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自嘲嘴馋,一生中写下了无数谈吃的文章,这些文章带有浓浓的故土情怀,但更多的让读者在文字中感受到令人垂涎欲滴的各地美食,是名家谈吃中的经典作品。梁实秋如是说:“馋,则着重在食物的质,*需要满足的是品味。上天生人,在他嘴里安放一条舌,舌上有无数的味蕾,教人焉得不馋?馋,基于生理的要求,也可以发展成为近于艺术的趣味。”如此高见,真让天下老饕找到了大吃的理由;读如此文章,焉能不叫人齿颊生香?本书分为吃在故乡、吃在四方、吃东道西三辑,收录了《烤羊肉》、《西施舌》、《酱菜》、《溜黄菜》、《栗子》、《白肉》、《康乃馨牛奶》、《面条》等散文作品。
经典是一种内在经典是一种格调经典是一种感觉*经典的美食散文,是现当代休闲散文的典范之作!
馋,则重在食物的质,最需要满足的是品位。上天生人,在他嘴里安放一条舌,舌上还有无数的味蕾,教人焉得不馋?馋,基于生理的要求,也可以发展成为近于艺术的趣味。——梁实秋读《雅舍谈吃》,愈发觉得梁实秋真是小资。这种小资不是当下年轻人蛋炒饭里加一点朗姆酒就意乱情迷的假小资,他的小资是老派的,甚至还有一点保守、俭省,但最是真材实料,好似一张明代茶案,看似朴素,实则韵味隽永。——豆瓣读者
梁实秋(1903-1987)20世纪华语文坛一代文学宗师,著名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他一生笔耕不辍,著述丰富,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享誉海峡两岸几十年,代表作有《雅舍小品》、《英国文学史》、《莎士比亚全集》(译)、《沉思录》(译)等。梁实秋的散文富有文趣之美,能在平凡中显真诚,于小节处蕴含哲理,文字简洁,风格恬淡,看似平平淡淡,却蕴藏着无穷的艺术魅力,最合乎知识分子的品味和格调;令人读后余味无穷,遐想不已。
2015年-散文随笔选粹 本书特色 《2015年散文随笔选粹》每个年度,文坛上都有数以千万计的各类体裁的新作涌现,云蒸霞蔚,气象万千。它们之中不乏熠熠生辉的精品...
郑振铎日记-(全二册) 本书特色 《郑振铎日记全编》整理历时二十多年。包括欧行日记、残存的海外日记、求书日录、残存的四天日记、残存的访书日录、一九四三年蛰居日记...
作品目录目 次儿童和家庭故事1.青蛙王子或铁亨利2.猫和老鼠做朋友3.马利亚代养的孩子4.学习发抖5.狼和七只小山羊6.忠实的约罕涅
《论文与治学》内容简介:作为一直从事社会学研究并在中国社会学界颇受尊重的前辈学者,郑也夫教授通过讲述个人的治学经历和经验心
卡夫卡文集-(全四卷)-增订版 内容简介 2011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卡夫卡文集》(1—4卷)增订版是在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的基础上重新修订而成。新版《卡...
幸存者 本书特色 无论我们多么亲密的关系,总有一天会离开的,不过有的人走得早,有的人走得晚,早走的人解脱了,留下的人不应该有痛苦,应该快乐地活着,因为总有一天还...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珍藏本),ISBN:9787507528442,作者:(清)蘅塘退士等选编目录 唐诗三百首卷一·五言古
小书馆:东坡小品 本书特色 明代袁宏道说:东坡之可爱者,多其小文小说,使尽去之,岂复有坡公哉!了解苏东坡,不能不读他的小品《小书馆》系列丛书,主要收入近代以来绝...
《城市国学讲坛(第八辑)》内容简介:《城市国学讲坛》是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贯彻“文化塑校”办学理念、弘扬国学、培育师生本土文化
爱恨都已倾城-私房阅读民国女子 本书特色 由著名学者陈子善作序推荐,是*详尽的民国女子情感启示录。读民国女子的*大意义,不仅仅是发掘“轶事”,更要从她们的人生风...
SARS10年-非典亲历者的回忆 本书特色 《sars10年:“非典”亲历者的回忆》在“非典”十周年之际,由当年战斗在一线的40多位医护工作者讲述难忘的2003...
行间笔墨(口袋书) 内容简介 三寸金莲、小人书、唐装与中国结——厚重的民族文化;维也纳的春天、古希腊的石头——灵动的异域风情。被称为“民间文化守望者”的冯骥才先...
作品目录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第四幕第五幕· · · · · ·精彩摘录波洛涅斯:还在这儿,雷欧提斯!上船去,上船去,真好意思!
《忧与游:六朝隋唐仙道文学》内容简介:“道教文学”不仅是指受到道教“影响”的文学,还应该包括“道教性质的文学作品”。作者指
作者张鷟,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当时颇负文名。《唐书·张荐传》记载;“新罗日本使至,必出金宝购其文。”《游仙窟》是用第
《西方空间社会学理论评析》内容简介:本书沿着西方空间社会学理论,梳理社会学重要代表性学者学术思想当中的空间社会学思想,系统
鲁迅遗风录 本书特色 历史从哪里断裂,就该从哪里接续。鲁迅是什么,不同时期的描述不同,在各自的表述间,有时仿佛在讲不同的人。他的不幸在于,死后一方面不断被简化地...
宋诗学既汇聚着传统的精髓,又折射着现代的光辉;它从唐诗学的印象感受、激情想象的氛围中走出来,以其哲学、政治、历史、哲学与
《20世纪的诗心:中国新诗论集》作者把诗歌研究理解为对“文学性”的探索、对诗人精神的怀想以及对千载“诗心”的领悟,在对诗歌艺
当代学者文史丛谈--老牛堂三记 目录 序冷观记庙门灯火尽听妈妈讲什么三百年前的“吃喝风’哀“南昌”《学风大辞典》举隅西瓜皮词典请勿厚诬先贤无文化的文化新闻克隆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