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开平装,东方出版社出版
★ 朱大可,入选“影响世界未来50华人榜”、“中国文化守望者”,与李敖、余秋雨、王小慧、程抱一等人一起,成为“思想的力量”之代表
★ 大可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一个文化批评专家。他在这一领域的所有文章都收录在东方出版社出版的这一套“守望”书系里面,可以说篇篇精彩,页页精彩。我对大可这套书特别感兴趣,是因为我们知道文化批评是从西方当代引入学术界的,很多学者在运用文化批评时,几乎完全按照西方视角来分析问题的。而大可恰恰保留了中国视角,这点我们两个人观点高度相同。——雷颐
★ 八十年代是一个启蒙的年代,是理想主义的,而且愿意把自己的所学所思赋予社会的年代。我觉得,在目前中年一代的学者中,绝大多数背叛了自己的青春,背叛了八十年代。像大可老师这样能够坚守下来的人不多。在这一点,我对大可老师一直心存敬意。——余世存
作为中国当代优秀的文学批评家之一,朱大可的话语是一种感性与理性交织的隐喻式书写。对于“朱语”的评价始终是两个极端。不喜欢他文字的人认为,朱大可的文章“完全背离了批评的一般准则,很幼稚,但有杀气,充满奇思怪想,与其说是在阐释他人作品,不如说是在自我卖弄。”喜欢他文字的人则认为,朱大可的“思想前卫、睿智,话语闪耀着理性、激情和启事的光辉”。但不管如何,很多年来,“朱语”被很多年轻学者喜爱和模仿。
文化批评是从西方引进来的,所以很多中国学者在运用文学批评或者文化批评时,几乎完全按照西方视角来分析问题,完全脱离了中国的现实。而朱大可的文化批评和文化解构恰恰保留了中国视角,从他的文化批评中可以看出他对中国的历史有着很深切的记忆和感受。
《文化的焦虑:朱大可守望书系》包括《神话》、《审判》、《乌托邦》、《先知》、《时光》等五本书,用套装的形式呈现给读者,是因为这样可以更全面、完整地体现朱大可的语言风格、批评的角度。
《神话》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朱大可带我们探寻五千年中华文明源头,解答我们的困惑。
中国神话和民间传说中的偶像,是一个庞大的文化谱系,其资源被当代商业社会所利用,不断改造成系列电视剧以及各类文化产品牟利,却无力对内在符码、价值和逻辑真相进行有效的辩认,并且由于过度的商业化阐释而引发了语义灾难,导致中国文化传统的阐释危机。《神话》作者从先锋主义的立场出发,对传统文化碎片进行机智的批判与解构和重构。全书没有陷入学院术语的陷阱,而是充满了本土经验的灵性和悟性。基于感性和充满隐喻的阐释,那些陈旧的、沉浸在黑暗里的,抑或已经死亡的古老故事复活了,闪烁出了新奇和生气勃勃的精神光泽。
中国人拥有奇诡壮丽的神话传说遗产。我们的先民曾经居住在神奇的话语国度里,但魏晋以后,基于儒学家们非凡努力,中国人逐渐退出了神话的绚丽宝塔,修筑起现世功利主义的院落。这场精神变乱毁坏了神话的根基,令民族精神日益趋利平庸。在重商与尚财的今天,全民皆沦为经济动物,时代精神的容貌变得更加猥琐,而大多数人对生活在这样的场景里早已习以为常。
在这样的状态下重新解读神话,无疑是一种的举动。这不仅是对人类童年的天真梦想的缅怀,而且也是一次召回民族精神元素的企图。
《审判》
朱大可在狂欢年代中的焦虑与思考
“朱大可守望书系”中的第二部文集,通过对文化、文学、绘画、摄影、雕塑、电影、语言文字、文学大师等各个方面、各个团体的守望与反思,清晰勾勒出了中国当代的文化处境。大片的风起云涌,大师的风云际会,以及大众对文化事件、文化热点的广泛参与,使我们习惯性地相信,文化大繁荣的时代已经来临。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文学已走入末路,只能靠皈依影视而生存;电影除了“烧钱”的盛大场面,其内涵却苍白无力;汉字的再造和词语的创新,戏谑的背后是多少普通人的辛酸和无奈。守望着这种含泪的“繁荣”,朱大可发出声音:当今社会,自我的迷失与彷徨日益严重,重塑人本主义精神才是文化发展的出路。
娱乐至上的年代,人本主义精神何在?
在追求速成的浮躁年代,一切信仰和追求变得过于功利和现实。属于精神世界的文学、戏剧、电影、摄影、绘画等文的面孔,也都无奈地罩上了僵硬的面具,无声无息地拒绝起人们的遐想、玩味与陶醉。在混乱而麻木的状态下,无论是文化所表达的,还是人们所需要文化表达的,起先是分道扬镳,进而又走向了一种毁灭性的妥协,这就是人类精神家园荒芜的原因所在。
这是一部反思录,也是一首劝世歌。通过描写文学的“式微”、摄影“谄媚”、电影的“无良”以及其他艺术门类的“分裂”,向读者展示出宏大而荒诞的狂欢年代里,物质世界的浮华和精神世界的卑微。反思是一把剑,斩断了心里的枷锁;反思是一道光,照亮了眼前的世界。让我们共同反思吧!
《先知》
莫言的诺贝尔奖不是成功,余秋雨的中华大散文也并非辉煌,朱大可带我重温,曾经那个文学与文学批评的巅峰!
一本专门进行文学批评的文集。这些文章来自于已出版的《燃烧的迷津》和《话语的闪电》,代表了作者专业研究领域的高水平。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学繁荣期”中,各个流派争奇斗艳,诗人、作家争相在时代的舞台上展现着自己的个性和才华。作为那段岁月的见证者、参与者,朱大可积淀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思想。文学批评与文学的发展一起,站在了那时的巅峰。他的许多观点和理论均来源于此。
现在将这些文章结集再版,为读者展现的是中国文学“重生—繁荣—衰微”的历史画卷。书中所流露的,不仅是对“峥嵘岁月”中各色文学人物、各种文学流派的怀念和致敬,更是对作者之前判断和预言的一种验证。作者当时的疑问和回答,正成为当下中国文学发展的现状。现在重新让更多的人聆听这位“先知”的话语,不期“力挽狂澜于既倒”,只望能在这聒噪的世界中,有人能看到那一道犀利的智慧光芒。
《乌托邦》
朱大可眼中有着我们未曾体会到的建筑与城市
由几何形状构成的建筑,由各种建筑组成的城市,它们缄默地矗立在大地之上,表达着人的各种信念。经典的“剧目” ,如园林、宫殿、广场、大厦在不断上演。与此同时,街道、咖啡馆、酒吧、茶楼,这些“小品”也穿插其间,好似城市里与建筑间的各色光线。
它们或明或暗,使人时而陶醉在夺目的璀璨中,时而又深陷于暖昧的昏黄里。我们就在这种浑噩中,徘徊、沉沦。
朱大可从不吝于用他那精准的语言来破解晦涩难懂的隐喻,朱大可也从不惮于用他那犀利的思想来斩断浮夸矫情的伪饰。由建筑构成的城市,以及城市中的每一条光线终究是一连串文化的符号。表面上,这些具象的形态矗立在大地之上,是视觉的狂欢,是情欲的盛宴,但这种叙事只证明了一点,那就是它们都是在文化土壤上绽放的谛异的花朵。
《时光》
透过时光的面纱,曾经的一切,恍然留下了似是而非的面目,但人们愿意坚信,总有一些事物不会遭到岁月的磨灭。
时光的片段,组成了一幅岁月的长卷。那些色彩竟是如此残酷。
文字如歌,像是故友,静静地与你交流。那些话语又是如此温存。
“朱大可守望书系”的收官之作。其中关于历史器物,如美玉、宝剑、铜鼎、古镜、茶、瓷、丝的独特叙述,思想深邃,语体典雅,从文化的角度进行了解读,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书中还收录了作者对“文革”童年的追忆,在诗意的语词外衣下,散发着犀利的反思锋芒,穿过光与影,还原了那个沉重的“青涩岁月”。*后,是一些大众文化批判的文章,涉及网络文学、“毒奶”、“超女”,以及对节日的反思等。
文字犹如充满韵律的歌谣,将我们引向早已流逝的时光,不仅唤醒了我们对旧事物的幽思,而且让遥远的历史,成为伸手可及的感官现实
大可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一个文化批评专家。他在这一领域的所有文章都收录在东方出版社出版的这一套“守望”书系里面,可以说篇篇精彩,页页精彩。我对大可这套书特别感兴趣,是因为我们知道文化批评是从西方当代引入学术界的,很多学者在运用文化批评时,几乎完全按照西方视角来分析问题的。而大可恰恰保留了中国视角,这点我们两个人观点高度相同。——雷颐八十年代是一个启蒙的年代,是理想主义的,而且愿意把自己的所学所思赋予社会的年代。我觉得,在目前中年一代的学者中,绝大多数背叛了自己的青春,背叛了八十年代。像大可老师这样能够坚守下来的人不多。在这一点,我对大可老师一直心存敬意。 ——余世存
茅盾文学家得主麦加曾这样评价朱大可:“他让有些人害怕,因为他拒绝媚俗;他让害怕他的人依然对他心怀敬意。”“他就是安徒生笔下那个喊出‘他什么也没有穿’的孩子!
朱大可,生于上海,祖籍福建武平(客家)。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博士。现为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朱大可在中国文化界享有盛名,被认为是中国*优秀的批评家之一。因其前卫的思想、对社会弊端的激烈批评、独特的话语方式,以及守望文化现状的理性和深刻,对当代文化研究领域产生广泛影响。
朱大可是著名文化学者、批评家和随笔作家,崛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是当时前卫文化的重要代言人,目前主要从事中国文化研究与批评,其范围包括文化哲学、历史文化和大众文化等。前卫的思想、对社会弊端的理性批评、独特的话语方式,以及守望文化现状的理性和执著,使其在中国文化界产生广泛影响。
茅盾文学家得主麦家曾这样评价朱大可:“他让有些人害怕,因为他拒绝媚俗;他让害怕他的人依然对他心怀敬意。”“他就是安徒生笔下那个喊出‘他什么也没有穿’的孩子!
张皓宸,青年作家,写故事的人。生活另一部分交给插画与手写字。见字如面。已出版作品:《谢谢自己够勇敢》《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后来时间都与你有关》《听你的》《你是...
新世代愛情魔女──深雪香港大學歷史系畢業的高材生,後更修畢專業法律課程卻放毅然放棄高薪優渥的前途無悔地選擇投身寫作之路。正如深雪自己所說的:『我想永遠寫作,直到...
一天之內竟讓護國府陷入空前危機!先有大官人楚翊捲入官糧失竊案,接著三侍郎淳于珊珊陷入桃色危機,一個頭兩個大的舒清雅衝去找二官人南宮秋玥求救,卻發現南宮身受重傷!...
一本书读透汉语常识 本书特色 也许你是教师、学生、公务员,也许你是文秘工作者、编辑、记者、节目主持人、播音员、演员,也许你从事的是较少使用文字的职业,但无论怎样...
民间性巫术 本书特色 巫术是一种信仰和行为的总称,因为它是不可证实的,又不是借助于神灵,所以又别于宗教。*主要的巫术形式是交感巫术,即相信由神秘的交感作用可使本...
隐喻的多视角研究 本书特色 《隐喻的多视角研究》分为十五章,前七章构成理论篇,后八章是隐喻理论的应用。理论篇涉及隐喻的哲学史观、隐喻的心理现实性、隐喻的三种不同...
★ 余秋雨总结性重磅作品,数十年写作主线汇聚于此!如果说成为几代人传统文化启蒙读本的《文化苦旅》是开端,那么《中国文化课》就是总结。★ 第壹次以通俗的方式全面科...
中国古代桥梁 本书特色 这些各种各样的桥架作为古代工程技术发展的结晶,千百年来不仅沟通着交通要道,维系着经济贸易的命脉,同时也传承着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反映了古...
戈阿干纳西学论集 本书特色 ‘纳西学,就是以纳西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在实践上,它贯穿古今;在空间上,它横跨东西。既包括对纳西族的本体性研究,也包含这...
梵净武陵中华文明之源初探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通过对炎帝神农、黄帝轩辕、战神蚩尤、青阳少昊、高阳颛顼、帝喾高辛和尧舜禹等人的生活年代、主要业绩(如:天文历法、龙凤...
中国民间文学讲演集 内容简介 人类的一切文化都是为满足一定群体生存、发展的要求,而产生、存在、传承和演变的。民俗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它当然也是遵循着这种规律而...
一千零一夜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国王山鲁亚尔和沙赫宰曼兄弟、商人和妖魔、渔夫的故事、脚夫和三个女郎的故事、裁缝等人和驼背的故事等。一千零一夜 目录 民间文学...
《青春逗系列①:快乐驿站》内容简介:《快乐驿站》是“青春逗系列”之《快乐驿站》,该书是由这位另类型男小毕所选编的,书中收录
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语言篇 本书特色 本书为公文写作指导书,是《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系列之第三种:语言篇。本书沿袭理论篇与实践篇的写作风格,侧重打造公务写作尤其...
老南京-旧影秦淮 本书特色六朝金粉,秦淮艳影; 虎踞龙盘,人文荟萃。 在叶兆言充满感情的笔下,秦淮歌女的命运,文人学者的风貌,紫金山的古树,玄武湖的碧波,抗战烽...
比萨-吃的全球史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描述了过去两百年间比萨经历的种种演变。这种那不勒斯地区穷人吃的下等食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因为观光及移民潮而扩散至意大利其...
家 本书特色 《家》是《激流三部曲》的**部,通过一个封建大家庭的没落与分化描写了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这部作品奠定了巴金在中国文坛中...
论可爱 本书特色 《论可爱》,**本专门论述“可爱”的书!从“可爱”现象入手,分析了“可爱”的语源,对“可爱”要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可爱”的重要属性。论可爱 ...
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00个文化历史常识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给孩子带来智慧的书,也是一本开启孩子心智的书。只要孩子快乐,就是我们*大的成功,也会让我们感到欣慰和满...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中华经典精粹解读 本书特色 李逸安编写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完整保留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