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神秘文化书系”之一。
中华文化,不仅以其悠久、丰富称著于世,还因其浓郁的神秘性为中外瞩目。所谓神秘,内含神奇、隐秘之意。一切有神秘色彩的文化,都可以称之为神秘文化。举凡三皇五帝、后妃妻妾、太监外戚、术士巫师、隐者仙人、善男信女、门帮会派、三教九流、三坟五典、秘籍禁书、异端邪说、阴阳五行、天人感应、奇门遁甲、谶纬禁忌、怪习陋俗、相面测字、炼丹养生、占星堪舆、武术气功,皆可包容之。
神秘文化是一座变幻奇特的库府,治学者从中窥见智慧的闪光;执事者从中总结御政的权谋;生意人从中获取滚滚的财源;迷信者从中祈求缚身的绳索。
这是一套集学术性、科学性、可读性于一体的书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信读者都会得到收获。
**章 择吉术之产生与发展
1.择吉之名称及特征
择吉,古称“选择”,又称“涓吉”,民间叫做“看日子”或“拣日子”。我国旧时非常流行。举凡祭祀祈福、赴任应试、婚姻丧葬、修房动土、捕鱼狩猎等都先择一个吉日吉时,然后行之。这种择吉日吉时的方法,即为择吉术。
择吉有广义与狭义的不同。从广义上说,一切追求及选择吉祥信息的行为都是“择吉”。包括八卦、太乙、六壬、奇门遁甲、禽星、丛辰、建除、堪舆、风角、占星、孤虚等在内的所有术数,都可统称为择吉术,它们都是通过一定的方法给人们提供关于吉凶的信息的。清人姚承舆《择吉会要》、张祖同《诹吉述正》,都是既有择日选方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又包含有奇门遁甲、六壬、堪舆等内容的,使用的就是广义上的择吉概念。
狭义上的择吉,是指以干支历法为基础,附注以八卦、九星、二十八宿、十二直、六曜、干支五行,并根据年、月、日、时各种神煞进行推算,寻找吉日吉时的一种方法。简单地说,就是根据一定的方法选择吉利的日时和方位。所以民间直接称之为“择日”、“看日子”、“拣日”。古代又称为“涓吉”、“诹吉”。本书所进行探讨的,就是这种狭义概念的“择吉”。
择吉不但在名称上与一般术数不同,在实质上也有很大差异。先看两个故事。
《国语•晋语》载:重耳是晋国的公子,被赶出晋国达十九年之久,秦穆公准备以兵力帮助重耳回国夺取政权,但不知时机是否成熟。为预测吉凶,董因给重耳占了一卦,得《泰》卦。董因根据卦象说:“是谓天地配。”泰卦是坤(地)在上,乾(天)在下,有天气下降,地气上升,有天地通万物生之象,正乃得国得民的大好时机,吉。于是,秦穆公欣然出兵,重耳果然获得政权,称晋文公。
《左传》襄公九年,鲁成公之母穆姜与大夫侨如通奸,他们合谋要废成公之位,结果阴谋失败。穆姜被打人冷宫,想知道自己的命运如何,用八卦占了一卦,得《艮》卦之《随》。史官弃主卦不用,以《随》有“随,无故也”,劝穆姜逃走。但穆姜自己也懂些卦理,用《随》“元亨利贞,无咎”之义说:我不够元亨利贞之德;我一个妇人,做事害身,自取其恶,乱国害民,怎么会无灾咎呢?而且从卦象来说,艮为山,为土,不动之象,要逃也逃不了,此其一。其二,一个卦中,五个爻都动,内外都动,动爻多,本身主事不顺。其三,《随》卦外为兑金,为用,内为震木,为体,是用克体,凶。所以我逃不了,必然死于此。*后穆姜没有出逃,应验了她自己的推断。
由此可知,卜筮的根本目的,在于判断吉凶、指导行事。古人在操办一些比较重大的事情,或者是不知道所办理的事情将会有何结果而感到犹豫疑惑时,就求诸卜筮,以便获得吉凶祸福的价值启示。《周易》的卦、卜辞中往往有“贞”字,贞即占,某贞或贞某就是占问某事。如占问事情的有“安贞”、“居贞”、“利贞”、“利艰贞”、“利永贞”、“贞疾”;占问人的有“妇贞”、“女贞”、“君子之贞”、“幽人之贞”、“武人之贞”等;占问动物的“牝马之贞”以及统言“贞吉”、“贞凶”、“可贞”、“不可贞”等。都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疑难而通过卜筮和问神灵,从而获取关于某件事情的吉凶信息,决定取舍从违。这也就是古人说的“卜以决疑”。
总而言之,不论哪一种形式的卜筮,*终都是给人一种价值判断,告诉人们应不应该做,能不能够做,做了有吉还是有凶。但它不告诉你何时去做从何方去做*为有利。而择吉,就是给人解决这一问题的。就是说,当人们已经决定要干某事(通过占卜),并已知道这件事若无太大意外一般都能成功(占卜得吉)的时候,择吉术就给人提供一个能够帮助获取成功的吉日良辰和吉祥方位。就像秦穆公在得知出兵帮助重耳回国夺取政权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之后,如果他需要,择吉术就会告诉他:何时出兵*吉,走何门(方)*利。据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择吉是前一占卜活动的继续,它们共同解决了以下问题:(1)某事是吉是凶,能不能做,应不应做;(2)何时去做,由哪个方位行进*吉利。择吉术与其他卜筮术数是相辅相成的。当然,择吉完全可以不经卜筮而单独进行,就像其他术数并不依赖择吉术一样。
于是,与一般卜筮术数相比,择吉术的产生要晚得多,而且从产生到*后成熟,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历史过程。因为择吉是卜筮活动的继续,择吉术是各种卜筮术数不断发展和中国求吉避凶习俗自身发展的合乎逻辑的结果。所以,在叙述择吉术的产生和形成之前,有必要对此前的求吉活动作个回顾。
2.择吉术产生前的择吉活动
人类本能与择吉
人类的本能究竟是什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具代表性、*有影响的,恐怕莫过于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了。
马斯洛认为,社会文化对人有影响,但人本身的内在力量尤为重要,社会文化因素对人的价值体系起一种促进作用;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内在价值,这种内在价值就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潜能或基本需要。由这一观点出发,马斯洛认为,人的价值体系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需要,排列成一个需要系统。这个需要系统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
(1)生理的需要。这是人们*原始、*基本的需要,它指对食物、水分、氧气、性、排泄及休息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要求安全,希望避免各种物理条件下的伤害,经济不稳定的威胁(如失业、歉收等)等。
(3)社交的需要。如渴望父母、朋友、同事、上级等对其所表现的爱护与关怀、温暖、信任、友谊、爱情等需要,人们还渴望自己有所归属,成为团体中的一员。
(4)尊重的需要。希望他人尊重自己,希望自己有实力、有成就、能够胜任工作,并要求独立和自由,希望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得到他人公正的承认和赞赏,要求在团体中确立自己的地位。
(5)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充分表现个人的情感、思想、愿望、兴趣、能力、意志等,能使自己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上述需要体系中,*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这类需要知不被满足就有生命危险,因而是*强烈的需要。而*高层次的需要是高级的需要,它是一种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
比马斯洛更早一些的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意识与无意识。在他看来,无意识是受快乐原则支配,并且是先天形成的,因而更能体现人的本质。无意识中的主要本能是生命本能和死亡本能。由于人首先是一种存在,所以人的本质首先就是与存在原则相一致的生命本能。人首先就是要求生存。
当人类刚刚脱下猿猴的皮衣,当我们的祖先获取食物仍主要依赖大自然的赐予的时候,当人类还难以抵御和防范各种疾病、灾害,不能充分掌握自己命运的时候,生存与安全就成了压倒一切的或唯一的需要。于是,先民们在全力以赴寻觅食物以维持生存的同时,由于自身力量过于弱小,形成了各种各样消极防范各种祸患和积极求取吉祥、喜庆、成功的习惯或方法。前者就是各种禁忌,从语言到行动,从饮食到服饰,从居住到交通,应有尽有。不少原始禁忌,其幽灵或次生形态至今仍在徘徊。后者就是各种祭祀和占卜活动。人们用贡献祭品、祈祷、歌舞,乃至以人自身为牺牲的各种方法来祈求神灵保佑,免除各种伤害并赐福于人类。又用原始的求吉方法和物象占、数占、龟卜以及八卦、太乙、六壬、奇门、禽星、风角等术数,占卜神灵意向,求取吉祥。
与神秘巫术紧密结合的原始择吉活动
人类获取食物的生产能力越是低下,人类越是难以把握自己的命运,就越是仰赖大自然(中国叫“天”,西方称为“上帝”)的恩赐,就越是幻想各种偶然的机遇与成功,因而就越是迷信各种可能会给人带来机遇与成功的求吉方法或手段。因此,就连“不语怪、力、乱、神”的孔老夫子,也盛称“蓍之德圆以神,卦之德方以智”,又说“君子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而响”(《易•系辞上传》),即先卜筮而后行动。
人类*早的择吉活动,大概是一些与神秘巫术紧密结合的原始求吉祈成活动。
据现代人类学者的田野考察,几乎在所有原始民族中间,猎人们在临近出发的日子里,必须戒行房事,必须留意自己的梦,必须净身、持斋,或者至少只吃某些食物,必须以一定方式来装饰自己和给自己的身体涂色。这些原始民族认为,这一切行动都能够对他所希望捕获的猎物产生神秘影响,保证狩猎成功。
孟尼曾描写过契基人在狩猎前的巫术准备。
……
现代易学原理 本书特色 本书运用现代易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并通过现代科学原理和方法,对古代易学进行继承、改造和创新,提出了现代易学的基本结构、基本原...
经典国学读本:传习录 内容简介 国学经典。为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语录及论学书信集,为阳明学派的启蒙典籍。该书由其弟子徐爱、陆澄、南大吉、钱德洪、薛侃等整理编辑增补...
晏子春秋-中华国学经典读本 本书特色 晏婴编著的《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叙齐国晏子的思想言行、反映晏子政治主张的古代文学名著。分内篇、外篇两部分,内篇分谏上、谏下、...
系统的哲学 本书特色 从赫拉克利特开始,辩证法大师眼中的自然都是流动不息的火焰。为了把握这火焰的内在发展和自我否定,哲学家在凝固僵化的概念规定中引进了规定的自我...
诗艺与政治-经典与解释-38 本书特色 《诗艺与政治》(作者娄林)是“经典与解释”集刊的第38辑。论题部分有三篇文章,纳斯鲍姆的《阿里斯托芬与苏格拉底论实践智慧...
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内容简介 《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是法国哲人文豪让-雅克·卢梭的*后作品。这十篇漫步者遐想录,是卢梭“为自己而作”,展露了卢梭推崇感情、赞扬自我、...
贞观政要 本书特色 吴兢撰写的《贞观政要》将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间与各位大臣的对话、以及大臣重要的奏章,按照政治要素分为四十篇,每篇收录若干对话或奏章,从不同角度...
常乃惪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本书特色 《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常乃惪卷》依循常乃思想变化的轨迹,展示其一生持论之关键。以支撑价值判断的史学与哲学论文为主,兼收涉...
本书为西班牙著名哲学家萨瓦特尔为中学生所写的哲学史,全书以时间先后为序,以哲学史上的人物为明线,以哲学怀疑精神为暗线,鲜活地
人本德育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与人才资源开发研究) 内容简介 《人本德育论》是广东省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特别委托项目《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
本书收录了章太炎一九〇九至一九一〇年间在日本东京对中国留学生所作的一系列白话演讲录,最初发表于一九一〇年东京《教育今语杂
清华哲学年鉴。2003 内容简介 本年鉴分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柏拉图和哈贝马斯研究、宗教、哲学视野中的近世中国和世界、逻辑与哲学、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研究、学术...
时代的精神状况 本书特色 本书以实存哲学式的反思(不是那种思辨性的历史哲学的反思)作底线,描写了与西方社会现代化进程相伴随的精神文化的巨大震撼以及这种震撼留给当...
自然的概念 本书特色 《自然的概念》是怀特海1911年11月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塔纳讲座的系列演讲稿汇编。怀特海在演讲中集中阐发了自己科学哲学的基本观点,提供了他...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述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为五章,对古代印度的社会与宗教;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汉代至清代佛教的兴衰变迁;二十世纪中国佛教的现状与思考;以及亚...
夕阳山外山:弘一大师赠言故事100例 本书特色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而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
苏格拉底的教化哲学 本书特色 《外国哲学名家丛书:苏格拉底的教化哲学》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苏格拉底的教化哲学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苏格拉底一生中灼灼...
茅山道教志 内容简介 茅山在道教史上有着极重要的地位,被称为第八洞天、**福地。茅山原名句曲山,因三茅真君于此得道成仙而名为茅山。本书与过去的《茅山志》不同,对...
中国道教 内容简介 该书介绍了中国道教的思想渊源、形成和历史发展、新中国建立后道教界的活动,以及道教的神仙信仰、宫观制度、经籍编撰和在中国社会及世界的广泛影响。...
阳明学述要-钱穆先生著作[新校本] 本书特色宋明六百年理学至王学而达到顶点, 王学的价值和地位, 是宋明理学中尤为重要的内容。钱穆先生把王学置于理学发展史中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