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老城市系列中的一本。作为一本地域文化类读物,本书以随笔的形式图文并茂地讲述了老上海在历史、文化、经济等层面,作为国际大都市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作为一个老上海人,作者并未平铺直叙对于老上海的所见所闻,而是从旁观者的角度解读老上海,带着思考和评论审视上海百年间的变迁。他的视角深入到了老上海的街头巷尾,寻觅那些已经消失的人和事,并结合鲜活、生动的老照片,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业已泛黄却有生命力的上海滩。在本书中作者吴亮书写了他多年来对城市的持续迷恋、疏离、沉溺以及不合时宜的幻想。进入21世纪以后,有关城市的各类写作层出不穷,吴亮不愿意与那些时髦写作者共同分享这座城市,他谋求用他的文字表明,在他笔下的城市既可能是任何一座城市,又决不是任何别人笔下的某一座城市。本书的五十个章节写的是一个身份不明的人在城市里的游牧式生活,双重地既呈现出一个犀利的批评家所观察到的外部世界,又混杂着一个无所事事者的内面之思。
★老照片留下一座城的百年风云,勾起多少记忆与想象★全新装帧设计、全新图片处理,楚尘文化精制珍藏版◆以珍贵历史老照片,重现清末民初“真实的上海记忆”。◆人们沿着当时摄下的照片所指示的方向,逆时间而上,在寻常事物的影像中发现了诗意与悲剧性。◆旧事物,一座旧的城,那些在当初生存着而今已逝去的人影,现在与我的呼吸同在。※老城影像丛书※徐城北:《老北京·帝都遗韵》、《老北京·巷陌民风》、《老北京·变奏前门》叶兆言:《老南京·旧影秦淮》吴亮:《老上海·已逝的时光》黄爱东西:《老广州·屐声帆影》流沙河:《老成都·芙蓉秋梦》陆文夫:《老苏州·水巷寻梦》林希:《老天津·津门旧事》
已逝的时光(代序) ... 005
**章 观览与迷思... 017
支离的旧城图像... 019
只有照片才是贮存一切细节的仓库... 024
城市是一只大沙盘... 031
俯瞰上海... 036
背 时... 039
寻常事物和摄影... 040
停滞和缓慢... 045
事过“镜”迁的趣味... 046
比现实更持久的是照片... 050
第二章往昔的皮影... 057
肖像照... 059
在照片里梦游,并为之添油加酱... 063
乘坐独轮车的丝厂女工... 068
名人的行迹... 073
西式婚礼... 073
搭乘电车的女人... 078
电台脂粉女郎... 081
无 声... 085
满满的人群... 086
表 情... 089
槛外人... 090
饥 民... 095
赌 博... 096
小摊贩... 101
丰满的女性... 104
四舞女... 107
从前的人打麻将... 108
聚会场面:看热闹... 111
第三章照片为人世瞬间留痕... 115
空与有... 117
他乡是故乡... 121
不署名的摄影师... 125
许多这样的房子... 126
沙逊大厦和老年爵士乐队... 129
布 景... 113
居家内景... 137
神秘的别墅... 141
图片上的旧马路... 142
药铺和酱园... 148
银色汽车... 152
公用电话亭... 156
盛宣怀的算盘... 160
报业... 160
第四章留有体温的城... 167
老字号... 169
形同陌路... 173
兰心戏院... 173
片场和舞台... 177
教堂... 179
纸糊的牌楼:老戏院... 183
当铺... 187
地图上的咖啡店... 188
电影院的挑唆... 188
适合当代... 191
过时的旁注... 192
歧义... 197
进步·时尚... 201
拆除... 204
遭水淹的街道... 209
第五章通过印象之门... 213
摄影·革命·文件... 215
反复引用的照片... 216
抵制的民众... 222
“世上的人生又过了一刻”... 227
上海大事记——btr... 228
见解、雄辩、无可遏止、言论的快感!有如欣悦于吴亮的中低音,我从来不敢怠慢他的文字,每当展读,随之神旺。为什么美术界没有这样令人难堪的辞锋?而当书写城市,吴亮笔端柔肠百转。
——陈丹青(画家)
漫游者吴亮的敏锐经验,成为我们抓握城市灵魂的话语把手。在城市变得越来越陌生的时代,这种零度情感的观察照亮了我们的困顿。
——朱大可(文化批评家)
吴亮堪称告发中国当代城市之诡秘的第一人。他游走于街道,指点风景和非风景,恍惚如梦。
——陈村(作家)
他将繁杂的世界及对这世界的冷静描绘鎔铸于独特的个人风格,并用不容辩驳的语调将他的沉思默想彰显于世。
——孙甘露(作家)
吴亮的城市随笔给人留下深刻影响,是我记忆中最有趣的探索城市密码的文字。
——叶兆言(作家)
我曾向我的学生、朋友和那些依然喜欢阅读的人推荐过吴亮的城市随笔,因为他的这些文字与我们的呼吸和身体贴得很近,充满激情和活力。基于它对日常体验的准确传达,轻而易举跨越了由于知识背景差异导致的阅读困难,它的再次问世是时间的胜利:精品终将是精品,就象山峰终究是山峰一样。
——李小山(美术批评家)
如果说许多中国作家的写作不仅在内容上属于乡村,而且在文字感觉上也属于乡村的话,那么“城市孤儿”吴亮的写作从一开始就是城市的。他的文字闪烁着城市特有的质地与肌理,可以感受到城市的活力与动量。最主要的是他用他的文字,同充满了图像的城市展开了一场不分胜负的较量——揭发与转述城市的欲望,摄录与重播城市的景象,确认与扩展城市的经验。城市在他的摄影式的文字中获得了新生。
——顾铮(摄影理论家)
吴亮的《另一个城市》是一部真正的城市史。
——王明贤(建筑评论家)
吴亮1955年生,现居上海。当代文学艺术评论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主要活动于文学批评领域,九十年代后开始将目光转移至当代视觉艺术,其间始终保持着对城市和当代文化的关注。自称城市漫游者、思想鼹鼠和游击队员,行踪不定,凭兴趣写作,点到为止,无恋栈之意。三十多年来,时写时辍,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文学的选择》、《批评的发现》、《画室中的画家》、《艺术家和友人的对话》、《秋天的独白》、《思想的季节》、《与陌生人同在》、《闲聊时代》、《艺术在上海》、《往事与梦想》、《我的罗陀斯——上海七十年代》、《夭折的记忆》、《此时此刻——吴亮谈话录》等;以及城市系列作品:《城市笔记》、《城市伊甸园——漫游者的行踪》、《老上海——已逝的时光》、《没有名字的城市》等。现任《上海文化》主编。
一本书读通中外经典 内容简介 经典名著足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精神宝库中*灿烂的组成部分,凝聚了作者对人生、社会和时代的思考,具行永恒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
成都人文系列:纵横四海的成都人 内容简介 《纵横四海的成都人》选取了五位土生土长的成都人,以报告文学的形式,介绍了他们的奋斗过程和取得的世界性成就。他们是:戴思...
2014經典新版,新增31幅全彩水晶圖!每個個體內在都有一個靈魂本質的神聖資源。水晶治療是關於汲取靈性核心,信任它來指引每一次的水晶治療。協助個人獲取深邃的內在...
日本边境论 本书特色 ★《菊与刀》之后,重新认识日本的**著作★上市20天销量15万,2010年日本新书大奖**名★累计销量达1000000册的年度革新之书★入...
中华酒典-全四册 本书特色 ★ 大16开全彩图文,精致函套★ 典雅大方,古朴纯美,图文并茂,简体竖排★ 此套《中华酒典》通过对酒源、酒史、酒制、酒类酒品、酒事酒...
中国人的日常(精装) 本书特色 本书中,梁晓声以小说家的生动笔法,社会观察家的敏锐思考,记录了各色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百态,淋漓尽致地绘制了他们的五光十色的精神图谱...
新概念成语词典 本书特色 这本成语词典的点在于创性:它突了以往成语词典的单模式,**次将成语跟古代汉语中的同类现象合起来,创立了一种全新成语词典的形式。汉语成语...
《神奇动物:起源与解读》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引进自意大利的图文集,展示了人类历史上与动物有关的神话传说、民间习俗和不同文化
闲情文化 本书特色 1.新版“雅俗文化书系”第2辑2013新春隆重上市!“雅俗文化书系”于1995年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赵朴初题字,季羡林作序;看今朝,新版“...
中国古代航海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航海》系统地整理和归纳了几千年来中国古代航海历史,具体地论述和剖析了各个历史时期航海活动的背景、政策、人物、事件、航路、船舶、...
山川龙脉-中华龙脉文化大观 本书特色 龙脉文化作为一种中国独特的文化其蜿蜒于中华大地,穿行于五千年的历史时空,与中华文明一脉相承,历经万载沧桑。宋乃秋编著的《山...
当代女性在职场上似乎达成一种了共识——在工作中一定要展示自己理性、强大、可控的一面,隐藏所有的脆弱、不安或者情绪。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现代女性在做母亲之后,因...
阅读的盛宴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石涛,资深出版人、图书电商领军人之一,2006年开始先后在亚马逊和京东担任副总裁,负责图书音像、电子书、数...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大全集 本书特色 为此,我们向广大读者郑重推出这本《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大全集》。我们深知,想在一本书中详尽、全面地展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
《三字经心解》内容简介:“人之初,性本善”的绕梁余音,“戒之哉,宜勉力”的警世恒方,贯通古今,拌落七百年的历史尘埃,融汇历
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与文化 内容简介 巴洛克与洛可可是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两种艺术风格,二者都属于贵族艺术。巴洛克是17世纪欧洲艺术的总称,发源于罗马,而...
彩云之南:探访中国西南边陲的神秘之地 本书特色 美国著名旅行家比尔·波特以其20多年前自己在我国西南云贵黔地区的亲身游历为我们图文并茂地再现了当年...
国学知识全鉴-第2版-典藏版 本书特色 国学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宝贵遗产。作为中国人,不能忘记传统,不能不知国学。国学有利于重塑现代人的价值观。了解和认识国学,使...
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余英时文集-(上)-第七卷 本书特色 《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上)》是余英时文集的第七卷。本卷选收了余英时先生讨论文化和思想的一些评论性质...
張大春1957年台北出生。臺灣輔仁大學中文碩士。早期作品著力跳脫日常語言慣性,捕捉80年代台灣社會的動態。張大春的小說充斥著現實的謊言與虛構的魅力,除了時事與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