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是作者于1995年至1997年在香港《明报》撰写的专栏文字结集,分为阅读、文物及政治文化、语文、人物交游几大类。这些文章曾在香港文化界引起广泛的关注,之后上海的报纸也有陆续选刊。
董桥:“我要求自己的散文可以进入西方,走出来;再进入中国,再走出来;再入……总之我要叫自己完全掌握得到才停止,这样我才有自己的风格。”
“常老师早!”(一)《明报》教育版有一篇特写介绍三年前创校的景岭书院,说他们开始用普通话教中文科了。该校规定中一学生的中文科用普通话教,逐步推行至中三。记者钟丽明看到一班学生起立向老师点头用普通话说:“常老师早!”接着老师用普通话教课文里的《孔明借箭》。课文上没有注音符号,可是全班学生都能用普通话朗诵,有些字的发音不对,常老师即刻提点。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总有些怕羞,尽量用三两个字对付,避免用长句。但是,有一位同学说:“用普通话学中文对作文有改善,作文用少了口语化。”景岭书院为了推广普通话,在校内设立了中央广播系统,午饭时间播放国语歌曲,让学生访问老师,演广播剧。校长平时跟学生谈话都用国语,尽力制造语言环境,让学生多听多讲。校长说,在中国大陆、在台湾、在新加坡,学校都用普通话教中文。他说,中一学生上课,老师会先抽一段课文用普通话朗读,到了中二才正式推行,到了中三,学生已经完全适应用普通话上课了。三年来,学生作文慢慢通顺流畅,少了口语。校长相信这样做可以提高语文水平。(二)《明报》这段特写的标题标明“主权移交下,教学新趋势”,呼应记者开笔那句“随着主权移交,学校陆续开设普通话科”。从提高学生中文水平的角度看,学校用普通话教授中文相信是*可以立竿见影的方法。那是全中国以及东南亚华校都在实行的措施。政府近来大力鼓励提高学生的中文能力,提倡中文教学,虽然跟主权移交有一定的关系,*终的目的应该是希望藉此搞好中文水平。然则个别学校采用普通话教学,与其视之为迎合政治气候之转变,不如单纯从语文教学的手段去理解为宜。……
董文如董酒,应该是名产……董桥的散文不仅证明香港有文学,有精致的文学,香港文学不乏上乘之作。
——罗孚(曾担任过大公报副总编辑、新晚报总编辑,是位著作甚丰、阅历深而交游广的著名老报人、专栏作家。)
余光中炼字而琢句,董桥琢句而雕章;余光中偏重气势,董桥偏重体势;余光中热,董桥冷;余光中语速,董桥语缓;余光中把散文谱成了一支乐曲,董桥把散文成了一束瓶花。”“董桥的散文,行文与布局最是考究,他思路开阔而又严密,文中征引相当广博,轶闻、隽语与时事,看似东拉西扯,其实左顾右盼,未尝稍离主旨半步,收放之际,深具匠心。他的拿手好戏,就在能以片言数语,贯穿全篇又综合各节,仿佛是三十辐共一毂,许多辐射的光线总能聚到一个焦点上,文中也就经常出现一些华彩段落。
——江弱水(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现代诗学研究。)
董桥的文字于阳刚之中时时透漏犀利敏锐之风,有时亦颇饶俏皮幽默之口吻,或甚而
不免于忧郁羞涩之致。”
——林文月(台湾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
董桥的《英华沉浮录》是行家写给行家看的小品……珠玉纷陈,文字华夷混杂,仍旧书香扑鼻。
——刘绍铭(香港岭南大学荣休教授、小说家、翻译家)
董桥的散文渊源有自,他远承晚明小品的遗风,近继五四白话散文的传统,又借接英国
十八、十九世纪随笔的遗绪,在融合贯通的基础上自造新境,从而迥异时流,独出机杼。
——陈子善(著名作家、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专家)
董桥:福建晋江人,1942年生,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曾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研究多年。历任《今日世界》丛书部编辑、英国国家广播公司制作人及时事评论、《明报月刊》总编辑、《读者文摘》总编辑、《苹果日报》社长。他的文笔雄深雅健,兼有英国散文之渊博隽永与明清小品之情趣灵动,为当代中文书写另辟蹊径。出版文集《双城杂笔》《这一代的事》等三十余种,深受读者欢迎。
死水.神话与诗 本书特色 《20世纪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丛书:死水·神话与诗》希望沟通专家常识与大众趣味,借“读书”回顾先辈的足迹,丰富当代人的精神感受与历史意识,...
寻找无双 本书特色 ★王小波笔下有风雷,被视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思想家和灵魂刻录者★读懂人生**王小波,读懂人心**王小波寻找无双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长篇小说《寻找...
收获60周年纪念文存:珍藏版:散文卷(1957-1992):怀念鲁迅先生 遥寄张爱玲 本书特色 《怀念鲁迅先生遥寄张爱玲?散文卷(1957—1992...
2008年秋天起,《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研究入门》作者在复旦大学用了一个学期,给中文系的研究生开一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研究专题的课
孟伟哉文集:第一卷:一座雕像的诞生 本书特色 《孟伟哉文集( 卷):一座雕像的诞生》内容都是短篇小说,主要讲述的故事有:我们的团长、“伊犁雪&rdq...
《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大家小书 本书特色 《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萨孟武先生以研究社会文化的角度...
妈妈.我又想你了 本书特色 八岁的姐姐珍珠和六岁的弟弟仁宇从小没有父亲,靠着残疾的妈妈每天卖烤面包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当妈妈得知自己已是胃癌晚期时,依然强忍着病痛...
独酌 本书特色 汪老被誉为酒仙。他对酒的痴恋在文坛是出了名的。酒是他一生中是无法舍去的朋友。酒给他带来许多故事,给爱他的家人带来了许多不忍,酒同时也给他的文章与...
苍洱之间 本书特色 泳倾力作序,陈子善,李新宇,梅毅,陈远联袂推荐,艰难曲折的巴蜀山道,挺拔秀美的苍山洱海,抗战中南迁的西南联大,中国文学史上的另一曲“未央歌”...
丰饶的苦难-拉丁美洲笔记 本书特色 我梳理着一块大陆的漫长历史,但是在梳理中,我从浩瀚的典籍中选择着我认为是*重要的史料。我描述着一个和我没有血缘关系,没有共同...
无题集:《随想录》第五集 内容简介 《随想录》第五集三十篇写成,我给这个集子起了一个名字:《无题》。三十篇“随想”篇篇有题目,收在一起我却称它们“无题”。其实我...
水浒原来很有趣 内容简介 《水浒》从来就是一本奇书,千百年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本《水浒》,因为《水浒》中有每个人的生活,一百零八将每个人都有一张鲜活的面孔,都有一...
几米,本名廖福彬,台湾著名绘本画家,其笔名来自其英文名Jimmy。几米曾在广告公司工作,后来为报纸、杂志等各种出版品画插画,1999年出版《向左走向右走》,获选...
渊研楼屈学存稿 本书特色 “渊研楼”是汤教授书斋的名字。此集原名《文录》,今题《屈学存稿》,是为了突出其主要内容和特色。此集收录汤教授潜心典籍70载、立身学林6...
小女贼在惦记 本书特色 这本色彩绚丽、语言俏皮的集子,是小女贼遗落人间的零星珠宝。那浓淡不一的粉紫乱碧,悄然绽开在软软的纸面上,随处可见,坐卧无心。令人忘却这个...
思想者.两种境界 内容简介 人生是一个非常大的命题,但纵使是雪泥鸿爪的个体生命亦会经历人生的履迹,因此也就有了言说的可能。在“思想”着的...
文艺卷-傅雷文集 本书特色 傅雷以翻译家见知于世,译文信、达、雅三美兼擅,传誉译林,卓然一家。所译皆世界名著,抉择谨严,影响巨大。傅氏学养精深,于美术及音乐理论...
中古诗学史丛书:阮籍《咏怀诗》集校、集注、集评 内容简介 目前,對阮籍《詠懷詩》歷代研究成果的收集,是整體研究中相對空白並有待填補與開拓的一個領域。本书總集的輯...
《宝宝,吃辅食啦》内容简介:本书主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宝宝的营养需求和身体发育特点,精选120余款宝宝辅食食谱,同时,详尽介绍了
束缚的少年 本书特色 这是一个关乎我、信仰和家庭的故事。在《束缚的少年》中,作者(约翰·格罗根)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幽默中带有辛酸,诙谐中充满感伤,生动呈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