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仓子》·一卷(衍圣公孔昭焕家藏本)
旧本题庚桑楚撰,唐柳宗元尝辨其伪。晁公武《读书志》曰:案唐天宝元年诏号亢桑子为《洞灵真经》,然求之不获。襄阳处士王士元谓庄子作庚桑子,太史公、列子作《亢仓子》,其实一也。取诸子文义类者补其亡。今此书乃士元补亡者。宗元不知其故而遽诋之,可见其锐於讥议也。今考《新唐书·艺文志》载王士元《亢仓子》二卷,所注与公武所言同,则公武之说有据。又考《孟浩然集》首有宜城王士元序,自称修《亢仓子》九篇。又有天宝九载韦滔序,亦称宣城王士元藻思清远,深鉴文理,常游山水,不在人间,著《亢仓子》数篇,传之於代云云,与《新唐书》所言合。则《新唐书》之说亦为有据。宋濂作《诸子辨》,乃仍摘其以人易民,以代易世,断为唐人所伪,亦未之考矣。惟是庚桑楚居於畏垒,仅见《庄子》,而《史记·庄周列传》则云周为书如畏垒《亢仓子》,皆空言无事实。则其人亦鸿濛云将之流,有无盖未可定。其书《汉志》、《隋志》皆不著录。至於唐代,何以无所依据,凭虚漫求?毋亦士元先有此本,而出入禁中之方士如叶法善、罗公远者转相煽惑,预为之地,因而诏求欤?观士元自序,称天宝四载,徵谒京邑,适在书成之后,是亦明证也。刘恕《通鉴外纪》引《封演》之言曰:王巨源采《庄子》庚桑楚篇义补葺,分为九篇。云其先人於山中得古本,奏上之。敕付学士详议。疑不实,竟不施行。今《亢桑子》三卷是也。(案:此条《封氏闻见记》不载,盖今本乃残阙之馀,其以王士元为王巨源,以《亢仓子》为《亢桑子》,以二卷为三卷,则传闻异词也。)然则士元此书,始犹伪称古本。后经勘验,知其不可以售欺,乃自承为补亡矣。然士元本亦文士,故其书虽杂剽《庄子》、《老子》、《列子》、《文子》、《商君书》、《吕氏春秋》、刘向《说苑》、《新序》之词,而联络贯通,亦殊亹亹有理致,非他伪书之比。其多作古文奇字,与卫元嵩《玄包》相类。晁公武谓内不足者必假外饰,颇中其病。《宋史·艺文志》别有《亢仓子音》一卷,殆即释其奇字欤?《崇文总目》作九篇,晁、陈诸家皆同。《宋志》作二卷,宋濂《诸子辨》则作五卷。此本仅有一卷,而篇数与《崇文总目》合,盖又明人所并云。
《修龄要指》·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旧本题明冷谦撰。谦字启敬,嘉兴人。洪武初官太常协律郎。世或传其仙去,无可质验也。此
《冲虚至德真经解》·八卷(内府藏本)宋江遹撰。遹自署杭州州学内舍生。始末未详。是书乃所注《列子》。据旧刻标题,盖经进之本
《墉城集仙录》·六卷(两淮盐政采进本)蜀杜光庭撰。记古今女仙凡三十七人。云墉城者,以女仙统於王母,而王母居金墉城也。张君
《观化集》·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朱约佶撰。约佶号云仙,又号弄丸山人,靖江王守谦之裔。居於广西。集中所载诗,皆
《化机汇参》·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段元一撰。元一字思真,号涵虚子,又号永明道人,自称北郡人。明无北郡,不知为何地也。
《阴符经注》·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旧本题金陵道人唐淳撰。前有至大己丑孟绰然序,称不知淳为何代人。其说皆主於内丹
《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三卷、附《终南山说经台历代仙真碑记》·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元道士李道谦
《列子辨》·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前有康熙后壬寅自序,署其号曰复堂,不知何许人也。其注用林希逸口义本稍为删
《周易参同契分章注》·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元陈致虚撰。致虚字观吾,自号上阳子。年四十,始从赵友钦学道,讲神仙炼养之术。
《道德经解》·二卷(内府藏本)宋苏辙撰。辙有《诗传》,已著录。苏氏之学本出入於二氏之间,故得力於二氏者特深,而其发挥二氏
《玄真子》·一卷、附《天隐子》·一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玄真子》,唐张志和撰。志和字子同,婺州人。初名龟龄。肃宗时以
《周易参同契发挥》·三卷、《释疑》·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宋俞琬撰。琬有《周易集说》,已著录。是书以一身之水火阴阳发挥
《南华评注》·(无卷数,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张坦撰。坦字方平,号一菴,泰安人。是书成於康熙戊午。自序谓广求古注数十馀家,
《参同契注》·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陈兆成撰。兆成字宜赤,上虞人。案《浙江遗书目录》,载有两陈兆成。其作《太极图说注
《读道德经私记》·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汪缙撰。缙字大绅,吴县人。是书以《易》义解《老子》。前有自序曰:释《老子》者
《至游子》·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上卷凡十有三篇,下卷凡十有二篇。大旨主於清心寡欲,而归於坎离配合,以保长
《真诠》·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前有自序,称葆真子所留真诠,余旧尝删节之,犹病其多。今重为订正,撮其要旨云
《庄子注》·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晋郭象撰。象字子玄,河南人。辟司徒掾,稍迁至黄门侍郎。东海王越引为太傅主簿。事迹具《晋
《华山志》·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金王处一撰。处一始末未详。前有大定癸卯泥阳刘大用序。其书皆载华山神仙故事。盖道藏之馀
《古文参同契集解》·三卷(内府藏本)明蒋一彪撰。一彪自号复阳子,馀姚人。魏伯阳作《参同契》,原本三篇。自彭晓分章作解,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