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从骨子里敬仰《道德经》,而真正捧起这本天书的时候,又觉得它的确是艰涩难懂,不知所云。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缺乏耐心,把《道德经》当成普通书籍阅读,虽然《道德经》只有五千多字,但想用半天的时间去读完它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事实上,任何一句话都需要我们付出漫长的时间去品味,甚至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实践;二是缺乏慧根,读懂《道德经》必须要有一定的阅历,还要有极强的思维和参悟能力,否则即便是读上一万遍也可能还是不解其中深意。这一点读者要有思想上的准备,否则与《道德经》这本宝典失之交臂也就不难想象了。一起来翻阅《生活中的道》吧!
熊华堂编著的《生活中的道》内容介绍:老子允诺,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人称为《德经》,合称《道德经》。《道经》言宇宙本根,含天地变化之机,蕴阴阳变幻之妙;下篇《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
道可道,非常道.
道,哪里可以言说呢?能言说的就不是恒定不变的真"道"了.常,是指永远存在,不失不灭.
能够言说的"道",只是寻常日用的五伦之道,是治国安民之道,绝非大道.
名可名,非常名
名,是指无动无形,无空无相;可名,是指可以名状.但可以名状的就不是永恒的那个"名".常名,绝非有形有相,它是虚中虚,空中空,虚中有实,空中有相,是只可意会、不可名相的.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天地之始,是混元纯一不杂的状态,天地乃从这"无"中生.其实,天地之前,大道还孕育出阴阳二相."有",便是虚空大道所生之物,就是这个"有",又和合而成万物,是一切个体之母.
老子把"道"的运行分成两个阶段,**个阶段是浑沌未开之时;第二个阶段是出现了阴阳对立,造化了天地,天地又造化了万物.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常无,就是指恒定的空寂,置身空寂,便能体证其中的奥妙.常有,是指存在的万象,置身万象,便能体证其中的生与灭.
佛家讲无常、寂静,由于宇宙万法迁流,刹那变化,故日无常,这便是从"有"上来说的;由于无一物不归于灭,故从法性上又说寂静,指即生即灭,常不可得,自性不可得,总归于空,这便是从"无"上来说的.
所以,无论是道家还是佛家都认为,"有"与"无"不是对立的,是一体两面,"有"是在谈现象,"无"是在谈法性、本质性.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叉玄,众妙之门.
老子认为,有与无,都是出于一处的,只是名相不同.你从"无"中去观,可以得道,你从"有"中去观,同样也可以得道.万法之中,无一法不来自大道,无一法不隐含大道.这其中的玄妙非常精深、微妙,只可以心中参悟,不可以口中言说的.
庄子在《知北游》中就有一段关于"道"的精彩对话,大抵可以帮助我们更透彻地体悟"道"的深味.
有一天,泰清问无穷说:你懂得"道"吗?
无穷说:不知道.
又问无为,无为说:我知道.
泰清说:你所知的"道",有具体的说明吗?
无为回答说:有.
泰清又问:是什么?
无为说:我所知的"道",贵可以为帝王,贱可以为仆役,可以聚合为生,可以分散为死.
泰清把这番话告诉无始说:无穷说他不知"道",无为却说他知"道",那么到底谁对谁错呢?
无始说:不知"道"的才是深邃的,知."道"的就粗浅了.前者是属于内涵的,后者只是表面的.
于是泰清抬头叹息说:不知就是知,知反为不知,那么究竟谁才懂得不知的知呢?
无始回答说:"道"不是用耳朵听来的,听来的"道"便不是"道"."道"也不是用眼睛看来的,看来的"道"不足以为"道"."道"更不是可以说得出来的,说得出来的"道",又怎么称得上是"道"呢?你可知道主宰形体的本身并不是形体吗?任何名称都是不能说明大道的.
继而无始又说:有人问"道",立刻回答的,是不知"道"的人,甚至连那问"道"的人,也是没有听过"道"的.因为"道"是不能问的,即使问了,也是无法回答的.不能问而一定要问,这种问是空洞乏味的,无法回答又一定要回答,这个答案岂会有内容?用没有内容的话去回答空洞的问题,这种人外不能观察宇宙万物,内不知"道"的起源,当然也就不能达到攀登昆仑、遨游太虚的境地.
唐朝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诗说:"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言吾闻于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自居易就很纳闷,他说,我从老子(老君)那里听到大道无言的教诲,但老子又为什么写了《道德经》呢?既然道不可言,那么,老子又为什么现身说法呢?P3-4
人生的亲证:诗哲泰戈尔的人生哲学 本书特色 泰戈尔,一位恒河畔静修林中的智者,一位人格洁白的诗人。 他以一双明澈的眼采撷自然里的风物,以一颗伟大的心灵体悟博大宇...
论自由意志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两篇奥古斯丁对话录。《独语录》是其早期对话录的高峰,《论自由意志》则被认为是理解其学说的*好入门读物。前一篇对话是奥古斯丁与自己理...
周易江湖-趣说《周易》的技法与实例 本书特色 看似摆摊算命,实则坐地论史。天涯“煮酒论史”**人熊逸,为你揭开《周易》神秘面纱。市面上目前的《周易》相关书都是严...
论语文解-钱穆先生全集-[新校本] 内容简介 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
對許多修行人來說,度母有著啟發人心的樣貌。她總集了女性最受人矚目而重要的特質:曼妙、優雅,以及養育、照顧和保護的能力。除
大美无美:庄子美学的反思与还原 本书特色 本书试图通过反思与还原,以呈现原本的庄子美学。在悉心研读庄子文本和系统考察庄子美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多方深入辨析,...
思想的跨度与张力:中国思想史论集 内容简介 **个困难就某些意义上说是思想史的共同困难,但是与中国思想史关系特别密切,即思想史可能只是知识分子的历史,一个社会整...
马克思主义经典导读(全三卷) 内容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古今中外文化经典经过了历史和时间的检验...
西方哲学史 本书特色 杨春睿编著的《西方哲学史(精)》是一部由哲学家、哲学流派和哲学主义交织而成、交相辉映的思想史。其叙述年代从希腊文明的兴起一直到现代的逻辑分...
《生命医疗史系列:中国中古时期的宗教与医疗》所收录的17篇论文中可以得到解答了:中国的政治由大一统的格局走向分裂与多元。而在
启示的理性(欧洲哲学与基督宗教思想) 内容简介 这里的“带出、”“丰富”和“统调”,本身涉及的问题很多,不可能在一本书里都给予足够的关注和解决。作者的想法是先给...
庄子很“生气”:从“于丹红”现象说起 本书特色 动荡喧嚣中,庄子的思想映射出一片宁静的光辉,于丹错解了庄子的生死观、是非观、名利观,学庄子不能在逃遁中寻求自我麻...
列奥·施特劳斯(LeoStrauss)是一个争议且传奇的人物,一位神秘的政治哲学家。他被认为是20世纪极其深刻的思想家。他对经典文本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基本思想探讨与解析 内容简介 本书的内容:一是涉及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发展;二是《费尔巴哈论》解析专题和《费尔巴哈论》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哲学科学常识 本书特色 一本像惊险小说一样刺激、好看的哲学著作哲学一开始是要寻求真理,理解我们置身其中的世界。哲学理论的“道理“从常识(或常情)而来,并对它们加...
新疆,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积淀了大量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融合的见证物。新疆的古文物
插图本中国古代思想史(秦汉卷)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思想史:秦汉卷》在叙述各个时代各类思想时,尽可能地反映出以人的群体活动为主体的思想演变历程,特别要突出典型思...
河洛理数 内容简介 本书为《故宫珍本丛刊》术数类阴阳五行属中之一种,原书藏故宫,宋陈抟撰、宋邵雍述,明崇宗刻本。刻书以易经和河图洛书为本,配合人生年月日时八字,...
宋元明清思想史纲 本书特色 谭丕谟编著的《宋元明清思想史纲》为作者《宋元明思想史纲》《清代思想史纲》的合著。它从严正的科学观点出发,把宋元明清思想的范畴及流派重...
论语新解-钱穆先生著作新校本 本书特色 錢穆先生所著《論語新解》,彙集前人對《論語》的注疏、集解,博采眾家之長,力求融會貫通,解證更加精當獨到,如其所云:“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