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从骨子里敬仰《道德经》,而真正捧起这本天书的时候,又觉得它的确是艰涩难懂,不知所云。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缺乏耐心,把《道德经》当成普通书籍阅读,虽然《道德经》只有五千多字,但想用半天的时间去读完它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事实上,任何一句话都需要我们付出漫长的时间去品味,甚至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实践;二是缺乏慧根,读懂《道德经》必须要有一定的阅历,还要有极强的思维和参悟能力,否则即便是读上一万遍也可能还是不解其中深意。这一点读者要有思想上的准备,否则与《道德经》这本宝典失之交臂也就不难想象了。一起来翻阅《生活中的道》吧!
熊华堂编著的《生活中的道》内容介绍:老子允诺,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人称为《德经》,合称《道德经》。《道经》言宇宙本根,含天地变化之机,蕴阴阳变幻之妙;下篇《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
道可道,非常道.
道,哪里可以言说呢?能言说的就不是恒定不变的真"道"了.常,是指永远存在,不失不灭.
能够言说的"道",只是寻常日用的五伦之道,是治国安民之道,绝非大道.
名可名,非常名
名,是指无动无形,无空无相;可名,是指可以名状.但可以名状的就不是永恒的那个"名".常名,绝非有形有相,它是虚中虚,空中空,虚中有实,空中有相,是只可意会、不可名相的.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天地之始,是混元纯一不杂的状态,天地乃从这"无"中生.其实,天地之前,大道还孕育出阴阳二相."有",便是虚空大道所生之物,就是这个"有",又和合而成万物,是一切个体之母.
老子把"道"的运行分成两个阶段,**个阶段是浑沌未开之时;第二个阶段是出现了阴阳对立,造化了天地,天地又造化了万物.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常无,就是指恒定的空寂,置身空寂,便能体证其中的奥妙.常有,是指存在的万象,置身万象,便能体证其中的生与灭.
佛家讲无常、寂静,由于宇宙万法迁流,刹那变化,故日无常,这便是从"有"上来说的;由于无一物不归于灭,故从法性上又说寂静,指即生即灭,常不可得,自性不可得,总归于空,这便是从"无"上来说的.
所以,无论是道家还是佛家都认为,"有"与"无"不是对立的,是一体两面,"有"是在谈现象,"无"是在谈法性、本质性.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叉玄,众妙之门.
老子认为,有与无,都是出于一处的,只是名相不同.你从"无"中去观,可以得道,你从"有"中去观,同样也可以得道.万法之中,无一法不来自大道,无一法不隐含大道.这其中的玄妙非常精深、微妙,只可以心中参悟,不可以口中言说的.
庄子在《知北游》中就有一段关于"道"的精彩对话,大抵可以帮助我们更透彻地体悟"道"的深味.
有一天,泰清问无穷说:你懂得"道"吗?
无穷说:不知道.
又问无为,无为说:我知道.
泰清说:你所知的"道",有具体的说明吗?
无为回答说:有.
泰清又问:是什么?
无为说:我所知的"道",贵可以为帝王,贱可以为仆役,可以聚合为生,可以分散为死.
泰清把这番话告诉无始说:无穷说他不知"道",无为却说他知"道",那么到底谁对谁错呢?
无始说:不知"道"的才是深邃的,知."道"的就粗浅了.前者是属于内涵的,后者只是表面的.
于是泰清抬头叹息说:不知就是知,知反为不知,那么究竟谁才懂得不知的知呢?
无始回答说:"道"不是用耳朵听来的,听来的"道"便不是"道"."道"也不是用眼睛看来的,看来的"道"不足以为"道"."道"更不是可以说得出来的,说得出来的"道",又怎么称得上是"道"呢?你可知道主宰形体的本身并不是形体吗?任何名称都是不能说明大道的.
继而无始又说:有人问"道",立刻回答的,是不知"道"的人,甚至连那问"道"的人,也是没有听过"道"的.因为"道"是不能问的,即使问了,也是无法回答的.不能问而一定要问,这种问是空洞乏味的,无法回答又一定要回答,这个答案岂会有内容?用没有内容的话去回答空洞的问题,这种人外不能观察宇宙万物,内不知"道"的起源,当然也就不能达到攀登昆仑、遨游太虚的境地.
唐朝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诗说:"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言吾闻于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自居易就很纳闷,他说,我从老子(老君)那里听到大道无言的教诲,但老子又为什么写了《道德经》呢?既然道不可言,那么,老子又为什么现身说法呢?P3-4
“是什么?”——形而上学永恒的提问。“是真的。”——哲学不朽的追求。不管是对自然界或社会,还是上帝或人,都少不了这样的思
康德美学文集 内容简介 《康德美学文集》是对康德美学的译著,康德美学是西方古典美学通向现代美学的一座桥梁,是西方美学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的丰富深刻而又...
清凉世界-五台山 本书特色 《华夏文库·名山胜寺系列·清凉世界:五台山》编辑理念就在于,它既视佛教为宗教,又视佛教为文化,更视佛教为能给普通大众的现实人生提供解...
马克思主义与道德观念-道德.意识形态与历史唯物主义 本书特色 《马克思主义与道德观念》试图讨论的是,那些围绕马克思主义正统概念开展工作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如何...
易经传习-第一集 本书特色 提起《易经》,总有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神秘;推崇它的人,说这部经是“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易经》难懂,也是古已...
小熊维尼之道 内容简介 《小熊维尼之道》原著已再版4次,被很多美国高等院校作为选读教材。在国内哲学界也一直被视为介绍道家思想的经典通俗读物。书中用作者、小熊维尼...
这是普罗提诺《九章集》的第二个选译本。此前,章雪富博士和石敏敏女士曾应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的邀请,翻译过一个《九章集
空的哲理-中国佛学经典宝藏-般若类-14 本书特色 空理不但是将近八百卷般若经的精华,而且是大小显密佛学的核心和特质,同时也是人类智慧文化中至高的结晶品。佛教哲...
论语 内容简介 本书总共二十篇,不到五百章,共有一万二千七百多字,它从各个角度讲述仁义道德,涉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还有历史上重大事件和人物的评论。论语 目录 ...
正智与生活-30年闻思佛学的心力路堤 本书特色 《正智与生活:30年闻思佛学的心力路堤》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正智与生活-30年闻思佛学的心力路堤 内容简介 简介...
伊翁-柏拉图注疏集 内容简介 柏拉图作品的义疏汗牛充栋,而且往往篇幅颇大。这个注疏体汉译柏拉图全集以带注疏的柏拉图作品译本为主体,亦收义疏性质的专著或文集。编译...
庄子的享受-王蒙文集 本书特色 《庄子的享受》是王蒙对《庄子·内篇》的解读 与阐释。王蒙对庄子的解读融合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 现实生活,新鲜独特,是颇具可读性的传...
图说周易(彩图版) 内容简介 《周易》在我国素有“群经之首”的美誉,是公认的中华文化之源头,号称蕴有“鬼神莫测”之智慧。然而,《周易》又是我国历史上*难读懂的经...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刘宗周与蕺山学派》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
实用主义 内容简介 实用主义是美国土壤里生出的、影响*大的哲学注派,是代表美国人精神和生活方式的官方哲学。实用主义造就了西方社会物质主义的全盛时代。实用主义是商...
影印《诸子集成》前言世界思想文化史无论分为印度、中国、西洋三大支,或东方、西方两大支,中国都是其中一大支的重要代表。而中
近古卷-东方哲学史 本书特色 《东方哲学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徐远和、李甦平、周贵华、孙晶主编。该书共分为“上古”、“中古”、“近古”、“近代”、“现代...
为神性加注-唐宋叶法善崇拜的造成史 本书特色 为神性加注:唐宋叶法善崇拜的造成史》是对于唐代道士从宗教社会学角度加以详细分析的开拓性著作。作者将文献跟田野结合起...
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 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源远流长,已经有了近三千年的发展历史。把中国哲学史建立为一门科学,距今不过五十多年。五十多年来,中国哲学史这门学科受到国...
本书为作者研究德国哲学最具心得的代表性论著,研究对象包括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狄尔泰、胡塞尔、海德格尔、卡尔·施密特、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