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总是局限在某种束缚之中,
常常以为无路可走;
佛陀在《法华经》里传达出一个信息:
任何时候,任何东西都无法束缚你,
任何时候,任何地方,
都有着一扇门,
一扇为你而开的门,
只要你愿意去推开那扇门,
另外一个世界就会显现,
那时,你一定会明白,
《有门(法华经心读)》:历来被认为是佛经中的“经中之王”。释迦牟尼说自己所有的一切佛法,所具备的一切自在神通道力,都在《法华经》里作了宣讲。印度圣雄甘地认为《法华经》是一种内在生命里像宇宙般大力量的究极体现,是高奏宇宙*美音律的生命本身。金庸说《法华经》是一部伟大的文学。
《有门(法华经心读)》内容简介:我们每个人总是局限在某种束缚之中,常常以为无路可走;佛陀在《法华经》里传达出一个信息:任何时候,任何东西都无法束缚你,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有着一扇门,一扇为你而开的门,只要你愿意去推开那扇门,另外一个世界就会显现,那时,你一定会明白,这个世界不是只有绝路,而是处处有出口,处处有门。当绝望弥漫,我想安静地读读《法华经》,安静地告诉你:不要绝望,这事,那事,所有的事,都有门。
佛陀讲了一个故事[出自《法华经·譬喻品》]佛陀对舍利弗说:“我先前不是已经说过了吗?十方三世的佛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种种巧妙言辞、种种方便法门,应机说法,都是为了无上正等正觉,为了教化菩萨获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性智慧。那是说给菩萨听的。现在我再用譬喻来说明这个道理,有智慧的众生会从这个故事里受到启迪,并进而觉悟。”接着,佛陀就说了一个故事:“舍利弗,好比在某个国家的某个城镇附近,有一个村落里,住着一位富有的长者。他拥有无数的财富、广阔的田地。他住的房舍,面积广大,却只有一扇门可以进出。家里人丁兴旺,有一百、二百乃至五百人。由于年久失修,墙壁剥落,梁柱腐败,随时有倒塌的危险。“一天,突然起火。所有的人都置身在火海中。却只有长者看见了大火,其他人都没看到,还是照常游戏玩乐。长者自己可以很安稳地走出大门,但是如何让子女们也一起出去呢?火宅里的子女们,一点也没有觉察到他们生活的地方已经在起火,在煎熬之中,一点也没有逃离出去的念头。“舍利弗,长者马上想到:我的身手还有力气,可以用衣械或几案,把他们带出火宅,但一转念,房舍只有一扇门,通向门的路狭小,子女年幼,加上还迷恋着游戏的地方,万一堕落,肯定被大火所烧。因此,还得靠他们自己一个一个走出去。于是,长者立即告诉子女们,大火正在蔓延,房屋已经燃烧,赶紧抓住时机,走出大门,不要被火烧掉。“虽然长者的言辞非常恳切,循循诱导,但是,那些子女们并不相信,还是沉溺于娱乐游戏,毫无恐惧,完全没有走出去的意思,不知道什么是火,什么是火烧房屋,什么是灾难;依’旧四处奔跑嬉戏,不时看着长者而已。“火越来越大,子女们如此执迷不悟。怎么办呢?长者想了一个方便善巧的方法,让子女们逃出灾难。“长者知道子女们各自的喜好。就对他们说:‘外面有很多的羊车、牛车、鹿车,车上有许多稀有的珍宝和你们喜爱的玩物,你们为什么不出去呢,还在房子里做什么?赶紧出来吧,只要是你们喜欢的,车上都有,我都会给你们。但是,你们一定要出去,才能看到车,才能拿到车上的宝物。’“子女们听说有他们喜欢的珍宝,就人人踊跃,一起向门外跑去,一个接一个争着走出了火宅。“到了门外,在十字路口,席地而坐。长者看到大家终于安全地走了出来,又高兴又激动。这时,那些子女们纷纷问:您刚才许诺我们的珍奇玩物以及羊车、鹿车、牛车在哪里呢?希望现在就赐予我们。“舍利弗,当时长者赐予每个子女一辆大车,车子高大宽广,各种宝物装饰得十分庄严,周围有栏杆,四面悬有风铃。车的上端张设了幡盖,点缀着各种奇珍异宝,好不威风庄严!宝绳交错成网,绚丽的彩带纷纷下垂,车内重重叠叠,铺有华美茵褥,安放着红色的枕头。一头大白牛驾着车,大白牛皮肤光洁,形体美好,身体壮硕,筋力强健,步伐稳当,奔跑时迅疾如风。还有很多的仆从,侍奉守卫。“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长者的财富难以计算,,各种珍宝数不胜数,当他看到子女们都走出了火宅,就决定对于一切的子女一视同仁,每人都得到一辆大白牛拉着的七宝大车。这时,子女们分别乘上大车,是他们从未见过的、原先完全不敢奢望得到的大车。“舍利弗,你觉得怎么样呢?长者许诺平等赐予子女们珍宝大车,你认为是虚言妄语吗?”舍利弗回答:“不!世尊。长者只是让他的子女免于火灾,保全他们的性命,并非虚言妄语。为什么呢?因为保全了性命,就是得到了最好的玩物,何况长者是以方便善巧,把他们从火宅中救了出来。世尊啊,即使长者一辆小车都不给他们,都算不上是虚言妄语。因为长者一开始就这样想:‘我要以方便善巧,把子女救出火宅。’仅凭这一因缘,就不能说是虚言妄语。何况长者知道自己财富无数,每个子女都会得到珍宝,得到同样的大车。”佛陀告诉舍利弗:“好啊,好啊,正像你说的。佛也是一样,是世间一切众生之父。对于众生的怖畏、哀恼、忧患及无明蒙蔽,佛要一扫而尽,不留残余,以此成就佛的无量知见,成就佛的十种神力(明白道理是非的‘觉处非处智力’、明白一切众生三世因果的‘业熟智力’、明白禅定深浅的‘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明白众生根性。优劣的‘根上下智力’、明白众生意愿的‘种种胜解智力’、明白众生质素及种性的‘种种界智力’、明白众生轮回因果关系的‘遍趣行智力’、明白过去世种种事情的‘宿住随念智力’、明白未来世及众生生死时限的‘死生智力’、彻底断绝自身一切烦恼的‘漏尽智力’)。成就佛的四种无畏(在众生中说法无所畏、随应说法无所畏、不见相在众生中说法无所畏、能断疑惑在众生中说法无所畏)。佛有强大的神通力量和智慧力量,具足种种方便权智,具足智慧波罗蜜。佛大慈大悲,永不松懈,永不困倦,不停地教化一切众生,利益一切众生。佛出世于三界这陈旧腐朽的火宅,就是为了救度众生,使众生脱离生、老、病、死,脱离忧悲、苦恼、愚痴、蒙蔽,脱离贪、嗔、痴三毒烈火,通过教化使众生获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佛目睹众生设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焚烧煎熬,目睹众生因为色、声、香、味、触五欲的缘故,受尽种种痛苦,死后又有地狱、畜生、饿鬼的痛苦,即使生在天上和人间,又会有贫穷困苦、受别离苦、怨憎会苦。总而言之,三界是痛苦的海洋,而众生沉没其间,一味享乐游戏,不觉不知,一不惊不怖,不生厌倦,不求解脱,在三界火宅里东奔西突;虽然遭受着绝大的痛苦,却没有意识到是祸患。舍利弗,佛目睹了这一切,就在想:我是众生之父,应该把他们从苦难中救拔出来,赐予他们无量无边的佛道智慧和喜乐,让他们游戏在大乘佛法中。“舍利弗,佛又想到,如果我舍去方便法门,只是以神通的力量和智慧的力量,为众生赞美佛的智慧知见,佛的十种力量,佛的四无所畏,众生并不能因此得到救度。为什么呢?因为众生无法幸免于生、老、病、死以及忧悲、苦恼,置身于三界火宅,熊熊的烈火围困着,怎么能知道佛的智慧呢?“舍利弗,如同那位长者,虽然他身手还有力气,却并不运用,只是恳切地运用方便善巧的办法,引诱他的子女们脱离火宅,然后分别赐予他们相同’的珍宝大车。佛也一样,尽管有十力、四无畏,但并不使用,只是运用方便善巧的智慧法门,从三界火宅里,救拔众生出来,分别对他们讲说三乘——声闻乘、缘觉乘、佛乘。佛对众生说:你们不要把三界火宅当作乐土,切勿贪恋这粗陋腐朽的烦恼火宅,贪恋色、声、香、味、触的五欲境界。一味贪吝于生的欲爱,就会被欲火焚烧。你们赶紧离开三界吧,你们会得到三乘——声闻乘、缘觉乘、佛乘,我向你们保证,这绝非虚言。你们只要勤奋修行,就可以达到。“佛应机设立方便法门,诱导众生走出火宅,又告诉他们:你们应当知道这三乘法门,都得到了诸佛的称叹,自在逍遥,通达无碍,既无所依,也无所求。乘坐这三种车辆,以无漏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四禅、八定、八解脱、三昧等修行方法和道理,自娱自乐,就可获得脱离三界苦难的无量安稳,获得进入涅槃解脱的无量快乐。“舍利弗,譬如有些众生,他们根性聪敏,能够随佛聆听教诲,深信不疑,情意恳切,精进不懈,渴望迅速脱离三界苦海,求得自我涅槃解脱的妙境,这就是声闻乘。好像长者的子女中有些为了求得羊车而脱离苦海。“譬如又有些众生,能随佛聆听教诲,深信不疑,态度诚恳,精进不懈,一心追求自悟自证的智慧,乐于独处而喜好寂静,深知一切存有的十二因缘,这就是缘觉乘。好像长者的子女中有些为了求得鹿车而脱离苦海。“譬如又有些众生,能随佛聆听教诲,勤苦修行,精进不懈,一心追求一切智、一切种智、自然智、无师智、佛知佛见、十力、四无所畏,发大悲愿怜悯无量众生,安乐无量众生,利益一切天上世间之众生,救度解脱一切众生,这就是大乘,因为是菩萨所求的大乘,又叫大菩萨。好像长者的一些子女为了求得牛车而脱离苦海。“舍利弗,那位长者看到子女们安稳脱离火宅,到了安全的处所,就想到自己财富无量,应当平等地赐予他们大白牛车。佛也是如此。作为一切众生之父,看见上亿千的无量众生,通过佛应机设教而开示的种种方便法门,脱离三界火宅,跨越布满恐惧的险道,获得涅柴解脱的快乐。佛这时也想到:我有无量无边的智慧,有十力、四无所畏,有诸佛教化的无尽法藏,所有的众生,都是我的子女,应当平等地赐予他们佛乘大车,要以成佛的灭度来真正灭度一切众生,而非只是让某个人单独获得灭度。一切众生脱离火宅之后,佛都赐予他们佛乘禅定解脱的工具,从中可以得到无穷的乐趣。这种禅定解脱的工具就是实相智慧和一切种智,,是受到诸佛赞叹的成佛法乘,会产生清净微妙、绝对无二的乐趣。“舍利弗,如同那位长者,开始以羊车、鹿车、牛车诱导子女们出离火宅,然后,分别赐予他们同样的大白牛车,有着庄严装饰、平稳安当、无与伦比的大白牛车。长者并没有虚言的过错。佛也是如此。佛先说声闻、缘觉、菩萨三乘,诱导众生,然后以大乘——《法华经》的妙义来救度解脱众生。为什么要这样呢?佛有无边的智慧,有十力、四无所畏,有无量的法藏,有能为一切的众生开示如何成佛的大乘修习法门,却并非所有的众生都能接受。舍利弗,你现在该明白了吧,因为这一因缘,佛才以种种方便善巧的法门,把这唯一的佛乘,分别说成声闻、缘觉、菩萨三乘。”
费勇,浙江人,游于文字、影像、山水、城市、乡村、媒体、高校诸如此类之间;读读、走走、看看、写写诸如此类,主要作品有《没事——坛经心读》、《空了——金刚经心读》、《有门——法华经心读》等佛经心读系列,另有《我的江南》、《零度出走》等,译著有《时尚的哲学》等。
妙语联珠-中国古代哲学研究 本书特色 哲学是以命题的形式呈现的,汉语特有的一词多义使中国哲学的表达充满诗意,不是歧义丛生、晦涩难懂,而是言简意赅,妙趣横生,令人...
理想国 本书特色 ★回答人生终极一问:如果好人不易当,我们为何还是要做个好人? ★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柏拉图代表作 ★以斯灵斯校勘本为底本,遵照“字对字”原则,...
果戈理与鬼 本书特色 《果戈理与鬼》揭示果戈理作品的神秘本质,揭示其作品中的魔鬼形象,亦即揭示*神秘的俄罗斯作家果戈理。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发现,在梅列日科...
庄子 本书特色 《庄子》是我国战国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作品。《崇文国学经典文库:庄子》题精选其中的名篇,对难字加注拼音,加以注释和白话翻译。为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原...
药地炮庄 本书特色本书是“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系列之“方以智集”的一种。 《药地炮庄》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方以智解读《庄子》的作品。药地是方以智...
未来救赎-弥勒佛 本书特色 卢晓容编著的这本《未来救赎(弥勒佛)》介绍了印度佛教中的弥勒,弥勒信仰在中国历史上的传播,中国化的弥勒形象——从庄严到诙谐,以及弥勒...
技术的社会形成: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前沿 本书特色 《技术的社会形成》分为五个部分。**部分“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研究”,共6篇论文,概述了STS的...
圆觉经讲记 内容简介 《圆觉经》全称《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在经录中被列于大乘修多罗藏,后世更收入华严部。在禅门中因其显示的修行方便,处处与禅法相结合而传习...
康德的道德哲学 本书特色 吾辈若不能以独立之中文阅读康德、理解康德,便不能言吸收康德,而吾辈亦无法参与世界之康德学。甚至进一步推之,吾辈若不能以中文理解康德,将...
礼学思想体系探源 本书特色 王启发博士所著《礼学思想体系探源》内容非常丰富,这是从思想史角度尝试探讨儒家礼学的**部专著,作者阅读了西方学者的一些相关理论著作,...
我爱故我在-周国平谈情感和体验 本书特色 《我爱故我在:周国平谈情感和体验》好的女人是性的魅力与人的魅力的统一。好的爱情是性的吸引与人的吸引的统一。好的婚姻是性...
高亨《周易》九讲 本书特色 高亨,曾师从王国维、梁启超两位大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先秦文化史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和古籍校勘考据专家。高亨开创了我...
论语章句 内容简介 《论语》是孔子故去后众弟子对其言论的纪录的选集,其中文字不顺,意义不连贯,产生歧义而令人难以理解孔子真意之处甚多。本书作者毛起所遣《论语章句...
新编现代西方哲学 目录 序言绪论一、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折二、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三、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四、现代西方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的发...
周贵华的新著《唯识通论》是一部关于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学(又称唯识学)的通论。此书分为上下册,共八十余万字,列入《中国社会
伦理思想的突破 本书特色 一个有悠久传统的社会,在它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生活上的一个理想情况,应该是传统价值观念与逐渐抬头的新价值之间能相互融合,这样一方面不致...
维特要斯坦的《逻辑哲学论》-文本疏义 本书特色 《逻辑哲学论》是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主要著作,也是逻辑实证主义的早期重要著作。作者在这本书中否定因果律,断言逻...
韩非子 本书特色《民国国学文库》丛书原名《学生国学文库》,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之子系,为突显其时代印记现易名为《民国国学文库》,...
阆苑仙宫-道教宫观概览 本书特色 王朦编著的《阆苑仙宫:道教宫观概览》上篇侧重于对宫观的产生溯源、世俗与宗教功能以及建筑形制和构造的阐释,以期读者对道教宫观有一...
周易雅正 本书特色 三千年迷雾一挥而去五千字真容雅正中来从此人人都能轻松读懂《周易》周易雅正 内容简介 本书系作者经过二十年研究,彻悟易学原委后对《周易》做的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