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人生在世,注定是个体;你的喜悦,再亲的亲人也难完全分享;你的伤痛,再好的朋友也不可能体会得到。于是我们反过来更想向其他人靠近,明明知道亲身的经验是别人不能共享的,但还是希望那与人亲密的感觉可以消解一己的孤独。
现代社会学的奠基者之一、德国的西美尔(GeorgSimmel)曾经写过一篇很有趣的小文章《饮食的社会学》。他指出人之所以定时吃饭,是为了要和其他人同桌共食。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没有每天三餐的规律,不限定吃这三餐的时间,我们就很难和其他人一起吃饭了。而和他人共同分享食物,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一种非常有社会意义的行为。
?大概是因为我想证明自己的喜好有道理,希望他经过屡次重复的亲身体验,也终能发现油炸番薯饼果然好吃。这里头潜藏了一种非常自大的愿望,那就是希望把你所爱的人变成和你一样的人,和你有相同的偏好,有相同的口味。
说起来,德·拉·黑尼叶自己不是预料不到这情况的,早在第一册的《老饕年鉴》里头,他就断言大革命是个下半身颠覆了上半身的革命,物欲层面的感官享受代替了更高层次的细致感情,穷无止境的胃口则取缔了更上层楼的灵性追求。
著名灵长类学家珍·古道尔(JaneGoodall)曾经长年观察黑猩猩的生活,看看这些与人类基因最贴近的动物怎样建立它们的家庭和社会。她发现即使是这么像人的动物也不大轻易接受共食的行为。有时候一对母女同时看到一棵果树,做女儿的就必须让母亲先上;如果它敢造次,老妈就会毫不客气地打退它。如果女儿真想分上一杯羹,就要做出乞求的可怜状,才能从老妈的身边取走一点比较瘦弱干枯的果实。
再简单点说,年夜饭就是一个认知自己身份的仪式;吃过这一顿,我们才能在新的一年做好父母或子女的本分。
然而,在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喜欢分享。
了狄德罗
先描述后评论的体式也成了日后艺评常见的习惯
,狄德罗之所以是最早的艺评人之一,并不在于他有开天辟地的创见,而在于这么多条件乃至于机制的存在
绍葛立莫·德·拉·黑尼叶(AlexandreBalthazarLaurentGrimoddelaReynière),历史上第一位餐厅评论的作者。他的《老饕年鉴》(Almanachdesgourmands)可能是史上第一部餐厅“指南”。他比更多人认识的萨瓦兰(JeanAnthelmeBrillat-Savarin,《味觉生理学》的作者)还要年长,
“切莫用刀切分面包。佐餐的面包该当自己以手掰开,这才是恰当的礼貌”,时至今日,这句话仍被viii今人
好听点讲,这叫做自觉反省;说难听点,这是不专心干活。一个人在骑自行车的时候要是太过自觉,心里老是想着双腿发力如何带动齿轮运转的力学问题,他多半会摔得很惨。同样,做了十年的电视节目,我至今不肯随便对着镜头说“亲爱的观众朋友”;因为我老是认为我自己根本不认识那些观众,又怎能当他们是亲爱的朋友;难怪大家一直嫌我是个不入流的主持人,不够亲切不接地气(我又忍不住要想:你在荧光屏上看见的“亲切”,到底是种怎么样的“亲切”呢?)。就算吃饭,我有时也会想得太多,结果想到最后连饭都没吃好。以下你可能要看到的这一大堆杂碎,其实就是历年以来我想得过多吃得过坏的产物。
今天的气氛十分古怪,一方面大家不信任专家,喜欢笑骂他们是“砖家”;另一方面大家又爱批评某些人言谈跨界,不是专家却对人家的专业说三道四。究竟我们是真不相信专业门墙的地基,还是打从心底尊重专家的界限呢?在这种状况底下,包括这堆饮食文字在内,我一切书写莫不皆属“伪专家”的妄言,很值得批判。
很明显,人的这种独特进食模式不是来自动物的本能,而是一种因应环境后天养成的习惯。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西美尔认为就是为了让大家有饭聚的机会,人类才会慢慢发展出每日三餐,而三餐各有定时的常规。尤其是繁复的现代社会,这套规律更使得大家可以在各自忙碌的日常劳务之中找出空当,过自己该过的社会生活。自从西美尔之后,很多学者进一步研究共食习性在人类历史上起到的作用,最妙的大概就是发现了民主政治与吃饭的关系了。大家都知道古希腊是民主的发源地,原来古希腊的公民观念和宰牛祭献的仪式有关,成年男子要在这个仪式之后才算是被人承认的公民,拥有公民该有的各项权利和义务,例如投票权与出任公职的责任。这个宰牛仪式的重点还不是杀牛祭神,而是大家共同分享牛肉。分牛肉是件很需要技巧的动作,主事者必须按人头平
,于我们而言,也是一种重复确定社会地位与权力高下的仪式,只不过我们的方式看起来比较文明比较有礼貌。
只不过“分享”是个被我们过度使用而泛滥至苍白虚无的一个词,所以今天我们已经不太能够体会它的意义了。情形就和我最厌恶的“真情对话”一样。不知打何时开始,所有的高官所有的大人物与普通百姓青年学子的会面都叫做“真情对话”,仿佛不加“真情”二字,这个对话就很虚伪似的。久而久之,一切的“真情对话”其实都成了虚伪的训话。“分享”亦如是,官员把网页上人人看得见的资料重复说一遍,居然也好意思叫“和大家分享一下”了。
Mannerbund
大伙定期挤在一家小酒馆互相碰杯,高声谈笑。所有平常不能公开发表的想法都能在此借酒意肆无忌惮地喷发,所有的不满都可以在觥筹交错间彻底宣泄。于是这批啤酒青年就可以大骂犹太银行家如何贪图暴利;哀叹自己好歹是个纯正雅利安人,怎堪外来人种的压迫。听说这些啤酒小社团就是后来纳粹党的基本支持者,他们都迷醉于集体的力量,愿意为了大我而放弃小我。
经济学教科书告诉我们,可消耗的物品有两大类:一类是私人的(privategoods),另一类是公共的(publicgoods)。
一起吃饭,因此是一种社会仪式,一种确定社会关系和认识自己身份地位的仪式。
所以最后晚餐是最终极的同桌共食。对于信徒来讲,他们做到了其他人都做不到的事,那就是每个人口中的东西竟然是完全相同的。如果同桌吃饭是为了打破自身的孤立,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那么最后晚餐就是要使得基督徒达到一种不可思议的团结,因为他们不只共桌,而且是真正地“共食”。
经济学家赫希曼(AlbertO.Hirschman)曾想借着人类同桌共食的习性打破这个二分法。他认为饮食满足的绝对不仅止于个体,它还能够带来集体的效益,例如一齐吃饭培养出来的情谊与团结。然而,一家人除夕吃年夜饭固然是强化了亲情,但就算我们吃的是同一碟菜,却始终不能抹杀一个事实,那就是我放进嘴的那块猪肉到底不是你吃的那一块,我吃了一条青菜就意味着你只能吃另一条了。即使我十分恶心地把咬了半天的肉吐出来交给你,而你又非常甜蜜温馨地把它接过去吃了,我俩吃的仍然不是“同一块肉”。因为那块肉到了你口中的时候已经不是我当初吃的那个状态了。
“领圣餐”
如果说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鸦片,那么酒精便是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意志大麻了;除了叫你舒服,它没有任何好处。
凡干一事,我总是习惯后退一步,想想自己到底在做什么,然后再稍稍追溯一下这件事的源流,看看它和周遭环境的关系。
我们常听人说,重要的不是吃什么,也不是在哪里吃,更不是花多少钱去吃,而是和谁在一起。
分享,本是最神秘的一种状态
比如说和其他人一起吃饭喝酒,就是这么一种融入大我消解小我的办法。
弗洛伊德有一个很出名的说法,他认为小孩子之所以玩屎玩尿,是因为他们不把这些东西当成外物,反而觉得它们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肢体器官的延伸,因为它们都是自己拉出来的。这就是所谓“肛门期”的特征了。而一个人的真正成熟,其标志就是他开始嫌弃粪便,觉得它们是有异于己的外物。这时候,他对自己的身体才有了完整而确切的把握。
我们的生,靠的原是无数生灵的死。
这些猎人清楚知道自己吃的是生物,而且还知道生命的美好,以及其中无可避免的残酷。
定价艺术的本质就是要把一毛不拔的龚如心和一掷万金的刘銮雄区分出来的诀窍,就是要同时能赚到斤斤计较的孤寒客与不拘小节的大豪客的钱的方法。所以一家成功的咖啡店必须在几种简单的材料上尽量变化出最多的商品款式。这样才能把一群无名的顾客区分成不同的人,逐个在他们的口袋里掏出他们愿意付出的钞票。
把穷人看成懒人,这真是千古不变的偏见,从两百年前的爱尔兰到今天的香港,自己日子过得好的人总是相信这种令自己心安的说法。比较意外的是薯仔这么乖的植物也无辜地卷入了人的罪恶。
我们过的是什么生活,我们是什么人,不用看我们买了什么,而要看我们丢了什么。
所谓节庆,就是买一大堆吃不完或许干脆不吃的食物。说得再白一点,过年就是浪费。
《博尔赫斯:最后的访谈》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博尔赫斯在哈佛大学任职期间与理查德·伯金所作的著名访谈,他曾说,"理查德·伯金让
元杂剧观止 本书特色 《中华传统文化观止丛书》是学林出版社于1995年12月出版的一套大型选本,包括《中华古诗观止》《中华古文观止》《中华古词观止》《中华古曲观...
音乐短章:纪伯伦经典散文选 本书特色 你是*早从东方吹来的风暴,横扫了西方,但它带给我们海岸的全是鲜花。——西奥多·罗斯福真理在此,用黎巴嫩式的美、音乐和理想主...
山月记 本书特色 日本文学史上的天才作家 小芥川龙之介——中岛敦独家重释中国古典经典 唐传奇、史记、论语、西游记的日式演绎 日本文学史上的李陵、孔子、子路、孙悟...
中国现代文学百家靳以·代表作圣型 本书特色 “五四”以来,中国文学潮流急变,白话叙事替代文言咏叹,社会文化批判与精神生活重建由自发步入自觉,蔚为一股启蒙新风。然...
《了无痕:报人读史礼记五集》内容简介:《了无痕:报人读史札记五集》为田东江“报人读史札记系列”第五本,延续了前几集的风格。
《读书》十年(钤印版 全5册) 本书特色 ★ 《读书》创刊于1979年,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化界占有位置,是中国三十年来思想文化变迁的见证者。创刊伊始就发出...
世界盛会-21世纪中国纪实文学大系-2010卷 本书特色 2010年重要事件与人物: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上海浦东开发20年后又站到了一个新起点;青海玉树县发生7...
张晓风散文精选:母亲的羽衣 本书特色 张晓风暖心之作,以温柔心感受人生的万般有情。在茫茫人海中,漫漫人生路,ZUI珍贵的莫过于在心灵深处感动你我的亲情、爱情、友...
浮士德 本书特色 一、朱永新主编倾情推荐,邀请优秀译者进行经典重译,让经典名著以不同的风貌呈现。 二、用“阅读引擎”介绍每本书的文学地位、历史影响、作者的生活背...
国学解读丛书:古诗英华解读 内容简介 书籍,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幼学蒙读,在历经千年之后依然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其意义便在于此。...
中国当代诗选(上下)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迄今以来出版的跨年代*长的一部当代诗歌。选收了建国以来我国一百五十多位优秀士人创作的六百余篇诗作。这些作品都是编者作了...
诸葛亮全集 内容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东汉末琅邪阳都人。早年隐居邓县隆中。志存高远,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207年),刘...
广岛·冲绳札记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大江健三郎的《广岛札记》(1964)和《冲绳札记》(1970),汇集了作家六十年代初数访广岛的所见、所思和对冲绳历史性的思考...
生与死的故事 本书特色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西班牙国宝级作家,胡安·拉蒙·希梅内斯的经典作品《生与死的故事》,首度与中国大陆读者见面。 精湛的文字,...
大题小作 本书特色 由韩少功近期已发于报刊杂志的随笔和尚未发表的随笔集结。一部论及哲学、文学、思想及社会生活内容的思想性随笔,或对话录,是韩少功近期的思想、文学...
施蜇存全集:第七卷:北山楼词话 本书特色 施蛰存先生是中国当代文学界的大师,他一生的学术成就,涵盖甚广,举凡古典文学研究、文艺思潮的与现代文学、翻译,乃至金石碑...
《人间词话》内容简介:本书是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代表作,以传统词话的形式,融合西方哲学、文学和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学进行
幸毋相忘:那些尘封的信物 本书特色 从红颜到白发就在指顾之间,人生须臾间轧过的辙痕,一如雪泥鸿爪,瞬息湮灭,心底却埋着一块*温柔的地方,恋恋阡陌红尘,写满儿女情...
《卡通IP时代——品牌卡通形象设计揭秘》内容简介:大IP时代就要来临了,但到底什么是设计行业的大IP?本书就IP设计进行了全方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