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几乎是古今中外难得的一种共识。但是,什么是美?美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如果是客观的,那么何以为美?如果是主观的,那么人的审美能力从何而来?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诸如此类,问题多多。《陈众议自选集:游心集》分评论、随笔、小说三部分,分别收录了《伊比利亚文化及文学的形成》、《西班牙神秘主义》、《流浪汉小说一瞥》、《巴罗克文艺探源》、《洛佩及其文学王国》、《塞万提斯的矛盾》等作品。
陈众议,浙江绍兴人氏,1957年10月生,曾就读于复旦大学,后游学美洲,获西班牙语文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土生导师,并兼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游心集(陈众议自选集)》精选其有关拉美及西班牙文学的研究成果,并辅以其小说创作,使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获得了相得益彰的互动。
伊比利亚文化及文学的形成 尽管考古学家在以卡斯蒂利亚为“中心”的伊比利亚半岛(Iberia,史 学界普遍认为伊比利亚是当地初民对整个半岛的统称)发现了大量证明旧石 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初民足迹的岩画、石器、骨器和青铜器, 但人类对伊比利亚半岛的*早记载始见于铁器时代。其中古希腊人是这样描 写伊比利亚先民的:“他们身材矮小,肤色黝黑,恰似北非居民……”(《 墨西哥西班牙语百科》、《西班牙大百科》等在“西班牙”或“伊比利亚” 条上均有类似记录,但遗憾的是都没有加注明确的出处)公元前千年左右, 腓尼基人入侵并占领了南部沿海地区。随后是希腊人从地中海由东北至西南 的扩张。但大规模的种族行动是在公元前后发生的。迦太基人以增援腓尼基 兄弟为由捷足先登,率先抢占了伊比利亚南部;后来的罗马人只能以埃布罗 河为界,屈尊与之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然而,迦太基人不久先发制人,向罗 马人发动进攻(因而落得个“背信弃义者”的骂名)。经过浴血奋战,罗马军 队*终赢得了胜利,并一鼓作气荡平了迦太基人的领地,在“伊斯巴尼亚” (Hispania,罗马人对伊比利亚半岛的统称)建立了卢济塔尼亚(今葡萄牙)和 贝梯卡、加利西亚、塔拉戈纳、迦太基等(今西班牙)行省。到了公元二三百 年,为了安抚蛮悍的日耳曼部族,罗马人作出了很多让步。然而也正是在这 个时候,日耳曼人得寸进尺,开始向西南欧迁侵,其中到达伊比利亚半岛的 多为支族汪达尔(霍达)人、斯维汇人和阿拉诺人(他们在西方语言中又成了 “野蛮人”和“文化毁灭者”的代名词)。其时,罗马帝国已经左支右绌、 摇摇欲坠,再也抵挡不住日耳曼人和新兴民族的反叛了。如今的西班牙(“ 西霍达王国”,与之对应的“东霍达王国”即后来的东法兰克王国,位于今 意大利境内)以及其他许多欧洲国家几乎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葡萄牙当 时隶属于西班牙,她一直要到1143年才完全独立,16世纪又复归西班牙,后 重新独立。至此,伊比利亚无论人种还是文化均已相当混杂,但其主要文字 的**源头仍是西罗马时期的拉丁文。随着西罗马帝国的建立,拉丁语成为 所有行省的官方语言,但它和罗马帝国一样,似乎没有来得及在这一地区获 得新生。倒是由拉丁语衍生的一些方言(各地的口头拉丁语)创造了这一地区 的*初的文化繁荣。这一文化后经与相对落后的日耳曼文化融合,再经与犹 太希伯来文化、吉卜赛文化、阿拉伯文化,尤其是与阿拉伯文化的兼容和化 合,催生出绚丽多彩、与众不同的伊比利亚文化。且说未开化的日耳曼人和 精明强干的犹太人、浪迹天涯的吉卜赛人对早期伊比利亚文化形成所作的贡 献,虽然较之阿拉伯人当大为逊色,却以不同的方式留下了不可或缺的基因 。前者除了军事、人口方面的优势,还为伊比利亚文学孕育了*初的史诗 (Gestas);后者的相当一部分人口从格拉纳达和平进入西班牙后,在弗拉明 戈舞蹈等艺术形式上留下鲜明印记,同时则悲惨地成了诗人和艺术家挖苦的 对象。再说摩尔人(阿拉伯人和北非柏柏尔人)在西罗马全线崩溃后乘虚而入 ,侵占了伊比利亚半岛的大片领土。当然,摩尔人没有破坏也未能马上致力 于建设殖民地文化,但原因可能并不完全像多数学者认为的那样是内讧或者 更为残酷的战争。可以说,除了卡斯蒂利亚等少数王国自始至终比较坚决地 捍卫各自的领土完整之外(正因为如此,卡斯蒂利亚后来成了“光复”的主 力并*终使卡斯蒂利亚语擢升为西班牙地区的通用语言),摩尔人几乎没有 遭遇大的抵抗而在伊比利亚南部地区长驱直入如临无人之境,因为刚刚摆脱 罗马统治的伊比利亚当时正处在一种文化“真空”状态,而阿拉伯人带来的 恰恰是发达而且不同于拉丁文化的东方伊斯兰文明。因此,与伊斯兰文明在 东方的境遇相反,多数伊比利亚新兴的哥特式基督教徒对新的闯入者表现出 了异乎寻常的宽容,并且如饥似渴地接受和吸纳了阿拉伯文化。与此同时, 伍麦叶时代的王子们在殖民地的早期建设中也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开明。这 可能是一种投桃报李式的礼尚往来和良性循环。总之,以科尔多瓦为中心的 伊斯兰文化体系迅速形成,并向四周辐射。当时,科尔多瓦吸引了大批志向 高远的东方学者。但这一文化的传播却相当得缓慢,语言很可能是其中的主 要障碍。因此,即便是在安达卢西亚的伍麦叶王朝开始拥有了大量第三代、 第四代土生穆斯林的时候,阿拉伯文也未能在广大的哥特式基督徒中流行起 来。奇怪的是,许多伊斯兰民歌民谣和传奇故事倒生下根来。尤其是民歌民 谣,由于朗朗上口而得以在阿拉伯裔和非阿拉伯裔居民中流传。从现有资料 看,*早的伊比利亚(或西班牙)一阿拉伯文学作品可能生成于公元8世纪前 后。此后,著名学者伊本·阿卜迪·拉比西行,他带去了著名的《罕世璎珞 》并衍生出影响深远的西班牙一摩尔文学作品。《罕世璎珞》凡25卷,广泛 萃取阿拉伯诗文精华,被认为是东方诗学巨著,不仅对西班牙文学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而且“出口转内销”,在阿拉伯世界广为流传。后来兴盛于阿拉 伯世界和伊比利亚半岛的“俚谣”即“择吉尔”(“Zajal”或“zejel”)很 可能就是从拉比时代生发的。它接近于古二重韵诗,主要用拉丁方言,诗句 包含几个韵节,主韵在韵节之末,比较适合于行吟诗人吟唱。这种诗体在12 世纪初叶达到高峰,产生了以伊本·古斯曼为代表的“择吉尔”非行吟诗人 。之后广泛流行于伊比利亚南部的西班牙犹太人多韵诗——“彩诗”即“穆 娲啥哈”(“Muwashaha”)和缀于“穆娲啥哈”之后的早期西班牙语诗歌“ 缀诗”即“哈尔恰”(“Jarcha”)都是由它催生的。应当说,摩尔人自入侵 到7—8个世纪后败北撤退,始终未能推广阿拉伯语,但其文学却润物细无声 地融入了伊比利亚文化,并为卡斯蒂利亚语及其文学埋下了一块重要的基石 。从目前拥有的史料看,卡斯蒂利亚语的初始形态基本上是由拉丁文加本土 语汇和希伯来语汇、阿拉伯语汇构成的。 可见伊比利亚文化是多元与混杂的产物。欧洲*早的抒情诗“哈尔恰” 便是东西方文化结合的产物。而这个“混血儿”的发现不仅使卡斯蒂利亚语 (即西班牙语)文学的历史从12世纪上移到了11世纪甚至更早,而且改写了以 法国南部普罗旺斯民歌为*早抒情诗的欧洲文学的历史。……
陈众议,浙江绍兴人氏,1957年10月生,曾就读于复旦大学,后游学美洲,获西班牙语文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土生导师,并兼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主要著作有《拉美当代小说流派》、《加西亚·马尔克斯评传》、《博尔赫斯》、《西班牙文学“黄金世纪”研究》、《堂吉诃德的长矛》、《塞万提斯学术史研究》等,另有小说《玻璃之死》、《风醉月迷》等。
文案:在王室委托的消灭幻兽任务中,美貌的原圣骑士“闪光”亚肯杰尔遇到了一位身为幻兽猎人的少年——“血红”乌兰波克,在与同
茅盾经典 本书特色 沈雁冰同志是国内外享有崇高望的革命作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同鲁迅、郭沫若一起,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从茅盾先生的创作...
读诗-大于诗的事物-2012年第一卷 本书特色 《读诗》自创刊迄今,已经编到第四卷。本书作为第四卷的特辑部分,经由潘洗尘、宋琳、莫非、树才等主编,辑录了包括郑玲...
吉本芭娜娜的文学世界 内容简介 吉本芭娜娜为日本当红女作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出现在日本文坛后来断大放异彩,被称为“日本现代文学的天后”。吉本作品反映了现代城...
当代文坛点将录-5 本书特色 作家对作家,舌尖对笔尖。一部逸闻趣事里的当代文学史。当代文坛点将录-5 内容简介 当代文坛点将录系列丛书共5本,是一套极具权威性的...
牡丹亭研究资料考释 本书特色 《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本书收录明清有关《牡丹亭》的资料,分为四类:*类“剧本”,包括本事、...
文学前沿(第8辑) 本书特色 本书《文学前沿》是一本具有思想性、学术性、前沿性的书籍。它主要选取了著名文学研究者对文学艺术的研究与评论及其研究。内容充实详细,观...
中医药专家谈SARS 内容简介 本书简要介绍了中医药对传染病防治方面的历史及成功经验,涉及了中医药专家对SARS的基本认识,特别论述了一线专家运用中医药治疗SA...
东坡志林 本书特色 苏轼(1037~1101)中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东坡志林》可以说是苏轼的“滑稽文学...
曾昭抡日记 目录 代序序言前言(一)访苏日记(1956~1957)(二)武大日记(1962.1.1~1964.12.31)1.1962年篇2.1963年篇3.1...
DieseErinnerungeneinesEuropäerszeigennocheinmaldieGelöstheitundHeiterkeitWiensun...
超级记忆魔法 本书特色 阅读完此书你会发现一个事实,记忆力可能快速提升,同时这个训练过程轻而易举、充满乐趣,让你拥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超级记忆魔法 内容简介 学...
事故で記憶をなくした高久透は、友達だと名乗る年上の男・藤島に引き取られる。藤島は極端に無口なうえ、透の「過去」を何ひとつ
这套书第一次在“百年中国文学“的整体性框架内思考文学的发展变化,是一个学术群体共同完成的成果。这套书由谢冕、孟繁华主编,
切花栽培与保鲜及插花艺术 目录 上篇 切花栽培与保鲜技术一、何谓切花二、主要切花栽培技术(一)切花类月季 牡丹 梅花 榆叶梅 银芽柳 菊花 香石竹 非洲菊白孔雀...
笑书神侠 本书特色 《百家讲坛》著名坛主为您讲述金庸小说的别样侠骨与柔情亦正亦邪 亦俗亦雅当北大醉侠与金庸狭路相逢语言幽默而犀利,于自嘲中又杂有对世事人情的冷...
文艺评论精品-重建文学的审美精神-上卷 本书特色 《重建文学的审美精神:雷达文艺评论精品(上卷)》:昨日风,今朝雨。文艺评论精品-重建文学的审美精神-上卷 内容...
小说美学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从美学、哲学心理学的角度,甚至从西方小说史的角度对小说这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分析。对小说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与区别,对小说本身的审美问题...
工作分析与评价 内容简介 该自考教材为今年刚刚开考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双证书(美国ipma证书与我国自考证书)考试指定使用教材,由北京市教育考试院联合国家外专局与...
阳光天堂:曹禺戏剧的黄金梦想 本书特色 戏剧大师曹禺是中国戏剧既有的成绩和骄傲,是迄今为止的中国戏剧**人,却不是十全十美、登峰造极的文化偶像。作为文本细读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