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十年(政治篇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1911-1921)》内容
1911—1921年的民初十年,帝制终结,共和初始,革命党、保皇党、北洋军阀、西方列强,争相粉墨登场,将共和与专制、国家独立与列强干涉间的激烈角逐、反复争夺,展现得叫人惊心动魄,堪称一部中华民族的心灵史。
《纽约时报》将目光紧紧追随着这个老旧帝国,客观记录了它告别帝制走向共和的艰难转身,为其做了一份很有价值的第三方记录。其中有对历史的还原,也有对百年后中国的预言。
《共和十年(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1911-1921)》(作者郑曦原)分为政治篇与社会篇两册。
《共和十年(政治篇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1911-1921)》为其中“政治篇”。
《共和十年(政治篇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1911-1921)》收录**篇民国初创-第三篇维护国权内容。
《共和十年(社会篇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1911-1921)》内容:
1911—1921年的民初十年,帝制终结,共和初始,革命党、保皇党、北洋军阀、西方列强,争相粉墨登场,将共和与专制、国家独立与列强干涉间的激烈角逐、反复争夺,展现得叫人惊心动魄,堪称一部中华民族的心灵史。
《纽约时报》将目光紧紧追随着这个老旧帝国,客观记录了它告别帝制走向共和的艰难转身,为其做了一份很有价值的第三方记录。其中有对历史的还原,也有对百年后中国的预言。
《共和十年(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1911-1921)》(作者郑曦原)分为政治篇与社会篇两册。
《共和十年(社会篇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1911-1921)》为其中“社会篇”。
《共和十年(社会篇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1911-1921)》收录第四篇西风东渐-第七篇民生世相内容。
《共和十年(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1911-1921)》(作者郑曦原)为《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的姊妹篇,时间上与其相承续,系《纽约时报》1911年10月至1921年12月间对华报道的选编。 1911年,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帝制终结。之后十年,共和制在动荡中初具形式,列强环伺的局面依旧,社会生活中西风东渐,中国被日渐引入世界政治和经济体系中,构成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危机与希望的时代。 入选本书的《纽约时报》200多篇报道,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等角度,对中国这十年进行了全面的报道,其内容之丰富、涉及面之广、系列报道之深入。令人惊叹。以西方人的眼光,对当时中国的现实进行了分析,对其未来做了预测,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视角,从这里读者可看到历史的另一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百年后回眸历史,给人很多启示。 《共和十年(政治篇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1911-1921)》为其中“政治篇”。
《共和十年(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1911-1921)》(作者郑曦原)为《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的姊妹篇,时间上与其相承续,系《纽约时报》1911年10月至1921年12月间对华报道的选编。 1911年,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帝制终结。之后十年,共和制在动荡中初具形式,列强环伺的局面依旧,社会生活中西风东渐,中国被日渐引入世界政治和经济体系中,构成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危机与希望的时代。 入选本书的《纽约时报》200多篇报道,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等角度,对中国这十年进行了全面的报道,其内容之丰富、涉及面之广、系列报道之深入。令人惊叹。以西方人的眼光,对当时中国的现实进行了分析,对其未来做了预测,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视角,从这里读者可看到历史的另一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百年后回眸历史,给人很多启示。 《共和十年(社会篇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1911-1921)》为其中“社会篇”。
《共和十年(政治篇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1911-1921)》
“事实上,所有对其他肤色人种抱有同情心的外国人都已被中国人的可靠品质所打动,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我们将中国的落后与悲惨命运归咎于文明的缺陷与落后制度,但其实这仅仅是因为这片限定面积的土地上有太多的人为了生存在挣扎。” “大多数中国人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上都是唯物主义者。然而,如果我们与中国人近距离地接触,就会理解这种功利主义并非是这个民族的特性。中国人也可以是崇高的理想主义者。” “中国有西方无法比拟的庞大贫困人口。对于他们而言,人生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在夹缝中求生存。” “给中国带来*大影响的西方事物是圣经、煤油和香烟。” “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认为,由于心理、历史或是环境差异,中国人应隔绝于世界思想潮流之外。中国人的命运就是西方人的命运。” “在中国,妇女现在*需要的不是社会和商业地位,而是改善她们为人妻子和为人女儿的地位”;“值得重视的是,自从中国人将女性的脚和思想禁锢起来以后,中国就再也没有诞生过一位伟大的男性”;“随着时代进步,中国家庭中男权至上的风气也有所减弱”;“我问一位熟知东西方文化的中国女士,‘什么时候中国母亲才会允许自己的女儿傍晚与大学男生们一同驾车出游呢?’她的回答像一道闪电震惊了我,‘再过一百年’。” 罗斯教授详细描述了中国人在历史上取得的非凡成就。他举长城为例, “毫无疑问,这是人类历史上*宏伟壮观的手工建筑成就。在这巨大的建筑面前,我们引以为自豪的铁路和隧道简单得就像七个小矮人。除了埃及金字塔与巴拿马运河外,世界上再无其他事物能够与之相提并论。每 50英里长城所用的砖石,就能够砌起一座胡夫金字塔(Cheops,基奥普斯,即胡夫的希腊名。译注),而长城至少有1700英里长!……幸好佛教和喇嘛们消解了蒙古人的万丈豪气,长城才没用得上。” 然而,罗斯教授认为,尽管古代中国的辉煌成就逐渐消散,中国人也慢慢失去祖先的英勇气概,但他们仍比白人有更强大的生命力。他为这一判断给出了一个全新而有说服力的理由。“西方出生的每10个婴儿中,通常*弱的3个会夭折。而在中国出生的每10个婴儿中,除了*弱的3 个外,另外可能还会有5个夭折。这是因为中国婴儿面对的是更残酷的生存环境。如果说白人婴儿与黄种人婴儿在出生时的体质差不多,那么*后幸存下来的2个中国孩子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会强于那7个存活下来的白人孩子。因为那7个白人孩子中,有5个由于比另外两个生存能力要差,在中国恶劣的环境下根本无法存活下去。这2个幸存下来的中国孩子会将他们强壮的生命力遗传给下一代,而下一代人同样要经受这样苛刻的筛选,同样2/10的存活率将使下一代孩子的生命力更加顽强。生活在西方的白人,好几代以来都享有充足的生存空间、消费品、医药和卫生知识,新生婴儿的优胜劣汰远不如中国那样残酷和严峻。因此,我们有理由预见,未来中国人将会比西方人更有生命力。” “过去一两个世纪以来,西方人的生存技能提高,而为生存打拼的劲头也松懈了下来。这是否促使我们的体质明显改善呢?为查明这一点,我仔细询问了在中国不同地区的教会医院里工作的33位西方医生。” “其中,只有在青岛的一位德国医生认为,中国病人的体质并未胜于白人。他说,中国人不太容易受伤,没那么愿意接受治疗,对于疼痛的忍耐力并不强过他原来在图林根治疗过的那些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德国农民。另外3位在中国行医时间超过25年的医生发现,黄种人和白人的身体素质并无差异。我猜想,这些医生作为医学院学生在自己国家的短期行医经历已在他们的头脑中淡去,也无从对这两个人种进行比较了。另外有2名医生在我询问下承认,中国人耐高烧的能力很强,而且他们能在血液中毒后康复,而白人往往就此丧命。” “其余29名医生都肯定地表示,中国人的体格有这样或那样强于自己国家人民的方面。在接受外科手术方面,一位英国医生说出了大家普遍认同的观点,‘中国人术后恢复能力都非常好。’医生们都发现,中国病人在手术中很少出现休克。在医疗器械简陋、消毒条件差的小医院里,中国人的重伤治愈率与西方设备精良、全面消毒的大医院一样高。福州的金尼尔医生刚从德国家中休假回来后,他在治疗一名手上泼有冷凝剂的中国患者时,靠着中国助手的帮助和简陋的设备,竞能达到与柏林设备一流的范伯格曼医院治疗德国工匠时的同等效果。
医生们普遍认为,如果中国人与白人在同等医疗条件下进行大手术,那么中国人必然比白人恢复得快……” “医生们常将中国人非同寻常的抵抗力和复原能力归功于中国饮食习惯和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并否认黄种人有任何高于白人的生命力。另外一些在中国行医的外国医生则认为,恶劣的生存环境损害了中国人的体质。
但在同等条件下,黄种人比白人有更强的生存能力。” “我们完全可以从医生的言论中得出结论,中国人特殊的生命力至少可以部分地归结为长期严峻的优胜劣汰过程。而我们北欧祖先们在文明社会中从未曾经历过如此严峻的生存考验。这一物竞天择过程增强了中国人的康复能力、对传染病的抵抗力和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而非体格、力量和能量方面。” 这种由于生存环境恶劣而衍生出的古怪能力,使得中国人在军队作战和劳动生产方面比白人更具优势。P7-9
郑曦原,1963年5月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先后就学于兰州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美国杜克大学公共政策管理学院。曾为新华社《经济世界》杂志特约撰稿人,参与策划CCTV多期电视节目,著有《中国远古文化》、《通向未来之路:与吉登斯对话》(与李方惠合著)。为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1984届选调生,曾志愿到地处秦岭深处的陇南乡村工作3年。热心社会公益和环境保护事业,是中国天然彩色棉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92年底,进入中国外交部,曾在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工作3年,现供职于外交部政策研究司。
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社会转型,这是一个伟大的历程过程,也是复杂的探索过程。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保持政治、经济、社
《经济学基础(第二版)》内容简介:本次修订主要进行勘误和内容更新。本教材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总体介绍了经济学
本书选择日常生活的角度,用知识考古学的方式,就延安时期的某些历史关键问题或趣味敏感话题,作溯流探源与疏浚河道的工作,描述
凯歌悲壮 内容简介 苏联的出现和兴起是凯歌式的,无论对于过去的世界还是对于未来的世界,它的凯歌总是值得颂扬的;而苏联的没落和解体是悲壮的,其悲壮就在于它败于不该...
东南亚历史重大问题研究-东南亚历史和文化:从原始社会到19世纪初-(全2册)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贺圣达为云南省十会科学院研究员,长...
牛津拜占庭史 本书特色 牛津大学出版社是世界大学出版社中规模**的社,出版物种类众多,尤以辞典工具书、普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教材、高端学术期刊与著述的出版闻名于世...
给大家看的中国通史 本书特色 身为一国的国民,必须对本国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这可以说是所有国民的共识。然而中国历史,浩浩五千年,煌煌廿四史,一般人难以尽知。有感...
《自由与荣耀:1947年印巴独立实录》以翔实丰富的史料,生动优美的文字,深厚的人文功底再现了印度独立的曲折过程。从印度独立前夕
历史江湖 本书特色 《历史江湖》由张秀枫主编。追寻历史真相的工作是坎坷艰难的,但即使在这个肤浅而浮躁的时代里,也仍有史学家恪守基本的史德规范,从那种理性化的麻木...
吕思勉讲史系列-中华民族源流史 本书特色 所有中国人都应该看的书,史学大师写给大众的书,品思勉,与了东寅恪、钱穆、陈垣称为史学四大家,是钱穆*敬重的恩师,易中天...
脸谱下的另类帝王 本书特色 《脸谱下的另类帝王》:文治武功,亦有痴嗔怨恋千秋青史,一样爱恨情仇历史概念之外还君王以血肉脸谱下的另类帝王 内容简介 在正史和教科书...
山西古战场野外考察与研究 本书特色 古代文献对战争记载和描述的失实,*主要的原因是作者靳生禾、谢鸿喜没有亲历征战……为此,历史上的战争,除了战争结果即*终的胜负...
中考作文-最巧妙与最可惜的考场作文 内容简介 本书的核心按中考作文评分项进行分类,选取*具代表性的100篇“*巧妙”与100篇“*可惜”的中考作文进行实例解读,...
《經濟學人》譽為「薩依德的繼承者」《外交政策》評為「全球百大思想家」2012年獲選《經濟學人》年度最佳圖書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
古希腊吟游盲诗人荷马将盐称为“神赐之物”,柏拉图把盐描述为对诸神来说尤为宝贵的东西,而如今,我们对它已经习以为常。然而,
北朝碑志文研究 本书特色 《北朝碑志文研究/横渠书院丛书 》是对北朝碑志文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部著作,*书从 多个角度对北朝碑志文进行了考察。头先,从历 史的维度对...
《能掌控情绪的人,都不缺安全感》内容简介:对别人的话敏感,心里就会反复琢磨; 心生自卑,就会担心别人的看法; 别人的一句话就
田野考古绘图 本书特色 《田野考古绘图》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田野考古绘图 目录 **章 绪论/1一、意义/l二、学习内容与要求/2第二章 制图的基...
1895~1945年,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长达50年之久,日本殖民当局在台湾建立总督专制统治,构筑严密警察网络,复活封建保甲制度,控
乱世风华-20世纪40年代上海生活与娱乐的回忆 本书特色 《乱世风华:20世纪40年代上海生活与娱乐的回忆》:眼装 帽 鞋袜名产 中式餐馆 点心店与南货店国产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