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去新文化运动的神圣光环
还原《新青年》同人的内部分化
用扎实的考据呈现胡适、陈独秀、钱玄同等人从志同道合到殊途异路的历史真相
朱学勤、贺卫方、郭于华、王瑛、聂圣哲诚挚推荐
在比照对撞中反思“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与路径选择
1918年1月,在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四大台柱”的推动下,《新青年》杂志从四卷一号起转型“复活”为六名北大同事轮值编辑的同人刊物,直接启动了新文化运动,进而影响了整个中国的命运。而随着《新青年》同人的内部分化,陈独秀开始直接介入政治活动并且把《新青年》回迁上海,结束了这份同人刊物的短暂辉煌。本书大量运用档案、日记、回忆录等材料,试图还原《新青年》杂志内部的运作状况和人际关系,呈现《新青年》同人从志同道合到殊途异路的历史真相,并进一步在比照对撞中反思“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与路径选择。
王思睿序 新文化运动的路径反思
张耀杰的新书将要出版,这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情。作为比他年长的学友读者,我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张耀杰多年来围绕政学两界尤其是民国学界的历史研究,有一个大的方向,就是要厘清20世纪中国人,特别是政学两界知识精英的路径选择,进而发扬光大胡适当年提倡的以人为本、自由自治、自我健全、立异求同的“健全的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
张耀杰的民国史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向型的辨别异同、清理门户,就是与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思想、作派、腔调划清界限。有些长期以来被视为“自由主义”的思想界前辈,由于受历史传统和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身上还带有严重的专制倾向,张耀杰查阅梳理了大量**手文献资料,较为清晰地呈现还原出提倡“民主”与“科学”的那一代知识精英,事实上难以自我克制专断思维和专制习性的盲点误区、历史局限。
辨别异同、清理门户是外向型的据实甄别。与此同时还需要内向型的凝聚共识、积聚精粹。如果把以人为本的“健全的个人主义”看成是纯而又纯的价值标杆,就连率先提倡这种价值观念的胡适本人,也是不能够完全达标合格的,这就削弱了以人为本的“健全的个人主义”已经在中国社会积累沉淀的本土资源。我们应当注重挖掘以人为本的“健全的个人主义”的本土资源,使之成为一重要的社会力量,才能增强与人类共同体正常接轨并且*大限度地推动历史前进的自信心。有些人从整体上看并不是以人为本的健全的个人主义者,但在他的思想中有一些时段或一些侧面却包含了自由、平等、民主、宪政的正能量,我们就应当把它提炼升华出来,并汇集到中国社会的本土资源中。有的人做过不少错事,*终却有所反思和补救,他们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地位就不应当被抹杀,譬如说晚年有所反思的陈独秀和*终放弃专制独裁的蒋经国。
我十多年前写过一篇关于五四运动的文章,当时我就比较同意胡适的观点,他一直主张五四运动是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新文化运动。他认为五四运动是对于新文化运动的一种政治上的干扰,五四运动代表的民族主义倾向把中国社会过去二三十年间追逐世界主流文明的步伐给搅乱了,使得中国偏离了现代化的正确轨道。胡适在20世纪30年代这么说的时候,很多人是听不进去的;现在看来,胡适确实是先知先觉,从五四运动到四五运动,中国在这60年里走了太多的弯路。
我现在认为,不仅要分清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区别,还要进一步拷问新文化运动本身的路径罪错。新文化运动中有一块东西是没有太大疑问的,就是白话文运动。白话文运动给中国文化带来的变化,现在看来已经是不可逆转。尽管有人对于白话文运动持批判态度,但是已经没有什么办法再返回白话文运动之前,再重新复兴文言文了。胡适、陈独秀他们在这方面作出的贡献和打下的烙印,基本上可以盖棺定论。胡适和《新青年》同人基于现代文明价值观念所鼓吹倡导的婚姻自由、妇女解放、社会平等、劳工神圣、民主科学的社会生活方式,在总体上是正确和进步的。
关于新文化运动,历史学界有两个说法,一个说法是从梁启超说起,一个说法是从陈独秀、胡适说起。我认为新文化运动、新思潮运动从梁启超算起或者更早一些是比较合适的。到一部分北大教授在《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北京《晨报》上鼓吹“新文化运动”时,就已经有所走偏,也就是跟着国际社会*为时髦的过分强调文化价值和文化主义的潮流跑。施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就是这种思潮的代表。中国在这方面也是跟日本学的,不是直接跟欧洲学的。福泽谕吉在明治时期把“文明”一词引入日语;到了大正年间,“文化”一词开始在日本走俏。桑本严翼发表过一篇名为《文化主义》的演讲,他说,所谓“文化主义”,就是要“使文化成为生活的中心的思想”。
把文化放在文明之上、放在制度之上,这是日本人从德国人那里学来的,又被中国人拿了过来。陈独秀晚年对于自己的路径选择曾经有过批判性反思。胡适在20世纪60年代也是有过反思的。要实现中国的自由、平等、民主、宪政,需要有经济层面、社会层面、政治层面、思想层面的共同努力。胡适作为《新青年》同人团队的灵魂人物,他的所作所为过度局限于文化思想层面;社会层面的各种公民团体,包括商会、工会、农会等等组织,他几乎没有谈到过。他在政治层面上提倡的“好政府主义”后来又分为两支。一支是丁文江、蒋廷黻等人鼓吹的“新式独裁”,一支是胡适等人不具备操作性的“无党政治”。在“民主与独裁”的论争结束之后,胡适发表了一篇《从一党到无党的政治》,其中写道:“二十多年的世界政治趋势,使人们对于政党政治的迷信减低了不少;在这个本来厌恶政党政治的国家,对政党的信用更减低了。……如果将来的宪政能够逐渐实行‘五权宪法’的精神,中国的宪政大可以不必重演政党纷争和分赃的老路。从一党的政治走上无党的政治,使政治制度在中国建立一个足为世界取法的特殊风范,这似乎是孙中山先生的本意,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吧?”
胡适从来不把梁启超视为自己在政治上的同路人,尽管梁启超在五四运动后的政治观点与他有部分契合之处。梁启超去欧洲转了一圈后,在1920年的《改造》发刊词里明确表示代议政治过时了,要寻求新式政治。他的弟子张君劢、张东荪也认为,新式政治就是“修正的民主政治”。应该说,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政学两界的主流是反民主宪政和市场经济,这种现象直到今天依然持续存在着。如何让胡适在五四运动之前就率先提倡的以人为本、自由自治、自我健全、立异求同的“健全的个人主义”的现代文明价值观念,普及推广为大多数中国人*低限度的价值共识,还需要有更加年轻新锐的研究者共同参与、深入探索,以便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共识和社会合力。张耀杰的这本新书,只能算是小小的开端。
所谓“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与干部基础”,诚实话也,真话也,难能可贵,不可轻忽。与之相联系之新文化运动,既有“悍化”在前,当有“武化”在后,有其正,有其奇,还有侧面、里面和反面,乃至下面,面面俱窥,方可窥其全。耀杰此书先考据,再论证,切入“文化”纵深处,尝试之功不可没。
——朱学勤(上海大学教授)
教授是大学精神的载体。那个时代,北京大学风云际会,学人各具风采,一份杂志引领新潮,不仅影响了中国近代的思想与社会,而且流风余绪至今仍萦绕于世人心间。张耀杰的这部著作,深入而细致地呈现了北大和《新青年》的那段辉煌历史,及其对中国命运的重要影响。
——贺卫方(北京大学教授)
九十多年过去了,曾由北京大学八位同事轮值编辑的同人刊物《新青年》(第四至六卷)的主要功绩,首先是对于胡适提倡的白话文的大力推广,其次是部分体现了胡适从美国移植的以人为本的健全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这是张耀杰在书中反复强调的,我也完全认同。
——聂圣哲(同济大学教授)
张耀杰,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人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主要著作有《民国红粉》、《民国底色》、《谁谋杀了宋教仁:悬案背后的党派之争》、《历史背后:政学两界的人和事》、《中国话剧史》、《曹禺:戏里戏外》等。
皇帝的风花雪月 本书特色 后宫佳丽三千,难以慰藉一颗寂莫的心,青楼女子成为红颜而已,至高无上的皇帝苦苦追寻世间真爱,色与欲的迷惑还是旷世经典爱情,说不尽帝王的风...
玄学与长江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将研究魏晋玄学的目光放到辽阔的长江流域、放到道家文化传统中,对魏晋玄学的本来面目有了一个较为接近的认识。玄学与长江文化 目录 总序...
古代文明-(第9卷) 本书特色 《古代文明(第9卷)》是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编辑的不定期连续性考古文集。由两部分组成:**部...
改变近代文明的六种植物(精装) 本书特色《改变近代文明的六种植物》以马铃薯、玉米、可可豆、辣椒、橡胶树、烟草六种植物的传播轨迹为纵轴,以饮食文化、政治和产业为横...
饮食器用-民俗文化 内容简介 一个人从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
《R的极客理想:量化投资篇》内容简介:本书是《R的极客理想》系列丛书的第三本,是将R语言与金融量化投资相结合的一本书。本书主要
西方文化概论 本书特色 本书既有历史的纵向推进,可窥西方评议化演变之脉络,又兼逻辑的横向论断,可究西方文化内容之真谛,全书文章畅达,叙史与评论相揉,思想火花不时...
现代汉语新闻语篇的结构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是关于研究“现代汉语新闻语篇结构”的专著,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书中具体包括了:新闻语篇结构概述、新闻语...
南宋临安文化 内容简介 由林正秋所著的《南宋临安文化》是《南宋史研究丛书》之《南宋与杭州》之一,以临安三志为基础,以翔实的史料,介绍了南宋都城临安的各类...
在这本书中,藏有1000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手作杂货。现在就翻开书,从书中跨越年代的作品中,寻找心中的梦幻逸品。想DIY手工杂货、自创品牌参加创意市集吗?或是发挥自...
周祖谟语言学论文集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重要论文61篇,集中展示了他在语言学各领域的学术见解和学术成果。主要内容包括汉语发展的历史,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
闲情文化 本书特色 1.新版“雅俗文化书系”第2辑2013新春隆重上市!“雅俗文化书系”于1995年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赵朴初题字,季羡林作序;看今朝,新版“...
博弈生存(社会现象的博弈论解读) 本书特色 揭开奥秘深入浅出,博弈生存趣味无穷。什么是博弈论?博弈论当然不是关于下围棋的,它是关于社会的,它是当今*时髦的一种生...
郑张尚芳语言学论文集-(全二册) 本书特色 《郑张尚芳语言学论文集(上下)》作者郑张尚芳为著名语言学家。本书收入作者几十年来发表于各个杂志的论文50余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一辑 本书特色 全书共收录19篇论文,分为三大部分:**部分,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了当前部分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的理论探讨;第...
山东思想文化史 本书特色 从秦汉开始,山东地区的思想文化就是作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存在和发展,同时又具有同其他地方不同的地域特点,在各个历史时期为主流思想文化的丰...
中国妇女生活风俗-中国风俗文化集萃 内容简介 滋润着祖国辽阔土地的黄河、长江,像母亲的乳汁,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千百年来华夏各民族人民,在我们这个光荣而又...
欧洲文明的基石古罗马文明-古文明浅读 本书特色 本书是“古文明浅读”丛书中的一本,从古迹、历史、艺术、文学、史学、法律、科技、宗教、哲学、社会风俗等方面介绍古罗...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先唐诗文、明清小说与社会研究、中日中古文学比较等,已出版《西晋文学考论》《陆机陆云年谱》《汉晋女德建构》等专著。
鲤鱼洲纪事-(修订本) 本书特色 鲤鱼洲位于江西鄱阳湖畔,从1969年到1971年,这里是北大、清华两所高校的“五七干校”所在地。《鲤鱼洲纪事》为北大中文系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