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杂记》·六卷(内府藏本)
旧本题晋葛洪撰,洪有《肘后备急方》,已著录。黄伯思《东观馀论》称此书中事皆刘歆所说,葛稚川采之。其称余者,皆歆本文云云。今检书后有洪跋,称其家有刘歆《汉书》一百卷。考校班固所作,殆是全取刘氏。有小异同固所不取,不过二万许言。今钞出为二卷,名曰《西京杂记》,以补《汉书》之阙云云。伯思所说,盖据其文。案《隋书·经籍志》载此书二卷,不著撰人名氏。《汉书·匡衡传》颜师古注称今有《西京杂记》者,出於里巷,亦不言作者为何人。至段成式《酉阳杂俎·广动植篇》始载葛稚川就上林令鱼泉问草木名,今在此书第一卷中。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毛延寿画王昭君事,亦引为葛洪《西京杂记》。则指为葛洪者实起於唐,故《旧唐书·经籍志》载此书,遂注曰晋葛洪撰。然《酉阳杂俎·语资篇》别载庾信作诗用《西京杂记》事,旋自追改,曰此吴均语,恐不足用。晁公武《读书志》亦称江左人或以为吴均依托,盖即据成式所载庾信语也。今考《晋书·葛洪传》,载洪所著有《抱朴子》、神仙、良吏、集异等传、《金匮要方》、《肘后备急方》并诸杂文,共五百馀卷。并无《西京杂记》之名,则作洪撰者自属舛误。特是向、歆父子作《汉书》,史无明文。以此书所纪与班书参校,又往往错互不合。如《汉书》载文帝以代王即位,而此书乃云文帝为太子。《汉书》又载广陵王胥、淮南王安并谋逆自杀,而此书乃云胥格猛兽陷脰死,安与方士俱去。《汉书·杨王孙传》即以王孙为名,而此书乃云名贵。似是故谬其事,以就洪跋中小有异同之文。又歆始终臣莽,而此书载吴章被诛事,乃云章后为王莽所杀,尤不类歆语。又《汉书·匡衡传》匡鼎来句,服虔训鼎为当,应劭训鼎为方,此书亦载是语,而以鼎为匡衡小名。使歆先有此说,服虔应劭皆后汉人,不容不见,至葛洪乃传,是以陈振孙等皆深以为疑。然庾信指为吴均,别无他证。段成式所述信语,亦未见於他书,流传既久,未可遽更。今姑从原跋,兼题刘歆、葛洪姓名,以存其旧。其书诸志皆作二卷,今作六卷。据《书录解题》,盖宋人所分,今亦仍之。其中所述虽多为小说家言,而摭采繁富取材不竭。李善注《文选》,徐坚作《初学记》,已引其文。杜甫诗用事谨严,亦多采其语,词人沿用数百年,久成故实,固有不可遽废者焉。
《延休堂漫录》·三十六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罗凤撰。凤字子文,号印冈,应天人。弘治丙辰进士,官至石阡府知府。此书
《云间杂记》·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旧本题明人撰,不著名氏。下卷载顾氏东园北园一条,称后遭鼎革,二园皆成榛莽,则国朝人撰
《丁晋公谈录》·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皆述丁谓所谈当代故事。晁公武《读书志》以其出於洪州潘延之家,疑即延之
《先进遗风》·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耿定向撰。毛在增补。定向有《硕辅宝鉴要览》,已著录。在自署太仓人。其始末则未详也。
《大唐传载》·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记唐初至元和中杂事。唐、宋艺文志俱不载。前有自序,称八年夏,南行岭峤,
《笑海丛珠》·一卷(永乐大典本)旧本题唐陆龟蒙撰。然书中有苏轼、黄庭坚、僧了元及党进事,龟蒙生於唐末,何得预知?其为妄人
《杜阳杂编》·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唐苏鹗撰。鹗有《演义》,已著录。此编所记,上起代宗广德元年,下尽懿宗咸通十四年,凡十
《六语》·三十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明郭子章编。子章有《蠙衣生易解》,已著录。是编凡谣语七卷,谚语七卷,讔语二卷,谶语六
《儒林公议》·二卷(内府藏本)宋田况撰。况字元均,其先京兆人,徙居信都。举进士,又举贤良方正。为太常丞,辟陕西经略判官,
《雷谱》·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金侃撰。侃字亦陶,吴县人。其书杂录雷之典故与雷之果报。虽意主戒恶,而所摭皆小说家言。
《迩训》·二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方学渐撰。学渐有《桐彝》,已著录。是书专载其乡人物行谊,及其先世事之可为法者。以近在
《月河所闻集》·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宋莫君陈撰。君陈,湖州人。其始末未详。书中称授知婺州朝辞,有劄子权刑部郎中
《神异经》·一卷(内府藏本)旧本题汉东方朔撰。所载皆荒外之言,怪诞不经。共四十七条。陈振孙《书录解题》已极斥此书,称东方
《挥麈前录》·四卷、《后录》·十一卷、《第三录》·三卷、《馀话》·二卷(河南巡抚采进本)宋王明清撰。明清字仲言,汝阴人。
《翦桐载笔》·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王象晋撰。象晋有《群芳谱》,已著录。是书因奉使册封途中所作,故取义於翦桐。所载皆嘉
《北窗琐语》·(无卷数,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余永麟撰。永麟,鄞县人。嘉靖戊子举人。官苏州府通判。书中叙日本出处、土
《复斋日记》·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许浩撰。浩有《宋史·阐幽》,已著录。此书皆纪叙明初以来朝野事迹,与叶盛《水
《清异续录》·三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明李琪枝撰。琪枝字云连,号奇峰,嘉兴人,李肇亨之子,李日华之孙。书中卵色天一条,称
《笔史》·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国朝杨忍本撰。忍本字因之,南城人。其书内编一卷,分原始、定名、属籍、结撰、效用、膺秩、宠
《山海经》·十八卷(内府藏本)晋郭璞注。卷首有刘秀校上奏,称为伯益所作。案《山海经》之名始见《史记·大宛传》,司马迁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