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伊斯兰教的兴起和发展、伊斯兰文化体系的形成及其基本情况、伊斯兰教的教派、当代国际伊斯兰复兴运动、伊斯兰教在中国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等。
王灵桂先生新近付梓的专著——《中国伊斯兰教史》,是他长期从事伊斯兰教研究,潜心钻研中东与阿拉伯问题的过程中,梳理常年的学术成果、提取思维精华、充实修改观点、推敲润色文字、完善章回布局后所成就的又一力作。全书约38万字的篇幅,勾勒出了中国伊斯兰教形成发展的完整概貌,堪称经纬古今、浓墨重笔,值得一读。该书对伊斯兰教的产生、兴起和演变,以及伊斯兰教进入中国生根发芽的历史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阐述。通读全书,仿佛触摸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根脉,在每一处充满哲理与感动的地点,用心思索、细心感悟,每每从中感受到一种悠久凝重的古韵,体会到一种深奥的哲学灵感。
《中国伊斯兰教史》全面介绍中国伊斯兰教发展史,伊斯兰教与伊斯兰文化在中国的融合、发展,足以论证,中国今日的和平发展并非孤立、偶然。其中,文明对话而非对抗,文明交融而非交恶,文明沟通而非冲突,海纳百川的东方文明构成了亚洲大趋势的文明背景。
我国元代杰出的大诗人萨都刺身为回回,他的诗常常反映出穆斯林的世界观,如七律《安分》诗:“心求安乐少思钱,无辱无荣本自然。——万事皆由天理顺,何愁衣禄不周全。”诗中表达的宠辱不惊、随遇而安、旷达自怡、知足者常乐、凡事顺乎天理、勿怨天尤人的思想感情,正与一般穆斯林“信前定”的操守相吻合。“东海西海,心同理同”,儒教文明开放包容和谐的本质,促使中国接受了许多来自异域的新知识、新文化。伊斯兰教步人华夏大地发展已逾千年。我国最早的木刻《古兰经》问世于清同治元年,汉译全文《古兰经》的出现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儒伊两大独立文明虽有差异,虽有矛盾,但还是成功地进行了交流、沟通,乃至相互理解、尊重,以及在价值观、荣辱观、人性观等方面的部分相互认同。正所谓,学而即教,教而即学,两者互资,互相尊重。抚今追昔,在中国西域这一伊斯兰教发展的源头,那么多的古国与古民族消失了。但伊斯兰文化则像葡萄、胡杨、红柳一样,扎根于土壤,汲取“岩韵”,普受阳光,与土著文化融合,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鲜活地融入现实生活,至今,已不是异质的外来文化,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成语日“万众一心”。“万众”即指56个民族的13亿人民。我国五十多个民族中,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有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东乡、塔吉克、乌兹别克、回族等民族。同样信仰伊斯兰教,但各民族的“出身”截然不同:天山南北的维、哈、柯等民族是先有民族而后皈依伊教;而回族则是由信仰伊教而逐渐形成。“一心”即指政治认同、国家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以及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要做到“一心”——增强中华民族内部凝聚力,离不开对伊斯兰文化的理解及尊重;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和谐稳定,离不开对伊斯兰教的深入研究。中国在国内充分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并通过宪法与法律加以保障。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保持和促进宗教和谐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
王灵桂,山东诸城人,高级记者、法学博士。出版了《一脉相传阿拉伯人》、《一脉相传犹太人》、《中东怪杰》、《天使与魔鬼共舞:一个中国记者的黑非洲札记》;执笔撰写了《国际关系史》第十一卷第七章;翻译了埃及作家伊哈桑·阿卜杜·古督斯的代表作《黑色的眼镜》和《处女与白发》;在《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世界知识》等报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
悟道与得道-正解《道德经》 本书特色 《悟道与得道(正解道德经)》由马吉海著,作者就是因为这种困惑才下定决心自己解说老子的。本书论述老子,首先要保证逻辑清晰,能...
犹太人的文明 本书特色 约占世界人口0.2%(约1400万)犹太人,却从1901~2004年间,贡献了167名诺贝尔奖获奖者(约占总数的22%),而且,在世界文...
忍经 本书特色 前人虽然总结了不少隐忍的成功例子,但是却还没有出现过专门编撰成书的,如果有的话,元人吴亮的《忍经》当属首创。吴亮自序落款为“大德十年丙午闰月朔”...
名家自选经典书系:乘物以游心 本书特色 实力派著名作家,阵容强大自选集奉献读者,佳作荟萃这是名家自选经典书系第三辑,且听王充闾先生如何“乘物以游心”,麦家先生妙...
海德格尔.艺术与政治 本书特色 本书是拉巴特关于海德格尔纳粹问题研究的代表作。海德格尔加入纳粹的行为,对西方二战后一代知识分子而言是难以释怀的重大事件和焦点话题...
印度佛教净土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汪志强编著的《印度佛教净土思想研究》是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之一,《印度佛教净土思想研究》较为全面地研究了印度佛教净土思想,...
存在与虚无-修订译本 本书特色 《存在与虚无(修订译本)》(作者萨特)一书是根据Gallimard书店法文1981年版翻译的。萨特在法国是一位比较特别的哲学家,...
呻吟语 内容简介 《呻吟语》,明朝文学家、思想家吕坤撰。吕坤自序云:“呻吟,病声也。呻吟语,病时疾痛语也。”《呻吟语》一书,正是吕坤对明代社会国家之弊病进行揭示...
图像学在1984年通过《美术译丛》引入中国,当时范景中先生约请几位学者翻译了潘诺夫斯基和贡布里希的几篇著名论文,后来在1990年
“食、色,性也”。性与人类生存繁衍的关系极为密切,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亦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部分。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性并非单
国际易学研究(第5辑) 目录 目录经传研究试论《周易》经传文化内涵之时代差異本世纪易学研究中的“经传分观”与“以传解经,《缪和》、《昭力》反映的思想、文化与时代...
易学普及读本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是介绍关于《易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历代易学家研究《易经》的突出成果。对六十四卦的哲学内涵、卦辞、卦象、爻象作出概括和分析...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本书特色《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先生的成名作,在本书中朱光潜针对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比如读书、活动、静处、社会运动、作文、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考指导书 本书特色 为使学生有效地利用该套丛书,充分理解和消化教材里丰富的内容,本着实用性的特点,编者按照新教材设置了相关栏目:“学习目...
缘满-在相爱的世界 本书特色 《缘满:在相爱的世界》花开见寂,雪落听禅。李连杰与他“无明”对答。林青霞见他袈裟飞!缘分让我们在一起相处、生活。置身在陌生的世界,...
为儒家鼓与呼 本书特色 姚中秋(秋风)从著名的自由主义学者演变成为当代大陆儒家的代表人物,在学界被当成中国思想变化的一个重要标本,也引起了公共媒体的关注。201...
庄子浅说 本书特色 陈鼓应是研究庄子的著名学者,《庄子浅说》一书是他研读《庄子》的心得。一向被视为深奥幽玄的《庄子》以及迷离传奇的庄子,在作者笔下有如拨云去雾,...
资治通鉴精编-纯美典藏版 本书特色 读完300余万字的鸿篇巨制,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既需要坚强的毅力,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因此司马光撰的、思履主编的《资治通鉴精编(...
莱布尼茨思想中的中国元素 本书特色 本书是“海外汉学研究丛书”之一,全书共分三个部分,主要从各个角度呈现了莱布尼茨对中国的关注及他思想中与中国相关的元素,具体内...
走进伦理学 本书特色 本书为“走进人文社科丛书”之一,以简洁、生动而不失学术原味的方式介绍了伦理学的基本知识。内容包括:价值论概览;道德的起源与目的;道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