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诀刊误》·二卷、《附录》·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元戴启宗撰。启宗字同父,金陵人。官龙兴路儒学教授。考《隋书·经籍志》载王叔和《脉经》十卷,《唐志》并同,而无所谓《脉诀》者。吕复《群经古方论》曰,《脉诀》一卷,乃六朝高阳生所撰,托以叔和之名,谬立七表、八里、九道之目,以惑学者。通真子刘元宾为之注,且续歌括附其后,词既鄙俚,意亦滋晦。其说良是。然以高阳生为六朝人,则不应《隋志》、《唐志》皆不著录,是亦考之未审。《文献通考》以为熙宁以前人伪托,得其实矣。其书自宋以来屡为诸家所攻驳,然泛言大略,未及一一核正其失。且浅俚易诵,故俗医仍相传习。启宗是书,乃考证旧文,句句为辨,原书伪妄,殆抉摘无遗,於脉学殊为有裨。明嘉靖间祁门汪机刊之,又以诸家脉书要语类为一卷,及所撰矫世惑脉论一卷并附录於后。以其说足相发明,仍并载之,资参考焉。
《甲乙经》·八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晋皇甫谧撰。谧有《高士传》,已著录。是编皆论针灸之道。《隋书·经籍志》称黄帝甲乙经十卷
《保婴撮要》·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薜铠撰。铠字良武,吴县人。弘治中官太医院医士。是编分门纂辑,於幼科证治最为详悉。其
《兰室秘藏》·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金李杲撰。其曰《兰室秘藏》者,盖取《黄帝素问》藏诸灵兰之室语。前有至元丙子罗天益序,
《经验良方》·十一卷(通行本)明陈仕贤编。仕贤字邦宪,福清人。嘉靖壬戌进士,官至副都御史。其书首载医旨脉诀药性,别为一卷
《寿亲养老新书》·四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第一卷为宋陈直撰,本名《养老奉亲书》。第二卷以后则元大德中泰宁邹鈜所续增,与直
《素问入式运气论奥》·三卷、附《黄帝内经素问遗篇》·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刘温舒撰。温舒里居未详。前有元符己卯自序,题
《伤寒治例》·一卷(通行本)明刘纯撰。其体例与《杂病治例》相同,不标六经,亦不分表里,但以现证九十五种为纲,而每证推其病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卷、《指南总论》·三卷(两淮监政采进本)旧本题宋库部郎中提辖措置药局陈师文等奉敕编。案王应麟《玉
《急救仙方》·六卷(永乐大典本)不著撰人名氏。其书《宋志》及诸家书目均未著录。惟焦竑《国史经籍志》载有《救急仙方》十一卷
《如宜方》·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元艾元英撰。元英,东平人。始末无考。此本为三山张士宁所刊。前有二序,一为至正乙未林兴祖
《针灸大全》·十卷(内府藏本)明杨继洲编。继洲万历中医官。里贯未详。据其刊版於平阳,似即平阳人也。是书前有巡按山西御史赵
《传信适用方》·二卷(两淮监政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宋史·艺文志》载此书,亦不云谁作,而别有刘禹锡《传信方》二卷。考此
《医开》·七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王世相撰。世相字季邻,号清溪,蒲州人。吕柟之门人也。官延川县知县。是书凡分二十
《上池杂说》·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明冯时可撰。时可有《左氏释》,已著录。此乃其杂论医学之书。大意主於温补,伸东垣而抑
《宣明论方》·十五卷(通行本)金刘完素撰。是书皆对病处方之法。首诸证门,自煎厥薄厥飧泄胀以及诸痹心疝凡六十一证,皆采用内
《伤寒悬解》·十五卷(编修周永年家藏本)国朝黄元御撰。是书大旨,谓汉张机因针灸刺法已亡,而著《伤寒论》以治外感之疾。其理
《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四卷(侍郎金简购进本)旧本题金李杲撰。考《珍珠囊》为洁古老人张元素著,其书久已散佚。世传东垣《
《临证指南医案》·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叶桂撰。桂字天士,吴县人。以医术名於近时,然生平无所著述。是编乃门人取其方药
《保生碎事》·一卷(大学士英廉家藏本)国朝汪淇撰。是书又名《济阴慈幼外编》,录小儿堕地时至七日内医疗之事。如拭口、断脐、
《四圣心源》·十卷(编修周永年家藏本)国朝黄元御撰。四圣者,黄帝、岐伯、秦越人、张机也。元御於《素问》、《灵枢》、《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