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十年(政治篇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1911-1921)》内容
1911—1921年的民初十年,帝制终结,共和初始,革命党、保皇党、北洋军阀、西方列强,争相粉墨登场,将共和与专制、国家独立与列强干涉间的激烈角逐、反复争夺,展现得叫人惊心动魄,堪称一部中华民族的心灵史。
《纽约时报》将目光紧紧追随着这个老旧帝国,客观记录了它告别帝制走向共和的艰难转身,为其做了一份很有价值的第三方记录。其中有对历史的还原,也有对百年后中国的预言。
《共和十年(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1911-1921)》(作者郑曦原)分为政治篇与社会篇两册。
《共和十年(政治篇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1911-1921)》为其中“政治篇”。
《共和十年(政治篇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1911-1921)》收录**篇民国初创-第三篇维护国权内容。
《共和十年(社会篇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1911-1921)》内容:
1911—1921年的民初十年,帝制终结,共和初始,革命党、保皇党、北洋军阀、西方列强,争相粉墨登场,将共和与专制、国家独立与列强干涉间的激烈角逐、反复争夺,展现得叫人惊心动魄,堪称一部中华民族的心灵史。
《纽约时报》将目光紧紧追随着这个老旧帝国,客观记录了它告别帝制走向共和的艰难转身,为其做了一份很有价值的第三方记录。其中有对历史的还原,也有对百年后中国的预言。
《共和十年(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1911-1921)》(作者郑曦原)分为政治篇与社会篇两册。
《共和十年(社会篇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1911-1921)》为其中“社会篇”。
《共和十年(社会篇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1911-1921)》收录第四篇西风东渐-第七篇民生世相内容。
《共和十年(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1911-1921)》(作者郑曦原)为《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的姊妹篇,时间上与其相承续,系《纽约时报》1911年10月至1921年12月间对华报道的选编。 1911年,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帝制终结。之后十年,共和制在动荡中初具形式,列强环伺的局面依旧,社会生活中西风东渐,中国被日渐引入世界政治和经济体系中,构成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危机与希望的时代。 入选本书的《纽约时报》200多篇报道,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等角度,对中国这十年进行了全面的报道,其内容之丰富、涉及面之广、系列报道之深入。令人惊叹。以西方人的眼光,对当时中国的现实进行了分析,对其未来做了预测,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视角,从这里读者可看到历史的另一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百年后回眸历史,给人很多启示。 《共和十年(政治篇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1911-1921)》为其中“政治篇”。
《共和十年(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1911-1921)》(作者郑曦原)为《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的姊妹篇,时间上与其相承续,系《纽约时报》1911年10月至1921年12月间对华报道的选编。 1911年,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帝制终结。之后十年,共和制在动荡中初具形式,列强环伺的局面依旧,社会生活中西风东渐,中国被日渐引入世界政治和经济体系中,构成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危机与希望的时代。 入选本书的《纽约时报》200多篇报道,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等角度,对中国这十年进行了全面的报道,其内容之丰富、涉及面之广、系列报道之深入。令人惊叹。以西方人的眼光,对当时中国的现实进行了分析,对其未来做了预测,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视角,从这里读者可看到历史的另一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百年后回眸历史,给人很多启示。 《共和十年(社会篇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1911-1921)》为其中“社会篇”。
《共和十年(政治篇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1911-1921)》
“事实上,所有对其他肤色人种抱有同情心的外国人都已被中国人的可靠品质所打动,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我们将中国的落后与悲惨命运归咎于文明的缺陷与落后制度,但其实这仅仅是因为这片限定面积的土地上有太多的人为了生存在挣扎。” “大多数中国人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上都是唯物主义者。然而,如果我们与中国人近距离地接触,就会理解这种功利主义并非是这个民族的特性。中国人也可以是崇高的理想主义者。” “中国有西方无法比拟的庞大贫困人口。对于他们而言,人生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在夹缝中求生存。” “给中国带来*大影响的西方事物是圣经、煤油和香烟。” “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认为,由于心理、历史或是环境差异,中国人应隔绝于世界思想潮流之外。中国人的命运就是西方人的命运。” “在中国,妇女现在*需要的不是社会和商业地位,而是改善她们为人妻子和为人女儿的地位”;“值得重视的是,自从中国人将女性的脚和思想禁锢起来以后,中国就再也没有诞生过一位伟大的男性”;“随着时代进步,中国家庭中男权至上的风气也有所减弱”;“我问一位熟知东西方文化的中国女士,‘什么时候中国母亲才会允许自己的女儿傍晚与大学男生们一同驾车出游呢?’她的回答像一道闪电震惊了我,‘再过一百年’。” 罗斯教授详细描述了中国人在历史上取得的非凡成就。他举长城为例, “毫无疑问,这是人类历史上*宏伟壮观的手工建筑成就。在这巨大的建筑面前,我们引以为自豪的铁路和隧道简单得就像七个小矮人。除了埃及金字塔与巴拿马运河外,世界上再无其他事物能够与之相提并论。每 50英里长城所用的砖石,就能够砌起一座胡夫金字塔(Cheops,基奥普斯,即胡夫的希腊名。译注),而长城至少有1700英里长!……幸好佛教和喇嘛们消解了蒙古人的万丈豪气,长城才没用得上。” 然而,罗斯教授认为,尽管古代中国的辉煌成就逐渐消散,中国人也慢慢失去祖先的英勇气概,但他们仍比白人有更强大的生命力。他为这一判断给出了一个全新而有说服力的理由。“西方出生的每10个婴儿中,通常*弱的3个会夭折。而在中国出生的每10个婴儿中,除了*弱的3 个外,另外可能还会有5个夭折。这是因为中国婴儿面对的是更残酷的生存环境。如果说白人婴儿与黄种人婴儿在出生时的体质差不多,那么*后幸存下来的2个中国孩子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会强于那7个存活下来的白人孩子。因为那7个白人孩子中,有5个由于比另外两个生存能力要差,在中国恶劣的环境下根本无法存活下去。这2个幸存下来的中国孩子会将他们强壮的生命力遗传给下一代,而下一代人同样要经受这样苛刻的筛选,同样2/10的存活率将使下一代孩子的生命力更加顽强。生活在西方的白人,好几代以来都享有充足的生存空间、消费品、医药和卫生知识,新生婴儿的优胜劣汰远不如中国那样残酷和严峻。因此,我们有理由预见,未来中国人将会比西方人更有生命力。” “过去一两个世纪以来,西方人的生存技能提高,而为生存打拼的劲头也松懈了下来。这是否促使我们的体质明显改善呢?为查明这一点,我仔细询问了在中国不同地区的教会医院里工作的33位西方医生。” “其中,只有在青岛的一位德国医生认为,中国病人的体质并未胜于白人。他说,中国人不太容易受伤,没那么愿意接受治疗,对于疼痛的忍耐力并不强过他原来在图林根治疗过的那些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德国农民。另外3位在中国行医时间超过25年的医生发现,黄种人和白人的身体素质并无差异。我猜想,这些医生作为医学院学生在自己国家的短期行医经历已在他们的头脑中淡去,也无从对这两个人种进行比较了。另外有2名医生在我询问下承认,中国人耐高烧的能力很强,而且他们能在血液中毒后康复,而白人往往就此丧命。” “其余29名医生都肯定地表示,中国人的体格有这样或那样强于自己国家人民的方面。在接受外科手术方面,一位英国医生说出了大家普遍认同的观点,‘中国人术后恢复能力都非常好。’医生们都发现,中国病人在手术中很少出现休克。在医疗器械简陋、消毒条件差的小医院里,中国人的重伤治愈率与西方设备精良、全面消毒的大医院一样高。福州的金尼尔医生刚从德国家中休假回来后,他在治疗一名手上泼有冷凝剂的中国患者时,靠着中国助手的帮助和简陋的设备,竞能达到与柏林设备一流的范伯格曼医院治疗德国工匠时的同等效果。
医生们普遍认为,如果中国人与白人在同等医疗条件下进行大手术,那么中国人必然比白人恢复得快……” “医生们常将中国人非同寻常的抵抗力和复原能力归功于中国饮食习惯和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并否认黄种人有任何高于白人的生命力。另外一些在中国行医的外国医生则认为,恶劣的生存环境损害了中国人的体质。
但在同等条件下,黄种人比白人有更强的生存能力。” “我们完全可以从医生的言论中得出结论,中国人特殊的生命力至少可以部分地归结为长期严峻的优胜劣汰过程。而我们北欧祖先们在文明社会中从未曾经历过如此严峻的生存考验。这一物竞天择过程增强了中国人的康复能力、对传染病的抵抗力和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而非体格、力量和能量方面。” 这种由于生存环境恶劣而衍生出的古怪能力,使得中国人在军队作战和劳动生产方面比白人更具优势。P7-9
郑曦原,1963年5月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先后就学于兰州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美国杜克大学公共政策管理学院。曾为新华社《经济世界》杂志特约撰稿人,参与策划CCTV多期电视节目,著有《中国远古文化》、《通向未来之路:与吉登斯对话》(与李方惠合著)。为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1984届选调生,曾志愿到地处秦岭深处的陇南乡村工作3年。热心社会公益和环境保护事业,是中国天然彩色棉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92年底,进入中国外交部,曾在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工作3年,现供职于外交部政策研究司。
史前人的生活 内容简介 长期以来,史前学家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挖掘遗址和在实验室中分析文物上。他们探索到了什么?当然是有关史前人的情况!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史前人在...
周振甫-《史记》集评 内容简介 本书是周振甫先生的遗稿,此前从未出版过。 《史记》是中国文学、史学的丰碑,司马迁著作《史记》不仅忠实于历史事实,而且“怀抱深远之...
《运营升阶笔记》内容简介:在互联网行业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运营工作的门槛和难度已经今非昔比,大量的业务难题、思维瓶颈和生涯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29.80) 本书特色 冯友兰,世界公认的中国现代哲学家,治中国哲学史迄今无出其右。一九四六至四七年,先生正值盛年,受聘美国宾夕法尼...
民间百神 本书特色 著名晚清史学者徐彻,神仙文化研究代表作,讲尽中国神仙鬼怪民间百神 内容简介 中国的俗神, 种类各异, 数量繁多。本书选取一百位, 分为七类,...
洛阳那城事儿-壹 本书特色 听说日本的历史学界,2010年专门为研究洛阳而成立了一门交叉学科——“洛阳学”,这也是日本惟一为日本之外的一个城市设立的一门...
于豪亮学术论集 本书特色 《于豪亮学术论集(于豪亮*作二种)》集中了于 豪亮生前全部的学术研究论文,所收37篇文章,其中 20余篇从未发表过。于豪亮先生在古文字...
《中国金融业风险管理》内容简介:精准脱贫、污染防治和风险防控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
中国通史 本书特色 艾伯华编著的《中国通史》所叙述的中国历史主要基于原始文献的研究、考古发掘以及近来中国、日本、西方学者和我自己的研究。大多数情况下,近期的这些...
贸易战.八国乱与倒霉蛋-再说晚清国运 本书特色 《贸易战、八国乱与倒霉蛋:再说晚清国运》截取晚清历史上三个比较重要的节点,从国际视角和海外史料,详细剖析了184...
《Qt 5.12实战》内容简介:Qt是一个跨平台C图形用户界面应用程序开发框架,既可以开发GUI程序,也可以开发非GUI程序,比如控制台工
《我为什么看不懂你》内容简介:这本书以DISC理论为基础讲述了人类的四种特质:Dominance支配型(指挥者),Influence影响型(社交
三国志人物全传-(全四册)-[纪传版二十六史]国学网精校本 本书特色 本书名为“纪传版二十六史 三国志人物全传”,删去志、表、书等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及其他社...
《新媒体营销案例分析》内容简介:本书用5章的篇幅,介绍了什么是新媒体营销以及新媒体营销在各行业中的应用。第1章重点介绍了新媒
新编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作家出版社出版,2010年1版1印★ 本书凝聚了詹先生二十多年的心血,承载着谢乃和、王彦辉、赵永春等十余位历史学...
《蟾宗》内容简介:志怪奇才、人气画师渣熊首部新潮国风画集,将怪灵神兽、国风元素、风趣幽默相结合,用画笔构筑的一个奇妙世界!
作者【印度】G.D.古拉提(G.D.Gulati,1946-),印度著名蒙古学家。在印度德里大学获得中世纪印度史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在德里大
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 本书特色 深度·客观·全面补正鲜为人知的抗战细节数十年来,西方人眼中的"二战"始终是一场美英苏领衔抗击法西斯的血腥...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
徐霞客游记化读本-精华本 本书特色 《徐霞客游记》是一本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本书依从徐霞客的足迹编排,收集了天台山、雁宕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