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开平装,东方出版社出版
★ 朱大可,入选“影响世界未来50华人榜”、“中国文化守望者”,与李敖、余秋雨、王小慧、程抱一等人一起,成为“思想的力量”之代表
★ 大可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一个文化批评专家。他在这一领域的所有文章都收录在东方出版社出版的这一套“守望”书系里面,可以说篇篇精彩,页页精彩。我对大可这套书特别感兴趣,是因为我们知道文化批评是从西方当代引入学术界的,很多学者在运用文化批评时,几乎完全按照西方视角来分析问题的。而大可恰恰保留了中国视角,这点我们两个人观点高度相同。——雷颐
★ 八十年代是一个启蒙的年代,是理想主义的,而且愿意把自己的所学所思赋予社会的年代。我觉得,在目前中年一代的学者中,绝大多数背叛了自己的青春,背叛了八十年代。像大可老师这样能够坚守下来的人不多。在这一点,我对大可老师一直心存敬意。——余世存
作为中国当代优秀的文学批评家之一,朱大可的话语是一种感性与理性交织的隐喻式书写。对于“朱语”的评价始终是两个极端。不喜欢他文字的人认为,朱大可的文章“完全背离了批评的一般准则,很幼稚,但有杀气,充满奇思怪想,与其说是在阐释他人作品,不如说是在自我卖弄。”喜欢他文字的人则认为,朱大可的“思想前卫、睿智,话语闪耀着理性、激情和启事的光辉”。但不管如何,很多年来,“朱语”被很多年轻学者喜爱和模仿。
文化批评是从西方引进来的,所以很多中国学者在运用文学批评或者文化批评时,几乎完全按照西方视角来分析问题,完全脱离了中国的现实。而朱大可的文化批评和文化解构恰恰保留了中国视角,从他的文化批评中可以看出他对中国的历史有着很深切的记忆和感受。
《文化的焦虑:朱大可守望书系》包括《神话》、《审判》、《乌托邦》、《先知》、《时光》等五本书,用套装的形式呈现给读者,是因为这样可以更全面、完整地体现朱大可的语言风格、批评的角度。
《神话》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朱大可带我们探寻五千年中华文明源头,解答我们的困惑。
中国神话和民间传说中的偶像,是一个庞大的文化谱系,其资源被当代商业社会所利用,不断改造成系列电视剧以及各类文化产品牟利,却无力对内在符码、价值和逻辑真相进行有效的辩认,并且由于过度的商业化阐释而引发了语义灾难,导致中国文化传统的阐释危机。《神话》作者从先锋主义的立场出发,对传统文化碎片进行机智的批判与解构和重构。全书没有陷入学院术语的陷阱,而是充满了本土经验的灵性和悟性。基于感性和充满隐喻的阐释,那些陈旧的、沉浸在黑暗里的,抑或已经死亡的古老故事复活了,闪烁出了新奇和生气勃勃的精神光泽。
中国人拥有奇诡壮丽的神话传说遗产。我们的先民曾经居住在神奇的话语国度里,但魏晋以后,基于儒学家们非凡努力,中国人逐渐退出了神话的绚丽宝塔,修筑起现世功利主义的院落。这场精神变乱毁坏了神话的根基,令民族精神日益趋利平庸。在重商与尚财的今天,全民皆沦为经济动物,时代精神的容貌变得更加猥琐,而大多数人对生活在这样的场景里早已习以为常。
在这样的状态下重新解读神话,无疑是一种的举动。这不仅是对人类童年的天真梦想的缅怀,而且也是一次召回民族精神元素的企图。
《审判》
朱大可在狂欢年代中的焦虑与思考
“朱大可守望书系”中的第二部文集,通过对文化、文学、绘画、摄影、雕塑、电影、语言文字、文学大师等各个方面、各个团体的守望与反思,清晰勾勒出了中国当代的文化处境。大片的风起云涌,大师的风云际会,以及大众对文化事件、文化热点的广泛参与,使我们习惯性地相信,文化大繁荣的时代已经来临。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文学已走入末路,只能靠皈依影视而生存;电影除了“烧钱”的盛大场面,其内涵却苍白无力;汉字的再造和词语的创新,戏谑的背后是多少普通人的辛酸和无奈。守望着这种含泪的“繁荣”,朱大可发出声音:当今社会,自我的迷失与彷徨日益严重,重塑人本主义精神才是文化发展的出路。
娱乐至上的年代,人本主义精神何在?
在追求速成的浮躁年代,一切信仰和追求变得过于功利和现实。属于精神世界的文学、戏剧、电影、摄影、绘画等文的面孔,也都无奈地罩上了僵硬的面具,无声无息地拒绝起人们的遐想、玩味与陶醉。在混乱而麻木的状态下,无论是文化所表达的,还是人们所需要文化表达的,起先是分道扬镳,进而又走向了一种毁灭性的妥协,这就是人类精神家园荒芜的原因所在。
这是一部反思录,也是一首劝世歌。通过描写文学的“式微”、摄影“谄媚”、电影的“无良”以及其他艺术门类的“分裂”,向读者展示出宏大而荒诞的狂欢年代里,物质世界的浮华和精神世界的卑微。反思是一把剑,斩断了心里的枷锁;反思是一道光,照亮了眼前的世界。让我们共同反思吧!
《先知》
莫言的诺贝尔奖不是成功,余秋雨的中华大散文也并非辉煌,朱大可带我重温,曾经那个文学与文学批评的巅峰!
一本专门进行文学批评的文集。这些文章来自于已出版的《燃烧的迷津》和《话语的闪电》,代表了作者专业研究领域的高水平。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学繁荣期”中,各个流派争奇斗艳,诗人、作家争相在时代的舞台上展现着自己的个性和才华。作为那段岁月的见证者、参与者,朱大可积淀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思想。文学批评与文学的发展一起,站在了那时的巅峰。他的许多观点和理论均来源于此。
现在将这些文章结集再版,为读者展现的是中国文学“重生—繁荣—衰微”的历史画卷。书中所流露的,不仅是对“峥嵘岁月”中各色文学人物、各种文学流派的怀念和致敬,更是对作者之前判断和预言的一种验证。作者当时的疑问和回答,正成为当下中国文学发展的现状。现在重新让更多的人聆听这位“先知”的话语,不期“力挽狂澜于既倒”,只望能在这聒噪的世界中,有人能看到那一道犀利的智慧光芒。
《乌托邦》
朱大可眼中有着我们未曾体会到的建筑与城市
由几何形状构成的建筑,由各种建筑组成的城市,它们缄默地矗立在大地之上,表达着人的各种信念。经典的“剧目” ,如园林、宫殿、广场、大厦在不断上演。与此同时,街道、咖啡馆、酒吧、茶楼,这些“小品”也穿插其间,好似城市里与建筑间的各色光线。
它们或明或暗,使人时而陶醉在夺目的璀璨中,时而又深陷于暖昧的昏黄里。我们就在这种浑噩中,徘徊、沉沦。
朱大可从不吝于用他那精准的语言来破解晦涩难懂的隐喻,朱大可也从不惮于用他那犀利的思想来斩断浮夸矫情的伪饰。由建筑构成的城市,以及城市中的每一条光线终究是一连串文化的符号。表面上,这些具象的形态矗立在大地之上,是视觉的狂欢,是情欲的盛宴,但这种叙事只证明了一点,那就是它们都是在文化土壤上绽放的谛异的花朵。
《时光》
透过时光的面纱,曾经的一切,恍然留下了似是而非的面目,但人们愿意坚信,总有一些事物不会遭到岁月的磨灭。
时光的片段,组成了一幅岁月的长卷。那些色彩竟是如此残酷。
文字如歌,像是故友,静静地与你交流。那些话语又是如此温存。
“朱大可守望书系”的收官之作。其中关于历史器物,如美玉、宝剑、铜鼎、古镜、茶、瓷、丝的独特叙述,思想深邃,语体典雅,从文化的角度进行了解读,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书中还收录了作者对“文革”童年的追忆,在诗意的语词外衣下,散发着犀利的反思锋芒,穿过光与影,还原了那个沉重的“青涩岁月”。*后,是一些大众文化批判的文章,涉及网络文学、“毒奶”、“超女”,以及对节日的反思等。
文字犹如充满韵律的歌谣,将我们引向早已流逝的时光,不仅唤醒了我们对旧事物的幽思,而且让遥远的历史,成为伸手可及的感官现实
大可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一个文化批评专家。他在这一领域的所有文章都收录在东方出版社出版的这一套“守望”书系里面,可以说篇篇精彩,页页精彩。我对大可这套书特别感兴趣,是因为我们知道文化批评是从西方当代引入学术界的,很多学者在运用文化批评时,几乎完全按照西方视角来分析问题的。而大可恰恰保留了中国视角,这点我们两个人观点高度相同。——雷颐八十年代是一个启蒙的年代,是理想主义的,而且愿意把自己的所学所思赋予社会的年代。我觉得,在目前中年一代的学者中,绝大多数背叛了自己的青春,背叛了八十年代。像大可老师这样能够坚守下来的人不多。在这一点,我对大可老师一直心存敬意。 ——余世存
茅盾文学家得主麦加曾这样评价朱大可:“他让有些人害怕,因为他拒绝媚俗;他让害怕他的人依然对他心怀敬意。”“他就是安徒生笔下那个喊出‘他什么也没有穿’的孩子!
朱大可,生于上海,祖籍福建武平(客家)。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博士。现为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朱大可在中国文化界享有盛名,被认为是中国*优秀的批评家之一。因其前卫的思想、对社会弊端的激烈批评、独特的话语方式,以及守望文化现状的理性和深刻,对当代文化研究领域产生广泛影响。
朱大可是著名文化学者、批评家和随笔作家,崛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是当时前卫文化的重要代言人,目前主要从事中国文化研究与批评,其范围包括文化哲学、历史文化和大众文化等。前卫的思想、对社会弊端的理性批评、独特的话语方式,以及守望文化现状的理性和执著,使其在中国文化界产生广泛影响。
茅盾文学家得主麦家曾这样评价朱大可:“他让有些人害怕,因为他拒绝媚俗;他让害怕他的人依然对他心怀敬意。”“他就是安徒生笔下那个喊出‘他什么也没有穿’的孩子!
中国古代面具 本书特色 中国民间面具艺求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内容丰富。民间面具以其品类的多样、造型的丰富,在中国乃至世界面具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民间面具...
作者簡介村上春樹一九四九年生於日本京都府。早稻田大學戲劇系畢業。一九七九年以《聽風的歌》獲得「群像新人賞」,新穎的文風被譽為日本「八○年代文學旗手」,一九八七年...
董永传说 本书特色 您一定熟悉黄梅调“夫妻双双把家还”吧?您知道董永是如何感动天女下凡的吗?您了解董永与七仙女凄美的爱情传说吗?开宗明义,这本书将解开您心中的谜...
医疗与养生:健康的时尚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健康知识的三个现象、健康的时尚、西方健康责任的趋势、从医学图腾到身体图像、平衡与抵抗:西方医疗史的两种见解等...
读库1103 本书特色 《读库》是一本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由京城**文化名人张立宪主编。其编辑方针是“摆事实不讲道理”;其收入的作品从篇幅而言属于五千至五万字之...
日本浮世绘精选集-(全三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吉林出版集团出版★ 书中全面介绍日本浮世绘历史及知名作品,对各个流派来龙去脉均有记述,读者可系统学习浮世...
魂系前生--中华文明密码 本书特色 古人留在我们面前的不是有意也不是可以易货的古董,而是断续的DNA、支离破碎的史记影簿,是它们把我引领到他那个时代的生活,在那...
《开源安全运维平台OSSIM疑难解析(提高篇)》内容简介:OSSIM(Open Source Secur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开...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珍藏本 内容简介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一书从浩如烟海的成语中精选了那些具有历史性、故事性、艺术性、哲理性、趣味性的条目,以全新的视角...
內容簡介好評的咖啡,向來多以「優良的咖啡豆與搭配得宜的煮法」為首要目標。一杯咖啡有百變風味,在於你要端出什麼,更在於煮法的技術,以及如何運用咖啡豆本身的特性。當...
文化精髓的钥匙拜占庭-图知天下 本书特色 《文化精髓的钥匙:拜占庭》能成为一把开启世界之门的钥匙,引领读者去欣赏地球上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貌,去探索其中的种种奥妙...
我们和你们-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故事 本书特色 对许多中国人而言,一提起巴基斯坦,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老巴”、“铁杆儿”这样亲切的称呼。的确,中巴友谊脍炙人...
殷海光(1919~1969),湖北黄冈人。早年求学于西南联大哲学系、清华大学哲学研究所,1949年赴台。曾任《中央日报》、《自由中国》主笔,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先生带我回家 本书特色 《先生带我回家(虹口卷)》既展示了上海,让世界了解上海;同时,也让在上海生活的人们进一步认识上海,了解上海。先生带我回家 内容简介 简介...
徽州文化-安徽 本书特色 文化中国系列丛书12本,阅读行走的事业和深度,寻找人文的鲜活与感动,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大美。这是一套兼具文化深度和知识性的行旅图书,作者...
中国古代石窟-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文化系列 本书特色 石窟,又叫石窟寺。它是佛教寺庙建筑的一种,就山崖开凿而成。石窟是佛教的产物,同佛教一样,都起源于印度,并随着...
故事学纲要 目录 **章民间故事的范围和分类**节广义的“民间故事”与狭义的“民间故事”第二节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界限第三节民间故事的分类第二章幻想故事(民间...
《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2019—2028):建设高标准市场经济》内容简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
寶貝大猛男(上)唉!天下果然沒有白吃的午餐原以為自己撿到個好工作,誰知竟是誤上賊船!什麼接接電話、打打電腦,供吃供住還月領三萬?哼!從頭到尾都是騙死人不償命的鬼...
《品读李白》内容简介:此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由八篇内容彼此相关的一组论文组成,围绕李白的家世和出生地、其先是否为少数部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