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纂要》1946年12月由上海正中书局出版发行。现在我们将其纳入“通识书系?重拾民国经典”系列图书,重新予以编排出版。此次出版,除了将原书的繁体直排改为简体横排,还对原书与现行标点符号规范用法不同的少量标点符号作了改动;对书稿文字的校订,只更正了原书个别明显的错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既然本书相当多的篇幅述及中国古今文字的演变,本次出版的简体版就不可避免地要照原样保留原书中的一些图案、符号、古字和繁体字等;尤其是正文方括号中的繁体字,更是我们这次出版时为了使读者准确理解作者原意而刻意保留的。
蒋伯潜先生之孙,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汉语史博士生导师蒋绍愚先生审阅了本书校样。
这是一套给年轻读者编选的民国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文化普及读物。她着眼于将民国那些虽经岁月沉浮,仍不掩其辉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文化普及图书汇而成集,精编细校,统一装帧,以丛书形式陆续重印、推出,目的在于使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非专业读者都能够体验民国学术的趣味,感受民国学者的治学风范。
人文社科学术普及读物和学术专著虽然在专业性、受众面等方面有较为明显的区别,但二者对学术积淀、学科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无高下之分。相对于学术专著而言,普及读物更带有“通识”的性质,尤其是那些兼具思想性、学术性和可读性,易于为社会公众理解和接受,凝聚着一代学界名流学术素养和研究心血的文化精品,其价值更是自不待言。有鉴于此,注重选题的科学与文化内涵,突出选题内容的可读性和普及性,自然成为贯穿于这套“通识书系?重拾民国经典”丛书出版全程的编辑思想和出版理念。
当然,出版这样一套涵盖众多重要或传统学科门类的丛书,无论是作者、书目、版本的选定,文字的校勘,抑或用当今读者熟悉的简体字横排方式整理、排版,都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何况厘清民国相关出版物的出版脉络、寻找民国相关图书的底本或线索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我们由衷期望能够得到更多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朋友对我们这项工作的关心、指导和帮助,鞭策我们把这套丛书做好。
我国已故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周谷城先生在他生前,即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主编的“民国丛书”(民国学术著作影印版大型丛书)序言中曾经这样写道:“民国时代,中西文化交流,新旧思想冲突,产生了许多学术著作和历史资料。‘五四’时期及其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几乎变成了世界学术的缩影,各种主义、党派、学派、教派纷纷传入,形形色色,应有尽有。一个时间,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春秋战国以后的又一次百家争鸣的盛况。在学术思想界、文化教育界,产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我们期许,收入“通识书系?重拾民国经典”中的这些作品,能够成为当今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接近乃至步入经典、了解历史与文化的桥梁,成为领略民国时期学术文化风景的窗口。
蒋伯潜(1892—1956),著名学者、教育家。1915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1919年毕业。先后在浙江省立第二中学、第一中学、第一师范、女子中学诸校任教,为当时浙江之名师。抗日战争爆发后,曾任教于上海大夏大学、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同时兼任世界书局特约编审。上海沦陷后,回家乡在富阳县立中学任教。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上海市立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主任。1948年出任杭州师范学校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浙江图书馆研究部主任。1955年秋,调任浙江文史馆研究员。
蒋伯潜先生文思敏捷,于经学、文学,均有很深造诣,所著《十三经概论》、《经学纂要》、《校雠目录学纂要》、《诸子通考》、《诸子学纂要》、《文字学纂要》等,颇为学界所重。
李学勤讲中国文明 本书特色 先生特别强调比较考古学、比较文明史之研究,认为中国古代文明乃是人类文明全体的一部分,不以人类文明为大背景考察中华文明,而是关起门来,...
罗常培文集-第九卷 本书特色 罗常培先生是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其一生从事语言教学和研究,对汉语音的韵学和汉语方言研究卓越有成绩,被学术界誉为“继往开来”的语言...
《先秦诸子中的领导智慧》内容简介:本书选取孔子、老子、庄子、管子、墨子、韩非子、鬼谷子和孙子八位圣贤先哲的思想观点进行归纳
汉语的祖先 内容简介 “汉语的祖先”这一重大课题,不仅是华夏语言起源的专项研究,而且涵盖华夏文化、华夏民族乃至东亚—南洋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人类...
融合与突破-《中国学术》十年精选 本书特色 撷精集萃,典范宏文本书研究性学术图书;专业程度强;文字风格严肃严谨。作为《中国学术》十年精选集,在学术圈有一定品牌基...
《北欧众神》内容简介:只有在神身上看到人性,才能在人身上看到神性。从《雷神》到《复联》,全都“抄”过它! 自成一脉的北欧神话
古诗十九首释 经典常谈 本书特色 朱自清的《古诗十九首释》开了一种新风,特点非常鲜明,他既继承李善“释典”、“释事”的传统,同时重视“诗歌意义”,重视对《古诗十...
语言学中的科学 本书特色 本书综合运用哲学、逻辑学、语言学、生物学、认知科学等众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语言学本身的科学性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语言学和与其交叉的相关...
易纬文化揭秘 内容简介 中国《易》学有经、传、纬三大系统,经、传导纬,纬补经、传,共同构成中国《易》学的整体。本书从哲学文化学的视角,以《易纬》文化为专门研究对...
岩井茂樹(いわい しげき)日本歷史學者,一九五五年生於日本福岡縣,畢業於京都大學文學研究科,並取得文學博士。一九八○至一九八二年作為日本文部省的公派留學生赴中國...
中国语音学报·第1辑 内容简介 《中国语音学报(第1辑)》收录的文章基本涵盖了中国现代语音学研究的各个相关领域,也反映了中国目前语音学的研究水平和研究队伍。语音...
房龙讲述地理的故事 本书特色 在房龙撰写的所有名著之中,这本书也许是拥有广泛读者的一种。首版一年间(1932-1933),本书在美国始终名列非虚构作品售书榜榜首...
台湾传统文化探源 内容简介 本丛书的前身有110个专题,涉及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由商务印书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现由编...
实用对联大全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为16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对联知识、春节对联、节日对联、婚嫁对联、生育对联、贺岁对联、宅第对联、行业对联、修养对联、名作对联等。...
中西文化之鉴 本书特色 《中西文化之鉴:跨文化交际教程(新)》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中西文化之鉴 目录 PrefaceChapter 1:Thinking...
《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2019—2028):建设高标准市场经济》内容简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
云林石谱 本书特色 这本《云林石谱》由宋代杜绾著,寇甲、孙林编著。《云林石谱》大约成书于1118—1133年,是我国古代记载*完整、*丰富的一部石谱,约一万四千...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从基础理论方面系统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拓荒之作,同时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建立所做的基础性的研究工...
樱花与武士 内容简介 本书对决定现代日本成长轨迹的“先天基因”——风土细节和世间规则的进行了深入剖析和精辟解读,不仅真实质感地呈现了日本人的文化品格和行为习惯,...
经典常谈 本书特色 《经典常谈》可以同时适应三个层次读者的需要:**是初学者,对初学者特别有用,因为所讲都是*基本*精要的传统文化知识。第二是对已有一定文史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