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竹堂经验方》·五卷(永乐大典本)
元沙图穆苏撰。沙图穆苏《元史》无传,其事迹不可考。以吴澂王都中二序核之,则其字为谦斋,尝以御史出为建昌太守。是书即其在郡时所撰集也。原书本十五卷。杨士奇等《文渊阁书目》载有一部一册,而晁瑮《宝文堂书目》内亦列其名,则是明中叶以前,原帙尚存,其后遂鲜传本。今据《永乐大典》所载,搜采编辑,计亡阙已十之五六,而所存者尚多。谨依方诠次,分立二十四门,厘为五卷。中间如调补一门,不轻用金石之药,其处方最为醇正。又女科之八珍散,即四君子汤、四物汤之并方,其用尤广,明薛己《医案》已详著之。至疮科所载返魂丹,与今世疡医所用梅花点舌丹、夺命丹相类,内托千金散以治痈毒,亦见殊功。是皆可资利济之用。惟幼科之褐丸子与苏沈良方中所列褐丸,名目相类,治疗亦同。特彼用乌头桂、香附乾姜、陈皮配合,攻补兼行,颇为周密。此乃用黑牵牛、京三棱、蓬莪术诸品,殊病其过於峻利。盖金、元方剂,往往如斯,由北人气禀壮实,与南人异治故也。此在於随宜消息,不可以成法拘矣。
《铜人针灸经》·七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不著撰人名氏。按晁公武《读书后志》曰:《铜人腧穴针灸图》三卷,皇朝王惟德撰
《尚论篇》·八卷(通行本)国朝喻昌撰。昌字嘉言,南昌人。崇祯中以选贡入都,卒无所就。往来靖安间,后又寓常熟,所至皆以医术
《濒湖脉学》·一卷(大学士于敏中家藏本)明李时珍撰。宋人剽窃王叔和《脉经》,改为《脉诀》,其书之鄙谬,人人知之,然未能一
《医贯砭》·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徐大椿撰。大椿有《神农本草百种录》,已著录。初,明赵献可作《医贯》,发明薛氏《医案
《薛氏医案》·七十八卷(通行本)明薛己撰。己字立斋,吴县人。是书凡十六种。己所自著者为《外科枢要》四卷,《原机启微》三卷
《类经》·三十二卷(内府藏本)明张介宾编。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山阴人。是书以《素问》、《灵枢》分类相从。一曰摄生,二曰阴
《心印绀珠经》·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李汤卿撰。汤卿不知何许人。是书为嘉靖丁未嘉兴府知府赵瀛所校刊。上卷曰原道统,曰推
《神应经》·一卷(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明陈会撰,刘瑾补辑。会字善同,称宏纲先生。瑾字永怀,号恒菴。均不知何许人。瑾所
《医经溯洄集》·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元王履撰。履字安道,昆山人。学医於金华朱震亨,尽得其术,至明初始卒。故《明史》载
《孙氏医案》·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孙泰来、孙明来同编。二人皆休宁孙一奎之子。是编即所辑《一奎医案》也。凡三吴治验二卷
《删补颐生微论》·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李中梓撰。中梓字士材,华亭人。是编初稿定於万历戊午,已刊版行世。崇祯壬午又因旧
《如宜方》·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元艾元英撰。元英,东平人。始末无考。此本为三山张士宁所刊。前有二序,一为至正乙未林兴祖
《玉楸药解》·四卷(编修周永年家藏本)国朝黄元御撰。玉楸者,元御别号也。是书谓诸家本草,其议论有可用者,有不可用者,乃别
《临证指南医案》·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叶桂撰。桂字天士,吴县人。以医术名於近时,然生平无所著述。是编乃门人取其方药
《旅舍备要方》·一卷(永乐大典本)宋董汲撰。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有董汲《小儿癍疹论》、《脚气治法》,不及此书。然《宋史·
《黄帝素问》·二十四卷(内府藏本)唐王冰注。《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内经》十八篇,无《素问》之名。后汉张机《伤寒论》引之
《保生碎事》·一卷(大学士英廉家藏本)国朝汪淇撰。是书又名《济阴慈幼外编》,录小儿堕地时至七日内医疗之事。如拭口、断脐、
《兰室秘藏》·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金李杲撰。其曰《兰室秘藏》者,盖取《黄帝素问》藏诸灵兰之室语。前有至元丙子罗天益序,
《赤水玄珠》·三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孙一奎撰。一奎字文垣,号东宿,又号生生子,休宁人。是编分门七十,每门又各条分缕析
《伤寒心镜》·一卷(通行本)一名张子和《心镜别集》,旧本题镇阳常德编。德不知何许人,亦不详其时代。考李濂《医史》张从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