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座大殿都是金銮宝殿,是皇权的象征。除大朝外,这里还是举行殿试的地方。原来殿试都在太和殿的廊庑举行,清代则主要在保和殿进行。所谓殿试,就是封建社会*高级的科举考试,属于国家大典,因而要在*高殿堂进行。
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大致分为三级。县级考取秀才称为进学,省级考取举人称为乡试,中央一级考取进士。中央级的考试分两次举行(两榜):秋季考试称为会试,考中则称贡士,在来年春天再参加殿试。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是统治阶级选拔、任用知识分子和培养官僚集团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则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因此在殿试中由皇帝亲自出题,提出有关当时政策和策略性的问题。应考者针对考题提出对策,叫做策论。
殿试实际是会试的复试,一般说来不会再有淘汰,只不过是经过皇帝亲自甄试后,重新安排一下名次而已。殿试结果通常在两三天后发榜。与考者分为三个等级:一甲为进士及第,照例只有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发榜前礼部官员会在保和殿唱名(宣布名次),然后捧黄榜率进士出东长安门。这些考中者从此跨入龙门,身价百倍,成为统治集团的成员。
科举考试是三年一科(例如乡试为子卯午酉,会试则错开一年为丑辰未戍)。一个读书人由童生、秀才、举人、贡士到成为进士,要经过层层筛选,只有极少数人能取得殿试资格。这一类由正途爬上来的士大夫,凭借这种资格,即可进入统治集团之中。
三殿还有一项重要用途——宴会。皇室每年要举行若干次宴会,按规模有所谓大宴、中宴、常宴、小宴之分。仅大宴一年就有三次固定的,即元旦、冬至和皇帝的生日。派将出征、宫殿落成、大封功臣等时候也常举行宴会。至于会武宴、恩荣宴、中秋、重阳、立春、端午以及接待使臣等宴会,更是名目繁多。在三殿举行的多是大宴,凡赐宴,文武官员以上及诸学士、武臣都督以上都坐在大殿里;经筵官、翰林讲读、尚宝司卿、六科给事中及文臣五品堂上官、武臣都督指挥以上官则坐在中左、中右门出;而翰林院、中书舍人,左右春坊、御史、钦天监、太医院、鸿胪寺官及五品以上官员就坐在丹墀(殿前的台阶)上。
明代政府有一个庞大的官僚集团,三殿及所属宫门容纳不下这么多人。赐宴之日,官阶较低俸禄微薄的官员无法全部列席,就发放节钱代替。这样大的宴会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但从明代光禄寺(专门供办皇宫膳食和宴会的机构)的编制可以推测,据载,光禄寺的寺额(即每年用度)是白银24万两,在正德年间甚至达到了36万两,还不够用。嘉靖时期皇宫厨役有4100名,英宗统治初期,曾经削减光禄寺膳夫4700余人,由此看来,皇宫的厨师通常是保持在4000人左右,那么,大宴的规模不会少于万人。
……
★今天,我国正处在飞速发展的新时期,了解过去的优秀文化,正是为了创造未来的新文化。这对于提高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百年大计,千秋功业。
——任继愈
★我们太需要了解我们的祖国——中华民族这个文明古国的历史了,只有继承才能发展,历史与现实社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现实就是历史的继续和发展。这套书,每本虽然都不厚,可都是老知识分子的心得,应该是用精华哺育后生了。
——啊兹全
★中国悠久的历史、辉煌灿烂的文化,需要年青一代很好地学习继承。“文化中国丛书”是一套深入浅出的大家之作,包含着老一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每本书侧重不同的方面解读中华文明的进程。真诚希望这套书有益于中华文明的传承,成为青少年读者回望历史、开创未来的良师益友。
——宁欣
单士元(1907—1998),中国明清史专家、档案学家和古建筑学家。北京人。青少年时期在北京大学学生会主办的中学读书,并在北京大学史学系听课。1924年11月,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宫,单士元随文学院教授沈兼士等进清室善后委员会参与点查文物。1925年10月故宫博物院成立,赓续在院任职。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研究生,治中国历史及金石学,主攻目录学和明清史。因有外国人说“中国人无本领研究自己本国的建筑文化”,顿生义愤之情,从此又同时投身古代建筑史的研究。
1930年受聘于中国营造学社,任编纂。同年始,在中国大学、中法大学、师范大学、女子文理学院等公私院校讲授《中国通史》《明清历史》。建国后,历任故宫博物院建筑研究室主任、副院长、研究员。为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先后撰写发表《整理清代实录记》《论中国建筑史研究领域》《档案名称渊源》等有关明清历史、档案史和古代建筑史的数十篇重要论文,均为所涉学科的导航之作。参与编辑发行的故宫博物院《史料旬刊》《文献丛编》《掌故丛编》以及中国营造学社《营造汇刊》等,已成为学术界的重要遗产。
碧山02:去国还乡 本书特色 “碧山”系列图书尊崇艺术的学术高度,不避讳艺术的商业价值。让有学术高度的艺术贴近商业和生活,让商业和生活可以更艺术。“碧山”并无确...
哈萨克族民间信仰与社会研究资料汇编 本书特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学与宗教学重点学科,新疆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重大民族宗教问...
民俗学与遗产学视域下的乡土中国 本书特色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民俗学与遗产学视域下的乡土中国》从神话传说考据、韩民族文化源流考、华北地区龙王信仰研究、民俗...
中外名人之谜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关于科学知识的科普读物,介绍了古代帝王、深宫名人、政界名人、战争与军事名人、中国文化名人、外国文化名人、宗教与传说名人、传奇女...
《思维导图创意应用百科》内容简介:本书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从思维导图的绘制基础、读书笔记、文章笔记、会议记录、创意笔记、练习
《格萨尔》史诗/新疆《玛纳斯》 本书特色 《格萨尔》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史诗中演唱篇幅*长的草原游牧文化的结晶,它历史悠久,气势宏伟,是一部不朽的英雄史诗,以不同...
穆斯林美名荟萃 本书特色 名字是一个人的代号,起一个好名字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名字寄托了父母对孩子的希望、祝愿和祈盼,也是对孩子的一种文饰,蕴含...
天津楹联述略 内容简介 《津沽文化研究集刊:天津楹联述略》值得称道的,首先是它的开拓性。楹联虽有千余年历史,涉足其中者既有硕学鸿儒,也有名流显宦,作家作品数量之...
墨客列传-文房之美.墨 本书特色 墨作为中国书画中颜色的来源,带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走过了千百年的岁月。墨里有说不尽的故事,也有丰富的历史。从墨里可以窥见中国的变...
略读指导举隅-跟大师学语文 本书特色 《略读指导举隅》是叶圣陶、朱自清两位先生合作编写的中学国文教学指导用书。1943年初版印行于四川。略读作为精读的补充,在教...
树梢上的中国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商务印书馆2018年8月1版1印★ 梁衡先生是我国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先生热爱自然,钟情古树...
语文:回望与沉思:走近大师 本书特色 本书分别对叶圣陶、黎锦熙、张志公、朱光潜等四位现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大师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开阔的时代和学科视野上,对他...
翻译研究基础 内容简介 本书是翻译研究学科的入门读本。全书例证丰富,中西兼顾,探讨了翻译领域的几大主要问题,包括翻译的本质、不同翻译模式(如口译、笔译以及影视翻...
最壞的事即將發生……狡猾的夙敵、破裂的幸福、酗酒的心魔。擅長破案的酒鬼警探哈利,離死亡和絕望最近的一次!◎系列全球銷量2,600萬冊,版權賣出40餘國◎紐約時報...
钱基博-国学必读-(全二册)-典藏 本书特色 本书在20世纪20年代曾作为教科书印行出版,分上下两册,上册为“文学通论”,凡收录三十七家文章四十四篇,杂记七十五...
国学概论 本书特色 《传世经典文库:国学概论》是章太炎先生1922年在上海讲授国学的记录稿。本书对国学的内涵和治学方法做了精辟论述,对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了...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中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
《胡小闹日记升级经典版·成长篇:加油,你不可以输给自己》内容简介:天啊!这是真的吗? 乐多多小学出现了一名抢劫小学生的犯罪嫌
《程何极简音乐剧手册》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献给音乐剧爱好者的入门读物。全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音乐剧的前世今生,从第一
陈大惠圣贤教育演讲录 本书特色 《陈大惠圣贤教育演讲录》从大惠老师的多次授课中,撷取精华,供养大众。当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们仿佛又聆听到陈大惠老师的声音。愿这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