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氏诸病源候论》·五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隋大业中太医博士巢元方等奉诏撰。考《隋书·经籍志》有《诸病源侯论》五卷,目一卷,吴景贤撰,《旧唐书·经籍志》有《诸病源候论》五十卷,吴景撰。皆不言巢氏书。《宋史·艺文志》有巢元方《巢氏诸病源候论》五十卷,又无吴氏书。惟《新唐书·艺文志》二书并载,书名卷数并同。不应如是之相复,疑当时本属官书,元方与景一为监修,一为编撰,故或题景名,或题元方名,实止一书,《新唐书》偶然重出,观晁公武《读书志》,称隋巢元方等撰,足证旧本所列不止一名。然则《隋志》吴景作吴景贤、贤或监字之误。其作五卷,亦当脱一十字。如止五卷,不应目录有一卷矣。此本为明汪济川方鑛所校,前有宋绶奉敕撰序。考《玉海》载天圣四年十月十二日乙酉,命集贤校理晁宗悫、王举正校定《黄帝内经》、《素问》、《难经》、《巢氏病源候论》。五年四月乙未,令国子监摹印颁行,诏学士宋绶撰病源序,是其事也。书凡六十七门,一千七百二十论。陈振孙《书录解题》称,王焘《外台秘要诸论》,多本此书,今勘之,信然。又第六卷解散病诸候,为服寒食散者而作,惟六朝人有此证。第二十六卷猫鬼病候,见於《北史》及《太平广记》者亦惟周、齐时有之,皆非唐以后语,其为旧本无疑。其书但论病源,不载方药,盖犹《素问》、《难经》之例,惟诸证之末多附导引法,亦不言法出谁氏。考《隋志》有导引图三卷,注曰立一坐一卧一,或即以其说编入欤?《读书志》称宋朝旧制,用此书课试医士,而《太平兴国》中集圣惠方,每门之首亦必冠以此书。盖其时去古未远,汉以来经方脉论,存者尚多。又裒集众长,共相讨论,故其言深密精邃,非后人之所能及。《内经》以下,自张机、王叔和、葛洪数家书外,此为最古。究其旨要,亦可云证治之津梁矣。王祎《青岩丛录》尝议其惟知风寒二湿,而不著湿热之说,以为疏漏。然病机万变,前人所未及言,经后人阐明者甚多,未可以一节病是书也。
《卫生集》·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周宏撰。宏始末未详。前有正德庚辰宏自序,复系以五言律诗一章,词颇近俚。其论外感法仲景
《铜人针灸经》·七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不著撰人名氏。按晁公武《读书后志》曰:《铜人腧穴针灸图》三卷,皇朝王惟德撰
《伤寒治例》·一卷(通行本)明刘纯撰。其体例与《杂病治例》相同,不标六经,亦不分表里,但以现证九十五种为纲,而每证推其病
《脉因证治》·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其书按四时气候,详列诸病。先脉,次因,次证,次治,颇有条理,而分属处未
《诊宗三昧》·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张璐撰。是书专明脉理。首宗旨,次医学,次色脉,次脉位,次脉象,次经络,次师传,次
《此事难知》·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元王好古撰。是编专述李杲之绪论,於伤寒证治尤详。其问三焦有几,分别手足,明孙一奎极称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徐大椿撰。大椿字灵胎,号洄溪,吴江人。世传神农《本草经》三卷共载药三百六
《针灸问对》·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汪机撰。机字省之,祁门人。《明史·方技传》称,吴县张颐、祁门汪机、杞县李可大、常熟
《神农本草经疏》·三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缪希雍撰。《明史·方技传》载,希雍尝谓本草出於神农,譬之五经,其后又复增补别
《产育宝庆方》·二卷(永乐大典本)不著撰人名氏。《宋史·艺文志》以为郭稽中撰。考陈振孙《书录解题》,称濮阳李师圣得《产论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十八卷(大学士英廉家藏本)宋陈言撰。言字无择,莆田人。是书分别三因,归於一治,其说出《金匮要略》。
《汤液本草》·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元王好古撰。曰汤液者,取《汉志》汤液经方义也。上卷载东垣药类法象、用药心法,附以五宜
《世医得效方》·二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元危亦林撰。亦林字达斋,南丰人。官本州医学教授。是编积其高祖以下五世所集医方,合
《普门医品》·四十八卷、附《医品补遗》·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王化贞撰。化贞字肖乾,诸城人。万历癸丑进士,官至佥都御史
《产宝诸方》·一卷(永乐大典本)不著撰人名氏。《宋史·艺文志》不载,惟陈振孙《书录解题》有之。自明以来诸家书目,亦罕有著
《针灸资生经》·七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旧本题叶氏广勤堂新刊,盖麻沙本也。不著撰人名氏。前有嘉定庚辰徐正卿初刊序,称东嘉王
《证类本草》·三十卷(两淮江广达家藏本)宋唐慎微撰。案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此书三十卷,名《大观本草》。晁公武《读书志》则
《银海精微》·二卷(内府藏本)旧本题唐孙思邈撰。唐、宋艺文志皆不著录,思邈本传亦不言有是书。其曰银海者,盖取目为银海之义
《集验背疽方》·一卷(永乐大典本)宋李迅撰。迅字嗣立,泉州人。官大理评事,以医著名。此书见於陈振孙《书录解题》,称所集凡
《雷公炮制药性解》·六卷(通行本)旧本题明李中梓撰。凡金石部三十三种,果部十八种,穀部十一种,草部九十六种,木部五十七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