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十八卷(内府藏本)
晋郭璞注。卷首有刘秀校上奏,称为伯益所作。案《山海经》之名始见《史记·大宛传》,司马迁但云《禹本记》、《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而未言为何人所作。《列子》称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似乎即指此书而不言其名《山海经》。王充《论衡·别通篇》曰,禹主行水,益主记异物,海外山表,无所不至,以所见闻作《山海经》。赵煜《吴越春秋》所说亦同。惟《隋书·经籍志》云,萧何得秦图书,后又得《山海经》,相传夏禹所记。其文稍异,然似皆因《列子》之说推而衍之。观书中载夏后启、周文王及秦、汉长沙、象郡、馀暨、下巂诸地名,断不作於三代以上,殆周、泰间人所述,而后来好异者又附益之欤?观《楚词·天问》,多与相符,使古无是言,屈原何由杜撰?朱子《楚词辨证》谓其反因天问而作,似乎不然。至王应麟《王会补传》引朱子之言,谓《山海经》记诸异物飞走之类,多云东向,或曰东首,疑本因图画而述之。古有此学,如《九歌》、《天问》皆其类云云。则得其实矣。郭璞注是书,见於《晋书·本传》。隋、唐二志皆云二十三卷,今本乃少五卷,疑后人并其卷帙,以就刘秀奏中一十八篇之数,非阙佚也。隋、唐志又有郭璞《山海经图赞》二卷,今其赞犹载璞集中,其图则《宋志》已不著录,知久佚矣。旧本所载刘秀奏中,称其书凡十八篇,与《汉志》称十三篇者不合。《七略》即秀所定,不应自相牴牾,疑其赝托。然璞序已引其文,相传既久,今仍并录焉。书中序述山水,多参以神怪,故道藏收入太玄部竞字号中。究其本旨,实非黄、老之言。然道里山川,率难考据,案以耳目所及,百不一真,诸家并以为地理书之冠,亦为未允。核实定名,实则小说之最古者尔。
《笔史》·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国朝杨忍本撰。忍本字因之,南城人。其书内编一卷,分原始、定名、属籍、结撰、效用、膺秩、宠
《青琐高议前集》·十卷、《后集》·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晁公武《读书志》及《宋史·艺文志》皆著录,亦皆不云
《蓬窗类记》·五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黄暐撰。暐字日昇,号东楼,吴县人。弘治庚戌进士,官至刑部郎中。此书杂记旧事
《述异记》·三卷(大学士英廉购进本)旧本题东轩主人撰。不著名氏。所记皆顺治末年康熙初年之事,多陈神怪,亦间及奇器,观其述
《残本唐语林》·二卷(内府藏本)不著撰人名氏。以《永乐大典》所载考之,即王谠之书,佚其八卷耳。前有明嘉靖间桐城齐之鸾序,
《嘉祐杂志》·二卷(内府藏本)宋江休复撰。休复字邻几,开封陈留人。举进士。充集贤校理,谪监蔡州税。复官历刑部郎中,修起居
《续博物志》·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旧本题晋李石撰。然第二卷称今上於前朝作镇睢阳,洎开国,号大宋,是宋太祖时人矣。而又称
《集异记》·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唐薛用弱撰。案《唐书·艺文志》载用弱字中胜,长庆光州刺史。其里籍则未言。此本卷首题曰河
《何氏语林》·三十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何良俊撰。良俊有《四友斋丛说》,已著录。是编因晋裴启《语林》之名,其义例门目则全
《山海经广注》·十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吴任臣撰。任臣有《十国春秋》,已著录。是书因郭璞《山海经注》而补之,故曰广注
《菽园杂记》·十五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明陆容撰。容字文量,号式斋,太仓州人。成化丙戌进士,官至浙江右参政。事迹具《明史
《录异记》·八卷(两江总督采进本)蜀杜光庭撰。光庭有《了证歌》,已著录。此书《宋志》作十卷,与今本异。白云霁《道藏目录》
《孔氏谈苑》·四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旧本题宋孔平仲撰。平仲有《珩璜新论》,已著录。是书多录当时琐事,而颇病丛杂。赵与旹
《鄢署杂抄》·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汪为熹撰。为熹字若木,桐乡人。康熙末官鄢陵知县。欲修县志而未果,因摭其地之遗闻
《海内十洲记》·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旧本题汉东方朔撰。十洲者,祖洲、瀛洲、悬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
《见闻杂记》·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李乐撰。乐字彦和,号临川,归安人。隆庆戊辰进士,官至福建按察司佥事。是书前二卷全
《林居漫录前集》·六卷、《畸集》·五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明伍袁萃撰。袁萃字圣起,吴县人。万历庚辰进士,官至广东海北道按
《名世类苑》·四十六卷(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明凌迪知撰。迪知有《左国腴词》,已著录。是编采洪武迄嘉靖凡十朝名臣,汇集
《续世说》·十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旧本题唐陇西李垕撰。前有俞安期序,称其书出自梁谿安茂卿,以宋本翻雕,未及印行而没。
《仙佛奇踪》·四卷(内府藏本)明洪应明撰。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其里贯未详。是编成於万历壬寅。前二卷记仙事,后二卷记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