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四同》·八卷、《别录》·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季本撰。本字明德,山阴人。正德丁丑进士。官至长沙府知府。是编以《四同》为名,盖以朱子《本义》首列九图,谓有天地自然之《易》,有伏羲之《易》,有文王之《易》,有孔子之《易》,四者不同。本极以其说为不然,故以“四同”标目,亦间有阐发。然其大旨乃主於发明杨简之《易》,以标心学之宗,则仍不免堕於虚渺。至於祖欧阳修之说,以《系辞》为讲师所传,非孔子所作,故多割裂《经》文,从吴澄所定之本。《上传》第七章“《易》其至矣乎”五字,删“子曰”二字,属“易简之善配至德”以下。第八章“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至赜”至“拟议以成其变化”九十五字,谓前五十六字重出,后三十五字移并於第十二章。“鸣鹤在阴”七节及古本十二章“《易》曰,自天祐之”五十一字,与《下传》古本第五章合。《乾》、《坤》、《文言》另归一卷,附《系辞》之后。《下传》“夫乾确然示人易矣”三节,分为二章。“天地之大德曰生”一节,合第十章“将叛者其辞惭”为第三章。《杂卦》末“《大过》颠也”一节,本亦以卦不反对,从吴澄所采蔡本为定。考澄说多可取,而其谬则在於改经,原为瑕瑜并存。本之理不及澄,而改经则效之,益无取矣。其《别录》则为《图文馀辨》二卷,分内、外二篇。《内篇》辨朱子九图之误,其论《后天图》非文王所作是矣。至谓《先天圆图》亦尚有可疑,则仍纠绕於图中,不能确定也。《外篇》杂论术数之数,如《皇极经世》、《易林》、京房《易传》、《火珠林》、《太玄》、《潜虚》、《洪范》、《九九数》、《参同契》之类皆辨之,至於梅花数亦与诘难,则泛滥矣。又《蓍法别传》二卷,《自序》谓发明蓍法本旨者,定为占辨、占例、占戒、占断,合《卜筮论》为《内篇》。若象占取应於《易》词之中,物类增分於《易》象之外,及以己意断占有验而非出於《易》理之自然者为《外篇》。朱彝尊《经义考》云,二书各一卷,此本乃各二卷,或刊本误二字为一字。彝尊又载《古易辨》一卷,此本无之,则当由脱佚矣。
《易传灯》·四卷(永乐大典本) 《易传灯》一书,诸家书目俱不著录,朱彝尊《经义考》亦不载其名,惟《永乐大典》散见於各卦之
《读易镜》·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沈尔嘉撰。尔嘉字公亨,常熟人。是书悉依今本次序,每一卦一节,列《经》文於前,列讲义於
《易经述》(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陈诜撰。诜字叔大,号实斋,海宁人。康熙壬子举人。由中书科中书官至礼部尚书。谥清恪
《石潭易传撮要》·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刘髦撰。髦字孟恂,永新人。永乐戊子举人。是书大旨以程子之全体大用具於《易传》,
《周易正解》·二十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郝敬撰。敬字仲舆,京山人。万历己丑进士。历官缙云、永嘉二县知县,擢礼科给事中,
《易读》(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宋邦绥撰。邦绥字逸才,号况梅,长洲人。乾隆丁巳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是编用注疏之本
《周易纂》·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朱之俊撰。之俊字沧起,汾阳人。天启壬戌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是编用注疏本,汇先儒旧说
《易经颂》·十二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明陈仁锡撰。是书多剖析字句,以发挥意义,亦间与《本义》异同。大抵据文臆断之处多
《易指要绎》·三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方时化撰,初,时化高祖社昌尝著《周易指要》五卷,至时化乃取而绎之。每段之下,凡称
《周易汇解衷翼》·十五卷(陕西巡抚采进本)国朝许体元撰。体元字御万,灵武人。其书大旨以象为主,每於一卦先观本象,次观《系
《重订易学说海》·八卷(福建巡抚采进本)明郭宗磐撰。宗磐号鹏海,晋江人。是书成於万历辛亥。用注疏本,顺文推衍。专主义理,
《河洛定议赞》·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喻国人撰。其说以伏羲则《河图》画《乾》、《坎》、《艮》、《震》四卦,则《洛书》画
《周易章句证异》·十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翟均廉撰。均廉字春沚,仁和人。乾隆乙酉举人。官内阁中书舍人。是书取《周易》
《易经小传》·二十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郑友元撰。卷前有《自序》,自称其号曰澹山,不著岁月。《明史·毕自严传》称:“时
《易通》·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赵以夫撰。以夫字用父,宗室子。居於长乐。嘉定十年进士。历官资政殿学士。是书前有以夫《自
《周易大全》·二十四卷(内府藏本)明胡广等奉敕撰。考《明成祖实录》,永乐十二年十一月甲寅,命行在翰林院学士胡广、侍讲杨荣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纳喇性德编。相传谓其稿本出陆元辅,性德殁后,徐乾学刻入《九经解》,
《易象钩解》·四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陈士元撰。士元字心叔,应城人。嘉靖甲辰进士。官至滦州知州。是编专阐《经》文取象之义
《四易通义》·六卷(内府藏本)明程观生撰。观生字仲孚,歙县人。流寓嘉兴。崇祯中知天下将乱,即弃去诸生,以相地之术自给。朱
《周易稗疏》·四卷、附《考异》·一卷(湖南巡抚采进本)国朝王夫之撰。夫之字而农,号薑斋,汉阳人。前明举人。是编乃其读《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