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爻变义蕴》·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元陈应润撰。应润,天台人。始末未详。《黄溍集》有是书《序》,称其字曰“泽云”。又称其延祐间由黄岩文学起为郡曹掾,数年调明掾,至正乙酉调桐江宾幕。首卷应润《自序》题“至正丙戌”(案《经义考》载此《序》,题至治丙戌。至治有壬戌无丙戌,干支不合。且黄溍《序》题至正丙戌,《序》中称“延祐间余丞宁海,又数年余为越上盐运,三年余乞老金华”。溍延祐二年进士,下距至治壬戌仅六年,安有乞老之事?此必《经义考》刊版之讹,非此本传写之误也。谨附订於此),则是书成於桐江也。其书大旨谓义理玄妙之谈,堕於老庄,先天诸图杂以《参同契》炉火之说,皆非《易》之本旨。故其论八卦,惟据《说卦传》“帝出乎震”一节,为八卦之正位,而以“天地定位”一节,邵氏指为先天方位者,定为八卦相错之用。谓文王演《易》,必不颠倒伏羲之文,致相矛盾。其论太极、两仪、四象,以天地为两仪,以四方为四象,谓未分八卦,不应先有揲蓍之法,分阴、阳、太、少。周子无极、太极、二气、五行之说,自是一家议论,不可释《易》。盖自宋以后,毅然破陈抟之学者,自应润始。所注用王弼本,惟有《上、下经》六十四卦,据《春秋传》某卦之某卦例,如“《乾》之《姤》”曰“潜龙勿用”、“《乾》之《坤》”曰“见群龙无首,吉”之类,故名曰“爻变”。其称一卦可变六十四卦,六爻可变三百八十四爻,即汉焦赣《易林》之例。盖亦因古占法而推原其变通之意,非臆说也。每爻多证以史事,虽不必其尽合,而因卦象以示吉凶,以决进退,於圣人作《易》垂训之旨实有合焉。在宋元人《易》解之中,亦翘然独秀者矣。
《像象管见》·九卷(内府藏本)明钱一本撰。一本字国瑞,武进人。万历癸未进士。官至福建道监察御史,以建言罢归。天启初追赠太
《易象钩解》·四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陈士元撰。士元字心叔,应城人。嘉靖甲辰进士。官至滦州知州。是编专阐《经》文取象之义
《原易》·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上卷《原太极图书》凡十一条,下卷《原六十四卦》。皆剿袭旧文,别无辨获,不足
《大易法象通赞》·七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元郑滁孙撰。滁孙字景欧,处州人。宋景定间进士。尝知温州乐清县,迁宗正丞、礼部郎
《易图说》·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吴仁杰撰。仁杰字斗南,昆山人。《宋史·艺文志》载仁杰《古周易》十二卷,《易图说》三卷
《卦义一得》(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来集之撰。是编於每卦约举大义,所发明不过数语,故名“一得”。其中颇有精澈之语,然
《胡子易演》·十八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胡经撰。经号前冈,庐陵人。嘉靖己丑进士。《明史·艺文志》载胡经《易演义》十八卷
《易本义附录纂疏》·十五卷(内府藏本)元胡一桂撰。一桂字庭芳,号双湖,婺源人。景定甲子领乡荐,试礼部不第,教授乡里以终。
《易疏》·五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黄端伯撰。端伯字元公,江西新城人。崇祯戊辰进士。除宁波府推官。福王时官礼部仪制司郎中
《童溪易传》·三十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宋王宗传撰。宗传字景孟,宁德人。淳熙八年进士。官韶州教授。董真卿以为临安人。朱彝尊
《易疑》·四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方时化撰。其《易》学之第五种也。首卷《密义疑》二十一则,二卷《名象疑》十二则,三卷《
《周易可说》·七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曹学佺撰。是书以象占为主,於前人中多采来知德《易》注,而深疑朱子《本义》。如谓“凡
《周易惜阴诗集》·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徐世沐撰。是书取经传字义,分题赋咏,或为四言赞,或为五言、七言诗,多至一千馀
《周易议卦》·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明王崇庆撰。崇庆字德徵,开州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南京吏、礼二部尚书。是书泛论卦名
《易精蕴大义》·十二卷(永乐大典本)元解蒙撰。蒙字求我,吉水人。《江西通志》作“字来我”,盖字形相近而误也。中天历乙巳江
《八卦馀生》·十八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邓梦文撰。梦文字志文,安成人。是书前有永乐甲辰《自序》,称著是书时梦神授以“八卦
《易宫》·三十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吴隆元撰。隆元号易斋,归安人。康熙甲戌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其书前后无序跋,末阙
《周易象义合参》·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吴德信撰。德信字成友,九江人。是书以《系辞》、《文言》、《说卦》、《序卦》
《东莱易说》·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旧本题“宋吕祖谦撰”。朱彝尊《经义考》亦列其名。今勘验其文,实吕乔年所编《丽泽论说集
《易学参说》·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冯昌临撰。昌临字与肩,嘉兴人。是书分内、外二编。内编为说六篇,自《先天八卦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