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文学研究*高机构60年来**部人事追忆与历史回顾著作;
**作者一直担任文学所主要领导,30年参与并见证文学所建设和发展,30年回顾与整理文学所历史;3.**手文献资料,**手图片资料,40万字,233幅老照片,弥足珍贵。
《文学所往事》的内容共分三辑,共三辑40篇40万字篇幅,**辑“人非”,情真意切追忆文学所老人往事,郑振铎、何其芳、俞平伯、钱钟书、冯至、陈翔鹤、钟敬文、蔡仪、卞之琳、袁可嘉、朱寨、毛星、陈冰夷、范宁等名家音容笑貌历历在目;第二辑“物是”,认真老实追溯文学所的建制与历史,在人与事的记录里,总结新中国文学研究及机构的事实和经验;第三辑“纪年”,精心结撰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民族文学研究所大事记及有关资料。作者以**手文献,老老实实记录新中国文学研究*高机构60年往事,图文并茂,栩栩如生,情深意长。
**辑 人非
卞之琳:消失在苍茫的天涯
毛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附:忆毛星同志
钟敬文:吾侪肩负千秋业不愧前人庇后人——百岁老人钟敬文探望记
冯至:以狭窄之心,纳无尽宇宙
附:冯至同志的为人与治学精神
蔡仪:逝去的春色何处寻
附:乔象钟阿姨讲蔡仪
袁可嘉:“暮霭里盏盏灯火唤归家”
周文:走出延安的**桩文人案
陈冰夷:寻找过去的脚印
俞平伯与何其芳:“旧时月色”“不怕鬼”
附:知音,良师和益友——何其芳是如何正确地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
范宁: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附:怀念范宁先生
朱寨:那些故人旧事
宗璞:静静地流于笔端之下
陈翔鹤:写不下去的回忆
附:总有一天人们会提起他们(作者:冯立三)
第二辑 物是
“学部”大院:儿时记忆中的断片
陈涌、王平凡访谈录:回忆“文学研究所”及其他
郑振铎:老所长也成了批判对象
何其芳:“我们要有远见”——忆何其芳同志如何领导科研工作
何其芳、钱锺书与俞平伯:多少风雨事
唐瞍:未完成的《鲁迅传》
贾芝:“君怀凌云志,百岁还嫌少”
马学良:染遍红霞再看绿
王平凡:刻在记忆中的岁月
——寻访延安陕北公学、联防司令部
第三辑 纪年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早期大事记(1953~1966年)
——郑振铎、何其芳领导时期的文学所
附一:沙汀、荒煤对文学研究所的贡献(1977一1984)
附二:《文学所早期大事记》附识
我亲历外国文学研究所之曲折路(1964一1975年)
附三:从学部临时领导小组到院政治部(1975一1980年)
民族文学研究所创建和发展纪事(1978年6月~2001年春)
附四:如何建设民族文学研究所——给李铁映院长的信
附五:贺敬之同志关于加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工作的一次谈话记录
附六:民族文学研究创建和发展纪事片段
附七:雄伟壮丽的史诗——祝贺电视连续剧《格萨尔王》播出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远去的身影
文学研究所于 1953 年 2 月 22 日创建,至今 60 周年了。当时文学所附归北大,直到1955 年转归中科院社科部。文学所集结了国内许多顶级的学者, 为开展新中国文学研究的新局面, 在那个一切都“政治挂帅”的年代,他们忍辱负重,他们坚韧不拔,用毕生的心血为今天留下了无数的经典。回首往事,那些老同志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借建所60周年之际,仅以此书作为对那些老同志的纪念!
郑振铎、何其芳是第一任正副所长,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百废待兴,文化事业也同样面临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原则下的全面整理和重新认识的问题。毋庸讳言,我们经历了许多“运动”
,经历了“十年浩劫” ,走了许多弯路。到
“文化大革命”后,沙汀、荒煤、许觉民同志来到文学所,率领全所同志拨乱反正,恢复所的各项工作,取得了辉煌成绩。
1955年国庆节后,我调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文学所 (后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这年 4月,党中央政治局讨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时,刘少奇同志指出:党派去科学机关服务的同志则不能以学者资格出现,要老老实实为科研服务(《杨尚昆日记》上册, 1955年4月27日)。这就成为我长期以来对待工作的指导思想。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先后经历了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民族文学研究所等科研组织机构初期筹建的风风雨雨。
“文革”前,我在文学所从事党的组织工作和科研管理工作,为了做好服务工作,虚心向专家学习,积极参加学术活动。我特别敬重郑振铎、何其芳同志为人为文的高尚思想和品德。他们的学术思想和领导艺术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在十年“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我在外文所亲眼目睹了“四人帮”迫害广大干部、知识分子和摧残文化的罪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及时纠正冤假错案,平反、落实政策、恢复名誉,我深深感受到党对广大干部、知识分子的爱护和关怀。
1979年,我走上少数民族文学科研战线。在这里体会最深的是,党对少数民族文化高度重视。回忆往事,是希望总结经验教训,改善和加强党对文学研究工作的领导。
1985 年,我正式离休。2000年,我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理事长的工作也交了班。我想利用时间,把我在文学所为科研服务的对象——人和事整理出来,供后人参考。可惜,我年迈体衰,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幸运,得到女儿王素蓉支持。最关键是我和女儿共同完成了《文学所早期大事记》
,我相信,这是对历史负责的一件大事。后来在素蓉鼓励、帮助、照顾下,又在这基础上陆陆续续把外文所、民族文学所早期大事记片断完成。她利用节假日,协助我录音,搜集资料,征求意见,反复修改,终于完成文稿。在这过程中,所接触的故人旧事又引起素蓉浓厚的兴趣,她先后写下了多篇访谈、 散文随笔……
王平凡,1921年生,1955年至1985年历任中国科学院哲社部文学研究所(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党总支书记、所长等职。王素蓉,1953年生,《长篇小说选刊》编审。
由西方传教士林乐知创办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的《万国公报》(初名《中国教会新报》),是晚清学者文士认识世界,特别是西方世界
突然之间,人们就对字体着了迷。从无处不在的Helvetica,到爱恨交织的ComicSans;从与世长存的Baskerville,到昙花一现的2010Hea
给我一双慧眼吧2015-07-31罗振宇罗辑思维今天这个周五上新日,我们推荐给大家的是——《经济学通识》,薛兆丰教授的作品。推荐理
The Adobe ILLustratorCS4 Wow! Book 本书特色 《The Adobe Illustrator CS4 WOW! Book》源自1...
史述和史论:战时中国文学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分“史述”和“史论”两大部分。“史述”以1937年“七七”至1945年“八一五”为限,采用年表加年度评点的结构方式。...
中国甲骨学史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专题史系列”之一。对过去的一个世纪甲骨学的发展历史与脉络作了介绍。作者以丰富翔实的资料介绍了甲骨文的发现、搜集与流传,殷墟发掘和...
寻归荒野-增订版 本书特色 程虹编著的《寻归荒野(增订版)》是自然文学中的一个关键词,对荒野的理解堪称美国自然文学的精华。“寻归”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走向自然,更...
《四海为仙1:鄱阳斗凶妖》内容简介:《仙剑奇侠传》官方作者管平潮长篇仙侠奇幻力作。“四海为仙”系列围绕少年张小言和居盈、灵漪
红楼梦的版本及其校勘 内容简介 本书是研究《红楼梦》版本的专书.上编是现存所有抄本和程甲本等各个本子的分别研考;下编系综述总结,以及校勘问题的探讨。使读者深入了...
高3の夏。幼馴染みの同級生。口にできない想い。「心の底から、大好きでした」娯楽も何もない退屈な田舎町。そんな町で幼い頃か
爱不设防 本书特色 美要设防,爱不设防,北漂的帅哥靓妹们又美又爱,但来自自身的欲望和面对外面世界耀眼的精彩与扫不住的诱惑,一颗颗漂浮的心倾斜着、跌落着……爱不设...
音乐欣赏 上 目录 怎样欣赏音乐一、 什么是音乐欣赏二、 欣赏音乐应具备的知识三、 人声的类别及演唱形式四、 乐器的种类及演奏形式中国音乐部分中国音乐简史概述*...
《脑洞大开的哲学简史·8世纪后60个有趣的灵魂》内容简介:哲学一直给人一种远在云端的感觉,很多人对哲学总有种刻板印象,认为哲学
十九世纪末,支配著广大中欧的多民族国家─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因国内各地频仍不止的民族运动而渐渐倾颓的时代。12岁的孤儿
文艺评论精品-重建文学的审美精神-上卷 本书特色 《重建文学的审美精神:雷达文艺评论精品(上卷)》:昨日风,今朝雨。文艺评论精品-重建文学的审美精神-上卷 内容...
写作借鉴辞典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从大量的中外文学伤口中精选了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性格以及事件情状、自然景象等词组、句子、片段,按题材分门别类,汇集编篡而成的。...
在丈夫荷西去世后,悲痛的三毛写下这部散文集,其中饱含她对丈夫的思念。荷西的死对三毛又是一场劫难,因此她在这本书中、在文学
历史选择了西柏坡——红色大本营 内容简介 本卷以西柏坡为中心,讲述解放战争时期新的“红色大本营”中的风风雨雨。历史选择了西柏坡——红色大本营 目录 引言:历史选...
红楼真梦 内容简介 这本书很特别,题个什么书名方能表其性质体裁?*初不假思索,冲口而出的,是七个字:《红楼梦的真故事》。我的女儿兼助手听了不大赞成。为什么不赞成...
小老虎历险记-恐龙的朋友 本书特色 《小老虎历险记:恐龙的朋友》由天天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小老虎历险记-恐龙的朋友 节选 《小老虎历险记:恐龙的朋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