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春秋
身份:楚庄王夫人
简评:楚史书曰:“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
樊姬,楚庄王之夫人也。庄王即位,好狩猎。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王改过,勤于政事。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曰:“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王曰:“与贤者语,不知饥倦也。”姬曰:“王之所谓贤者何也?”曰:“虞丘子也。”姬掩口而笑,王曰 …
不知其贤,是不智也。妾之所笑,不亦可乎!”王悦。明日,王以姬言告虞丘子,丘子避席,不知所对。于是避舍,使人迎孙叔敖而进之,王以为令尹。治楚三年,而庄王以霸。楚史书曰:“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诗曰:“大夫夙退,无使君劳。”其君者,谓女君也。又曰:“温恭朝夕,执事有恪。”此之谓也。
——摘自“国学宝典”汉·刘向《列女传》-卷二
在楚国称霸以前,楚庄王十分喜欢打猎。樊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因为她深知作为一国之君,常常喜欢打猎,就会因玩物丧志而荒于国事。所以,樊姬就多次去劝阻他,而楚庄王始终不听。没有办法,樊姬就断绝肉食了。她的意志和行动终于感化了楚庄王,使他觉悟过来,并改过自新。
楚庄王从此不再惦记着打猎这类的事情,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国家政事上,而且处理国事也变得越来越勤奋和谨慎。
那时候,作为一个君王拥有许多嫔妃也是平常之事,楚庄王当然也不例外。这件事在眼光深远的樊姬看来,却不是小事一桩,因为她明白,一个君王若是沉迷于女色之中,那是十分危险的事情,甚至很容易因此而导致亡国。
为了避免楚庄王误入歧途,樊姬就亲自负责从各地寻访美女。当然,能被樊姬所选中的美女,都是品行容貌俱佳的女子,而不是那种只重外表,不重品德修养之人。樊姬的这番举动,不仅从根本上杜绝了楚国国君身边的隐患,同时也深深感动了楚庄王,使他对夫人樊姬更加尊敬。
后来,樊姬得知楚庄王十分宠信一个叫虞邱子的大臣,而且经常废寝忘食地听他讲话,心中感到是又喜又忧。于是,她就在一次下朝后,特意走出来恭迎楚庄王,并问:是什么重要的事情,竟然让您经常这样废寝忘食?楚庄王高兴地说:和贤能的忠臣说话,真是不知道什么是饥饿和疲倦。樊姬接着又问:您说的贤能忠臣是哪一位呢?楚庄王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虞邱子了。
听了楚庄王的回答,樊姬心中一惊,却又立马镇静下来,并且禁不住捂住嘴巴,开始大笑起来。楚庄王见状,就不解地问:夫人为什么如此大笑?樊姬就非常认真地说:如果说虞邱子是聪明之人倒还勉强,然而他未必算是一个忠臣。楚庄王听后感到十分疑惑,就追问道:为什么这样说呢?
樊姬看着满脸疑惑的楚庄王,温和地娓娓道来:我服侍君王,算起来也有十一年了。我曾经访求品貌俱佳的女子,献给君王。现在比我好的有两个人,和我同等的也有七个人。我为什么不千方百计想办法,排除她们,一个人独自霸占您的宠爱呢?
樊姬稍微停顿了一下,一边观察着楚庄王的神情,一边又接着说:因为我知道,您是一国之君,身边需要有更多的贤德女子来照顾您的生活,我不能只考虑个人的得失,而耽误了选用贤德之人辅助您和国家。
见楚庄王听得心悦诚服,樊姬就进一步说道:现在虞邱子做楚国里的丞相,也有十多年了。除了他自己的子弟宗族亲戚以外,他从来没有保举过好人进来,也没有听说他罢免哪个不贤之人,难道贤能的忠臣就是这样的吗?挡住了真正贤德之人为国尽忠的道路就等于蒙蔽君王。知道别人贤德也不举荐,就是不忠;不知道别人的贤德,就是没有智慧。我刚才所笑的,难道不对吗?听了樊姬的一番话,楚庄王觉得十分有道理,仔细思量,确实如此。第二天上朝,他就将樊姬所说的话告诉了虞邱子。
虞邱子听完楚庄王的话,吓得赶紧离开坐席,站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心中也感到万分的惭愧。于是,他下朝以后,回去躲在家里再也不敢出来,直到派人把一个贤能的忠臣——孙叔敖迎请过来,并亲自举荐给楚庄王。楚庄王经过考察后,重用了孙叔敖,让他帮助治理楚国。三年之后,孙叔敖果然以其贤能辅佐楚庄王在诸侯国中得以称霸。
论数桀纣绝绕梁之乐
据传当时有一架名为“绕梁”的古琴惊现于世。“绕梁”的典故出于《列子》,说的是周朝韩国有一个著名的女歌手韩娥,在去齐国的途中盘费用光,万般无奈之下,于雍门卖唱求食。她的歌声凄美动听,催人泪下,使听者无不痴迷感动。韩娥离开之后三天,人们仿佛还听到韩娥的歌声回荡在屋梁之间,令人回味。而此琴以“绕梁”为名,可见其音质之优美世所罕见。“绕梁”古琴落到楚国华元手中。为了讨好楚王,华元将此琴献给楚庄王。楚庄王得到“绕梁”以后,终日弹琴作乐,如痴如醉,不能自拔,有一次竟连续七日不曾上朝,不理朝政。樊姬见此情景十分着急,便不顾后果,直斥楚庄王过失:“大王过于沉沦音乐了!当年的夏桀沉迷于‘妹喜’之瑟,而招致丧国之恨;商纣王醉心于莺歌燕舞,而致焚身鹿台。而今大王因为喜欢琴声而七日不临朝,难道是愿意丧失国家和性命吗?”楚庄王闻言十分惭愧。为了彻底抗拒“绕梁”的诱惑,楚庄王忍痛命人用铁如意将琴身捶为数段。
韩婴,燕人也。孝文时为博士,景帝时至常山太傅。婴推诗人之意,而作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归一也。淮南贲生受之。燕、赵间言《诗》者由韩生。韩生亦...
人物生平 贾谊的一生相当短暂,总共只有三十三个春秋,但他的经历却非常丰富。他的家乡在河南洛阳,从小就博览群书,对儒家经典有过系统的学习,而且颇有心得。 公元前1...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生平简介 崔鸿(公元478—525年),字彦鸾,清河县人(今山东夏津县和平原县恩城一带),北魏著名史学家。其先人仕南燕和刘宋,伯父崔光也是北魏著名史学家。父亲崔...
人物生平 汤显祖诞生在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 年)八月十四日卯时,江西省抚州临川县的一处人家。 汤家不是世家大族,家境却也算富有,从高祖到汤显祖的父亲...
生平简介 荀悦(公元148~209年),字仲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史学家、政论家。荀淑之孙,荀俭之子。父亲早卒。幼时聪慧好学,因家贫无书,每到人家,...
生平简介 班彪(公元3年~54年),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出生于官宦世家,从小好古敏求。其祖先于秦汉之际在北方从事畜牧业致富...
赞曰:自古书契之作而有史官,其载籍博矣。至孔氏籑之,上断唐尧,下讫秦缪。唐、虞以前,虽有遗文,其语不经,故言黄帝、颛顼之事未可明也。及孔子因鲁史记而作《春秋》,...
京房字君明,东郡顿丘人也。治《易》,事梁人焦延寿。延寿字赣。赣贫贱,以好学得幸梁王。梁王共其资用,令极意学。既成,为郡史,察举补小黄令。以候司先知奸邪,盗贼不得...
曹喜,字仲则,生卒年不详,东汉扶风平陵人,汉章帝时为秘书郎。工篆、隶,尤以创悬针垂露之法著名。西晋卫恒《四体书势》云:“汉建初中,曹喜善篆,少异于(李)斯,而亦...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中曹魏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本为东汉丞相,后为魏王...
【人物生平】 惠施(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7年),即惠子,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名家“合同异”派代表人物。曾担任魏国宰相长达十...
生平简介 智顗,俗姓陈,字德安,常被尊称为智者大师,也被后人奉为“东土释迦”。 这位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实际创立者生于538年,就是梁武帝大同四年。当时是一个佛法得...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嶽,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於吕,或封於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後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