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诀刊误》·二卷、《附录》·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元戴启宗撰。启宗字同父,金陵人。官龙兴路儒学教授。考《隋书·经籍志》载王叔和《脉经》十卷,《唐志》并同,而无所谓《脉诀》者。吕复《群经古方论》曰,《脉诀》一卷,乃六朝高阳生所撰,托以叔和之名,谬立七表、八里、九道之目,以惑学者。通真子刘元宾为之注,且续歌括附其后,词既鄙俚,意亦滋晦。其说良是。然以高阳生为六朝人,则不应《隋志》、《唐志》皆不著录,是亦考之未审。《文献通考》以为熙宁以前人伪托,得其实矣。其书自宋以来屡为诸家所攻驳,然泛言大略,未及一一核正其失。且浅俚易诵,故俗医仍相传习。启宗是书,乃考证旧文,句句为辨,原书伪妄,殆抉摘无遗,於脉学殊为有裨。明嘉靖间祁门汪机刊之,又以诸家脉书要语类为一卷,及所撰矫世惑脉论一卷并附录於后。以其说足相发明,仍并载之,资参考焉。
《局方发挥》·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元朱震亨撰。以《和剂局方》不载病源,止於各方下条列证候,立法简便,而未能变通,因一一
《折肱漫录》·六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黄承昊撰。承昊字履素,号暗斋,秀水人。黄洪宪之子也。万历丙辰进士,官至福建按察使。
《濒湖脉学》·一卷(大学士于敏中家藏本)明李时珍撰。宋人剽窃王叔和《脉经》,改为《脉诀》,其书之鄙谬,人人知之,然未能一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十八卷(大学士英廉家藏本)宋陈言撰。言字无择,莆田人。是书分别三因,归於一治,其说出《金匮要略》。
《济阴纲目》·十四卷(大学士英廉家藏本)国朝武之望撰。汪淇笺释。之望字叔卿,自署关中人。淇字澹漪,一字右子,钱塘人。是书
《儒门事亲》·十五卷(大学士英廉家藏本)金张从正撰。从正字子和,号戴人,睢州考城人。兴定中召补太医,寻辞去。事迹具《金史
《类方马经》·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首有刑部员外郎姚江舒春序,称太监钱公总掌御马监,命本监中官之善於马者,
《伤寒微旨》·二卷(永乐大典本)宋韩祗和撰。是书《宋史·艺文志》不载。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有其名,亦不著作者名氏。但据序
《产育宝庆方》·二卷(永乐大典本)不著撰人名氏。《宋史·艺文志》以为郭稽中撰。考陈振孙《书录解题》,称濮阳李师圣得《产论
《医经溯洄集》·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元王履撰。履字安道,昆山人。学医於金华朱震亨,尽得其术,至明初始卒。故《明史》载
《石山医案》·三卷、《附案》·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陈桷编。桷字惟宜,祁门人。学医於同邑汪机,因取机诸弟子所记机治疗效
《急救良方》·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张时彻编。分三十九门,专为荒村僻壤之中不谙医术者而设。故药取易求,方皆简易,不甚推
《马师津梁》·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马元仪撰。元仪,苏州人。是编前有雍正壬子汪濂夫序,称元仪受学於云间李士材、西昌喻
《鲁府秘方》·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刘应泰编。应泰尝为鲁王府侍医。其里贯未详。是书分福、寿、康、宁四集。首载五言赞一首
《素问钞补正》·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丁瓒编。瓒字点白,镇江人。嘉靖丁丑进士,官至温州府知府。初,滑寿著《素问钞》,
《伤寒指掌》·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皇甫中撰。中字云洲,仁和人。其书原始《内经》,发明仲景立法之意,於诸家议论独推陶
《此事难知》·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元王好古撰。是编专述李杲之绪论,於伤寒证治尤详。其问三焦有几,分别手足,明孙一奎极称
《格致馀论》·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元朱震亨撰。震亨字彦修,金华人。受业於罗知悌,得刘守真之传。其说谓阳易动,阴易亏,独
《名医类案》·十二卷(通行本)明江瓘编。其子应宿增补。瓘字民莹,歙县诸生。因病弃而学医,应宿遂世其业。其书成於嘉靖己酉。
《扁鹊指归图》·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以脉证形色编为歌括,以便记诵。盖坊市俗医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