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象旨决录》·七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熊过撰。过字叔仁,号南沙,富顺人。嘉靖己丑进士。官至礼部祠祭司郎中。《明史·文苑传》附载《陈束传》中,称过及陈束、王慎中、唐顺之、赵时春、任瀚、李开先、吕高为“嘉靖八才子”,然过研思经训,实不止以文章名。是书据过《自序》,初名《易象旨》,后遂加《决录》之名。案《三辅决录》,名始赵岐,而命名之义,古无传说。以意推之,盖定本之谓也。《自序》又称“初闻闽人蔡清善为《易》,购得其书,惟开陈宗义,不及象,於是稍记疑者为赘言。辛丑谪入滇,晤杨慎,劝成此书。”盖初读宋《易》,觉不合,乃去而为汉《易》,故其说以象为主。考《左传》韩起适鲁,见《易象》、《春秋》,古人既以象名,知象为《易》之本旨。故《系辞传》曰:“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王弼以下变而谈理,陈抟以下变而言数,所谓各明一义者也。后人并而一之,概称象数。於是喜为杳冥之说者并而扫之,乃讳言象数。明人之《易》,言数者入道家,言理者入释氏,职是故矣。过作此书,虽未能全复汉学,而义必考古,实胜支离恍惚之谈。其据旧说以证今文者,凡证字一百有一,证音三十有八,证句二十有六,证脱字七十有九,证衍文三十,证当移置者三十有二,证旧以不误为误者三。所据之书,如郭京之伪托旧本、吴澄之妄改古经者,概用引援,不免轻信。又如《坤卦小象》,但知《魏志》之作“初六履霜”,不知《后汉书》之实作“履霜坚冰”,亦间有未审。然皆据前文,非由臆撰。又但注某字据某书,当作某,亦不敢擅更一字,犹属谨严。在明人《易》说之中,固卓然翘楚矣。
《丰川易说》·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王心敬撰。心敬字尔辑,鄠县人。乾隆元年荐举贤良方正,以老病不能赴京而罢。心敬受业
《周易辑说存正》·十二卷、附《易说通旨略》·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杨方达撰。是书分《经》二篇、《传》十篇,一依《本义
《皃易内仪以》·六卷、《皃易外仪》·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倪元璐撰。元璐字玉汝,上虞人。天启壬戌进士。历官户部尚书,
《读易蒐》·十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国朝郑赓唐撰。赓唐,缙云人。前明天启丁卯举人,官至福建按察使佥事。是书《序》称丁亥
《广易筌》·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沈瑞锺撰。瑞锺字德培,平湖人。《自序》言先尝为《易意筌》,十九年后复为《广易筌》。而
《周易小疏》·十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虞楷撰。楷字孝思,号蓼园,里籍未详。书无序跋,亦不知作於何时。中述《周易折中》
《周易集解增释》·八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张仁浃撰。仁浃,秀水人。是书前有乾隆戊辰《自序》。首八卷载诸儒传授及王氏《
《读易馀言》·五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明崔铣撰。铣字仲凫,一字子锺,安阳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南京礼部侍郎。谥文敬。
《易学统此集》·二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孙维明撰。其子越续成之。维明字克晟,江宁人。前有天启四年维明《自序》。其书多取
《周易章句证异》·十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翟均廉撰。均廉字春沚,仁和人。乾隆乙酉举人。官内阁中书舍人。是书取《周易》
《易象正》·十六卷(福建巡抚采进本)明黄道周撰。道周字幼元,一字螭若,漳浦人。天启壬戌进士。崇祯中官至少詹事。明亡后,为
《楚蒙山房易经解》·十六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晏斯盛撰。斯盛字一斋,新喻人。康熙辛丑进士。官至湖北巡抚。是书凡《学易初
《易疑》·四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方时化撰。其《易》学之第五种也。首卷《密义疑》二十一则,二卷《名象疑》十二则,三卷《
《周易说统》·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张振渊撰。振渊字彦陵,仁和人。是编大旨宗程朱《传》、《义》,凡诸儒说理可互证者,
《古易考原》·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梅鷟撰。鷟,旌德人。正德癸酉举人。官南京国子监助教,终盐课司提举。是书谓伏羲之《易
《伏羲图赞》·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陈第撰。第字季立,连江人。以诸生从军,官至蓟镇游击。是书上卷,於奇偶之数,皆以黑白
《易贯》·十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张叙撰。叙字凤冈,太仓人。雍正壬子举人。是书用注疏本,而以《小象》总列六爻之后,如
《大易衍说》(无卷数,安徽巡抚采进本)旧本题“元李简撰”。简有《学易记》,已著录。是编即以《学易记序》冠於卷首,而书则绝
《读易约编》·四卷(内府藏本)国朝朱江撰。江字东注,江都人。是书成於康熙丁丑。其《凡例》有云:“是编原为便举子业,凡可备
《河洛真传》·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喻国人撰。其说谓天地十二会真数不出五十五,惜陈、邵俱未发明。因演《天地五十五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