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四同》·八卷、《别录》·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季本撰。本字明德,山阴人。正德丁丑进士。官至长沙府知府。是编以《四同》为名,盖以朱子《本义》首列九图,谓有天地自然之《易》,有伏羲之《易》,有文王之《易》,有孔子之《易》,四者不同。本极以其说为不然,故以“四同”标目,亦间有阐发。然其大旨乃主於发明杨简之《易》,以标心学之宗,则仍不免堕於虚渺。至於祖欧阳修之说,以《系辞》为讲师所传,非孔子所作,故多割裂《经》文,从吴澄所定之本。《上传》第七章“《易》其至矣乎”五字,删“子曰”二字,属“易简之善配至德”以下。第八章“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至赜”至“拟议以成其变化”九十五字,谓前五十六字重出,后三十五字移并於第十二章。“鸣鹤在阴”七节及古本十二章“《易》曰,自天祐之”五十一字,与《下传》古本第五章合。《乾》、《坤》、《文言》另归一卷,附《系辞》之后。《下传》“夫乾确然示人易矣”三节,分为二章。“天地之大德曰生”一节,合第十章“将叛者其辞惭”为第三章。《杂卦》末“《大过》颠也”一节,本亦以卦不反对,从吴澄所采蔡本为定。考澄说多可取,而其谬则在於改经,原为瑕瑜并存。本之理不及澄,而改经则效之,益无取矣。其《别录》则为《图文馀辨》二卷,分内、外二篇。《内篇》辨朱子九图之误,其论《后天图》非文王所作是矣。至谓《先天圆图》亦尚有可疑,则仍纠绕於图中,不能确定也。《外篇》杂论术数之数,如《皇极经世》、《易林》、京房《易传》、《火珠林》、《太玄》、《潜虚》、《洪范》、《九九数》、《参同契》之类皆辨之,至於梅花数亦与诘难,则泛滥矣。又《蓍法别传》二卷,《自序》谓发明蓍法本旨者,定为占辨、占例、占戒、占断,合《卜筮论》为《内篇》。若象占取应於《易》词之中,物类增分於《易》象之外,及以己意断占有验而非出於《易》理之自然者为《外篇》。朱彝尊《经义考》云,二书各一卷,此本乃各二卷,或刊本误二字为一字。彝尊又载《古易辨》一卷,此本无之,则当由脱佚矣。
《易大象说录》·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国朝吴舒凫撰。舒凫一名逸,字吴山,吴县人。是书惟释《大象》,盖因杭人施相《周易大
《周易传义补疑》·十二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明姜宝撰。宝字廷善,号凤阿,丹阳人。嘉靖癸丑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是编大旨
《六爻原意》·一卷(编修郑际唐家藏本)明金瑶撰。瑶字德温,号栗斋,休宁人。嘉靖辛卯选贡生。授会稽县丞,再补庐陵县丞。迁桂
《图易定本》·一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国朝邵嗣尧撰。嗣尧,郇阳人。康熙庚戌进士,官至江南提学副使。其言《易》,以《河》、
《学易举隅》·六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戴廷槐撰。廷槐长泰人。隆庆中贡生。其说谓《易》自商瞿而后,斯道遂晦,至宋三子而后
《加年堂讲易》·十二卷(编修戈岱家藏本)国朝周渔撰。渔字大西,兴化人。顺治己亥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是书前有《自序》,称与
《周易象义》·十六卷(永乐大典本)宋丁易东撰。易东字汉臣,武陵人。仕至朝奉大夫太府寺簿,兼枢密院编修官。入元不仕,教授乡
《周易原始》·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范咸撰。咸字贞吉,号九池,钱塘人。雍正癸卯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其书惟解《经》文,
《周易要义》·十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宋魏了翁撰。了翁字华父,号鹤山,临邛人。庆元五年进士。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参知政
《易疑》·四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方时化撰。其《易》学之第五种也。首卷《密义疑》二十一则,二卷《名象疑》十二则,三卷《
《周易通义》·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方葇如撰。葇如字药房,淳安人。是书悉取《四书》成语以证《周易》。古无此体,徒标
《周易函书约存》·十八卷、《约注》·十八卷、《别集》·十六卷(刑部尚书胡季堂家藏本)国朝胡煦撰。煦字晓沧,光山人。康熙壬
《易贯》·十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张叙撰。叙字凤冈,太仓人。雍正壬子举人。是书用注疏本,而以《小象》总列六爻之后,如
《易会》·八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明邹德溥撰。德溥字汝光,安福人。万历癸未进士。官至司经局洗马。《明史·儒林传》附见其祖
《乔氏易俟》·十八卷(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乔莱撰。莱字石林,宝应人。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官至翰林院侍读。是书杂采宋元后
《古易汇编》·十七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李本固撰。本固字维宁,临清州人。万历壬辰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案《易》自费直以
《易经辑疏》·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黄家杰撰。家杰,临川人。其书删邵子之横图,谓此邵子之《易》,非羲文之《易》,而不
《大易粹言》·十卷(江苏蒋曾莹家藏本)宋方闻一编。闻一,舒州人。淳熙中为郡博士。时温陵曾穜守舒州,命闻一辑为是书,旧《序
《易义古象通》·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魏濬撰。濬字苍水,松溪人。万历甲辰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是书前有《明象
《周易口义》·十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宋倪天隐述其师胡瑗之说。瑗字翼之,泰州如皋人。用范仲淹荐,由布衣拜校书郎。历太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