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论》·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金李杲撰。杲既著《辨惑论》,恐世俗不悟,复为此书。其说以土为万物之母,故独重脾胃。引经立论,精凿不磨。明孙一奎《医旨绪馀》云,东垣生当金、元之交,中原扰攘,士失其所,人疲奔命,或以劳倦伤脾,或以忧思伤脾,或以饥饱伤脾,病有缓急,不得不以急者为先务。此真知杲者也。前有元好问序。考《遗山文集》有杲所著《伤寒会要引》一篇,备载其所治验。《元史·方技传》全取之,而此序独不见集中,意其偶有散佚欤。又有罗天益后序一篇。天益字谦父,杲晚年弟子,尽得其传。元砚坚《东垣老人传》称,杲临终,取平日所著书,检勘卷帙,以次相从,列於几前,嘱谦父曰此书付汝者,即其人也。
《类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旧本题元文江孙允贤撰。本名《医方集成》,此本为钱曾也是园所藏,犹元时旧刻
《名医类案》·十二卷(通行本)明江瓘编。其子应宿增补。瓘字民莹,歙县诸生。因病弃而学医,应宿遂世其业。其书成於嘉靖己酉。
《医经溯洄集》·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元王履撰。履字安道,昆山人。学医於金华朱震亨,尽得其术,至明初始卒。故《明史》载
《黄帝素问》·二十四卷(内府藏本)唐王冰注。《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内经》十八篇,无《素问》之名。后汉张机《伤寒论》引之
《瑞竹堂经验方》·五卷(永乐大典本)元沙图穆苏撰。沙图穆苏《元史》无传,其事迹不可考。以吴澂王都中二序核之,则其字为谦斋
《御定医宗金鉴》·九十卷乾隆十四年奉敕撰。首为订正《伤寒论注》十七卷,次为订正《金匮要略》注八卷。盖医书之最古者无过《素
《得心录》·一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国朝李文渊撰。文渊有《左传评》,已著录。是编皆所制新方。前有自题云,古方不能尽中后
《伤寒兼证析义》·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张倬撰。倬字飞畴,吴江人。张登弟也。是书专论伤寒而挟杂病者,分中风、虚劳、中
《医垒元戎》·十二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元王好古撰。好古字进之,赵州人。官本州教授。据好古所作《此事难知》序,盖其学出
《脉诀刊误》·二卷、《附录》·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元戴启宗撰。启宗字同父,金陵人。官龙兴路儒学教授。考《隋书·经籍志》
《杂病治例》·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刘纯撰。纯有《玉机微义》,已著录。是书成於永乐戊子,末附兰室誓戒四则,叙其
《图注脉诀》·四卷、《附方》·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张世贤撰。是编因世传王叔和《脉诀》而为之图注。考晁公武《读书志》曰
《伤寒心镜》·一卷(通行本)一名张子和《心镜别集》,旧本题镇阳常德编。德不知何许人,亦不详其时代。考李濂《医史》张从正传
《伤寒分经》·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吴仪洛撰。此书为其《医学述》之第五种,取喻嘉言所撰《尚论篇》重为订正。凡太阳经三
《脉因证治》·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其书按四时气候,详列诸病。先脉,次因,次证,次治,颇有条理,而分属处未
《针灸节要》·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高武撰。是书以《难经》、《素问》为主。《难经》首取行针补泻,次取井荣俞经合,次及经
《泰定养生主论》·十六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旧本题元洞虚子王中阳撰。其书论婚孕老幼阴阳气运节宣之宜,并摘录脉证方剂以资调摄
《卫生十全方》·三卷、《奇疾方》·一卷(永乐大典本)宋夏德撰。德字子益,其里贯始末未详。是书有唐仲友原序云,友人夏子益,
《医说》·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宋张杲撰。杲字季明,新安人。其伯祖张扩,尝受业於庞安时,以医名京、洛间。罗愿《鄂州小集》
《病机气宜保命集》·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金张元素撰。元素字洁古,易州人。八岁应童子举。二十七试进士,以犯庙讳下第。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