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人生在世,注定是个体;你的喜悦,再亲的亲人也难完全分享;你的伤痛,再好的朋友也不可能体会得到。于是我们反过来更想向其他人靠近,明明知道亲身的经验是别人不能共享的,但还是希望那与人亲密的感觉可以消解一己的孤独。
现代社会学的奠基者之一、德国的西美尔(GeorgSimmel)曾经写过一篇很有趣的小文章《饮食的社会学》。他指出人之所以定时吃饭,是为了要和其他人同桌共食。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没有每天三餐的规律,不限定吃这三餐的时间,我们就很难和其他人一起吃饭了。而和他人共同分享食物,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一种非常有社会意义的行为。
?大概是因为我想证明自己的喜好有道理,希望他经过屡次重复的亲身体验,也终能发现油炸番薯饼果然好吃。这里头潜藏了一种非常自大的愿望,那就是希望把你所爱的人变成和你一样的人,和你有相同的偏好,有相同的口味。
说起来,德·拉·黑尼叶自己不是预料不到这情况的,早在第一册的《老饕年鉴》里头,他就断言大革命是个下半身颠覆了上半身的革命,物欲层面的感官享受代替了更高层次的细致感情,穷无止境的胃口则取缔了更上层楼的灵性追求。
著名灵长类学家珍·古道尔(JaneGoodall)曾经长年观察黑猩猩的生活,看看这些与人类基因最贴近的动物怎样建立它们的家庭和社会。她发现即使是这么像人的动物也不大轻易接受共食的行为。有时候一对母女同时看到一棵果树,做女儿的就必须让母亲先上;如果它敢造次,老妈就会毫不客气地打退它。如果女儿真想分上一杯羹,就要做出乞求的可怜状,才能从老妈的身边取走一点比较瘦弱干枯的果实。
再简单点说,年夜饭就是一个认知自己身份的仪式;吃过这一顿,我们才能在新的一年做好父母或子女的本分。
然而,在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喜欢分享。
了狄德罗
先描述后评论的体式也成了日后艺评常见的习惯
,狄德罗之所以是最早的艺评人之一,并不在于他有开天辟地的创见,而在于这么多条件乃至于机制的存在
绍葛立莫·德·拉·黑尼叶(AlexandreBalthazarLaurentGrimoddelaReynière),历史上第一位餐厅评论的作者。他的《老饕年鉴》(Almanachdesgourmands)可能是史上第一部餐厅“指南”。他比更多人认识的萨瓦兰(JeanAnthelmeBrillat-Savarin,《味觉生理学》的作者)还要年长,
“切莫用刀切分面包。佐餐的面包该当自己以手掰开,这才是恰当的礼貌”,时至今日,这句话仍被viii今人
好听点讲,这叫做自觉反省;说难听点,这是不专心干活。一个人在骑自行车的时候要是太过自觉,心里老是想着双腿发力如何带动齿轮运转的力学问题,他多半会摔得很惨。同样,做了十年的电视节目,我至今不肯随便对着镜头说“亲爱的观众朋友”;因为我老是认为我自己根本不认识那些观众,又怎能当他们是亲爱的朋友;难怪大家一直嫌我是个不入流的主持人,不够亲切不接地气(我又忍不住要想:你在荧光屏上看见的“亲切”,到底是种怎么样的“亲切”呢?)。就算吃饭,我有时也会想得太多,结果想到最后连饭都没吃好。以下你可能要看到的这一大堆杂碎,其实就是历年以来我想得过多吃得过坏的产物。
今天的气氛十分古怪,一方面大家不信任专家,喜欢笑骂他们是“砖家”;另一方面大家又爱批评某些人言谈跨界,不是专家却对人家的专业说三道四。究竟我们是真不相信专业门墙的地基,还是打从心底尊重专家的界限呢?在这种状况底下,包括这堆饮食文字在内,我一切书写莫不皆属“伪专家”的妄言,很值得批判。
很明显,人的这种独特进食模式不是来自动物的本能,而是一种因应环境后天养成的习惯。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西美尔认为就是为了让大家有饭聚的机会,人类才会慢慢发展出每日三餐,而三餐各有定时的常规。尤其是繁复的现代社会,这套规律更使得大家可以在各自忙碌的日常劳务之中找出空当,过自己该过的社会生活。自从西美尔之后,很多学者进一步研究共食习性在人类历史上起到的作用,最妙的大概就是发现了民主政治与吃饭的关系了。大家都知道古希腊是民主的发源地,原来古希腊的公民观念和宰牛祭献的仪式有关,成年男子要在这个仪式之后才算是被人承认的公民,拥有公民该有的各项权利和义务,例如投票权与出任公职的责任。这个宰牛仪式的重点还不是杀牛祭神,而是大家共同分享牛肉。分牛肉是件很需要技巧的动作,主事者必须按人头平
,于我们而言,也是一种重复确定社会地位与权力高下的仪式,只不过我们的方式看起来比较文明比较有礼貌。
只不过“分享”是个被我们过度使用而泛滥至苍白虚无的一个词,所以今天我们已经不太能够体会它的意义了。情形就和我最厌恶的“真情对话”一样。不知打何时开始,所有的高官所有的大人物与普通百姓青年学子的会面都叫做“真情对话”,仿佛不加“真情”二字,这个对话就很虚伪似的。久而久之,一切的“真情对话”其实都成了虚伪的训话。“分享”亦如是,官员把网页上人人看得见的资料重复说一遍,居然也好意思叫“和大家分享一下”了。
Mannerbund
大伙定期挤在一家小酒馆互相碰杯,高声谈笑。所有平常不能公开发表的想法都能在此借酒意肆无忌惮地喷发,所有的不满都可以在觥筹交错间彻底宣泄。于是这批啤酒青年就可以大骂犹太银行家如何贪图暴利;哀叹自己好歹是个纯正雅利安人,怎堪外来人种的压迫。听说这些啤酒小社团就是后来纳粹党的基本支持者,他们都迷醉于集体的力量,愿意为了大我而放弃小我。
经济学教科书告诉我们,可消耗的物品有两大类:一类是私人的(privategoods),另一类是公共的(publicgoods)。
一起吃饭,因此是一种社会仪式,一种确定社会关系和认识自己身份地位的仪式。
所以最后晚餐是最终极的同桌共食。对于信徒来讲,他们做到了其他人都做不到的事,那就是每个人口中的东西竟然是完全相同的。如果同桌吃饭是为了打破自身的孤立,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那么最后晚餐就是要使得基督徒达到一种不可思议的团结,因为他们不只共桌,而且是真正地“共食”。
经济学家赫希曼(AlbertO.Hirschman)曾想借着人类同桌共食的习性打破这个二分法。他认为饮食满足的绝对不仅止于个体,它还能够带来集体的效益,例如一齐吃饭培养出来的情谊与团结。然而,一家人除夕吃年夜饭固然是强化了亲情,但就算我们吃的是同一碟菜,却始终不能抹杀一个事实,那就是我放进嘴的那块猪肉到底不是你吃的那一块,我吃了一条青菜就意味着你只能吃另一条了。即使我十分恶心地把咬了半天的肉吐出来交给你,而你又非常甜蜜温馨地把它接过去吃了,我俩吃的仍然不是“同一块肉”。因为那块肉到了你口中的时候已经不是我当初吃的那个状态了。
“领圣餐”
如果说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鸦片,那么酒精便是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意志大麻了;除了叫你舒服,它没有任何好处。
凡干一事,我总是习惯后退一步,想想自己到底在做什么,然后再稍稍追溯一下这件事的源流,看看它和周遭环境的关系。
我们常听人说,重要的不是吃什么,也不是在哪里吃,更不是花多少钱去吃,而是和谁在一起。
分享,本是最神秘的一种状态
比如说和其他人一起吃饭喝酒,就是这么一种融入大我消解小我的办法。
弗洛伊德有一个很出名的说法,他认为小孩子之所以玩屎玩尿,是因为他们不把这些东西当成外物,反而觉得它们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肢体器官的延伸,因为它们都是自己拉出来的。这就是所谓“肛门期”的特征了。而一个人的真正成熟,其标志就是他开始嫌弃粪便,觉得它们是有异于己的外物。这时候,他对自己的身体才有了完整而确切的把握。
我们的生,靠的原是无数生灵的死。
这些猎人清楚知道自己吃的是生物,而且还知道生命的美好,以及其中无可避免的残酷。
定价艺术的本质就是要把一毛不拔的龚如心和一掷万金的刘銮雄区分出来的诀窍,就是要同时能赚到斤斤计较的孤寒客与不拘小节的大豪客的钱的方法。所以一家成功的咖啡店必须在几种简单的材料上尽量变化出最多的商品款式。这样才能把一群无名的顾客区分成不同的人,逐个在他们的口袋里掏出他们愿意付出的钞票。
把穷人看成懒人,这真是千古不变的偏见,从两百年前的爱尔兰到今天的香港,自己日子过得好的人总是相信这种令自己心安的说法。比较意外的是薯仔这么乖的植物也无辜地卷入了人的罪恶。
我们过的是什么生活,我们是什么人,不用看我们买了什么,而要看我们丢了什么。
所谓节庆,就是买一大堆吃不完或许干脆不吃的食物。说得再白一点,过年就是浪费。
浅草—沉钟社作品选 本书特色 “浅草—沉钟社”的创作,距今天已经显得很遥远了。鲁迅当年对这个社团的评价是:“将真和美歌唱给寂寞的人们”。他们是中国新文学...
傅雷译莫罗阿名作集 本书特色 傅雷以其严谨的作风,广博的学识,穷毕生之精力,为文艺界读书界提供了十几部世界名著,繁荣我国的社会主义文艺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傅译以传...
鲁迅全集(十四卷) 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
非日记:2002年前后的书情书色(上、下卷) 本书特色 《非日记--2002年前后的书情书色》,胡洪侠著,本书记录的内容大多与书有关,读书、买书、写书的趣事跃然...
明代文论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明代文学理论的选集。入选的作家,范围力求宽泛,各家入选的篇章,也尽量选取*能代 表他们的理论主张和有价值的代表作,以求能较清楚地反映...
现代文学名家名篇 周作人散文名篇 本书特色 周作人一生在创作上*主要的成就是散文小品的创作。新文学运动初期,周作人同鲁迅、谢冰心、朱自清等人一起,以辛勤的劳动,...
此时众生/蒋勋 本书特色 蒋勋至美生活周记,横亘二十四节气,用画笔般的文笔,重现晨昏光影、花香叶色、林风潮响、虫鸣蛙声,带你体会四季流转,感受生命之美 全新升...
苏局仙联语选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苏局仙先生创作的对联作品两千余副。苏局仙先生为我国著名书法家,从事教育近半世纪,有“上海**老人”之称。这些对联记录了上海尤其是...
说汉赋 内容简介 汉赋是有汉一代文学的代表,是了解汉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佳途径,本书介绍的主要是汉赋这种文体在汉代发展演变的基本情况,编者力图想透过此一...
落叶-(全两册) 本书特色罗扎诺夫被人称为疯人、怪人、狂人,他的随想录《落叶》是一个混沌的文本,里面有诗,有哲学,有故事,有日记,也有文学批评。他在书写自己的思...
零距离-李响与米卢的心灵对话 本书特色 李响,米卢的红粉知己与知心爱人,中国著名体育女记者,她向我们真情袒露着一个有血有肉的米卢,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他的辛酸、...
编辑推荐武康大楼是上海的一座地标性百年建筑,具有浓厚的历史价值和强烈的艺术气息。本书由著名作家陈丹燕、陈保平等采访武康大楼里的居民,由居民们讲述这座大楼的历史。...
《韩愈诗选》内容简介:韩愈是继李白、杜甫之后的唐代又一重要诗人。韩愈诗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狠、重、奇、险”的艺术境界;一
世界华人文库第三辑:海外星星数不清.陈瑞琳文学评论选 本书特色 《海外星星数不清:陈瑞琳文学评论选》是陈瑞琳对海外华文创作的文学评论集。出国以后,陈瑞琳在自己的...
◆与《秘密》先后出版,冷酷版的黑色《秘密》,那些人要隐瞒的不是秘密,而是罪恶。◆创作于东野圭吾个人风格和创作能力日臻成熟期,扎实拓展个人风格的重要作品。◆怀疑与...
王统照代表作:山雨 本书特色 文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根脉,它深植于民间,普及方能提升,华夏出版社寻访中国现代文学大师之优秀作品,以超廉之价格,成丛推出“中国现代文...
鲁迅小说集:孔乙已 本书特色 鲁迅著的《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
乙一,生于日本静冈,日本文坛新一代“恐怖小说精英”,日本评论家盛赞其为难得一见的天才。1996年以处女作《夏天、花火与我的尸体》拿下第6届JUMP小说·纪实小说...
《工业控制网络安全技术与实践》内容简介:随着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再工业化”风潮、“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推出,以
野菜清香 本书特色 野菜在农业生产成为维系人类生存的主要方式之前,一直是人类重要的营养来源,后来成为饥馑年代的备援物资,当下又成为有闲人猎奇尝鲜的目标对象。写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