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四同》·八卷、《别录》·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季本撰。本字明德,山阴人。正德丁丑进士。官至长沙府知府。是编以《四同》为名,盖以朱子《本义》首列九图,谓有天地自然之《易》,有伏羲之《易》,有文王之《易》,有孔子之《易》,四者不同。本极以其说为不然,故以“四同”标目,亦间有阐发。然其大旨乃主於发明杨简之《易》,以标心学之宗,则仍不免堕於虚渺。至於祖欧阳修之说,以《系辞》为讲师所传,非孔子所作,故多割裂《经》文,从吴澄所定之本。《上传》第七章“《易》其至矣乎”五字,删“子曰”二字,属“易简之善配至德”以下。第八章“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至赜”至“拟议以成其变化”九十五字,谓前五十六字重出,后三十五字移并於第十二章。“鸣鹤在阴”七节及古本十二章“《易》曰,自天祐之”五十一字,与《下传》古本第五章合。《乾》、《坤》、《文言》另归一卷,附《系辞》之后。《下传》“夫乾确然示人易矣”三节,分为二章。“天地之大德曰生”一节,合第十章“将叛者其辞惭”为第三章。《杂卦》末“《大过》颠也”一节,本亦以卦不反对,从吴澄所采蔡本为定。考澄说多可取,而其谬则在於改经,原为瑕瑜并存。本之理不及澄,而改经则效之,益无取矣。其《别录》则为《图文馀辨》二卷,分内、外二篇。《内篇》辨朱子九图之误,其论《后天图》非文王所作是矣。至谓《先天圆图》亦尚有可疑,则仍纠绕於图中,不能确定也。《外篇》杂论术数之数,如《皇极经世》、《易林》、京房《易传》、《火珠林》、《太玄》、《潜虚》、《洪范》、《九九数》、《参同契》之类皆辨之,至於梅花数亦与诘难,则泛滥矣。又《蓍法别传》二卷,《自序》谓发明蓍法本旨者,定为占辨、占例、占戒、占断,合《卜筮论》为《内篇》。若象占取应於《易》词之中,物类增分於《易》象之外,及以己意断占有验而非出於《易》理之自然者为《外篇》。朱彝尊《经义考》云,二书各一卷,此本乃各二卷,或刊本误二字为一字。彝尊又载《古易辨》一卷,此本无之,则当由脱佚矣。
《射易淡咏》·二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卷端惟题“西农”二字。前有陈愫《索射易书》一篇,称其字曰“孝若”。考
《空山易解》·四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牛运震撰。运震字阶平,号真谷,滋阳人。雍正癸丑进士,官平番县知县。其学博涉群书,
《紫岩易传》·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张浚撰。紫岩者,浚自号也。其曾孙献之《跋》云:“忠献公潜心於《易》,尝为之传,前后
《易纬稽览图》·二卷(永乐大典本)案《后汉书·樊英传》注,举《七纬》之名,以《稽览图》冠《易》纬之首。《隋志》《郑康成注
《周易宗义》·十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程汝继撰。汝继字志初,朱之蕃《序》又称其字曰敬承,盖有二字也。婺源人。万历辛丑
《易小帖》·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说《易》之语,而其门人编次成书者也。奇龄所著经解,惟《仲氏易》及《春秋传》二
《大易衍说》(无卷数,安徽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亦不著时代,盖明人旧录藏本也。其书乃乡塾讲义,随文敷衍,不能发明大旨
《周易旁注图说》·二卷(山东巡抚采进本)明朱升撰。升字允升,休宁人。元至正乙酉举於乡,授池州路学正,秩满归里。丁酉太祖兵
《像钞》·六卷(内府藏本)明钱一本撰。一本有《像象管见》,已著录。是书虽以“像”为名,实则衍陈抟之数学。凡《卦图》二卷,
《桂林点易丹》·十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顾懋樊撰。懋樊字霖调,仁和人。其自题“桂林”者,乃举所居之地而言也。崇祯中副榜
《周易本义集成》·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元熊良辅撰。良辅字任重,号梅边,南昌人。延祐四年尝领乡荐,其仕履未详,是书前有
《周易对卦数变合参》·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喻国人撰。谓朱子不知《易》中“十年”“三年”、“七日”“八日”之旨及《讼》
《易例》·二卷(桂林府同知李文藻刊本)国朝惠栋撰。栋所作《周易述》目录,列有《易微言》等七书,惟《易微言》二卷附刊卷末,
《易观》·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凌去盈撰。去盈号旭斋,爵里未详。书中引毛奇龄说,则近时人也。是书主於即象以明理。大
《周易辑闻》·六卷、附《易雅》·一卷、《筮宗》·一卷(内府藏本)宋赵汝楳撰。汝楳,商王元份七世孙,资政殿大学士善湘之子。
《周易辑说存正》·十二卷、附《易说通旨略》·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杨方达撰。是书分《经》二篇、《传》十篇,一依《本义
《丙子学易编》·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李心传撰。心传字微之,号秀岩,隆州人。宝庆二年以布衣召补从政郎,差充秘阁校勘。历
《易芥》·八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陆振奇撰。振奇字庸成,仁和人。万历丙午举人。是书《经义考》作十卷,与此本不符。然所引
《易经述》(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陈诜撰。诜字叔大,号实斋,海宁人。康熙壬子举人。由中书科中书官至礼部尚书。谥清恪
《易本义附录纂疏》·十五卷(内府藏本)元胡一桂撰。一桂字庭芳,号双湖,婺源人。景定甲子领乡荐,试礼部不第,教授乡里以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