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从骨子里敬仰《道德经》,而真正捧起这本天书的时候,又觉得它的确是艰涩难懂,不知所云。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缺乏耐心,把《道德经》当成普通书籍阅读,虽然《道德经》只有五千多字,但想用半天的时间去读完它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事实上,任何一句话都需要我们付出漫长的时间去品味,甚至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实践;二是缺乏慧根,读懂《道德经》必须要有一定的阅历,还要有极强的思维和参悟能力,否则即便是读上一万遍也可能还是不解其中深意。这一点读者要有思想上的准备,否则与《道德经》这本宝典失之交臂也就不难想象了。一起来翻阅《生活中的道》吧!
熊华堂编著的《生活中的道》内容介绍:老子允诺,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人称为《德经》,合称《道德经》。《道经》言宇宙本根,含天地变化之机,蕴阴阳变幻之妙;下篇《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
道可道,非常道.
道,哪里可以言说呢?能言说的就不是恒定不变的真"道"了.常,是指永远存在,不失不灭.
能够言说的"道",只是寻常日用的五伦之道,是治国安民之道,绝非大道.
名可名,非常名
名,是指无动无形,无空无相;可名,是指可以名状.但可以名状的就不是永恒的那个"名".常名,绝非有形有相,它是虚中虚,空中空,虚中有实,空中有相,是只可意会、不可名相的.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天地之始,是混元纯一不杂的状态,天地乃从这"无"中生.其实,天地之前,大道还孕育出阴阳二相."有",便是虚空大道所生之物,就是这个"有",又和合而成万物,是一切个体之母.
老子把"道"的运行分成两个阶段,**个阶段是浑沌未开之时;第二个阶段是出现了阴阳对立,造化了天地,天地又造化了万物.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常无,就是指恒定的空寂,置身空寂,便能体证其中的奥妙.常有,是指存在的万象,置身万象,便能体证其中的生与灭.
佛家讲无常、寂静,由于宇宙万法迁流,刹那变化,故日无常,这便是从"有"上来说的;由于无一物不归于灭,故从法性上又说寂静,指即生即灭,常不可得,自性不可得,总归于空,这便是从"无"上来说的.
所以,无论是道家还是佛家都认为,"有"与"无"不是对立的,是一体两面,"有"是在谈现象,"无"是在谈法性、本质性.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叉玄,众妙之门.
老子认为,有与无,都是出于一处的,只是名相不同.你从"无"中去观,可以得道,你从"有"中去观,同样也可以得道.万法之中,无一法不来自大道,无一法不隐含大道.这其中的玄妙非常精深、微妙,只可以心中参悟,不可以口中言说的.
庄子在《知北游》中就有一段关于"道"的精彩对话,大抵可以帮助我们更透彻地体悟"道"的深味.
有一天,泰清问无穷说:你懂得"道"吗?
无穷说:不知道.
又问无为,无为说:我知道.
泰清说:你所知的"道",有具体的说明吗?
无为回答说:有.
泰清又问:是什么?
无为说:我所知的"道",贵可以为帝王,贱可以为仆役,可以聚合为生,可以分散为死.
泰清把这番话告诉无始说:无穷说他不知"道",无为却说他知"道",那么到底谁对谁错呢?
无始说:不知"道"的才是深邃的,知."道"的就粗浅了.前者是属于内涵的,后者只是表面的.
于是泰清抬头叹息说:不知就是知,知反为不知,那么究竟谁才懂得不知的知呢?
无始回答说:"道"不是用耳朵听来的,听来的"道"便不是"道"."道"也不是用眼睛看来的,看来的"道"不足以为"道"."道"更不是可以说得出来的,说得出来的"道",又怎么称得上是"道"呢?你可知道主宰形体的本身并不是形体吗?任何名称都是不能说明大道的.
继而无始又说:有人问"道",立刻回答的,是不知"道"的人,甚至连那问"道"的人,也是没有听过"道"的.因为"道"是不能问的,即使问了,也是无法回答的.不能问而一定要问,这种问是空洞乏味的,无法回答又一定要回答,这个答案岂会有内容?用没有内容的话去回答空洞的问题,这种人外不能观察宇宙万物,内不知"道"的起源,当然也就不能达到攀登昆仑、遨游太虚的境地.
唐朝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诗说:"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言吾闻于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自居易就很纳闷,他说,我从老子(老君)那里听到大道无言的教诲,但老子又为什么写了《道德经》呢?既然道不可言,那么,老子又为什么现身说法呢?P3-4
那些国学大师们-细说民国大文人-白金增订版 本书特色 本书对十位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的生平逸事进行了梳理,重现了三千年不遇之大变局下,这些大师傲拔的志趣和风骨,以...
《增广贤文》主要内容:“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千百年来,蒙学堪称
哲学的解蔽-从知识到体验 本书特色 《哲学的解蔽:从知识到体验》丛书简介《科学与人文研究丛书》,是一套跨越科学与人文两个研究领域的综合性丛书,具有基础性、交叉性...
中国古典美学二十一讲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没有美学这个学科,但是西方美学涉及到的问题,诸如美,美感,中国人也讨论过,也有许多重要的很有价值的思想,只是不一定用这样...
莱布尼茨思想中的中国元素 本书特色 本书是“海外汉学研究丛书”之一,全书共分三个部分,主要从各个角度呈现了莱布尼茨对中国的关注及他思想中与中国相关的元素,具体内...
你就是世界 本书特色 中观的导师,彻底的觉者,道道地地的禅师克里希那穆提:真理乃“无路之国”,任何一种形式化的宗教、哲学、宗派都无法一窥究竟。20世纪*伟大的五...
哲学纲要-最新修订版 本书特色 全书由《伦理学纲要》、《认识论纲要》、《存在论纲要》三部分组成。即将李泽厚先生各著作中关于伦理学、认识论和存在论的部分摘取汇编而...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心灵·语言和社会 内容简介 约翰·塞(1932- )是当代美国*具影响的、以研究语言哲学问题著称的分析哲学家、美人文科学院院士。本书是一本...
深度禅修-禅修课之三 本书特色 德宝法师继续以幽默、清新、活泼的语调,详细讲述了修习禅那的步骤,禅修时会遇到的障碍,以及获得禅那的利益。在书中,德宝法师将帮助禅...
倓虚大师文汇 本书特色 《倓虚大师文汇/百年佛教高僧大德丛书》编著者王志远。 觉光法师宣读礼赞文今乃礼赞现代高僧者,寄禅、虚云、太虚、谛闲、印光、弘一、倓虚、来...
徐复观,中国新儒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其著作《中国人性论史》与唐君毅的《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湛称是当代这一学术领域中的双
《当代形而上学导论(第2版)》主要内容:形而上学是哲学领域内最为高深晦涩的分支,但《当代形而上学导论》却以较为通俗的语言深入
俄国教会史 内容简介 本书资料丰富,是用马列主义观点写成的宣传无神论的一本好书,也是我们了解俄罗斯教会历史的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书。但是我们了应该看到,本书是在半...
季羡林谈人生-珍藏本·精装 本书特色 人*的意义与价值、缘分与命运、做人与处世、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毁誉、压力、*寿之道、伦理道德……学术大家季羡林先*结合...
本书以《儒家哲学》为中心,收录了梁启超有关儒家哲学、儒家政治哲学和儒教的代表性论述,书前有长篇导读。《儒家哲学》是梁启超
大正七年の五月、二十代の和辻は唐招提寺・薬師寺・法隆寺・中宮寺など奈良付近の寺々に遊び、その印象を情熱をこめて書きとめた
烦恼都是自找的 本书特色 从前有一座美丽而神秘的千年古刹“不二寺”,寺里住着慈祥有智慧的师父,还有他调皮可爱的小徒弟贤二,他们在寺庙中发生了一系列好玩有趣的故事...
本性-人 对自身的再 认识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人类本性的探索之作,一部关于“人学”的专著。作者把人类本性这一对象从构成、内容、性质、运动、功能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
论语新解 本书特色 《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读《论语》必兼读注。历代诸儒注释不绝,*著有三书。一,何晏《集解》,网罗汉儒旧义。又有皇侃〈义...
岭南文化知识书系 康有为 内容简介 岭南文化知识书系是一套全面介绍岭南文化的知识性丛书,其内容广泛,涉及岭南地区政治、历史、社会、文化、经济、自然资源、人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