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开平装,福建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
★ 本书是一部专门探讨、论述庄子学说发展历史的著作,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庄学史研究”的*终成果
★ 通过本书可以获得对庄学的重新认识,如庄学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的作用,庄学对道教重玄学的意义,庄学与宋明理学的关系等等,这些过去模糊不清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探讨,从而较为清楚地显示出了庄学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独特地位
《中国庄学史》分为庄子其人其书及其思想、秦汉时期的庄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庄学、隋唐时期的庄学、宋元时期的庄学、明清时期的庄学等几个大的部分,用点面结合的立体式结构对中国庄学的发展加以叙述和分析。
1.庄子其人其书及其思想。作为庄学发展的基石,《中国庄学史》首先对庄子其人其书及其思想进行了系统的考论。关于庄子的故里,学术界存在较大的争论,《庄学史》认为将其确定在今安徽蒙城,理由更为充分。其书则经历了一个从古本到今本的演变过程,古本《庄子》五十二篇为刘向选定的可能性很大,此本曾流传到魏晋南北朝,后为郭象删定的三十三篇本所代替。隋唐及以后的庄学史,主要是以郭象本为基础而展开的。庄子阐述了一种完整的以人为本位、以社会为归宿的思想,其要点在于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所说的精神自由、万物齐平、顺乎自然,这是庄子思想的三个基本支点。掌握了这三点,就可进而讨论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和应帝王的问题。而这四者又可以说是庄子思想的目的:处世的修养,人性的德充,社会的宗师,帝王的责任。
2.秦汉时期的庄学。秦汉时期,思想学术得以重新整合,秦代"以法为教",汉初黄老新道家为主,西汉中叶以后儒学逐渐占据了支配地位。从庄学发展来看,这一时期是"庄子影响的潜行期"。《吕氏春秋》多引《庄子》,并对其思想加以强化;《淮南子》"考验乎老、庄之术",其中《齐俗》、《人间》、《俶真》、《道应》诸篇发挥庄子的思想颇为明显。《庄子》对儒学也有渗透,如其中的天人"相类"、"相通"思想、气的思想,都对汉代儒学的代表人物董仲舒有所影响,庄子与汉代经学的关系亦相当密切。因此,虽说秦汉时期是"潜行的庄子",但两汉特别是东汉时期,《庄子》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比较广泛地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庄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玄风激荡,名士风流,《庄子》成为"三玄"之一,读庄成风,注庄成学,庄学得以勃兴。当时无论是玄学重要人物的思想和学说,或者玄学的一些主要论题,往往通过注解《庄子》而得以阐发,可以说,此一时期人们对《庄子》的运用和发挥超过了《老子》。阮籍、向秀、郭象等人的庄学思想可为代表,特别是郭象《庄子注》,不仅裁定《庄子》为三十三篇,而且借注庄发挥他的玄学思想,既阐发了"独化于玄冥"的哲学本体论,亦论定"名教即自然",玄学在他那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一时期佛学亦与《庄子》发生了密切的关联,无论其"格义"之法,还是般若学,都有借助《庄子》之处。《庄子》思想丰富了般若学,般若学也对庄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4.隋唐时期的庄学。隋唐时期,在儒、道、释三教鼎立的背景下,庄学继续发展。由于李唐王朝推崇老子与道教,道教教义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重要的创发,其具体表现则是重玄学的阐扬。重玄学的兴起,不但依靠于老学,而且借助于庄学,成玄英的《南华真经疏》即是代表。成氏将庄子之道释为"重玄之域,众妙之门",将道教哲学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除了对道教的影响以外,唐代庄学对文学的影响亦很大,李白的诗歌、韩、柳的散文,都可以从《庄子》那里寻到踪迹。此外,陆德明的《庄子音义》,音训《庄子》,别具一格。
5.宋元时期的庄学。宋元时期,思想学术转换创新,理学繁衍,庄学研究出现了一个高峰。该时期庄学作品的形式多种多样,除常见的"注解"以外,尚有"音训"、"集注"、"考订"、"辑佚"、"抄录"、"杂论"、"专论"、"点评",十分灵活。学者们注重阐发《庄子》的义理,一方面注意庄子本身的主要思想,但更为重要的一方面是注者对庄子思想加以创造性的发挥。如王雱以儒家的道德性命之学解庄,陈景元将《庄子》与道教的炼养方法联系起来,林希逸援理入庄、庄禅并用,禇伯秀把"性命双修"思想与《庄子》会通,等等,充分显示出了宋元庄学多姿多彩的时代风貌。
6.明清时期的庄学。明清时期,学风丕变,学术逐渐实证化,庄学发展到一个总结性阶段。该时期庄学成果众多,其特点有四:一、注意采用文学语言的言道方式,二、注意辨析庄子思想的源流,三、注重篇章真伪的考辨,四、字义考证的兴起。陆西星《南华真经副墨》欲合老庄与释氏于一家;释性通《南华发覆》以道德二字概括庄子内外篇之大旨;方以智《药地炮庄》诠以佛理,借汪洋恣肆之谈,以自摅己意;王夫之作《庄子解》、《庄子通》,以为"庄生之说,皆可因以通君子之道",故就庄子思想"因而通之",大大丰富了自己的思想学术体系,等等,明清庄学在总结中又有发展。
中国庄学史(上下)》的主要内容是:《庄子》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众所共知,但庄学的地位却尚未得到学术界的足够重视。通过《中国庄学史》的研究,我们可以获得对庄学的重新认识,如庄学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的作用,庄学对道教重玄学的意义,庄学与宋明理学的关系等等,这些过去模糊不清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探讨,从而较为清楚地显示出了庄学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独特地位。《中国庄学史》与《中国老学史》一样,也是一部开拓性的著作,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该著不仅为庄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对中国哲学史尤其是道家道教哲学的研究,亦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熊铁基,1933年4月生,湖南常德人,著名历史学家、道家道教文化研究专家。现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道家道教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56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1958年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班毕业。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攻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尤其致力于道家文化的研究。
刘固盛,汉族,1967年7月生,湖南涟源人,历史学博士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师从熊铁基先生和张岂之先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史,主要从事老庄学、道教教义与思想、宋明理学以及儒、道、释三教关系的研究。
桂岳书系之八-包鹭宾学术论著选 本书特色 包鹭宾先生学问渊博,在传统的经学、老庄哲学、古代文艺理论方面很有造诣。后期对西南□□□□的源流、历史、文化也颇有研究。...
百喻经注释 内容简介 乃集录有关善恶报应之譬喻故事丽成,以寓言形式,用一百个事例(今存九十八个)来说明佛教之基本教义。大部分故事系以一般民众为对象,亦有对外教徒...
西方科学主义思潮的历史轨迹-以科学统一为研究视角 内容简介 科学主义既是一种理智现象,又是一种社会和历史现象。作为哲学信条的科学主义和作为社会思潮的科学主义,在...
作为西方传统中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亚里士多德也是最难索解的一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一书的六位亚里士多德研究权威,抓住亚
子平粹言 本书特色 为了宏扬中国传统文化,也为了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笔者赵嘉宁将徐乐吾研究子平学说的代表著作《子平粹言》做了点校和白话释义工作,希望...
东西方文哲札记 内容简介 《东西方文哲札记》是王煜教授新近结集的一部重要著述,收入各类文稿凡二十六篇。主要内容包括文天祥研究六论,刘宗周对道佛的批判三十一段,读...
冒鹤亭京氏易三种 本书特色 《冒鹤亭京氏易三种》内容简介:民国期间历任北京政府财政部顾问,浙江瓯海(温州)、江苏镇江、淮安等关监督,农商部经济调查会会长,国民政...
道德经注释 本书特色 《道德经注释》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普及国学经典丛书,本套丛书编写组特设立读书有奖活动。欢迎您对本套丛书指出错误并提出修改建议。经编写组评选...
柏拉图《对话》七篇 内容简介 柏拉图(前247?前347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唯心论哲学家和思想家,是西方哲学史上**个使唯心论哲学体系化的人。他的著作和思想对...
哲学与权力的谈判 本书特色 《哲学与权力的谈判》为德勒兹的访谈录,主要介绍了法国现代的哲学理论,讨论了从《反俄狄浦斯》到《一千个平台》、电影、米歇尔·福柯等方面...
梁启超家书:1898-1928 本书特色 《梁启超家书(1898-1928典藏版)》收录了梁启超从1898年流亡日本时开始,至1928年底病危,三十年中写给妻子...
回归真实的存在:工船山哲学的阐释 本书特色 船山认为,“尽天地只是个诚,尽圣贤学问只是个思诚”。“诚”不仅仅是德性意义上的真诚、诚实,更为主要的是存在论意义上的...
晚明思潮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一九九四年曾由里仁书局徐秀荣兄刊印。岁月如矢,转瞬书亦售罄,因补续作数篇,改由学校发行,爰志感言数语曰:晚明,是个社会文化大变动的时...
易经新注-中英双语本 本书特色 本书卖点 开篇介绍易经基础知识,帮助初学者快速入门凝二十年心血精校底本,六十四卦注评深入浅出中外译者联合翻译,英文流畅简明易懂是...
希腊哲学史-第三卷-(修订本) 本书特色 《希腊哲学史》1-4卷,由著名哲学史家汪子嵩、范明生、陈村富、姚介厚等负责撰写、三代学人共同奋斗28载完成的皇皇巨著,...
拉姆·斯特罗(AvrumStroll,1921—)为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美国著名哲学家、知识论、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在
旋转与升腾-新经典主义文学的哲学视野对话-(全二册)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邓晓芒是著名哲学家,康德“三大批判”中译版的主要译者;残雪...
批评的希腊哲学史 内容简介 被西方和东方的列强强行拖进现代化以来,文明中国的变化真可谓“天翻地覆慨而慷”——山河如此,学术亦然。然而,新的中国收拾河山、重整乾坤...
马克思主义与人性 内容简介 该书是关于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人性”的专著,全书分为两个部分:**部分集中讨论人类生活中工作的哲学问题,这部分的大多数内容都是在19世...
本书在尼采的著作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尼采最重要的思想,既重新估价一切价值和权利意志与超人哲学,在本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