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灯》·四卷(永乐大典本)
《易传灯》一书,诸家书目俱不著录,朱彝尊《经义考》亦不载其名,惟《永乐大典》散见於各卦之中,题其官曰徐总幹,而不著名字。又载其子子东《序》,谓其父尝师事吕祖谦、唐仲友。考《宋史》徐侨尝受业於祖谦,著《读易记》、《尚书括指》等书。祖谦门人又有徐侃、徐倬,《序》无明文,不能定其为谁也。“传灯”本释氏之语,乃取之以名经解,殊为乖剌。又谓《系辞下传》“《易》之为书”三章,皆汉儒《易纬》之文,讹为夫子之作,以诳后世,亦沿欧阳修之误。又谓圣人观河图有数有象,以纵横十五之妙,配《乾》、《坤》九六之数,白紫者吉,黄黑者凶。是直以《易》数为五行家言,尤未免於驳杂。然其《八卦总论》十六篇,参互以求,颇能得《易》之类例。如曰《大壮》、《大有》、《夬》、《乾》,《乾》在《乾》、《兑》、《离》、《震》之下者也。《乾》九三曰“君子”,而馀卦九三皆有“君子、小人”之词,以君子在重刚中,君子则吉,小人则凶,故分别言之也。其处於《巽》、《坎》、《艮》、《坤》之下者曰《小畜》、《大畜》、《需》、《泰》,凡九三上遇阴爻皆有畏敬之义。剖析更为微细。又谓《易》之取象,该三代制度。如《比》九五言“王用三驱”,见王田不合围三面而驱之礼。《巽》九二言“史巫纷若”,见古有太史、男巫、女巫之制。论《易》、《礼》之相通,亦有证据。盖一知半解,可取者颇不乏。虽有丝麻,无弃菅蒯,固说《易》者之所旁采尔。
《原易》·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上卷《原太极图书》凡十一条,下卷《原六十四卦》。皆剿袭旧文,别无辨获,不足
《周易经传训解》·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宋蔡渊撰。渊字伯静,号节斋,建阳人。案朱彝尊《经义考》,蔡渊《周易经传训解》
《易经中说》·四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卢翰撰。翰字子羽,颍州人。嘉靖甲午举人。官兖州府推官。其讲《易》专主人事,而证
《易经述》(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陈诜撰。诜字叔大,号实斋,海宁人。康熙壬子举人。由中书科中书官至礼部尚书。谥清恪
《易读》(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宋邦绥撰。邦绥字逸才,号况梅,长洲人。乾隆丁巳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是编用注疏之本
《童溪易传》·三十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宋王宗传撰。宗传字景孟,宁德人。淳熙八年进士。官韶州教授。董真卿以为临安人。朱彝尊
《周易起元》·十八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陈图撰。图字寄严,永丰人。是书以《太极》、《先天》、《河》、《洛》诸图合而演之
《周易观澜》(无卷数,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乔大凯撰。大凯字颐庵,济宁州人。乾隆癸酉举人。此书每彖爻之下皆先列《本义》、程
《易义随记》·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夏宗澜撰。宗澜字起八,江阴人。由拔贡生荐授国子监助教。是编乃宗澜恭读御纂《周易折
《易璇玑》·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吴沆撰。沆字德远,临川人。绍兴十六年,与其弟澥诣行在献书。澥所献曰《宇内辨》,曰《历
《丙子学易编》·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李心传撰。心传字微之,号秀岩,隆州人。宝庆二年以布衣召补从政郎,差充秘阁校勘。历
《易义便览》·三卷(侍讲刘亨地家藏本)国朝向德星撰。德星字云路,溆浦人。是书前有乾隆丙寅德星《自序》,大旨以朱子《本义》
《周易揆》·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钱士升撰。士升字抑之,嘉善人。万历丙辰进士第一。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事迹附见《明史·
《易经颂》·十二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明陈仁锡撰。是书多剖析字句,以发挥意义,亦间与《本义》异同。大抵据文臆断之处多
《大易理数观察》·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朱如日撰。如日字洞彝,号荷轩,莲花厅人。是编成於乾隆丁巳。大抵掇拾图书之陈言
《学易象数举隅》·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汪敬撰。敬字思敬,一字益谦,婺源人。宣德癸丑进士。官户部主事。所著有《易传通释
《周易札记》·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杨名时撰。名时字宾实,江阴人。康熙辛未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谥文定。是编乃其读《易
《周易衍义》·十六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元胡震撰。震自署曰“庐山深溪”,又题“将仕佐郎南康路儒学致仕教授”。书前有《自序
《易参》·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钱彭曾撰。彭曾号觉龛,钱塘人。是书用注疏本而不载《经》文,但标每节之目。首为《图说》,
《杨氏易传》·二十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宋杨简撰。简字敬仲,慈溪人。乾道五年进士。官至宝谟阁学士,大中大夫。事迹具《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