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六典》·三十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唐玄宗明皇帝御撰,李林甫奉敕注。其书以三师、三公、三省、九寺、五监、十二卫列其职司官佐,叙其品秩,以拟《周礼》。《书录解题》引韦述《集贤记》注曰:“开元十年,起居舍人陆坚,被旨修是书。帝手写白麻纸六条,曰理、教、礼、政、刑、事,令以类相从,撰录以进。张说以其事委徐坚,思之经岁莫能定。又委毋煚、徐钦、韦述,始以令式入六司,其沿革并入注中。后张九龄又委苑咸,二十六年奏草上。迄今在直院,亦不行用。”程大昌《雍录》则曰:“唐世制度,凡最皆在《六典》。或曰:书成未尝颁用。今案《会要》,则牛僧孺奏升谏议为三品,用《六典》也。贞元二年定著朝班次序,每班以尚书省官为首,用《六典》也。又其年窦参论祠祭当以监察莅之,亦援《六典》也。此类殆不胜述。草制之官,每入院,必首索《六典》,则时制尽在故也。”二说截然不同。考《吕温集》有《代陈相公请删定施行六典开元礼状》一篇,称:“宣示中外,星纪六周。未有明诏施行,遂使丧祭冠昏家,犹疑礼之等威名分,国靡成规。请於常参官内选学艺优敏者三五人,就集贤院各尽异同,量加删定。然后特降德音,明下有司”云云。与韦述之言相合。唐人所说,当无讹误。大昌所引诸事,疑当时讨论典章,亦相引据。而公私科律,则未尝事事遵用,如明代之《会典》云尔。范祖禹《唐鉴》,论其既有太尉、司徒、司空,又有尚书省,是政出於二也。既有尚书省,又有九寺,是政出於三也。盖自唐虞至周,有六官而无寺监。自秦迄陈,有寺监而无六官。独此书兼之,故官多重复。今考是书,如林甫注中以诸州祥瑞预立条格,以待奏报之类,诚为可嗤。然一代典章,釐然具备,祖禹之所论,或以元丰官制全祖是书,有所激而云然欤?又《唐会要》载开元二十三年九龄等撰是书,而《唐书》载九龄以开元二十四年罢知政事,则书成时九龄犹在位。后至二十七年,林甫乃注成独上之。宋陈骙《馆阁录》,载书局有“经修经进”、“经修不经进”、“经进不经修”三格。说与九龄皆所谓“经修不经进”者。卷首独著林甫,盖即此例。今亦姑仍旧本书之,不复追改焉。
《念初堂集》·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首题《念初堂集》,其书则志太学之略也。案,邓元锡《函史》下编,载“嘉
《馆阁漫录》·(无卷数,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不著撰人名氏。据焦竑《国史经籍志》,载是书十卷,题张元忭撰。二人相去不远
《太常沿革》·二卷(永乐大典本)元任栻撰。栻始末未详,此书乃其为太常博士时所修。前有危素序,素时亦为太常博士故也。上卷志
《明功臣封爵考》·八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郑汝璧撰。汝璧有《明帝后纪略》,已著录。是编成於万历丙子,乃其为吏部验
《百僚金鉴》·十二卷(内府藏本)国朝牛天宿撰。天宿字觐薇,章邱人。康熙中官琼州府知府。是编前为《总论》七卷,以中外职官为
《明官制》·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备录明代直省各府州县文武官员品秩,暨道里远近、编户多寡、到任期限。皆采之
《钦定历代职官表》·六十三卷乾隆四十五年奉敕撰。粤自龙鸟水火,肇建官名。然夏、商以前,书阙有间,遗制不尽可考。其可考者惟
《三事忠告》·四卷(桂林府同知李文藻刊本)元张养浩撰。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天历中,拜
《礼部志稿》·一百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泰昌元年官修。首列纂修姓氏,自礼部尚书林尧俞至司务顾民碞等四十人。次列批委纂修
《官箴》·一卷(左都御史张若溎家藏本)明宣宗章皇帝御制。自都督府至儒学,凡三十五篇。前有宣德七年六月谕旨一道,称取古人箴
《昼帘绪论》·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宋胡太初撰。太初,天台人。端平乙未,其外舅陶某出宰香溪,太初因论次县令居官之道,凡
《浙省分署纪事本末》·六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茅坤撰。坤有《徐海本末》,已著录。是书之作,盖以湖州乌戍一镇,界连六县,跨
《郧台志略》·九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徐桂撰。桂,潜山人。嘉靖乙未进士,官郧阳府知府。先是,成化初,原杰抚定荆、
《旧京词林志》·六卷(内府藏本)明周应宾撰。应宾有《九经考异》,已著录。应宾尝以左谕德少詹事两掌南京翰林院事,故著此书,
《公侯簿》·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不著撰人名氏。前有嘉靖九年公牍一篇,又有嘉靖二十六年公牍一篇。盖吏部验封司所存
《为政第一编》·八卷(内府藏本)国朝孙鋐撰。鋐字可菴,钱塘人。其书所载皆州县职事。分《时宜》、《刑名》、《钱穀》、《文治
《玉堂杂记》·三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宋周必大撰。必大字子充,一字洪道,庐陵人。绍兴二十一年进士,中宏词科,权中书舍人。
《南宋馆阁录》·十卷、《续录》·十卷(永乐大典本)《南宋馆阁录》十卷,宋陈骙撰。《续录》十卷,无撰人名氏。骙字叔进,台州
《翰林志》·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唐李肇撰。案,肇所作《国史补》,结衔题“尚书左司郎中”。此书结衔则题“翰林学士左补阙”
《百官箴》·六卷(内府藏本)宋许月卿撰。月卿字太空,后更字宋士,婺源人。始以军功补校尉。理宗时换文资就举,以《易》魁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