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三百年,给我们留下了众多扑朔迷离的谜团: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为什么被杀?下嫁的大清公主幸福吗?玄烨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宫女是要在宫里呆一辈子吗?宦官和宫女能“成亲”吗?安德海是如何死的?李莲英到底又是怎么死的?清朝是怎么选美的?满汉真的不能通婚吗?鳌拜是怎么死的?曾国藩真的是癞龙转世?袁世凯是怎么死的?孝庄是不是嫁给了小叔子多尔衮,她死后为何不进清皇陵?道光的陵墓为什么在西边……太多的谜团吸引着后人去揭开那神秘的面纱,一睹其真实的面目!
新浪、腾讯、搜狐博客频道点击总量达到1000万独特视角审视末日王朝,全方位展示清朝世态万象大清王朝十二帝,在清朝近三百年里,他们究竟干了些什么?幽居深宫的后妃,在太液池边面对月光倾诉了多少哀怨?延续大清血脉的皇子公主,为争夺皇权爵位在金銮殿前留下了多少刀光剑影?还有那陪伴君王身侧的宦官宫女、官场沉浮的肱骨大臣,他们为大清三百年的青史,留下了几丝痕迹?……图说清朝三百年,说的是一个逝去时代的缤纷史实,留下的却是深刻而不失生活的况味。
诸葛文,原名葛忠雨,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现从事媒体工作,有多年的图书策划与编辑经验。代表作品有《图说北京三千年》、《图说故宫六百年》、《末世预言大揭秘》、《迷踪帝陵》等,在业界颇具影响。
另一半中国史 本书特色 《另一半中国史》:我们很幸运地走在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之路上,但我们还需要一盏灯,当夜幕降临的时候,照亮前方的路,这盏灯就是文化传统和民族...
2006中国文史精华年选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周氏兄弟的里与外》、《人生败笔:学者章士钊从政困局》、《1鲁迅为何不去苏联》、《1949:旧政权知识分子的人生选...
明朝就是如此有趣-微历史 本书特色 “微博体”时空直播,两汉历史新鲜再现!*有趣,*有料,*活色生香的明朝史!用显微镜看历史大事件,从小段子品汉朝大人物。那些人...
毛泽东走进山西 本书特色 本书**次全面详实地记述和论略了从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到和平建设的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在山西的伟大革命实践、心系山西的一系列谆谆教诲、留给...
光复初期台湾的社会与文化 闽台缘研究丛书 第一种 内容简介 这本集合大家学术成果的文集我们分成四个部分予以编排。**编收入7篇论文,都是从两岸的角度研究光复初期...
儒教三千年 本书特色 中国有柏杨,日本有陈舜臣,风靡日本四十年,作品销量两千万。直木文学奖,推理作家协会奖,日本艺术院奖,读卖文学奖,吉川英治文学奖,大佛次郎奖...
中国当代学术思想文库--走在乡土上 本书特色 一百多年来,研究中国的人类学家便开始思考乡土中国的诸多问题。在前辈的影响下,在漫无边际的学林里,我对乡土人类学叙述...
《一战简史》内容简介:《一战简史:帝国幻觉》内容简介::在欧洲大陆,法德之间早已存在对抗的关系。俄国实力渐增,奥斯曼帝国濒临
1368-1644-大明朝-从洪武到崇祯的权力变局 本书特色 明朝立国之初,朱元璋废除了延续千年的丞相制度,用铁腕扫除开国功臣,严令后宫和宦官不可干政,将皇权推...
《自己动手写Java虚拟机》内容简介:Java虚拟机非常复杂,要想真正理解它的工作原理,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动手编写一个! 本书是继《
中国史话-全2册 本书特色 本书采用话题体的形式叙说从“人文初祖”到“鸦片战争”以前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共分为五...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史学史 本书特色 中国史学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如何重点展示中国史学的整体风貌、精神本质和演进特点,是王记录主编的编撰这部《中...
《日本茶室与茶庭》内容简介:本书内容包括日本茶道概说,茶室、茶庭概说,茶道师匠与流派,茶室建筑,茶庭,茶室与茶庭实例分析6章
谈史色变-大历史中的人性观察 本书特色本书集合了六十篇历史随笔,共分六辑,以青、黄、红、黑、白、灰加以区分。主要以人物为线索,从先秦到民国,垂直表现历史人物的各...
《金融思维》内容简介: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金融,金融知识已经成为我们生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而具备金融思维、利用金融的
回忆赵寿山 本书特色 赵寿山(1894-1965),原名赵生龄。1924年春参加杨虎城部队,历任排、连、营、团、旅、师、军长,集团军总司令。1942年加入中国共...
清华简与先秦史事探研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通过对传统文献的梳理、排比、分析,对资料作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同时结合考古资料,运用二重证据法进行论证,力求通过传世文献与...
甘青藏边区考察记-[第二辑] 本书特色 《甘青藏边区考察记》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边疆研究热抽中的一部代表性力作。记录了作者自西宁南行玉树入藏的真实经历。作者详...
北大在1919:九零后的崛起 本书特色 胡适、毛泽东、张国焘、傅斯年、罗家伦、陈公博、陶希圣、邓中夏、俞平伯、朱自清……那个世纪的九零后们(1890~1900年...
《中国古代史》(新版)(上)内容简介:为了给大学文科提供一部比较适用的中国古代史教材,我们努力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