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经》·十二卷(大理寺卿陆锡熊家藏本)
案晁公武《读书志》曰:王冰谓《灵枢》即《汉志·黄帝内经》十八卷之九,或谓好事者於皇甫谧所集《内经·仓公论》中钞出之,名为古书,未知孰是。又李濂《医史》载元吕复《群经古方论》曰:《内经》,《灵枢》,汉、隋、唐志皆不录,隋有《针经》九卷,唐有灵宝注《黄帝九灵经》十二卷而已。或谓王冰以《九灵》更名为《灵枢》,又谓《九灵》尤详於针,故皇甫谧名之为《针经》。苟一经而二名,不应《唐志》别出《针经》十二卷,是《灵枢》不及《素问》之古,宋、元人已言之矣。近时杭世骏《道古堂集》亦有《灵枢经跋》,曰《七略》、《汉·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篇,皇甫谧以《针经》九卷、《素问》九卷合十八篇当之。《隋书·经籍志》、《针经》九卷,《黄帝九灵》十二卷。是《九灵》自《九灵》,《针经》自《针经》,不可合而为一也。王冰以《九灵》名《灵枢》,不知其何所本。余观其文义浅短,与《素问》之言不类,又似窃取《素问》而铺张之。其为王冰所伪托可知。后人莫有传其书者。至宋绍兴中,锦官史崧乃云家藏旧本《灵枢》九卷,除已具状经所属申明外,准使府指挥依条申转运司选官详定,具书送秘书省国子监。是此书至宋中世而始出,未经高保衡、林亿等校定也。其中十二经水一篇,黄帝时无此名,冰特据身所见而妄臆度之云云。其考证尤为明晳。然李杲精究医理,而使罗天益作《类经》,兼采《素问》、《灵枢》。吕复亦称善学者,当与《素问》并观其旨义,互相发明。盖其书虽伪,而其言则缀合古经,具有源本。譬之梅赜古文,杂采逸书,联成篇目,虽牴牾罅漏,赝托显然,而先王遗训,多赖其蒐辑以有传,不可废也。此本前有绍兴乙亥史崧序,称旧本九卷八十一篇,增修音释附於卷末。又目录首题鼇峰熊宗立点校重刊,末题原二十四卷,今并为十二卷。是此本为熊氏重刊所并。吕复称史崧并是书为十二卷,以复其旧,殆误以熊本为史本欤?
《证治大还》·四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陈治撰。治字三农,华亭人。是书凡证视近纂二卷,药理近考二卷,济阴近编五卷,幼幼
《名医类案》·十二卷(通行本)明江瓘编。其子应宿增补。瓘字民莹,歙县诸生。因病弃而学医,应宿遂世其业。其书成於嘉靖己酉。
《濒湖脉学》·一卷(大学士于敏中家藏本)明李时珍撰。宋人剽窃王叔和《脉经》,改为《脉诀》,其书之鄙谬,人人知之,然未能一
《志斋医论》·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高士撰。士字志斋,鄞县人。是书作於嘉靖中。上卷专论痘疹,下卷杂论阴阳六气,
《瘟疫论》·二卷、《补遗》·一卷(通行本)明吴有性撰。有性字又可,震泽人。是书成於崇祯壬午。以四时不正之气发为瘟疫,其病
《图注脉诀》·四卷、《附方》·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张世贤撰。是编因世传王叔和《脉诀》而为之图注。考晁公武《读书志》曰
《本经逢原》·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张璐撰。其书以神农本经为主,而加以发明,兼及诸家治法。部分次第,悉依李氏《本草纲
《泰定养生主论》·十六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旧本题元洞虚子王中阳撰。其书论婚孕老幼阴阳气运节宣之宜,并摘录脉证方剂以资调摄
《成方切用》·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吴仪洛撰。仪洛字遵程,海盐人。此书为其《医学述》之第四种。取古今成方一千三百馀
《医经溯洄集》·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元王履撰。履字安道,昆山人。学医於金华朱震亨,尽得其术,至明初始卒。故《明史》载
《赤水玄珠》·三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孙一奎撰。一奎字文垣,号东宿,又号生生子,休宁人。是编分门七十,每门又各条分缕析
《此事难知》·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元王好古撰。是编专述李杲之绪论,於伤寒证治尤详。其问三焦有几,分别手足,明孙一奎极称
《集验背疽方》·一卷(永乐大典本)宋李迅撰。迅字嗣立,泉州人。官大理评事,以医著名。此书见於陈振孙《书录解题》,称所集凡
《安骥集》·三卷(永乐大典本)不著撰人名氏。前有伪齐刘豫时刊书序曰,尚书兵部阜昌五年准内降付下都省奏,朝散大夫尚书户部郎
《避水集验要方》·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董炳撰。炳字文化,泗州人。是编以常用有验之方,分类裒辑,无所阐发。其所用之药有
《仁斋直指》·二十六卷、附《伤寒类书活人总括》·七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宋杨士瀛撰。士瀛字登父,仁斋其号也。福州人。始末无
《脉诀刊误》·二卷、《附录》·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元戴启宗撰。启宗字同父,金陵人。官龙兴路儒学教授。考《隋书·经籍志》
《针灸问对》·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汪机撰。机字省之,祁门人。《明史·方技传》称,吴县张颐、祁门汪机、杞县李可大、常熟
《类证普济本事方》·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宋许叔微撰。叔微字知可,或曰扬州人,或曰毗陵人,惟曾敏行《独醒杂志》作真州人。
《妇人大全良方》·二十四卷(大学士英廉家藏本)宋陈自明撰。自明字良父,临川人。官建府医学教授。是编凡分八门,首调经,次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