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位于地中海东岸,北和东与叙利亚接壤,南邻以色列,西濒地中海,海岸线长220千米,国土状似栎树叶。黎巴嫩山几乎纵观南北,*高峰3088米,积雪长达八、九个月。东部贝卡谷地盛产谷物、水果和蔬菜。主要河流有利塔尼河、哈斯巴尼河等。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夏季干旱,冬季多雨,10月至次年4月为雨季,沿海年均降水量为800~1000毫米,山区达1200毫米。
刘振堂编著的这本《中国驻中东大使话中东:黎巴嫩》全面介绍了中东国家黎巴嫩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情民俗、名胜古迹等。作者以亲历者的视角描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逸闻趣事,介绍了中国与黎巴嫩的历史交往和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因此,本书被视为权威之作、精品之作,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希望能受到读者的欢迎。
刘振堂,辽宁丹东人,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972年入外交部。曾任外交部西亚北非司处长、副司长;先后在中国驻黎巴嫩、叙利亚、苏丹、埃及、约旦和伊朗使馆工作,曾任中国驻黎巴嫩大使和驻伊朗大使。现任前外交官联谊会副会长、中国一伊朗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一阿拉伯友好协会理事。
红墙知情者说:Ⅱ:钓鱼台内外的江青 本书特色 红墙之内,神秘的政治心脏。森严的警卫,仿佛一道屏障,遮断世人多少探询的目光?《红墙知情者说》以当事人或亲历者的回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1949-2002) 本书特色 一、本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有关政区变化的历史资料,并参照历年的“行政区划简册”编撰而成。政区的置...
《敏捷商业》内容简介:现在的企业正面临着: ·无法预测的市场需求 ·快速扩张的消费渠道 ·计划与现实之间无法消除的差距 …… 数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 本书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既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又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本书辑录了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富有...
向红军学习 本书特色 《向红军学习》:*伟大的精神力量!激励企业员工、学生和部队指战员战胜艰难险阻!忠于理想、不畏牺牲、艰苦奋斗、为国为民、深明大义、威武不屈、...
中国创新论 本书特色 中国向何处去,世界向何处去?这个重大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中国创新论》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王东教授推出的一部学术力作与创新之作,是教育部...
英国政治发展与对外政策 内容简介 在很多情况下,分析各国政治发展过程和规律时,英国政治经常成为学者们首选的研究对象。就事论事地研究世界其他国家的政治发展规律毕竟...
腐败与改革-美国历史上的经验教训 本书特色 《腐败与改革:美国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对美国历史上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剖析了腐败的成因和它的经济社会后果,...
现代政治视域中的“法治”与“德治” 内容简介 就人类社会政治的宏观发展而言,主要存在“人治”和“法治”两种社会政治形态。与此相对应,“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及其...
中国政治通史 本书特色 ★ 由齐涛、王子今、赵毅等17位历史学者编写★ 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图书奖等重要奖项★ 有关史学家评价说,这部著作的出版弥补了...
政治哲学经典(西方卷) 内容简介 编选这部《政治哲学经典·西方卷》是应编者们对西方政治哲学进行学术研究的需要。 西方政治哲学是西方哲学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从哲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07: 日本的猛攻 本书特色 本书记述了二战中期日本对亚洲和环太平洋地区相关国家的侵略,以及美英两国对此做出的不同反应。经过长期准备之后,日...
美国导弹大全 本书特色《美国导弹大全》,本书是一本全面介绍美国导弹系统的工具书。具体内容包括地地常规导弹、地地核导弹、地空导弹、舰空导弹、巡航导弹、潜射导弹、反...
美国对华中长期战略研究 本书特色 《美国对华中长期战略研究》共分为四篇。**编是国内决策层次的分析,主要集中于美国政府和智库以及决策机制对美国对华战略的影响。第...
权力与选择-政治科学导论-(插图第13版) 本书特色 作为一本政治知识普及读物,本书*大的特点在于,从“权力”与“选择”两个角度来剖析解读政治,通过这条主线,将...
平等:历史的动力 本书特色 《西方人文精神》探讨现代西方观念中的九个关键词。自由、平等、政治正义、民主、法治、人性、科学、政府、福利国家,这些词近年来“知名度”...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四卷) 目录 前言*卡·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手稿)第三部分剩余价值理论(续)政治...
右翼帝国的生成:总统大选与美国政治的走向 本书特色 与“里根主义”的消极政府的哲学相反,“布什上义”主张政府替天行道,甚至个惜侵犯州权……在布什手上,小政府的共...
萨尔沃・马斯泰罗内(Salvo Mastellone),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史专家,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教授,国际代议机构史委员会主席,佛罗伦萨欧洲文化中心主任,意...
本书以真实地历史事件为背景,以“战壕真实”为写实手法,从一个普通抗战士兵地视角,再现了伟大抗日战争地惨烈与悲壮。小说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