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是亚里士多德*重要的著作,他在《形而上学》中认为自然界有一种“原因”关系的存在。这种“原因”观念不同于近代以来的“因果”观念,“原因”与“为什么”相对应,并不与“结果”相对应。即“目的因”、“物质因”、“动力因”和“形式因”。
人类历史在古希腊“三杰”之后已愈两千多年,但至今所探讨的哲学问题都未超越他们所讨论的范围。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个像教授一样地著书立说的人。
part
1哲学探究与问题
003“智慧”概述
005哲理学术探究
008早期哲学理论
012早期哲学家的研究
015两个学派的理论
018柏拉图哲学
021众多理论的探究
023理论中的问题
027意式和通式
part
2哲学与真理
037哲学是真理的知识
038事物的原因
041学科方法的区别
part
3原因研究之问题解答
045关于原因的种种问题
047问题之解答
part
4哲学相关问题的解析
065“实是”的研究是门学术
066本体概述
071矛盾律的起源
073矛盾律的定义
081对感觉观察来认识事物的理论的辩驳
087不是所有事物都能被证明
089间体在相反描述中的定限
part
5本体论的重要词语
095“原”的含义
096“因”的含义及种类
098“元素”的含义及组成
100本性的含义
102“必须”(必然)的含义
103“一”的含义
106关于“是”的理解
108本体的含义
109“同”,“别”,“异”的含义及用法
110“相反”的含义及用法
112“先于”和“后于”
114潜能的含义
116量的含义
118“质”的含义
119“关系”的各种情况
121“完全”的含义
122“限”的含义
123“由彼”的含义
124“安排”的含义
125“有”的含义
125“秉赋”的含义
126“缺失”的含义
127“持有”的含义
128“所从来”的含义
129“部分”的含义
130“全”的含义
131“剪裁”的含义和使用
132“科属”的用法
133“假”的含义和使用
135“属性”的含义
part
6哲学范围和学术分类
139神学应该是**学术
141偶然属性的内容
144事情的必然和偶然的联系
145从想法而来的事物离合的真假
part
7本体问题的研究
149本体含义的分析
151本体是什么
152本体应用的对象
153关于怎是的研究
157怎是和本体的关系
158事物与其怎是的异同
161创生的事物
164综合实体论
166本体特性
168“公式”及“定义”之整体和部分
172有关“定义”和“公式”相关问题之讨论
176分类法而来的“定义”
178本体探讨
181意式的漏洞
182综合实体与“公式”
185本体为潜在物?
186本体之貌
part
8物质和形式
191本体之总结
192物质是潜在本体
195组合本体
197物质本体
199另一些疑难
200以前说过的一些疑难
part
9潜能与实现
205所谓“潜能”
207理知公式
208动变的“能”
210可能即非不可能
211潜能的实现
213实现是什么
215定义潜在
217“先于”
221实现的价值
223“是”与“非是”
part
10事物之对反
227何为“一”
231“元一”的本体
233相同、相别、相反
235相异中的对成和对反
238事物的相对
240“一和多”的问题
242相对之间体
244“于种有别”
246品种差异
247非品种之别
part
11真正的研究
251智慧的学术
253智慧学术研究对象
256不同科属的同一学术
258哲学的学术分支
259“是”与“不是”不并存
260人为万物之计量?
264学术的目的
266实是的偶然性
268潜在、实现、动变
271无尽
274主、被动动变
276运动
part
12物质本体
281本体的研究
282变化
284物质与通式
285事物的要素
287独立本体
289三类本体
291极因
294本体的数量
298理性
299至善本性
part
13探究事物内部
305永恒本体
306可感知之外的对象
309属性
312数理对象
315通式于事物
316意式
318单位的相通
323数的差异
328串联与接触
332普遍本体和个别本体
part
14论数
337对反
340永恒事物之要素
344意式数和数学数
347美与善的问题
349善为**原理
351数与列数
亚里士多德(前384年-前322年3月7日)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与柏拉图、苏格拉底一起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其著作是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等具体学科。
从分析哲学走向实用主义:普特南哲学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对普特南哲学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对其中的真理观、实在论、功能主义、事实与价值等问题作了比...
我为什么这么恶-《韩非子》说 内容简介 秦国的立国思想是法家思想,法家的集大成者是韩非,而韩非的思想囊括于那本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韩非子》之中。本书将引导读者从各...
物性论 本书特色 《物性论》是卢克莱修的哲学长诗,于1473年整理出版。全书依据德谟克利特开创的原子唯物论,以大量事例阐明了伊壁鸠鲁的学说,批判了灵魂不死和灵魂...
歌德谈话录(全译本) 本书特色 对于研究歌德创作的人来说,《谈话录》是必读书目,这是因为在《谈话录》中歌德提纲挈领、言简意赅地谈到自己的创作。在《谈话录》中,歌...
中国古代方术丛书-中国古代签占 目录 引言**章 从《易》占到签占一 中国占卜术的源头二 《周易》签占三 《易》占的衍变:《易林》和《灵棋经》四 民间诸神系统及...
易经系传别讲 本书特色 《易经》是中国文化名著,也是古代士子学人必读的教科书,相传为孔子所作的《系辞传》上下篇,则是《易经》的通论。这本《易经系传别讲》是南怀瑾...
中国当代学术思想文库·论可能生活--一种关于幸福和公正的理论(修订版) 本书特色 中国的社会变化尤其迅速,花样迭出,追随各种“主义”的人们被折磨得忽喜忽悲,悲喜...
中国道教简史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道教的起源、汉魏两晋南北朝道教、隋唐五代北宋道教、道教在金与南宋的发展、改革及道派分化等。中国道教简史 目录 引言**章 道教...
中国基督教史话 内容简介 王美秀所著的《中国基督教史话》详细介绍了不同时期基督教进入中国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基督教在唐朝、元朝、明末清初的流行时间、流...
庄子的奔腾 本书特色 庄子,是中国历史上的不二奇才。《庄子》一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书。它是哲学,当然;是散文,是神话,是寓言,是论文,是浪漫,是荒诞,是想象...
中国道教史 内容简介 1934年中国有两本道教史出版,一本是许地山之《道教史》,另一本是傅勤家之《道教史概论》。至1917年傅氏《中国道教史》出版,方被视为“我...
逻辑与形而上学-思想史研究(第五辑) 本书特色 《逻辑与形而上学:思想史研究(第5辑)》是思想史研究丛书之第五辑,该书采撷英华,从不同的方面对逻辑与形而上学这个...
御注孝经-故宫珍本丛刊 本书特色 《御注孝经》所选的三位皇帝所作的注释,详实准确且有所发明,堪称现存《孝经》注本中的善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此注本“语其平...
主体生成论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针对国内外哲学界将主体性与主体间性对置起来,将人的社会性与个体性、理性与非理性、认知与实践对置起来的做法,针对“主体死亡论”,在中...
禅堂夜话 本书特色 1. 禅是生命的自在解脱,净慧法师潜心之作,引领众生走进禅、了解禅、受用禅。2.书中探讨了包括“打禅七”、“人生的终极问题”、“呼吸调引”等...
唐五代禅宗史 本书特色 本书为唐五代禅宗史研究专著,涉及禅宗从兴起到五家分宗的*重要历史时期。书中依据国内外发现的宝贵禅宗资料,批判地吸收了中日专家近半个多世纪...
王阳明与禅学 本书特色 本书原名《达摩与阳明》,共分六章。*章论及王阳明的学问素养与禅之关系,检核王学之要素;第二章论及老庄哲学与禅学之关系,阐明老禅之宇宙观与...
美学(回顾版) 本书特色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出现了“美学热”,不管是学术界,还是文艺界,亦或是百姓间,谈论“美”和“美学”一时成风。本书被视为“美学热”的主要...
逻辑思维与诡辩 本书特色 诡辩是现实生活中人人都会碰到的事情,如何认识诡辩手法、掌握破斥诡辩的方法,是现代人实现有效沟通的技能。《逻辑思维与诡辩》在强调逻辑本身...
台湾鹅湖学派研究-牟宗三弟子的哲学思想 本书特色 牟宗三(1909-1995)是我现代著名哲学史家、哲学家,也是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和集大成者,毕生致力于弘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