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经》·八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晋皇甫谧撰。谧有《高士传》,已著录。是编皆论针灸之道。《隋书·经籍志》称黄帝甲乙经十卷,注曰音一卷,梁十二卷,不著撰人姓名。考此书首有谧自序,称《七略》、《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卷,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又有《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皆黄帝、岐伯选事也。三部同归,文多重复,错互非一,甘露中,吾病风,加苦聋,百日方治,(案:此四字,文义未明,疑有脱误,今仍旧本录之,谨附识於此。)要皆浅近,乃撰集三部,使事类相从,删其浮词,除其重复,至为十二卷(案:至字文义未明,亦疑有误。)云云。是此书乃裒合旧文而成,故《隋志》冠以黄帝。然删除谧名,似乎黄帝所自作,则於文为谬。《旧唐书·经籍志》称《黄帝三部针经》十三卷,始著谧名,然较梁本多一卷,其并音一卷计之欤。《新唐书·艺文志》既有《黄帝甲乙经》十二卷,又有皇甫谧《黄帝三部针经》十三卷,兼袭二志之文,则更舛误矣。书凡一百一十八篇,内十二经脉络脉支别篇、疾形脉诊篇、针灸禁忌篇、五脏传病发寒热篇、阴受病发痺篇、阳受病发风篇各分上、下,经脉篇、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篇各分上、中、下,实一百二十八篇。句中夹注,多引杨上达《太素经》、孙思邈《千金方》、王冰《素问注》、王惟德《铜人图》,参考异同。其书皆在谧后,盖宋高保衡、孙奇、林亿等校正所加,非谧之旧也。考《隋志》有《明堂孔穴》五卷,《明堂孔穴图》三卷,《又明堂孔穴图》三卷。《唐志》有《黄帝内经明堂》十三卷,《黄帝十二经脉明堂五脏图》一卷,《黄帝十二经明堂偃侧人图》十二卷,《黄帝明堂》三卷,又杨上善《黄帝内经明堂类成》十三卷,杨玄孙《黄帝明堂》三卷。今并亡佚,惟赖是书存其精要,且节解章分,具有条理,亦寻省较易。至今与《内经》并行,不可偏废,盖有由矣。
《医经溯洄集》·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元王履撰。履字安道,昆山人。学医於金华朱震亨,尽得其术,至明初始卒。故《明史》载
《尚论篇》·八卷(通行本)国朝喻昌撰。昌字嘉言,南昌人。崇祯中以选贡入都,卒无所就。往来靖安间,后又寓常熟,所至皆以医术
《神应经》·一卷(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明陈会撰,刘瑾补辑。会字善同,称宏纲先生。瑾字永怀,号恒菴。均不知何许人。瑾所
《类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旧本题元文江孙允贤撰。本名《医方集成》,此本为钱曾也是园所藏,犹元时旧刻
《续名医类案》·六十卷(编修邵晋涵家藏本)国朝魏之琇撰。之琇既校刊江瓘《名医类案》,病其尚有未备,因续撰此编。杂取近代医
《普门医品》·四十八卷、附《医品补遗》·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王化贞撰。化贞字肖乾,诸城人。万历癸丑进士,官至佥都御史
《伤寒微旨》·二卷(永乐大典本)宋韩祗和撰。是书《宋史·艺文志》不载。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有其名,亦不著作者名氏。但据序
《灵枢经》·十二卷(大理寺卿陆锡熊家藏本)案晁公武《读书志》曰:王冰谓《灵枢》即《汉志·黄帝内经》十八卷之九,或谓好事者
《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四卷(侍郎金简购进本)旧本题金李杲撰。考《珍珠囊》为洁古老人张元素著,其书久已散佚。世传东垣《
《医学六要》·十九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张三锡撰。三锡字叔承,应天人。是编成於万历乙酉。以医学大端有六,分别论列。首四诊
《苏沈良方》·八卷(永乐大典本)宋沈括所集方书,而后人又以苏轼之说附之者也。考《宋史·艺文志》有《括灵苑方》二十卷,《良
《汤液本草》·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元王好古撰。曰汤液者,取《汉志》汤液经方义也。上卷载东垣药类法象、用药心法,附以五宜
《痎疟论疏》·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卢之颐撰。之颐字子繇,钱塘人。是书论痎疟证治,於虚实寒热四者最为详尽,足以发明《素
《本经逢原》·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张璐撰。其书以神农本经为主,而加以发明,兼及诸家治法。部分次第,悉依李氏《本草纲
《泰定养生主论》·十六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旧本题元洞虚子王中阳撰。其书论婚孕老幼阴阳气运节宣之宜,并摘录脉证方剂以资调摄
《经验良方》·十一卷(通行本)明陈仕贤编。仕贤字邦宪,福清人。嘉靖壬戌进士,官至副都御史。其书首载医旨脉诀药性,别为一卷
《普济方》·四百二十六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周定王橚撰。橚有《救荒本草》,已著录。是书取古今方剂,汇辑成编,橚
《玉楸药解》·四卷(编修周永年家藏本)国朝黄元御撰。玉楸者,元御别号也。是书谓诸家本草,其议论有可用者,有不可用者,乃别
《袖珍小儿方》·十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徐用宣撰。用宣,衢州人。《艺文志稿》作徽州人,盖字形相近而讹。其书以《脉
《铜人针灸经》·七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不著撰人名氏。按晁公武《读书后志》曰:《铜人腧穴针灸图》三卷,皇朝王惟德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