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华早期新闻传播活动的兴起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美国在华早期新闻传播活动的兴起;美国在华早期新闻传播活动的初步发展;美国在华早期新闻传播活动的扩张;美国在华早期新闻传播活动的整体分析等内容。
《美国在华早期新闻传播史(1827-1872)》首次对美国在华新闻传播活动的历史源流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和系统的描述,对于各个阶段有代表性的报刊、报人,如威廉·伍德和《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裨治文、卫三畏与《中国丛报》,玛高温与宁波《中外新报》,林乐知与上海《中国教会新报》,丁韪良与北京《中西闻见录》等,进行了细致的个案分析,并且由点到面,由表及里,揭示了这些报刊创办的时代背景及其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从而将美国人以至西方人早期在华办报活动的图景全面地呈现了出来。
**章 导论
**节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美国在华早期新闻传播活动兴起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
**节 中美两国关系的初期发展
第二节 美国新教传教事业在中国的建立
第三节 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产生
第四节 美国在华新闻传播活动的产生条件
第三章 美国在华早期新闻传播活动的兴起
**节 威廉?伍德和《广州纪录报》
第二节 伍德创办《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
第三节 《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的创刊宗旨和编辑方针
第四节 《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的主要内容
第五节 《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改版
第六节 《中国差报》改版后的内容变化
第七节 威廉?伍德的编辑思想
第八节 《中国差报》停刊
第九节 《中国差报》的影响和历史地位
第四章 美国在华新闻传播活动的初步发展——美国来华新教传教士与《中国丛报》
**节 美国来华**位新教传教士裨治文来华
第二节 裨治文创办《中国丛报》
第三节 《中国丛报》概况
一、《中国丛报》的创刊宗旨和编辑方针
二、栏目编排和变化
三、卫三畏和《中国丛报》印刷出版
四、经营、发行和读者
第四节 《中国丛报》传播主体分析
一、《中国丛报》主编
二、稿源和编辑工作
三、撰稿人
第五节 《中国丛报》内容分析
第六节 《中国丛报》停刊
第七节 《中国丛报》的历史地位
第五章 美国在华新闻传播活动的扩张
**节 美国在华新闻传播活动扩张的历史背景和概况
一、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加剧和中美关系的新变化
二、基督教新教势力在华的大举扩张和清政府的基督教政策
三、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和美国在华新闻传播活动的扩张概况
第二节 美国在华新闻传播活动在宁波的兴起
一、宁波开埠和新教传教士在宁波的早期传教活动
二、《中外新报》的创办
三、《中外新报》概况
四、《中外新报》停刊
五、《中外新报》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 美国在华新闻传播活动向福州扩展
一、鸦片战争后福州开埠和基督教新教的发展
二、美国在华新闻传播活动在福州的兴起概况
第四节 美国在华新闻传播活动在广州的复兴
第五节 美国在华新闻传播活动在汉口的兴起
第六节 美国在华新闻传播活动在上海的兴起
一、上海成为西方在华事业的中心和美国在沪新闻传播活动概况
二、林乐知与《中国教会新报》
第七节 美国在华新闻传播活动在北京的兴起
一、外国势力进驻北京
二、“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创办《中西闻见录》
三、丁韪良主编《中西闻见录》
四、《中西闻见录》宗旨和内容
五、《中西闻见录》的影响和地位
第六章 美国在华早期新闻传播史的整体分析
**节 美国在华新闻传播活动兴起的历史特点
一、美国在华新闻传播活动全面兴起的标志
二、美国在华新闻传播活动兴起的历史特点
第二节 美国在华早期新闻传播史的历史特点和历史地位
第三节 美国在华新闻传播活动兴起的历史影响
一、突破中国办报禁区,推动中国新闻传播的近代化进程
二、影响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加深中国社会的殖民化程度
三、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推动西学东渐的进程
参考文献
后记
邓绍根,江西石城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博士,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后,中国新闻史学会副秘书长和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外新闻传播史论研究和教学工作:出版学术著作3部;先后在《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出版发行研究》、《当代传播》、《新闻记者》、《中国记者》、《新闻与写作》等新闻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教育部社科课题6项,参与教育部重大课题2项:先后获得多项科研奖励。
永恒的图书馆-坚忍与刚毅之二 本书特色 责编推荐:一部国外图书馆的发展史,及其在数字时代面临的种种艰难挑战,令我们?思。西方书话大师尼古拉斯?巴斯贝恩的书话精品...
《知识英雄》内容简介:本书是第一部全景式地记录中国IT行业兴衰成败的书,为中国最有朝气的信息产业发展指明道路,具有极强的可读
罗伯特·诺齐克(Robert Nozick,1938-2002) 二十世纪最广为人知、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之一,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因1974年出版第一本著作《无政府...
作品目录导论 第一部分 什叶派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 第一章 现代伊朗国家的建立 第一节 现代国家之肇始 第二节 礼萨汗与现代伊朗
湘西苗族调查报告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湘西苗族文化的展示,通过实地摄影、图画素描、民间文物的搜集等,再现了当时湘西苗族社会文化的真实图景。湘西苗族调查报告 目录...
方广锠,1948年生于上海,哲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先后在新疆沙湾县乌拉乌苏乡、新疆塔城地区师范学校、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
传播学教程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传播学,全书共四篇十五章,有很强的知识性,科学地阐述了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传播学的实质、人类...
媒介与权势:谁掌管美国(上下卷) 本书特色 著名记者哈柏斯塔姆以七年的时间来观察记录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时代周刊》、《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
现代性的中国面孔-李欧梵 季进对谈录 本书特色 《现代性的中国面孔(李欧梵季进对谈录)》是著名思想家、学者李欧梵与季进先生的对话录。本书就“都市文化的现代性”“...
《生命简史》内容简介:35亿年生命之旅,浓缩在短短的15天! 第一天:一个万籁俱寂的地球,毫无生命迹象 第二天:板块移动、陨石撞
大国与小民: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范儿 本书特色 《大国与小民》这本活生生的中国百姓全书,客观犀利描述了*真实的中国筋骨与血肉,《大国与小民》影响了整整两代西方人看中...
操控力:an investigation of political power 本书特色 ◆零距离解密默多克的政治掌控力。从平民到大亨,默多克做了什么,没有做什...
两性社会学: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之比较 内容简介 这本书很简略地尝试着讨论的问题,或者对于近代的中国社会有些兴趣。家,特别是宗教一方面,曾是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的强...
《正念教养》内容简介:这本书诞生在咨询室的沙发上,围绕着5个深受亲子关系困扰的家庭展开。两位作者开创性地采用元认知思维养育法
大国精神系列丛书:英国精神 本书特色 《英国精神》是小故事,大精神,用故事解读英国;为大众解惑的英国镜像让国人自省的大国素描;大国崛起的谜底是什么?首在精神耳。...
叶贵良,1962年生,浙江省庆元县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99—2005年师从张涌泉教授,获硕士、博士学位,曾获浙江大学“竺可桢奖学金”等荣誉。现任浙江...
《庚子“安心”行动》内容简介:该作品采取学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心理科技成果的开发和应用为主线,以心理现象、心理防
韦伯作品集VIII-宗教社会学 内容简介 宗教展现了人性的一个基本的和永久的面向,而宗教社会学则试图解释人们身边这一现实存在。宗教社会学中,韦伯的研究举足轻重,...
《四库全书》提要稿专存-(全五册)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前身)2006年1版1印★ 本书是目前所搜集到的《四库全书》提要稿的汇...
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 本书特色 本书刚刚荣获2005度“美国亚洲学会列文图书奖”。作者2000年出版的另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