅”的形象建构,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研究了鲁迅与西方表现主义美术之间
杨家将的故事(上) 本书特色 本书稿为杨家将故事,作者用讲故事的方式将其详细演义。故事催人奋进,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本书情节曲折动人,人物鲜活饱满。本书稿...
图说天下探索发现系列:终极预言 本书特色 在无边的黑暗里。众多的未解和神秘静静地守候,等待那支探索火炬的亮起。帝王的秘辛、离奇的谜案、战争的烟云、诡异的事件……...
语言田野调查实录-(四) 本书特色 《语言田野调查实录(4)》:中央民族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语言田野调查实录-(四) 目录 实证研究:语言学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