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捷生将军是贺龙元帅的大女儿,1935年出生仅18天,就由父母背着去长征。沪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将她的这段经历编写成课文,称其为“走完长征的婴儿”。但是,还不止这些。1937年,当她还不足两岁,父亲贺龙率领八路军一二○师东渡黄河去抗日,托两位国民革命军前部下将她带回湘西抚养。此后的12年,父亲的两位前部下先后离世,、养母带着她隐姓埋名,孟母三迁,从湘西洪江陆续转移到乾州、保靖等地。懵懂中,有中共地下党在悄然关注她,爱护她,也有不明身份的人在暗中窥探她,跟随她。1947年,当她走进雅丽山,成为保靖省立八中的一名中学生时,才惊奇地发现,每当危机来临时帮她化险为夷的,却是一个神通广大,也曾是她父亲前部下的神秘人物。1949年冬天,正在沈阳担任区委书记的母亲蹇先任不顾一切地返回湘西寻找她,终于让她回到父亲贺龙身边。之后,她考上了北京大学,逐渐成为大学教师、记者、编辑和党史军史专家,并跻身于恢复授衔后的**批女将军行列。《父亲的雪山母亲的草地》是作为著名军旅作家的贺捷生将军在古稀之年,直面昏暗、严酷和惨淡的历史,顽强地追溯父亲贺龙、母亲蹇先任和自己童年散落的足迹,以优美而略带伤感、真实而接近雕刻的文字,为读者奉献的一部有别于惯常读本的元帅和女儿的生命史与心灵史。《父亲的雪山母亲的草地》中的部分篇章先行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十月》《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后,引起很大反响。作品执意寻觅的历史天空和精神原野,被文学评论家们赞赏为奇崛的如梦如歌的“红色意境”。
近几年,央视播出了《恰同学少年》、《潜伏》、《人间正道是沧桑》、《我们的法兰西岁月》等一批好作品。国家各出版社也出版了大量此类书籍。我认为,这些作品都是在更宽泛的意义上讨论理想话题的。这说明一个现象,我们的社会有一大批正直的艺术家、史学家、文学家已经发现了我们的社会存在信仰危机的问题,他们用先辈的光荣历史在拷问自己,也在拷问所有中国人。作者贺捷生以为,中国人的精神信仰是不能“死机”的,它应当不断地被激活。从这一点出发,他用了三年时间,苦心写作这本散文集《父亲的雪山母亲的草地(精)》,就是想以一个老人的绵薄之力,加入激活精神信仰的行列。
父亲的忠诚父亲贺龙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部书,一部博大精深的书。从我懂事那天起,我就用心灵去读他,用我沿着他的足迹孜孜不倦地跋涉和寻找去读他。而在我用几十年生命读懂的几个篇章里,南昌起义前后投向共产党怀抱,是他写下的*激动人心的一章,*耐人寻味的一章。如果给这个章节取个题目,我想,非“忠诚”二字莫属。在人们的印象中,留着两撇小胡子的父亲,身材伟岸,手里总是握着一只大烟斗,动如虎,静如松,是个无所畏惧而又敢于担当的人。他生于民风强悍的湘西,长于军阀混战的乱世,一旦给他一个机会或一片天地,他便会像苍鹰那般翱翔,像蛟龙那般翻飞。我查过民国时期的史料,1916年2月,当他带领血气方刚的十二个弟兄端了芭茅溪盐局,在故乡湘西桑植建立**支农民革命武装后,一时三湘震惊,朝野惶恐,当时的湖南省长曾继吾后来在《湖南各县风俗调查笔记》中写道:“桑植地处偏僻,昔年风俗淳朴,民性耿直,自民五(1916)军兴,匪风颇炽。贺龙以贩夫走卒,揭竿作乱,不数年荣绾军符,总领数千,身跻显要,名震乡帮……”父亲出身贫苦,小小年纪就凭着超人的胆识,出外赶马谋生,养家糊口,曾继吾说他是“贩夫走卒,揭竿作乱”,虽然口吻轻蔑,但与事实大体相符。问题是,在那个黑暗的年代。正是“贩夫走卒”这样的劳动人民才会被逼得走投无路,揭竿而起。在以后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队伍中,试问有几个不是这样的贩夫走卒?又有几个不被他们梦想推翻的统治阶级诬陷为“赤匪”?至于曾继吾说我父亲“不数年荣绾军符,总领数千,身跻显要,名震乡帮”,我倒要感谢他如实道来,为历史记录下了父亲在那个远去的年代,曾怎样的八面威风,怎样的叱咤风云。父亲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在南昌起义前的十几年,他追随孙中山,自告奋勇地站在讨袁护国和护法的旗帜下,东征西讨,屡建奇功。他几起几落拉起的人马,也在一次次成功与失败的磨砺中发展壮大。但是,穿着那身挂着乱七八糟零碎的旧式军服,他却心生烦忧,对狗咬狗般连年不断的军阀混战深恶痛绝,尤其不忍看到生灵涂炭,流离失所的老百姓啼饥号寒。1921年,四川南北两军形成对峙,父亲奉命率领一团人马人川作战。三年乱仗打下来,父亲虽从团长升任师长,但对孙中山利用旧时武装治理中国的做法产生了怀疑。许多年后,他用一生也没有改掉的湘西口音叹道:“我们在四川打了三年,真是神仙打仗,凡人遭殃,吃亏的还是四川老百姓。中国地方这么大,为什么这么穷,这么弱?就是给这帮军阀、官僚搞乱了。不打倒这些人,老百姓还能指望过好日子吗?可是困难哪,这么大一个烂摊子,哪个能够收拾?我们这几千人又能怎么样?我天天都在想这个问题。”……
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 本书特色见了太多糟糕的事情,反倒觉得一切都会好的。有了太多糟糕的情绪,反倒知道怎么应对这些。能接吻就不要说话,能拥抱就不要吵架,能行动就不要...
希腊诗人塞弗里斯以其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对希腊历史传统以及地中海大自然的尊崇和独到理解,构成了创作的灵感源泉,形成了独
江村故事 本书特色 费孝通先生如今已九十高龄,垂垂老矣,但仍然活跃于学术领域。自他初访江村至今,漫漫近七十年已如流水般逝去,然而这难忘岁月的一切,都“未尝往也”...
亲历军统-军统第一杀手回忆录-4 本书特色 ★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唯一货真价实的军统“元老”回忆录。 ★军统“元老”回忆录被禁30年后首次...
家庭书架(二)-朱自清散文经典全集 内容简介 朱自清的散文脉络清晰、结构缜密。他对声音、色彩的敏锐感知和精确的观察力,也使他总能巧妙地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千姿百态...
《唐诗地图》主要内容简介:20年后,李白60岁了,远放夜郎遇赦回归,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已是意兴阑珊之人,仍旧不辞辛劳来到宣城
楚辞导读-国学大讲堂 节选 近几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习、讨论和历史评估,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国学”成为流行语。所谓国学,一般...
作品目录学诗愚得读诗举例——在中国文学批评史师训班上的讲话古典诗歌描写与结构中的一与多论唐人边塞诗中地名的方位、距离及其
隔壁的张爱玲 本书特色 才女张爱玲的一生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堪称传奇;而隔壁的张爱玲,油盐酱醋,家长里短,充满烟火气。作者阿琪虽独居在喧嚣的都市,偶尔寂寞,但也...
巨鹿文库美丽的日子 本书特色 为加强作家队伍建设,推广与宣传优秀作家的作品,促进文学创作,繁荣与发展上海文学事业,上海市作家协会策划出版“巨鹿文库&...
师友杂忆 本书特色 《师友杂忆》是一本作者怀念已逝师友的小册子,由十篇文章组成。身为历史学家,作者在本书中缅怀的师友也都是史学界知名学者,包括翦伯赞、郑天挺、邓...
《双语译林:黑暗的心》内容简介:《黑暗的心》是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德代表作,围绕海员马洛讲述的他早年在非洲刚果河流域行船时
脱掉高跟鞋-我在新西兰打工旅行实现66个梦 本书特色 nimo就是那条勇往直前的小鱼,我就是nimo。从河南的农村杀到北京,一呆就是十一年:读书四年,失...
宋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文通版) 本书特色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收录宋、辽、金数百位词人的词作编成《宋词鉴赏辞典》。之后在此书基础上精选宋词三百余篇,...
槭树下的家 本书特色 这是席慕蓉的经典散文集,记录了作者对爱情、乡愁、人生、艺术等的感悟和思考。她的文字就像清澈的溪流、藩篱边的小花,轻灵、静谧、淡雅、剔透而又...
而已集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普通大众1.作者自编文集,再现初版原貌。 2.适合各年龄层段的读者阅读、收藏,体现了经典图书的加成价值。 3.对社会事件和文明进程...
元明清诗三百首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元好问、耶律楚材、郝经、陈孚、戴表元、张以宁、刘基、袁凯、杨基等诗人的作品。元明清诗三百首 目录 卷一金元诗卷二元诗卷三明...
城市交响 本书特色 散文诗是两根和弦以上的双调性结合;它应拨动意象的和弦——交织、复沓、重叠、并列它可以表现时值、速度和生活节奏的急剧变衍,表现现代生活...
战争中的飞行员 本书特色 以一次特殊的自杀式的飞行任务展开叙述了作者在二战期间琐碎的回忆。主人公在黑夜中期待黎明,在炮火交织中陷入绝望又重新向往生机,*终在璀璨...
(巴黎丛书)存在之难 本书特色 1960年,让·科克托(1889—1963)自编自导自演了《俄耳甫斯的遗嘱》(le testament d’orphee)在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