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纬稽览图》·二卷(永乐大典本)
案《后汉书·樊英传》注,举《七纬》之名,以《稽览图》冠《易》纬之首。《隋志》《郑康成注易纬》八卷,《唐志》《宋均注易纬》九卷,皆不详其篇目。《宋志》有《郑康成注稽览图》一卷,《通志》七卷。而马氏《经籍考》载《易》纬七种,亦首列《郑注稽览图》二卷。独陈振孙《书录解题》别出《稽览图》三卷,称与上《易》纬相出入,而详略不同,似后人掇拾纬文,依托为之者,非即康成原注之本。自宋以后,其书亦久佚弗传。今《永乐大典》载有《稽览图》一卷,谨以《后汉书·郎顗杨赐传》、《隋书·王邵传》所见纬文及注参校,无不符合,其为郑注原书无疑。惟陆德明《释文》引“无以教之曰蒙”、《太平御览》引“五纬各在其方”之文,此本皆阙如。则意者书亡仅存,已不免於脱佚矣。其书首言卦气起《中孚》,而以《坎》、《离》、《震》、《兑》为四正卦,六十卦卦主六日七分。又以自《复》至《坤》十二卦为消息,馀杂卦主公卿大夫候风雨寒温以为徵应。盖即孟喜、京房之学所自出。汉世大儒言《易》者,悉本於此,最为近古。至所称轨{?折}之数,以及世应游归、乃兼通於日家推步之法。考唐一行推大衍之策,以算术本於《易》,故其《本议》言代轨德运,及《六卦议》言一月之策九六七八,《发敛术》言中节候卦,皆与《稽览图》相同。独所云天元甲寅以来至周宣帝宣政元年,则似甄鸾所推甲寅元历之术。而又有云太初癸巳,则古无以此为元者。其他杂引宋永初、元嘉,魏始光,唐上元、先天、贞元、元和年号,纷错不伦。盖皆六朝迄唐术士先后所附益,非《稽览图》本文。今审核词义,随文附书以为区别。并援经注史文,是正讹舛。依马氏旧录析为上、下二卷,庶言《易》学者或有所考见焉。
《古易汇编》·十七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李本固撰。本固字维宁,临清州人。万历壬辰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案《易》自费直以
《易传》·四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宋伊川程子撰。卷首有元符二年《自序》。考程子以绍圣四年编管涪州,元符三年迁峡州,则当成於
《易小帖》·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说《易》之语,而其门人编次成书者也。奇龄所著经解,惟《仲氏易》及《春秋传》二
《古易世学》·十七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丰坊撰。坊字存礼,鄞县人。嘉靖癸未进士。除礼部主事。免官家居,坐法窜吴中,改名道
《易经通论》·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曹学佺撰。学佺字能始,侯官人。万历乙未进士。官至四川按察使。以著《野史纪略》削籍
《周易总义》·二十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宋易祓撰。《南宋馆阁续录》载祓字彦章,潭州宁乡人。淳熙十一年上舍释褐出身。庆
《周易麈谈》(无卷数,两淮马裕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朱彝尊《经义考》载孙应龙有《周易麈谈》十二卷,疑此本是也。应龙字海门
《东坡易传》·九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宋苏轼撰。是书一名《毗陵易传》。陆游《老学庵笔记》谓其书初遭元祐党禁,不敢显题
《周易通》·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浦龙渊撰。龙渊字潜夫,吴县人。尝佐洪承畴幕,以承畴荐,授城步县知县。其书名《易通》
《横渠易说》·三卷(内府藏本)宋张子撰。《宋志》著录作十卷。今本惟《上经》一卷,《下经》一卷,《系辞传》以下至《杂卦》为
《周易存义录》·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徐世沐撰。其文与《周易惜阴录》并同。盖自觉其冗杂,删为此本,非别一书也。
《周易惜阴诗集》·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徐世沐撰。是书取经传字义,分题赋咏,或为四言赞,或为五言、七言诗,多至一千馀
《子夏易传》·十一卷(内府藏本)旧本题“卜子夏撰”。案说《易》之家,最古者莫若是书。其伪中生伪,至一至再而未已者,亦莫若
《温公易说》·六卷(永乐大典本)宋司马光撰。考苏轼撰光《行状》,载所作《易说》三卷,《注系辞》二卷。《宋史·艺文志》作《
《易臆》·三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明郑圭撰。圭字孔肩,钱塘人。是书成於万历庚戌。前二卷以六十四卦各为一论,后一卷则於《系
《易翼述信》·十二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王又朴撰。又朴字介山,天津人。雍正癸卯进士。官至庐州府同知。是编《经》、《传》
《周易述》·二十三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国朝惠栋撰,栋字定宇,号松崖,元和人。其书主发挥汉儒之学,以荀爽、虞翻为主,而参
《周易口义》·十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宋倪天隐述其师胡瑗之说。瑗字翼之,泰州如皋人。用范仲淹荐,由布衣拜校书郎。历太常
《易义古象通》·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魏濬撰。濬字苍水,松溪人。万历甲辰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是书前有《明象
《易经儿说》·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苏濬撰。濬《周易冥冥篇》,恍惚支离,颇涉异学。及作是书,乃墨守朱子《本义》,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