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四同》·八卷、《别录》·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季本撰。本字明德,山阴人。正德丁丑进士。官至长沙府知府。是编以《四同》为名,盖以朱子《本义》首列九图,谓有天地自然之《易》,有伏羲之《易》,有文王之《易》,有孔子之《易》,四者不同。本极以其说为不然,故以“四同”标目,亦间有阐发。然其大旨乃主於发明杨简之《易》,以标心学之宗,则仍不免堕於虚渺。至於祖欧阳修之说,以《系辞》为讲师所传,非孔子所作,故多割裂《经》文,从吴澄所定之本。《上传》第七章“《易》其至矣乎”五字,删“子曰”二字,属“易简之善配至德”以下。第八章“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至赜”至“拟议以成其变化”九十五字,谓前五十六字重出,后三十五字移并於第十二章。“鸣鹤在阴”七节及古本十二章“《易》曰,自天祐之”五十一字,与《下传》古本第五章合。《乾》、《坤》、《文言》另归一卷,附《系辞》之后。《下传》“夫乾确然示人易矣”三节,分为二章。“天地之大德曰生”一节,合第十章“将叛者其辞惭”为第三章。《杂卦》末“《大过》颠也”一节,本亦以卦不反对,从吴澄所采蔡本为定。考澄说多可取,而其谬则在於改经,原为瑕瑜并存。本之理不及澄,而改经则效之,益无取矣。其《别录》则为《图文馀辨》二卷,分内、外二篇。《内篇》辨朱子九图之误,其论《后天图》非文王所作是矣。至谓《先天圆图》亦尚有可疑,则仍纠绕於图中,不能确定也。《外篇》杂论术数之数,如《皇极经世》、《易林》、京房《易传》、《火珠林》、《太玄》、《潜虚》、《洪范》、《九九数》、《参同契》之类皆辨之,至於梅花数亦与诘难,则泛滥矣。又《蓍法别传》二卷,《自序》谓发明蓍法本旨者,定为占辨、占例、占戒、占断,合《卜筮论》为《内篇》。若象占取应於《易》词之中,物类增分於《易》象之外,及以己意断占有验而非出於《易》理之自然者为《外篇》。朱彝尊《经义考》云,二书各一卷,此本乃各二卷,或刊本误二字为一字。彝尊又载《古易辨》一卷,此本无之,则当由脱佚矣。
《易互》·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杨陆荣撰。陆荣字采南,青浦人。是书卷一曰《卦互》,若《乾》《坤》反对是也。卷二曰《爻
《读易隅通》·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来集之撰。集之字元成,萧山人。崇祯庚辰进士。官安庆府推官。是书多触类旁推以求其融贯
《易纬通卦验》·二卷(永乐大典本)案《易纬通卦验》,马端临《经籍考》及《宋史·艺文志》俱载其名。黄震《日抄》谓其书大率为
《易象正》·十六卷(福建巡抚采进本)明黄道周撰。道周字幼元,一字螭若,漳浦人。天启壬戌进士。崇祯中官至少詹事。明亡后,为
《易原就正》·十二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包仪撰。仪字羽修,邢台人。拔贡生。其始末无考。观其《自序》,称早年闻有《皇极经
《易经述》(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陈诜撰。诜字叔大,号实斋,海宁人。康熙壬子举人。由中书科中书官至礼部尚书。谥清恪
《易经理解》·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郜煜撰。煜字光庭,汝州人。雍正癸丑进士,官至中书科中书。其书不释《十翼》,惟六十
《周易说统》·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张振渊撰。振渊字彦陵,仁和人。是编大旨宗程朱《传》、《义》,凡诸儒说理可互证者,
《大易则通》·十五卷、《闰》·一卷(湖北巡抚采进本)国朝胡世安撰。世安字处静,别号菊潭,井研人。前明崇祯戊辰进士,历任少
《易经本义翼》·十二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不标撰人名氏。惟卷首题签云“苏州府学附生曹沄手辑吴敬庵《羲经本义》二十本,上大
《易学启蒙通释》·二卷(内府藏本)宋胡方平撰。方平字师鲁,号玉斋,婺源人。据董真卿《周易会通》载,是书有方平至元己丑《自
《易经澹窝因指》·八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张汝霖撰。汝霖字明若,山阴人。万历乙未进士。官至江西布政司参议。其书随文训释,
《郭氏家传易说》·十一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宋郭雍撰。雍字子和,洛阳人。父忠孝,受业於程子,著《兼山易解》。靖康中为永兴
《易小帖》·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说《易》之语,而其门人编次成书者也。奇龄所著经解,惟《仲氏易》及《春秋传》二
《周易劄记》·三卷(山东巡抚采进本)明逯中立撰。中立字与权,号确斋,聊城人。万历己丑进士。由行人擢给事中,以建言贬陕西按
《周易通义》·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方葇如撰。葇如字药房,淳安人。是书悉取《四书》成语以证《周易》。古无此体,徒标
《周易拨易堂解》·二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刘斯组撰。斯组字斗田,新建人。雍正甲辰举人,官杞县知县。是书前有《记略》,
《易芥》·八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陆振奇撰。振奇字庸成,仁和人。万历丙午举人。是书《经义考》作十卷,与此本不符。然所引
《砚北易钞》·十二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国朝黄叔琳撰。叔琳字昆圃,大兴人。康熙辛未进士,官至詹事府詹事。乾隆辛未恩加吏部
《读易蒐》·十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国朝郑赓唐撰。赓唐,缙云人。前明天启丁卯举人,官至福建按察使佥事。是书《序》称丁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