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著名的作品《人类理解论》于1671年开始撰写,1690年得以出版,自首次出版到1700年已出版20个版本。在书中,洛克批评了宣称人生下来便带有内在思想的哲学理论,他主张人所经历过的感觉和经验才是形塑思想的主要来源。从哲学的继承性上看,洛克走的是弗兰西斯·培根和托马斯·霍布斯的路线,即知识起源于感觉和经验。书中涉及的思想对于伏尔泰等众多西方哲学家也产生了极大影响,在西方哲学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由于他在这方面的理论,洛克可以被归类为经验主义者。
纵观历史,书籍可以改变世界——他们扭转了我们看待自身和他人的方式;他们引发争论,产生异见,挑起战争,催化革命;他们发人深省,激发愤懑,鼓动情绪,提供慰藉;他们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摧毁了我们的生活。现在,《伟大的思想》系列丛书将带广大读者领略伟大的思想家、先驱、激进分子和梦想家的著作,他们的思想撼动了旧有的文明,塑造了我们现在的样子。作为诗人、唯美主义者、享乐主义者的波德莱尔,还是他那个时代*有开创性的艺术批评家之一。他在本书中探讨了美、时尚、浪荡作风、艺术之目的以及艺术家之作用等话题,描述了在他看来将现代生活的戏剧性表达得*淋漓尽致的画家。
3.感觉的对象是观念的来源之一**,我们的感官在熟知一些特定的感知物之后,会通过多种方式,将几种对于事物不同的感知传递到我们的脑海中,因此我们就有了“黄、白、热、冷、软、硬、苦、甜”及其他一些观念,称为可感知性。我所说的传递到脑海的感觉,是指感官对于外部物体的感受。我们的观念大多源于感官,通过感官让我们理解。我把这称为“感觉”。4.心理活动是观念的另-来源第二,观念的第二个来源是我们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也为我们提供观念,加强我们的理解。心理活动之所以是内在的,是因为它是我们的灵魂对已有观念的反思,而反思得来的观念是不能从外部事物上获得的。这些观念包括“知觉、思考、怀疑、相信、推理、认知、意愿”,以及我们头脑里的各种活动。对于这些活动,我们有所意识,并加以注意,从而形成自己的观念,进一步加强我们的理解。这和我们对外物的感知同理。这一来源是个性化的,虽然不是感官(因为无关于外物感知),但是形成却十分相似,因此可以称为内部感官。对于前一种,我称之为“感觉”,那么对于后一种,我就称之为“反思”,因为只有人们在反思时,才能形成以上观念。在本书以下的部分,我在提到“反思”时都是在指人们对内心活动的注意,因为只有对内心活动加以注意,才能形成有助于理解的观念。这两种来源,一则为外部原料,帮助人们形成感觉;一则为内心活动,促使人们进行反思。在我看来,观念只有这两种来源。我这里所提到的“活动”一词是广义上的,不仅可以理解为观念在头脑中的反应,也可以理解为由观念而引发的情感,如某想法带来的满足感或不安感。5.所有观念均源于二者之一在我看来,对任何观念的理解,哪怕只有一瞬,都是源于以上两种途径之一的。外部事物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不同的感觉:我们的头脑又通过心理活动的加工促进理解。全面研究一下两种途径及其模式、组合和关系就能发现,它们涵盖了我们的所有观念,我们头脑中的所有观念无一不是源于二者之一。你可以联系自身,仔细审视自己的理解,告诉我在你自身的观念中,有没有源于感官及反思以外的。不管你脑中有多么丰富的知识,仔细分析下来,就会发现所有观念都源于二者之一,只不过人们的理解把它们无限组合并放大了。这点我们之后也会谈到。6.对儿童的观察凡是仔细研究过初生儿的人都会认为,婴儿在坠地时是没有任何观念来帮助他们在今后形成知识的。儿童的观念是逐渐形成的。尽管很多观念显而易见,为人熟知,在他们记得时间和次序前就已经深植脑海,但是直到他们年龄稍长,开始拥有特定观念时,他们才记得幼时拥有过寻常观念,几乎每个人都是如此。如果想试验一下,可以强迫一个儿童保有很少的观念(即便是寻常观念)直至成年。然而儿童所处的世界有很多实体,这些实体以一种永恒且多变的方式影响着他们,不管他们愿不愿意,各种观念都印在了他们的脑海。只要睁着眼睛,光和颜色就随处可见;声音以及形状一直刺激着他们对应的感官,进入他们的头脑。但是,如果一个儿童被置于一个只有黑白的地方,就算他长至成年,也肯定不辨红绿。同样,如果他小时候没尝过牡蛎和菠萝,长大了也就不能区分这两种食物。7.人们接触的事物不同,观念便不同人们在外界接触到的事物种类越多,获得的观念就越多,反之亦然。同理,人们内心反思越多,获得的观念也越多。有时,尽管你十分关注自己的头脑活动,但得出的也只是简单清晰的观念。只有在当你专注研究某一领域时,才能只关注这一领域的相关内容,而非对所有内容都加以留意。这样你就能形成关于风景画的特定看法,或者更加了解钟表的零件和运作。而那些对什么都感兴趣的人,则很难做到这点。他也许每天都会看见这幅画或这个钟表,但是如果不加以思考,不考察各个部分,就只能对它们有一个模糊的概念。8.反思得来的观念往往需要人们的注意,因此出现较晚为什么儿童迟迟不能具有心理活动产生的观念呢?为什么有些人一生都没有清晰、完整的观念呢?因为,尽管他们不断形成一些观念,但是如果没有对之加以理解,进一步探究,形成思考的产物,那么这些观念只能是表面上的,就不能产生深刻的印象或在脑海中留下清晰、明了、经久的观念。……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英国哲学家,经验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对政治和哲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全面论证宪政民主思想的第一位作家。在政治方面,他主张正当的政府应取得民众的同意,并且能保证人民享有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利。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洛克一生著述颇丰,著有《论宽容》《政府论》《人类理解论》《教育漫话》《圣经中体现出来的基督教的合理性》《为基督教的合理性辩护》等。
我的第一本日语学习书-完整学习版-随书附赠发音会话的MP3光盘 日语假名.单词.会话迷你手册 本书特色 ◆继《别笑!我是日语学习书》之后,全球*权威的日语研究机...
几何原本 本书特色《几何原本》成书于公元前三百年左右,全书十三卷,是欧几里得将古希腊数学集大成的著作,包括了希腊科学数学家:泰利斯、毕达哥拉斯、希波克拉提斯等人...
故事总纲亚特兰蒂斯的正北方,在雄壮的山脉里边,有一个神秘的数学世界,这里的万物皆由数值组成。在一千年前的数学大战中,勇敢
里奥奇遇记之异域风情-麦格希中英双语阅读文库 本书特色 1、阅读提高2、知识扩充 3、文化解读 4、思维拓展里奥奇遇记之异域风情-麦格希中英双语阅读文库 内容简...
书目题跋丛书(精)文禄堂访书记/书目题跋丛书(精)(上下册)书目题跋丛书 本书特色 本书系民国著名版本目录学家王文进先生所著。王文进先生从事古书流通业数十年,经...
身边的数学译丛无理数的那些事儿 本书特色 英国高中的数学教师带领你游历无理数的世界为你揭开激动人心的数学领域领略数学之美走过一段天才导引的历程品读关于人类如何用...
魏书生,1950年5月4日,出生于河北省交河县,1956年随父母迁居沈阳。1957年就读于沈阳和平区砂山一校。1963年小学毕业,考入沈阳市
唐诗宋词鉴赏-无障碍阅读版-注音+释义+解词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收录了四百余首唐诗、宋词的文化宝库,按照时间顺序选编,辑录了唐宋两代极富盛名的诗词作品,比较全...
生物学教学论 本书特色 《生物学教学论(第三版)》是为适应生物学教育专业及中学生物学课程和教学改革的需要而编写。《生物学教学论(第三版)》以研究21世纪中学生物...
德伯家的苔丝-英语原著版 本书特色 《德伯家的苔丝(世界文学名著英语原著版)》由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德伯家的苔丝-英语原著版 内容简介 简介《德伯家的苔丝...
高分突破小学英语语法 内容简介 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以培养兴趣、调动学习情感为主要目标。在英语学习中我们必须遵照两点原则:**,保证学习内容的趣味性、知识的生活化...
《面向智能制造的机器智能理论与方法》内容简介:本书面向智能制造,将机器智能领域的结构模拟、功能模拟、行为模拟与机制模拟方法
情景英语口语教材 内容简介 本教程所编选的会话在题材和内容方面相辅相成,与国内浩如烟海的同类书籍的内容极少重复。全书主要有日常生活、口语交际、学校生活、情景模拟...
初中生议论类作文-王大绩老师教作文 本书特色 好的作文书,一定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实际写作问题。让学生摆脱“不会写”和“写不好&...
列那狐的故事:彩色美绘本 本书特色《列那狐的故事》是中世纪法国民间长篇叙事诗,长达25000行,大约在1170年到1250年期间成形,*初是长篇故事诗,作者有许...
看热点学英文 时政篇 本书特色 《环球天下教育:看热点学英文(时政篇)》注重提升中国读者的英语阅读水平。在原汁原味的英文后面,附有高质量的中文翻译,方便读者对照...
美国文学学习指南美国文学史及选读综合练习(第二版) 内容简介 《美国文学学习指南》(第二版)是美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学习辅导书。**版自1998年出版以来,深受读...
《李嘉诚传:逆境与抉择》内容简介:本书是《李嘉诚传》的第一部。李嘉诚原籍广东潮汕,少年时为躲避战火举家迁至香港。随后其父染
走进高中历史教学现场 本书特色 《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实施案例研修丛书》是依据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与要求,立足各学科课程的基本特点,本着帮助广大高...
听懂美国新闻英语这本就GO-(含MP3光盘) 本书特色 1、作者的背景和水平决定了本书充分分析了中国读者学习英语的特点,针对这些学习障碍为读者量身定做了本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