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并非“文化沙漠”。由于岭南较中原开发稍晚,常被人误认为“文教不昌”的文化沙漠。其实,岭南的学术研究,并不比中原差,只是规模和数量有差距而已。考岭南学术*早发端于粤西封川,由两汉至南北朝,岭南各种学术文化的发展以及人才多聚集于封川,犹如秦和西汉均集中在西安至关中地区一样。封川为汉代苍梧郡治的广信,出了倡导春秋左氏之学的“三陈”和“四士”,他们是岭南学风的开拓者,有较大的引导作用。
★16开精装,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著名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乔好勤主编
★本书以历史发展为脉络,从学术文化的视角,对岭南文献进行全景式扫描,囊括源流、刻印、聚散、整理与传播,呈现岭南文献的总体轮廓
这是一本区域性文献史书,她以历史年代为经,地区事物为纬,聚岭南历代学术研究、代表人物和文献篇章于一体,其特点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一、岭南并非“文化沙漠”。由于岭南较中原开发稍晚,常被人误认为“文教不昌”的文化沙漠。其实,岭南的学术研究,并不比中原差,只是规模和数量有差距而已。考岭南学术*早发端于粤西封川,由两汉至南北朝,岭南各种学术文化的发展以及人才多聚集于封川,犹如秦和西汉均集中在西安至关中地区一样。封川为汉代苍梧郡治的广信,出了倡导春秋左氏之学的“三陈”和“四士”,他们是岭南学风的开拓者,有较大的引导作用。后来,印度佛学传人我国,是由水路沿中南半岛经安南或广州而传于苍梧郡,封川人牟融是用中文阐述佛学的**人,时人还抨击他“背五经而向异道”,为此,他作《理惑论》作答辩。唐代有新兴人六祖慧能继承传法,更为发扬,影响深远。因此,经学和佛学,以岭南研究为*早的发源地之一。而儒家学说的研究,唐代以粤北张九龄、刘瞻、刘轲、余靖为杰出代表。他们在经学、儒学、文学等方面的成就,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明清时期,岭南学术研究已由粤西、粤北转移到珠江三角洲,如新会陈献章和增城湛若水,他们师徒创造了白沙学说,其弟子唐伯元、薛侃、方献夫、杨起元、陈建、黄佐以及丘溶等,皆能师授相承,完成了理学的升华和心学的开拓,在全国独树一帜。清代在朴学大师阮元的指导下,改变了广东不重视考据的学风,因而创立学海堂,培养了陈澧、朱次琦等一批学者,东塾门徒多英伟之士,对岭学与朴学的结合,贡献颇大。因此,岭南学术研究,发端于粤西,完成于粤北,繁荣于珠江三角洲。学术研究必然产生文献成果,有谓“文以载道,献以传贤”。此皆岭南学术和文献发展的概况。
二、岭南文献鲜为人知。岭南因处五岭之南,古代深受崇山峻岭之阻隔而疏远与中原的交往。秦汉以降,进人岭南腹地只有三条路线:一为水路,即由长安出汉中,沿汉水而下,过长江经洞庭湖,溯湘江而转人漓江,达苍梧顺西江而至广州,封川为岭南学术发源地,与此有关;二为陆路,由河南洛阳南下,辗转鄱阳湖,溯赣江而至赣南,跨越南雄梅关,再由V水汇人北江而至广州,此亦粤北继粤西为学术中心的缘由;三为海路,即由洛阳或开封南下,渡长江而至太湖,由浙江沿海经福建而至潮汕,再扩展至珠江三角洲。由于上述历史地理的原因,造成岭南与中原的阻隔,影响学术与文献的交流。这种本土文化虽然全国都普遍存在,但岭南更为突出。以清修《四库全书》为例,该书收录图书3461种,存目6793种,合共10254种,计172860余卷,是举世瞩目的“百科全书”,但粤人著作却寥寥无几,有也是唐、明间几位名家的著作,反映不了岭南文献的全貌。像这种现象,至今仍然存在,如地方艺文、族谱与藏书家等。正如谚语说:“北人不识番禺,南人不识熬屋”
三、岭南是中西文化融合碰撞的交汇点。广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与终点,古代陆路交通很不发达,但海上交通贸易却占有绝对优势,全省拥有大陆海岸线长3368.1公里,海洋岛屿岸长3460.8公里,有大小岛屿1431个,港湾153处,在古代以帆船作为交通工具的时代,岭南无疑成为中外贸易与文化交流的窗口。自两汉以来,印度佛教和阿拉伯伊斯兰教先后传人广州,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又传来了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他们带来了西方的自然科学、科学仪器以及欧洲的绘画、塑像和建筑艺术等,扩大了国人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并学到了多种外国语言文字。所以,岭南人民及有识之士,对西方科学、文化和印刷术加以吸收和改进,在近代岭南产生了中国*早的留学生,*多的外交家,*早的西医和医院,*早的新闻报刊,*早的科技人才,*早的西方印刷术和*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改革家和企业家,并产生了一批具有中西文化融合的文献,如铅印本、石印本、影印本、机器版、电子版以及中西文合璧本等,颇具特色。
乔好勤,教授,字遂之,笔名于杞、穆瀚、舒岩,河南杞县人。1942年9月5日生。196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专业,曾任职河南省图书馆。1981年获武汉大学文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1988—1995年任图书情报学院副院长、 《图书情报知识》主编等。1995年调华南师范大学,任图书馆馆长兼信息管理学系主任、图书情报研究所所长。2004年3月—2009年8月任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长。先后担任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与培训组副组长、期刊研究组副组长,广东省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资深专家委员会主任及广东省高校图工委副主任等。出版学术专著与合著15种,发表论文140多篇。曾获广东图书馆学会“杰出贡献奖”。
极简进步史 本书特色 《极简进步史:人类在失控中拨快末日时钟》是一部构思精巧、文句启发人心的通俗读物,同是也是一部对人类社会、文明、历史、科技、环境等多方面展开...
《诗情画意:古风水彩花卉技法》内容简介:本书挑选四季里最受人喜爱、形态唯美的花草进行绘制。春和景明、花开半夏、丹枫迎秋、冰
秦汉-一个民族强盛的起点 本书特色 六王毕,四海一。崛起于蛮荒之地的秦人,策马中原,浴血饮剑,孕育出赫赫人秦帝国。赢政雄才,治民又可称暴虐。北筑长城,南征百越,...
KayAnnJohnsonprovidesmuch-neededinformationaboutwomenandgenderequalityunderCommu...
史林正气集 本书特色 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遵循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依据有关史料精心编著古代百余位人物二百余篇具有浩然正气的故事,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
本书非常精炼,却又富有逻辑地提炼了政治心理学的相关主题,文笔流畅,叙述生动……在政治心理学学科中,本书是目前最新的一本研
《室内设计:手绘与项目实践》内容简介:本书以室内设计为主线,以手绘表现为手段,以实际工作经验为基础,以提高室内设计师的设计
简明西夏史 内容简介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历史。正如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所指出:“各个少数民族对中国的历史...
《2019年法律硕士(法学)联考历年真题精解及考前5套题》内容简介: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壹部分为历年真题精解(2010—2018年),第
《十七史商榷》是中国传统史学走向总结时期的一部重要历史考证学著作。中国史学发展到清代,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厚重积累,成就固然
继《民国纪事本末》后,刘仲敬又一本“刷新理解、重构解释体系”的力作。本书是一系列历史快门的镜头,讲述了从殷周到清末民初的
《“一带一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共赢》内容简介:本书的研究成果主要基于2017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关系研究基金委托研究项目
《证之于:爱》是作家最著名的长篇巨著。小说描述的是大屠杀辛存者的下一代人的“非正常“生活,为了从过去的恶梦中挣脱,作家借
《不稳定的自尊》内容简介:时代的风潮、广泛的焦虑,导致女性的自恋现象日益严重。但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自恋并不是一种疾病,它是一
首义大都督黎元洪 本书特色 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不能不谈到首义大都督黎元洪;叙介民国史乃至近代史,两任民国元首黎元洪也是绕不过的人物。这位起义武昌的...
明清广州城及方志城图研究 本书特色 曾新女士的新作《明清广州城及方志城图研究》一书首先,通过对古籍、相关著述资料的归纳,勾勒出广州古城自然环境、格局、功能分区等...
《清史稿》全书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纪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传三百一十六卷,以纪传为中心。所记之事,上起
《猎人行》内容简介:这是一场深入无人之境的逃亡之旅,一部百折不挠的孤勇者的英雄史诗;这是一曲茫茫宇宙中幸存者的苍凉悲歌,亦
元西域人华化考(精)中国文化丛书·经典随行 本书特色 《元西域人华化考(精)/中国文化丛书》是我国史学泰斗陈垣先生前期的代表性*作,它从文学、儒学、佛老、美术、...
辛亥革命全纪录 本书特色 高中华、孙新、张健所著的《辛亥革命全纪录》全景式讲述辛亥革命的历史。作者以清新的语言、扎实的史料,简明而不失其要地说明了辛亥革命的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