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著名的作品《人类理解论》于1671年开始撰写,1690年得以出版,自首次出版到1700年已出版20个版本。在书中,洛克批评了宣称人生下来便带有内在思想的哲学理论,他主张人所经历过的感觉和经验才是形塑思想的主要来源。从哲学的继承性上看,洛克走的是弗兰西斯·培根和托马斯·霍布斯的路线,即知识起源于感觉和经验。书中涉及的思想对于伏尔泰等众多西方哲学家也产生了极大影响,在西方哲学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由于他在这方面的理论,洛克可以被归类为经验主义者。
纵观历史,书籍可以改变世界——他们扭转了我们看待自身和他人的方式;他们引发争论,产生异见,挑起战争,催化革命;他们发人深省,激发愤懑,鼓动情绪,提供慰藉;他们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摧毁了我们的生活。现在,《伟大的思想》系列丛书将带广大读者领略伟大的思想家、先驱、激进分子和梦想家的著作,他们的思想撼动了旧有的文明,塑造了我们现在的样子。作为诗人、唯美主义者、享乐主义者的波德莱尔,还是他那个时代*有开创性的艺术批评家之一。他在本书中探讨了美、时尚、浪荡作风、艺术之目的以及艺术家之作用等话题,描述了在他看来将现代生活的戏剧性表达得*淋漓尽致的画家。
3.感觉的对象是观念的来源之一**,我们的感官在熟知一些特定的感知物之后,会通过多种方式,将几种对于事物不同的感知传递到我们的脑海中,因此我们就有了“黄、白、热、冷、软、硬、苦、甜”及其他一些观念,称为可感知性。我所说的传递到脑海的感觉,是指感官对于外部物体的感受。我们的观念大多源于感官,通过感官让我们理解。我把这称为“感觉”。4.心理活动是观念的另-来源第二,观念的第二个来源是我们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也为我们提供观念,加强我们的理解。心理活动之所以是内在的,是因为它是我们的灵魂对已有观念的反思,而反思得来的观念是不能从外部事物上获得的。这些观念包括“知觉、思考、怀疑、相信、推理、认知、意愿”,以及我们头脑里的各种活动。对于这些活动,我们有所意识,并加以注意,从而形成自己的观念,进一步加强我们的理解。这和我们对外物的感知同理。这一来源是个性化的,虽然不是感官(因为无关于外物感知),但是形成却十分相似,因此可以称为内部感官。对于前一种,我称之为“感觉”,那么对于后一种,我就称之为“反思”,因为只有人们在反思时,才能形成以上观念。在本书以下的部分,我在提到“反思”时都是在指人们对内心活动的注意,因为只有对内心活动加以注意,才能形成有助于理解的观念。这两种来源,一则为外部原料,帮助人们形成感觉;一则为内心活动,促使人们进行反思。在我看来,观念只有这两种来源。我这里所提到的“活动”一词是广义上的,不仅可以理解为观念在头脑中的反应,也可以理解为由观念而引发的情感,如某想法带来的满足感或不安感。5.所有观念均源于二者之一在我看来,对任何观念的理解,哪怕只有一瞬,都是源于以上两种途径之一的。外部事物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不同的感觉:我们的头脑又通过心理活动的加工促进理解。全面研究一下两种途径及其模式、组合和关系就能发现,它们涵盖了我们的所有观念,我们头脑中的所有观念无一不是源于二者之一。你可以联系自身,仔细审视自己的理解,告诉我在你自身的观念中,有没有源于感官及反思以外的。不管你脑中有多么丰富的知识,仔细分析下来,就会发现所有观念都源于二者之一,只不过人们的理解把它们无限组合并放大了。这点我们之后也会谈到。6.对儿童的观察凡是仔细研究过初生儿的人都会认为,婴儿在坠地时是没有任何观念来帮助他们在今后形成知识的。儿童的观念是逐渐形成的。尽管很多观念显而易见,为人熟知,在他们记得时间和次序前就已经深植脑海,但是直到他们年龄稍长,开始拥有特定观念时,他们才记得幼时拥有过寻常观念,几乎每个人都是如此。如果想试验一下,可以强迫一个儿童保有很少的观念(即便是寻常观念)直至成年。然而儿童所处的世界有很多实体,这些实体以一种永恒且多变的方式影响着他们,不管他们愿不愿意,各种观念都印在了他们的脑海。只要睁着眼睛,光和颜色就随处可见;声音以及形状一直刺激着他们对应的感官,进入他们的头脑。但是,如果一个儿童被置于一个只有黑白的地方,就算他长至成年,也肯定不辨红绿。同样,如果他小时候没尝过牡蛎和菠萝,长大了也就不能区分这两种食物。7.人们接触的事物不同,观念便不同人们在外界接触到的事物种类越多,获得的观念就越多,反之亦然。同理,人们内心反思越多,获得的观念也越多。有时,尽管你十分关注自己的头脑活动,但得出的也只是简单清晰的观念。只有在当你专注研究某一领域时,才能只关注这一领域的相关内容,而非对所有内容都加以留意。这样你就能形成关于风景画的特定看法,或者更加了解钟表的零件和运作。而那些对什么都感兴趣的人,则很难做到这点。他也许每天都会看见这幅画或这个钟表,但是如果不加以思考,不考察各个部分,就只能对它们有一个模糊的概念。8.反思得来的观念往往需要人们的注意,因此出现较晚为什么儿童迟迟不能具有心理活动产生的观念呢?为什么有些人一生都没有清晰、完整的观念呢?因为,尽管他们不断形成一些观念,但是如果没有对之加以理解,进一步探究,形成思考的产物,那么这些观念只能是表面上的,就不能产生深刻的印象或在脑海中留下清晰、明了、经久的观念。……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英国哲学家,经验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对政治和哲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全面论证宪政民主思想的第一位作家。在政治方面,他主张正当的政府应取得民众的同意,并且能保证人民享有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利。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洛克一生著述颇丰,著有《论宽容》《政府论》《人类理解论》《教育漫话》《圣经中体现出来的基督教的合理性》《为基督教的合理性辩护》等。
中学教材全解(九年级历史下) 本书特色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一路坎坷走来,一路阳光相伴。《中学教材全解》系列丛书*新改进版终于隆重上市了,在此...
口袋里的英文探索故事书-附赠350分钟光盘录音 本书特色 李丹主编的《口袋里的英文探索故事书(附光盘)》带你突破思维的极限,探寻未知的世界,游走于各地风情之间,...
《岛上禅居》内容简介:岛居禅修可以说也是修行的一条津梁。观音岛居,岛是普陀,居于莲花洋;岛也可以是世界五大洲的海天孤绝处;
世纪回眸:20世纪学术思潮丛书—顿挫中嬗变:20世纪的中国历史学(单色) 本书特色 有人说,此时*适宜为20世纪的人文中国“结账”;也有人说,现在*应该为20世...
莫泊桑短篇小说集-全译本 本书特色 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文坛上的著名作家。特别是他的中短篇小说尤为出色,因而有“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
《数字经济:迈向从量变到质变的新阶段》内容简介:本书是中国信息化百人会对信息经济研究连续出版的第四本,继承了2014和2016年的
建筑结构-第3版 本书特色 本书是根据工程管理专业“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要求,结合工程结构的发展动态,并按*新颁布实施的相关规范编写的教材。全书共十三章以及附录...
小学数学解题规律、方法与技巧 本书特色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取材“精”。选题抓住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解题规律、方法与技巧,力求举一反三、以少胜多。 注重“想”...
掌握英语口语中级口语教程--有效交流 本书特色 中国**套英语口语分级培训教程,首创一至六级口语评估标准,让您**时间把握交流精髓,全面升级口语应用能力。 不久...
八年级-初中数学解题思维方法大全 本书特色本书紧扣数学教学实际,系统总结出学生应该掌握得多种解题思维方式,力图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提高学业。每个思维方法都进行...
中学数学建模与探究 内容简介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将数学建模素养作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并对数学建模和数学探究活动安排了学时,提出了相...
动物营养与饲料 内容简介 通过对饲料原料的选择、鉴别、配制、储备再到饲喂等环节的操作实施,让学者系统掌握动物的营养特点和饲料配制技术。整本教材本着“知识够用,边...
作品目录第一单元阅读桥边的老人*墙上的斑点话题:叙述叙述角度叙述人称*叙述腔调*速度控制思考与实践第二单元阅读炮兽*安东诺夫
格林童话:全译典藏本 本书特色《格林童话》产生于十九世纪初,是由德国著名语言学家,古文化研究家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
#《中国大百科全书》普及版·本能:简单与复杂的性爱 本书特色 中国大百科全书普及版编委会编著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普及版(共50册)》涉及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
世界著名少儿历险故事丛书--奇境历险 本书特色 高帆编著的《奇境历险》是世界著名少儿历险故事丛书之一,《奇境历险》紧张刺激的故事,惊心动魄的情节,异乎寻常的吸引...
学习习惯决定学习成绩 本书特色 习惯是一种巨大而顽强的力量,它甚至可以主宰人生!习惯能成就一个人的事业,让你走向辉煌;习惯也能毁灭一个人的前途,让你走向颓废。从...
开心也能学洋话 本书特色 《开心也能学洋话》可谓是一本游戏宝曲,它收集了各式各样的游戏和角色扮演的活动,并将其归纳、划分为16个章节。其中每一个章节的内容都以生...
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指定阅读书目: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 内容简介 《西行漫记》出版历程 1936年,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斯诺冒着生命危险,辗转进入陕...
大学教学制度改革的文化反思 本书特色 当代知识范型正经历着“从科学知识型”到“文化知识型”的转变,两种范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我们在“科学知识型”的“彼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