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仓子》·一卷(衍圣公孔昭焕家藏本)
旧本题庚桑楚撰,唐柳宗元尝辨其伪。晁公武《读书志》曰:案唐天宝元年诏号亢桑子为《洞灵真经》,然求之不获。襄阳处士王士元谓庄子作庚桑子,太史公、列子作《亢仓子》,其实一也。取诸子文义类者补其亡。今此书乃士元补亡者。宗元不知其故而遽诋之,可见其锐於讥议也。今考《新唐书·艺文志》载王士元《亢仓子》二卷,所注与公武所言同,则公武之说有据。又考《孟浩然集》首有宜城王士元序,自称修《亢仓子》九篇。又有天宝九载韦滔序,亦称宣城王士元藻思清远,深鉴文理,常游山水,不在人间,著《亢仓子》数篇,传之於代云云,与《新唐书》所言合。则《新唐书》之说亦为有据。宋濂作《诸子辨》,乃仍摘其以人易民,以代易世,断为唐人所伪,亦未之考矣。惟是庚桑楚居於畏垒,仅见《庄子》,而《史记·庄周列传》则云周为书如畏垒《亢仓子》,皆空言无事实。则其人亦鸿濛云将之流,有无盖未可定。其书《汉志》、《隋志》皆不著录。至於唐代,何以无所依据,凭虚漫求?毋亦士元先有此本,而出入禁中之方士如叶法善、罗公远者转相煽惑,预为之地,因而诏求欤?观士元自序,称天宝四载,徵谒京邑,适在书成之后,是亦明证也。刘恕《通鉴外纪》引《封演》之言曰:王巨源采《庄子》庚桑楚篇义补葺,分为九篇。云其先人於山中得古本,奏上之。敕付学士详议。疑不实,竟不施行。今《亢桑子》三卷是也。(案:此条《封氏闻见记》不载,盖今本乃残阙之馀,其以王士元为王巨源,以《亢仓子》为《亢桑子》,以二卷为三卷,则传闻异词也。)然则士元此书,始犹伪称古本。后经勘验,知其不可以售欺,乃自承为补亡矣。然士元本亦文士,故其书虽杂剽《庄子》、《老子》、《列子》、《文子》、《商君书》、《吕氏春秋》、刘向《说苑》、《新序》之词,而联络贯通,亦殊亹亹有理致,非他伪书之比。其多作古文奇字,与卫元嵩《玄包》相类。晁公武谓内不足者必假外饰,颇中其病。《宋史·艺文志》别有《亢仓子音》一卷,殆即释其奇字欤?《崇文总目》作九篇,晁、陈诸家皆同。《宋志》作二卷,宋濂《诸子辨》则作五卷。此本仅有一卷,而篇数与《崇文总目》合,盖又明人所并云。
《冥通记》·四卷(内府藏本)梁周子良撰。《隋志》作一卷,《宋志》作十卷,与今本皆不同。然第四卷目录末云,大凡四卷真本书杂
《悟真篇注疏》·三卷、附《直指详说》·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宋张伯端撰,翁葆光注,元戴起宗疏。伯端一名用成,字平叔,天台
《列仙通纪》·六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薛大训撰。大训字六诂,吴县人。是书采摭道藏神仙故实,始於黄帝,次为穆天子传,次
《中和集》·三卷、《后集》·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元李道纯撰。道纯字玄素,号清菴,都梁人。又自号莹蟾子。是书乃其门人蔡志
《道德经编注》·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胡与高撰。与高字岱瞻,黟县人。雍正癸卯举人。是书谓《老子》今本相沿,章句多舛。
《含素子麈谭》·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朱清仁撰。清仁号怀白,别号含素子,黄州人。流寓南昌为道士。此书分条劄记,而以类分
《疑仙传》·三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旧本题隐夫玉简撰,不著名氏。诸书或引作王简,字形相似,莫能详也。亦不著时代。中卷朱
《二六功课》·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旧本题明石室道人撰,不著名氏。所录自辰至卯凡十二节,各有调摄事宜。盖道家导引术也。
《参同契章句》·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李光地撰。是书前有自序,谓《参同契》者,参之而同契也。三相类者,三字之义疏尔。
《席上腐谈》·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宋俞琬撰。是书乃其劄记杂说。惟上卷前数十条为考证名物之语,词意多肤浅无稽。如谓妇人俗
《读丹录》·(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彭在份撰。在份号从野逸人,莆田人。是书论道家炼丹养生之法。前列道宗,起汉栾巴以下
《玄品录》·五卷(两淮监政采进本)元张雨撰。雨字伯雨,一字天雨,别号贞居子,钱塘人,宋崇国公九成后也。年二十馀,弃家为道
《老子说略》·二卷(编修周永年家藏本)国朝张尔岐撰。尔岐有《仪礼郑注句读》,已著录。《道德经解》者甚多,往往缴绕穿凿,自
《金丹诗诀》·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旧本题唐纯阳真人吕岩撰,宋云峰散人夏元鼎编。元鼎即作《阴符经讲义》者也。卷中诗句皆言
《金丹大要》·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元陈致虚撰。致虚有《周易参同契分章注》,已著录。金丹二字,其源即出於《参同契》巨胜尚
《老子注》·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旧本题河上公撰。晁公武《读书志》曰:太史公谓河上丈人通《老子》,再传而至盖公。盖公即齐
《摄生要语》·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旧本题明息斋居士撰。不著名氏。所载调摄之方,皆杂引旧文,无所论断。
《云笈七签》·一百二十二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宋张君房撰。君房,岳州安陆人。景德中进士及第。官尚书度支员外郎,充集贤校理
《关尹子》·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旧本题周尹喜撰。案《经典释文》载喜字公度,未详何本。然陆德明非杜撰者,当有所传。李道
《洞仙传》·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晁、陈诸家书目皆未著录,然《太平广记》尝引之,《云笈七签》第十卷第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