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年画诸神文化丛书:福神文化》对各种有关木星、福星、太岁、天官和福神的说法予以介绍,对福神的文化学和民俗学寓意追本溯源,对主要福神形象的身世、功能、传说、民俗意味和年画图案进行全面介绍,对传统文化中的多子多福观念展开铺陈,尝试立体多元地探究中国传统的福文化。
《中国民间年画诸神文化丛书:福神文化》的特色体现在图片上,全部图片选自作者多年收藏的民间年画原作,而不是同类书中图片资料的重复引用。相信这些原汁原味的民间年画图片,将给您带来视觉的震撼,透过这些图片,或许可以让您对福神的真实面貌产生全新的感知,给您带来“原来如此”的发现和惊喜。
序言
人人都追求幸福,都希望自己有“福”,“福大命大”之人为众人所欣羡,因而有了“福神”。那么,究竟什么是“福”呢?或许不是一下子能说清楚的。古往今来,关于“福”的内涵众说不一。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福的含义十分广泛,它涵盖了生活中一切美好的愿望与目标。
《韩非子》说:“全寿富贵之谓福。”《尚书·洪范》认为福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日:“五福:一日寿,二日富,三日康宁,四日攸好德,五日考终命。”中国民间流传的俗语是:多子多福,还有平安是福、吃亏是福等。
中国人喜欢讲究“吉祥”,所谓“吉祥”,其实多指福而言。所以很多时候,吉祥和福是相通的,如《字林》日:“祯祥也,福也。”《风角占》说:“福先见日祥。”由此可知,福是祯祥,是吉祥如意,是好事,福是中国吉祥文化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但福又不仅仅是祯祥,从中国汉字的造字和古代典籍对福的解释都可以看出,福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字眼。
丰富是多,但中国哲学十分奇妙,多往往是空,无为才能无不为,无争才能天下人莫能与之争,大象无形,大音稀声,福就类似是这样一个虚拟概念,因为虚,福包罗万象:长寿、升官、富贵、发财、欢喜、康宁、多子、平安、顺利,等等,一切美满,一切好事,都可以用福来概括。所以,尽管福不是一个具体的实在物,但人人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它的到来或离去都会给人带来情感和心理的波动。
正因为如此,古人才对福如此重视,造出一个福神,想象出一颗福星。
古人认为浩渺无际的星空是众神的居所,每一点星光都是一位星辰之神,专门给人类赐予福气、好运的是福星。天官赐福中的天官,就是指这位天上的福星,也被人们称为福神。
把天上的星星想象成福神,说明了人类处于纯洁无邪的童年期,天真烂漫,对人生充满了美好的愿望,对世界充满美好的期待,因此想象力发达,对遥远而美好的东西敏于感知。
随着时间长河的流淌,社会历史的演进,人类的心灵有了越来越多的杂质,思想变得复杂起来,天上美丽的星星渐渐变成了“太岁”。
太岁主凶,是一种邪恶的东西,令人恐惧。把凶和邪恶当成福神,实际上是一种崇恶心理,古人造神“恶之先敬之”,福神并非是令人恐惧的东西,但古人造神的思维已形成惯性,仍然找了可怕的主凶太岁来充当福神。
从福神的演变,可以明显感知中国古典文化演进的脉搏。当古人的思维渐趋成熟,对巫术的迷信转为宗教信仰的觉悟,自然崇拜渐变为人神崇拜,太岁的福神形象又变成了天上高贵的天官。
当古人越来越相信人自身力量的时候,天官*终下凡,变成了人间真实的人物为福神,这就是唐代的清官阳城,后来,乃至一切清官好官都被老百姓称为福神。这令人感慨“好官是福”,反之,贪官、坏官是祸。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福神是一个泛神化形象,其形象很多,似乎诸神皆可任福神。但民间传说的福神主体形象,就是顺着木星——福星——太岁——天官——阳城这一脉络演进。
本书对各种有关木星、福星、太岁、天官和福神的说法予以介绍,对福神的文化学和民俗学寓意追本溯源,对主要福神形象的身世、功能、传说、民俗意味和年画图案进行全面介绍,对传统文化中的多子多福观念展开铺陈,尝试立体多元地探究中国传统的福文化。
本书的特色体现在图片上,全部图片选自作者多年收藏的民间年画原作,而不是同类书中图片资料的重复引用。相信这些原汁原味的民间年画图片,将给您带来视觉的震撼,透过这些图片,或许可以让您对福神的真实面貌产生全新的感知,给您带来“原来如此”的发现和惊喜。
沈泓 2011年8月8日于深圳
沈泓,湖北江陵人,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作协会员。在海内外200多家报刊发表作品1000多万字,5篇报告文学在全国性评奖中获一、二等奖,19家出版社分别出版长篇小说《深圳闲人》、长篇报告文学《沈泓婚恋书系》5部、《寻找逝去的年画丛书》11部、《中国民俗文化丛书》酷B、《收藏创富丛书》7部、《中国民间收藏智库丛书》4部、《宝石鉴赏与收藏丛书》5部、《新收藏品投资指导丛书》10部等系列丛书和个人专著50多部。著作入选法兰克福等国际书展,被购买版权,在国内也多次再版,出修订版,甚至因热销而被大量盗版。现居深圳。
《净行品》是很好的下手处学佛不仅是要对义理有所了解,更要在行门上下工夫。若只知义理而不去实践,则佛法对我们而言,只是如世间哲学一般,不过是多了一些智识和福报而已...
安徽宗教 本书特色 本书在遵循历史与逻辑的前提下,对安徽的地域宗教文化活动和宗教人物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发掘与整理,着重梳理了安徽宗教文化在历史与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积...
南北朝诗人用韵考 本书特色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1936年由国立清华大学印行,全书分为十一章,分析南北朝诗的韵脚,上联系魏晋,下联系...
中国古代文房四宝 本书特色 文房四宝,从广义上讲,泛指一切笔、墨、纸、砚;从狭义上说,因时而定,因物而论,因地而名,其内容随时代变迁等原因时有变化。例如从宋朝之...
中国古代民俗(3)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从民俗学的角度对《扬州画舫录》和《广东新语》古籍进行研究,为现当代的民俗研究提供资料借鉴和支持与参考。中国古代民俗(3) ...
繼《昨夜的咖哩,明日的麵包》睽違六年,木皿泉最新小說——寫給「活著的人」的至福物語。★ 2019年本屋大賞TOP 6★ 日本書店員票選「讀了必哭的書」TOP 1...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规-中华大字经典 本书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读本,大字排列,疏朗有致,为老年读者提供阅读方便。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规-中华大...
汉字造意 本书特色 以全新的思想、理论和观点对三千余常用汉字的构字造意进行了解读,并对其音义来源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汉字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和携带的一些信息。其*显著...
新编十二生肖春联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当代楹联艺术家和楹联爱好者的生肖春联,用全新的语言来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新春联,与以往的生肖春联有着极大的不同,给人以耳目一...
对酒当歌-古今酒人酒事酒情 本书特色 斗酒诗百篇,醉卧文中眠,这等放浪残形既是名篇巨作的催化剂,又是思想对自身的逸离,那激情飞扬的诗词,哪一首不是由酒酿成。对酒...
「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這說的,大概就是夏瑞熙這種人吧!只是,她從沒想過,為了搶這頭炷香,竟會衍生出這許多風波來!原以為燒上這頭炷香,便能否極泰來,誰知變生...
《地球编年史》指南-从A到Z:《地球编年史》七部书完全手册-2012终结版 本书特色 ★涵盖《地球编年史》七部书所有精华的饕餮盛宴★打开地球和人类起源...
问吧14 有关中国文化的101个趣味问题 本书特色 《问吧14:有关中国文化的101个趣味问题》由中华书局出版。问吧14 有关中国文化的101个趣味问题 目录 ...
高等国文法 本书特色 《高等国文法》是《马氏文通》之后*重要的古汉语语法著作,在汉语语言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它一经出版,即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抗战前,它已...
世界文化简史一本通-历史大讲堂 本书特色 《世界文化简史一本通》从全球观点出发,系统地论述了世界文化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描述了世界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各自...
(精)清末民初文献丛刊:书目答问 本书特色 《书目答问》,为古代中国好书榜,选取必读之书,指定*善之本。全面展示四部之学的代表作品,尤其大力揄扬清代学术的主要成...
張小嫻全世界華人的愛情知己。她以小說描繪愛情的灼熱與冷卻,以散文傾訴戀人的微笑與淚水,至今已出版超過四十本小說和散文集。她對人性的洞察,使她開創了一種既溫柔又犀...
读库1104 本书特色 《读库》是一本是一个人策划、出版的书,为“京城著名文化名人”(圈内语)张立宪主编的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取“大型阅读仓库”之意,一般每两月...
《农民的道义经济学》内容简介:本书是美国著名学者、耶鲁大学教授詹姆斯•C.斯科特于1976年出版的有关农民问题的著作,它集中体现了
书写的历史 本书特色 斯蒂文·罗杰·费希尔编著的《书写的历史》全面系统地介绍文字及其书写的起源及其历史演变,是一本面向大学生的普及性读物,以从宏观到微观,从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