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象辞》·二十一卷、附《寻门馀论》·二卷、《图书辨惑》·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黄宗炎撰。宗炎字晦木,馀姚人。宗羲之弟也。其说《易》力辟陈抟之学。故其解释爻象,一以义理为主。如释《坤彖》曰:“《乾》既大矣,《坤》能配乎《乾》而与之齐,是《乾》之大,《坤》亦至焉,故曰至哉。盖《乾》以元施而《坤》受之,即为《坤》之元,非别有元也。”其义为前人所未发,而於承天时行之旨、无成有终之道,皆分明融洽。他如解《豫》六二“介于石”,谓处地之中,得土之坚,取象极为精确。解《剥》六五“贯鱼”,引《仪礼》“鱼每鼎用十五头,昏礼用十四头,其数多,必须贯”,亦颇有根据,不为牵合。解《解卦》初六“无咎”云:“难之初解,人人喜补过之有地,此非人力,乃天时也,故直云无咎。”尤能得文外之意。其他诠释大都类此,皆可备《易》家之一解。至於“归妹以须”,须为女之贱者,旧解本无可易,而宗炎谓须附颐以动,则以为须发之须,未免伤於好奇。又於《易》之字义多引篆文以释之,亦不免王氏《新义》务用《字说》之弊。当分别观之可也。后附录《寻门馀论》二卷,《图书辨惑》一卷,宗旨大略相同。《寻门馀论》兼排释氏之说,未免曼衍於《易》外。其诋斥宋儒,词气亦伤太激。然其论四圣相传,不应文王、周公、孔子之外别有伏羲之《易》为不传之密;《周易》未经秦火,不应独禁其图,转为道家藏匿二千年,至陈抟而始出:则笃论也。《图书辨惑》谓陈抟之图书乃道家养生之术,与元陈应润之说合(见应润所作《爻变义蕴》)。谓周子《太极图说》,图杂以仙真,说冒以《易》道,亦与朱彝尊、毛奇龄所考略同(彝尊说见《经义考》二百八十三,奇龄说见所作《太极图说遗议》)。至谓朱子从而字析之,更流於释,则不免有意深文,存姚江、朱、陆之门户矣。二书各有别本单行。然考《周易象辞》目录,实列此二书,谓之“附录”,则非别自为编也。今仍合之,俾相辅而行焉。
《说易》·十二卷(直隶总督采进本)明乔中和撰。中和字还一,内邱人。崇祯中由拔贡生官至太原府通判。是书前列《图说》,次《卦
《易说》·六卷(陕西巡抚采进本)国朝惠士奇撰。士奇字仲儒,吴县人。康熙己丑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是书杂释卦爻,专宗汉学,
《易经提要录》·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徐铎撰。铎字令民,盐城人。乾隆丙辰进士,官至山东布政使。此书不载《经》文,第摭
《易读》(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宋邦绥撰。邦绥字逸才,号况梅,长洲人。乾隆丁巳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是编用注疏之本
《三易备遗》·十卷(内府藏本)宋朱元昇撰。其子士立补葺。元昇字日华,里贯未详。惟卷首载《咸淳八年两浙提刑家铉翁进书状》,
《易纬通卦验》·二卷(永乐大典本)案《易纬通卦验》,马端临《经籍考》及《宋史·艺文志》俱载其名。黄震《日抄》谓其书大率为
《周易正解》·二十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郝敬撰。敬字仲舆,京山人。万历己丑进士。历官缙云、永嘉二县知县,擢礼科给事中,
《读易详说》·十卷(永乐大典本)宋李光撰。光字泰发,上虞人。崇宁五年进士。官至参知政事。谥庄简。事迹具《宋史》本传。光为
《古易汇编》·十七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李本固撰。本固字维宁,临清州人。万历壬辰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案《易》自费直以
《汉上易集传》·十一卷、《卦图》·三卷、《丛说》·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朱震撰。震字子发,荆门军人。政和中登进士第。南
《易指要绎》·三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方时化撰,初,时化高祖社昌尝著《周易指要》五卷,至时化乃取而绎之。每段之下,凡称
《周易象义合参》·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吴德信撰。德信字成友,九江人。是书以《系辞》、《文言》、《说卦》、《序卦》
《关氏易传》·一卷(内府藏本)旧本题“北魏关朗撰,唐赵蕤注”。朗字子明,河东人。蕤字大宾,梓州盐亭人(详见《子部·杂家类
《周易小疏》·十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虞楷撰。楷字孝思,号蓼园,里籍未详。书无序跋,亦不知作於何时。中述《周易折中》
《蠙衣生易解》·十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郭子章撰。子章字相奎,号青螺,又自号曰蠙衣生,泰和人。隆庆辛未进士。官至兵部尚
《读易私言》·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元许衡撰。衡字平仲,河内人。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兼国子祭酒。谥文正。事迹具《元史》本传
《河洛定议赞》·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喻国人撰。其说以伏羲则《河图》画《乾》、《坎》、《艮》、《震》四卦,则《洛书》画
《大易理数观察》·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朱如日撰。如日字洞彝,号荷轩,莲花厅人。是编成於乾隆丁巳。大抵掇拾图书之陈言
《周易观澜》(无卷数,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乔大凯撰。大凯字颐庵,济宁州人。乾隆癸酉举人。此书每彖爻之下皆先列《本义》、程
《大易粹言》·十卷(江苏蒋曾莹家藏本)宋方闻一编。闻一,舒州人。淳熙中为郡博士。时温陵曾穜守舒州,命闻一辑为是书,旧《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