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象辞》·二十一卷、附《寻门馀论》·二卷、《图书辨惑》·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黄宗炎撰。宗炎字晦木,馀姚人。宗羲之弟也。其说《易》力辟陈抟之学。故其解释爻象,一以义理为主。如释《坤彖》曰:“《乾》既大矣,《坤》能配乎《乾》而与之齐,是《乾》之大,《坤》亦至焉,故曰至哉。盖《乾》以元施而《坤》受之,即为《坤》之元,非别有元也。”其义为前人所未发,而於承天时行之旨、无成有终之道,皆分明融洽。他如解《豫》六二“介于石”,谓处地之中,得土之坚,取象极为精确。解《剥》六五“贯鱼”,引《仪礼》“鱼每鼎用十五头,昏礼用十四头,其数多,必须贯”,亦颇有根据,不为牵合。解《解卦》初六“无咎”云:“难之初解,人人喜补过之有地,此非人力,乃天时也,故直云无咎。”尤能得文外之意。其他诠释大都类此,皆可备《易》家之一解。至於“归妹以须”,须为女之贱者,旧解本无可易,而宗炎谓须附颐以动,则以为须发之须,未免伤於好奇。又於《易》之字义多引篆文以释之,亦不免王氏《新义》务用《字说》之弊。当分别观之可也。后附录《寻门馀论》二卷,《图书辨惑》一卷,宗旨大略相同。《寻门馀论》兼排释氏之说,未免曼衍於《易》外。其诋斥宋儒,词气亦伤太激。然其论四圣相传,不应文王、周公、孔子之外别有伏羲之《易》为不传之密;《周易》未经秦火,不应独禁其图,转为道家藏匿二千年,至陈抟而始出:则笃论也。《图书辨惑》谓陈抟之图书乃道家养生之术,与元陈应润之说合(见应润所作《爻变义蕴》)。谓周子《太极图说》,图杂以仙真,说冒以《易》道,亦与朱彝尊、毛奇龄所考略同(彝尊说见《经义考》二百八十三,奇龄说见所作《太极图说遗议》)。至谓朱子从而字析之,更流於释,则不免有意深文,存姚江、朱、陆之门户矣。二书各有别本单行。然考《周易象辞》目录,实列此二书,谓之“附录”,则非别自为编也。今仍合之,俾相辅而行焉。
《成均课讲周易》(无卷数,山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崔纪撰。纪原名珺,字君玉,后更今名,字南有。永济人。康熙戊戌进士,官至副都
《易经会意解》(无卷数,河南巡抚采进本)国朝王芝兰撰。《自序》称伊南人,未详其仕履。是书首《句读质疑》,皆与《本义》句读
《易经讲义》·八卷(河南巡抚采进本)国朝苌仕周撰。仕周字穆亭,汜水人。乾隆壬戌进士,官宜君县知县。是书以程《传》及《本义
《易裨传》·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林至撰。至字德久,松江人。《书录解题》作槜李人,未详孰是。淳熙中登进士第。官至秘书省
《易宪》·四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明沈泓撰。泓字临秋,华亭人。崇祯癸未进士。官刑部主事。是编随文诠义,不载《本义》原文,
《易读》(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宋邦绥撰。邦绥字逸才,号况梅,长洲人。乾隆丁巳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是编用注疏之本
《大易粹言》·十卷(江苏蒋曾莹家藏本)宋方闻一编。闻一,舒州人。淳熙中为郡博士。时温陵曾穜守舒州,命闻一辑为是书,旧《序
《易义随记》·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夏宗澜撰。宗澜字起八,江阴人。由拔贡生荐授国子监助教。是编乃宗澜恭读御纂《周易折
《周易总义》·二十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宋易祓撰。《南宋馆阁续录》载祓字彦章,潭州宁乡人。淳熙十一年上舍释褐出身。庆
《周易独坐谈》·五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洪化昭撰。化昭自号日北居士,新都人。《经义考》列之马元调前,则启、祯间人也。是书
《松荫堂学易》·六卷(内府藏本)明贾必选撰。必选字直生,上元人。万历己酉举人。官户部主事,以辩倪嘉庆冤谪外。旋升南京工部
《加年堂讲易》·十二卷(编修戈岱家藏本)国朝周渔撰。渔字大西,兴化人。顺治己亥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是书前有《自序》,称与
《易观》·四卷(大理寺卿陆锡熊家藏本)国朝胡淳撰。淳字厚菴,庆云人。乾隆丙辰进士,授蒙自县知县,未上而卒。是编惟解《上、
《易象与知编》·一卷、《图书合解》·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题曰“天山道人撰”。不著名氏,不知何许人也。其书惟论《河图》、
《周易通论》·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李光地撰。光地字厚菴,安溪人。康熙庚戌进士。官至大学士。谥文贞。是书综论《易》理
《周易议卦》·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明王崇庆撰。崇庆字德徵,开州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南京吏、礼二部尚书。是书泛论卦名
《风姬易溯》·五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王宣撰。宣字纪卿,一字虚舟,金溪人。其书止《上、下经》卦爻辞。前有《自序》曰“风,
《易学古经正义》·十二卷(湖北巡抚采进本)明邹元芝撰。元芝字立人,竟陵人。自费直合《十翼》于《上、下经》,唐用王弼《易》
《易经辑疏》·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黄家杰撰。家杰,临川人。其书删邵子之横图,谓此邵子之《易》,非羲文之《易》,而不
《朱文公易说》·二十三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宋朱鉴编。案朱子世系,朱子三子,长子塾;塾二子,长曰鉴,则朱子嫡长孙也。鉴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