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中国**套现代意义上的小学语文课本★胡适、茅盾等名士的国学启蒙读物★据南社社长姚石子旧藏首版初次石印本影印★纪念中国孔子基金会成立三十周年献礼图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刘耀辉作序推荐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初出版于1901年,全书四卷,分为八册,共收入3291个汉字,配有762幅插图。其后十余年间,此书流布极广,传世版本甚夥。但是,历经百年沧桑之后,*初的版本如今已极难觅得,当前坊间常见的影印本,多系据1904年第三十次印刷者影印,所据版本*早的也是1901年冬第四次印刷者。本书所据版本则是弥足珍贵的首版初印本,其扉页背面赫然印有“光绪岁次辛丑季夏月澄衷蒙学堂初次石印”两行大字。目录页右下则钤有一枚名章,文曰“石子”,当系近代著名诗人、藏书家姚石子先生旧藏。姚先生是上海人,生于1891年,1945年去世,曾任南社社长,时称“前有柳亚子,后有姚石子”。作为有史以来**部由学校编纂的语文课本,《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影响可谓十分深远:1912年,《共和国教科书》经由时任中华民国教育部部长的蔡元培审定后出版,其“新国文”教材显然借鉴了本书的编写方法;而由寿潜庐于1915年编成的《国民字课图说》,则干脆连书名都直接承袭自本书。沉寂近百年后,随着中国文化热、汉字热的兴起,集文字、书法、图画三美于一体的《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近来重又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既然我们有幸与带有姚石子先生手泽的首版初印本相遇,自是不敢专美,因而予以影印流传,以飨同好。本书影印原作,文图一仍其旧,装帧为竖版线装,正文选用55克轻型纸,封面选用春夜兰星点纸,书名印于条签之上,再以手工贴于封面,青岛出版社标记及孔子书房出品标记均先以白墨印出衬底、再于衬底上胶印而成。作为庆祝中国孔子基金会成立三十周年的献礼图书,本书止印6000套,印完即毁版,以赋予其收藏价值。衷心希望您和您的家人,都能藉由本书发现久违的古典之美。
发现古典之美
《光明日报》2014年初刊发的一篇报道,引发了我对《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关注。这篇题为“《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修复再版”的报道,出自北大旧雨颜维琦女士的手笔,内容又牵涉出版史和教育史,自然引发了我的兴趣。拜读之后,我感到此书对当今中国的家庭教育大有助益,由此萌生了亲手推出此书影印版的想法。如今梦想成真,于此略缀数语,以述其经过,并便读者。
关于此书的成书过程和流布影响,维琦女士已于报道中详细述及,读者诸君看了便知: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初版于1901年,即清光绪二十七年。推出这部教材的澄衷蒙学堂始建于1900年,是清末企业家、沪上“五金大王”叶澄衷出资兴办的义学。1901年4月,澄衷蒙学堂开学。当年5月,著名教育家、晚清进士蔡元培任代理校长。
澄衷蒙学堂开创伊始,没有现成的教材,就组织力量自编教材。《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由首任校长刘树屏主编,书法家唐驼书写。1901年至1916年间,学校还设有澄衷印书局。除了《字课图说》,还编印了《小学本国史教科书》《最新几何画法教本》等教材。
胡适到上海造访澄衷蒙学堂旧识时曾说:“中国自有学校以来,第一部教科书,就是《澄衷蒙学堂启蒙读本》(即《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这一部读本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历史性的价值。”
“中国漫画第一人”丰子恺、书画家钱君陶,都曾在澄衷学校教授美术。胡适、竺可桢同一年在澄衷学校就读。
在浙江乌镇,镇中心的观前街17号,是文学巨匠茅盾的家。故居陈列室里,存放着一部《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晚年的茅盾,回忆起童年生活时,仍不忘《字课图说》给他带来的知识和欢乐。
由上引文字可知,这套识字课本曾经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诸多著名人物结缘,影响不可谓不大。胡适先生之所以给予高度评价,绝非仅是出于念旧,而实在是因为该书编写者发心极好,识见极高,使得成书以当时的眼光来看几臻完美,即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有许多可取之处,堪称经典之作。
那么,我们应当向该书的编者刘树屏表达由衷的敬意!刘树屏,字葆良,江苏常州人,生于1857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恩科第三甲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八年五月,授翰林院检讨;甲午战争后,提倡教育改革,调任安徽候补道,创办皖南中学;不久,代理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监督;光绪二十八年冬,出任南洋公学总理;光绪二十九年,任津浦铁路南段总办;民国后隐居不出,于1917年逝世。1900年,刘树屏出任澄衷蒙学堂首任校长后,应是立即投入到《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编写工作中,因为其后不久,到1901年夏这套课本即已付梓印出。本身是进士出身、创办过中学、后来又做过大学校长的刘树屏,办起小学堂来并无丝毫怠忽,其先进、开放的儿童教育理念,历一百余年,至今仍熠熠生辉。在《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凡例》中,刘树屏娓娓申说道:“宗旨是专为小学堂训蒙而作,故词尚浅近,一切深文奥义不及焉。”“简说为十岁以下学生而设……详说为十一岁以上学生而设。”“类字……近时谈蒙学者多宗尚之,故特类于首册。或一字有数类,则以其最要者为正,并附录其余,而阙其不习用者。然欲执童子而语此,除名、动、静类外,不特艰于讲解,且恐阻窒其心灵也。惟为之师者,则不可不知。”由此可见,刘树屏十分尊重教育规律,特别注重保护儿童的天真心性,其卓识洞见当为“儿童文学是浅语的艺术”等现代理念的先声。
当然,我们还应当向本书的书写者唐驼致敬!唐驼原名成烈,字孜权,号曲人,江苏武进人,生于1871年。1901年,唐驼为澄衷蒙学堂缮写了《字课图说》8册,均以正楷书之,结字清新优美,书成广受赞誉,从而名扬沪上。这之后,文明书局、商务印书馆争相以高薪聘他缮写教科书。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大东书局的市招都出自其手,而当时流通的货币、邮票上也有他的手迹。刘树屏校长之所以延请唐驼担当重任,应是因为看中了唐氏的书法端庄流美,可以作为学童发蒙的范字。浏览全书,唐驼书写范字之时的诚敬历历在目,而刘树屏对待识字课本的审慎亦是跃然纸上。生当浮躁的时代,面对这样的古典之美,我们怎不肃然起敬?又怎不大呼惭愧?
至于本书的插图绘制者,扉页题为“苏州吴子城”。经过有关专家查考,“吴子城”系旧时民间对苏州内城的称呼,实当并无此人。刘树屏在本书凡例中说:“绘图,凡名字动字之非图不显者,均附以图,或摹我国旧图,或据译本西图,求是而已。”可见,本书并未雇请专业画师来绘制插画,但是从插画的效果来看,绝大多数为当时流行的“点石斋”风格,还是颇具风采、气度的,有论者甚至称誉说“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作为有史以来第一部由学校编纂的语文课本,《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影响可谓十分深远:1912年,《共和国教科书》经由时任中华民国教育部部长的蔡元培审定后出版,其“新国文”教材显然借鉴了本书的编写方法;而由寿潜庐于1915年编成的《国民字课图说》,则干脆连书名都直接承袭自本书。沉寂近百年后,随着中国文化热、汉字热的兴起,集文字、书法、图画三美于一体的《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近来重又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西泠印社、新星出版社等多家出版机构先后推出了各种版本。
原版的《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最初出版于1901年,全书四卷,分为八册,共收入3291个汉字,配有762幅插图。其后十余年间,此书流布极广,传世版本甚夥。但是,历经百年沧桑之后,最初的版本如今已极难觅得,当前坊间常见的影印本,多系据1904年第三十次印刷者影印,所据版本最早的也是1901年冬第四次印刷者。机缘巧合的是,今年5月,我自武汉一位藏友处得遇一套《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品相完好不说,其扉页背面竟赫然印着“光绪岁次辛丑季夏月澄衷蒙学堂初次石印”两行大字,知是最初版本无疑,顿感如获至宝,遂辗转以万金购得。
挟之回青后,细观此书,于墨精色足、图文并茂之外,但见书脊处钤有两方长条章,文曰“澄衷蒙学堂”;扉页背面右下部钤有八个红字,文曰“书经存案 翻刻必究”;目录页右下则钤有一枚名章,文曰“石子”;而在第一、二册封三左上角,各贴有一个标签,部分已被撕去,尚可见印有“编号”“册数”“价”等仿宋体红字,唯“册数”二字之后有以蓝色圆珠笔填写的一个“8”字,“8”字之后又钤有一枚蓝色菱形印章,当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古籍书店所用核价章。与此标签、印章可相互印证的是,第一册封底左上,有铅笔书写的“3元”二字,“3元”之下又有以蓝黑色钢笔书写的“私1957”字样。
至此我已知此书弥足珍贵,更感实有影印流传之必要,遂向我集团董事长孟鸣飞先生作了汇报。鸣飞先生翻看之后,慨然允准出版,并给出了两条建议:一是细细查考“石子”此人;二是速将此书情况告知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王大千先生。事实证明,鸣飞先生果然独具慧眼。经查考,“石子”当系近代著名诗人、藏书家姚石子先生。姚先生是上海人,生于1891年,1945年去世,曾任南社社长,时称“前有柳亚子,后有姚石子”。1950年,姚氏后人将姚石子的藏书5万余册悉数捐赠给了上海市人民政府,成为日后成立的上海图书馆的重要馆藏基础之一。鉴于姚石子少年时代曾入读开办于今上海市金山区的养中学堂,我们认为,这套《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很有可能就是他当年使用的课本,后人捐赠其藏书时未曾计入,于1957年流入了古籍市场。由上海而武汉,由武汉而青岛,这套带有姚石子先生手泽的图书就这样来到了我们青岛出版集团。正所谓出版者,天下之公器也,如此好书,岂敢专美?鸣飞先生闻此佳话,亦感振奋,遂指示制版之时须原样影印姚石子先生的名章等,以与读者诸君分享先贤遗泽。嗣后我又赶赴济南,将有关情况告知王大千先生。大千先生听后,连连说好,表示今年恰逢中国孔子基金会成立三十周年,此书可由本会与青岛出版集团合办的孔子书房出版中心推出,以为献礼。有了鸣飞先生和大千先生的鼎力支持,此书的出版品质得以大幅提升,出版进程也得以大为加快,这是值得铭记的。
本书的源流大抵如上,以下略说书中图文之妙。我们发现,《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编排是有其内在逻辑的:卷一(第一、二册)为天文地理,卷二(第三、四册)为典章制度,卷三(第五、六册)为草木禽兽及日用器物,卷四(第七、八册)为生老病死和事业婚姻。而每一卷分为两册,也经过了精心安排,比如卷四,主要内容为人生诸事,第七册以“孕、产、生、育”开始,揭出生命之发生,而第八册则以“事、业、作、为”开始,暗寓生命之意义。在和美的大逻辑之下,全书的具体条目也都安排得十分妥帖,这里分类拈出几处,即可收管窥之效:
一、热爱祖国。第二册中介绍了世界上的三十个大国,独称日本为“倭”,并提及“光绪甲午,复得台澎……昔为蕞尔之岛邦,今则骎骎乎强国矣!”在“韩”字之下又这样说:“光绪甲午后……大权尽失,而民气又不克振拔,初无自全之术也。”在“齐”字、“德”字之下,还两次提到了德国强占我胶州湾。而在“俄”字之下则说:“俄罗斯天下第一大国也……今其铁路直通我东三省,用心殊险矣!”第四册中的“矿”字之下说:“西人最重矿学,中国前朝引为弊政,且有风水之说阻之,故矿产虽饶,未及畅办。”这些语句中所隐藏的家国沉痛不言而喻,自然会激励当时的少年学子奋发踔厉。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第二册中“倭”“韩”二字之侧所配日本地图,依据当时实况将台湾岛、钓鱼岛等我国固有领土画入,影印之时我们未予更动,寄望于或可有助读者诸君牢记那段屈辱的历史。
二、推崇科学。本书“凡例”中即已申明:“选字共选三千余字,皆世俗所通行及书牍所习见者。惟第二卷锌、锰、铂、钾之属,稍乖此例。以其为原质名,屡见译本化学书,不能省也。”可见书中对化学用字给以了足够的重视。此外,书中还多有涉及光、电、力、影、像、潮、汐、滑轮、斜面等物理学知识,在“向”字之下说:“万物之力,皆由心起。故彼此吸引之时,不外体心相向,是谓向心力。即如诸曜旋转,必向日心,诸物坠落,必向地心,皆彼此吸引之力也。”在“光”字之下说:“光者,万物赖以显,诸色藉以分。其类约分为五:本质发光者曰原光,如日是也;本质无光,借他光返照者,曰映光,如月是也;炭与氧化合生火者曰火光,如燃柴蜡是也;电火曰电光;磷火曰冷光。”在“斜”字之下说:“斜面为助力原器之一,其用能以小力令大重上升,或大重下行。即如用一木板,取其一端搁于槛上,将物自上滚下,倍觉省力。斜面之制,即准此理。”而在“凹”“凸”“折”等字之下,不仅以文字详细解说,还用图画形象地说明了凹镜与凸镜的工作原理、光经过水会发生折射的现象。化学、物理之外,书中还有多处涉及数学,加减乘除、方圆角勾等等,不一而足。不过,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首推人体科学部分,书中以88个字目的大篇幅对人体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配有31幅图片,包括人体骨骼图、人体肌肉图等,其精细程度已与今天相差无几。无疑,这些都会对培养少年学子的科学精神大有帮助。读过这些内容后,我们不由得会联想到胡适先生,他之所以终生秉持科学理性态度,或许与其少年时期研读过《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有一定的关系吧?
三、尊崇孔子。第二册的“兖”字之下说:“又兖州府之曲阜县,为至圣先师孔子故里,有孔林,则孔子之墓也。”第三册的“孔”字之下说:“宋孔父嘉遭华督之难,其子奔鲁。后世以字为氏,六世而生孔子。”最有意思的是第七册的“拜”字之下,在文字介绍部分重点说了西方人礼拜耶稣,而配图则为学官带领学生礼拜“至圣先师孔子之位”的情景,足见编者爱重、推崇中国传统文化的苦心。
四、呵护童心。在第三册中,对“童”“孩”“婴”“稚”等字的图文阐释,都充溢着天真烂漫的童趣。第二册中的“雪”字,配的图片是两个小人儿在堆雪罗汉,这是当时儿童在下雪天最爱玩的游戏,使我们仿佛看到了鲁迅先生在其名篇《雪》中所描写的情景。此外,如第三册中“捕”字所配的巡捕房图画、第五册中“测”字所配的测绘地形图画,以及见于第七册中的打台球、骑自行车、使用照相机拍照等图画,也都既能带给少年学子以愉悦,又可大大开阔他们的眼界。
除了以上四条之外,本书引发我兴趣的还有两个地方。一是书中体现出的品牌意识:第三册中的“函”字,配图为一函书籍,函套上堂而皇之地印着“澄衷学堂藏书”六个篆体字;到了第五册中,为“匾”字所配的图片直接就是一块题有“澄衷蒙学堂”五个隶书大字的匾额。二是书中对“儒”字和“优”字的解释:“儒”字见于第三册,“通天地人曰儒。儒幼弱,故转注为侏儒之儒。”书生之可哀由此可见一斑;“优”字见于第五册,“优,谐戏者也。故今称演剧者为优。优能以巧胜人,故引申为优劣之优,又转为优裕之优。”演员之可羡由是呼之欲出。两相对照来读,深觉颇有可玩味处。
扯得远了,就此打住罢。最后要说的是,本书影印原作,文图一仍其旧,装帧为竖版线装,正文选用55克轻型纸,封面选用春夜兰星点纸,书名印于条签之上,再以手工贴于封面,青岛出版社标记及孔子书房出品标记均先以白墨印出衬底、再于衬底上胶印而成。作为庆祝中国孔子基金会成立三十周年的献礼图书,本书止印6000套,印完即毁版,以赋予其收藏价值。衷心希望您和您的家人,都能藉由本书发现久违的古典之美。如此,则我们于愿已足。
本书编者为著名教育家刘树屏,字葆良,江苏常州人,生于1857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恩科第三甲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八年五月,授翰林院检讨;甲午战争后,提倡教育改革,调任安徽候补道,创办皖南中学;不久,代理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监督;光绪二十八年冬,出任南洋公学总理;光绪二十九年,任津浦铁路南段总办;民国后隐居不出,于1917年逝世。1900年,刘树屏出任澄衷蒙学堂首任校长后,应是立即投入到《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编写工作中,因为其后不久,到1901年夏这套课本即已付梓印出。本书范字书写者为著名书法家唐驼,原名成烈,字孜权,号曲人,江苏武进人,生于1871年。1901年,唐驼为澄衷蒙学堂缮写了《字课图说》8册,均以正楷书之,结字清新优美,书成广受赞誉,从而名扬沪上。这之后,文明书局、商务印书馆争相以高薪聘他缮写教科书。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大东书局的市招都出自其手,而当时流通的货币、邮票上也有他的手迹。至于本书的插图绘制者,扉页题为“苏州吴子城”。经过有关专家查考,“吴子城”系旧时民间对苏州内城的称呼,实当并无此人。刘树屏在本书凡例中说:“绘图,凡名字动字之非图不显者,均附以图,或摹我国旧图,或据译本西图,求是而已。”可见,本书并未雇请专业画师来绘制插画,但是从插画的效果来看,绝大多数为当时流行的“点石斋”风格,还是颇具风采、气度的,有论者甚至称誉说“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清代卷-历代寓言 内容简介 《历代寓言》系列丛书由安徽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袁晖主编,集合了上百位中文等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历时近十年倾力编纂。从全方位的角...
写作措辞参考词典 本书特色 本书由成语词库经主题检索而编成。写作者可按文章的主题、话题迅速找到期望的一批成语,从而减轻写作时思索词语的困难,增加文章的文采。本书...
中华成语故事 本书特色 中华成语,是历史事迹的缩影,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前人经验的积累,无不闪烁着祖先丰富智慧的光芒。由于大部分成语有出处,充分了解其原意,可以...
宮女也有江湖啊!有些人你以為可以信任交心,到頭來才發現,她就是背後對你使絆子、捅刀子的人。對此,潮生深有體會。若不是挨過一頓板子、待過浣衣巷,她也看不清楚這宮廷...
东阳民俗 本书特色 《东阳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三辑:东阳民俗》分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礼仪习俗、节令习俗、娱乐习俗、社交习俗和信仰习俗七个部分,收录反映全市各地民俗风...
中华酒典-全四册 本书特色 ★ 大16开全彩图文,精致函套★ 典雅大方,古朴纯美,图文并茂,简体竖排★ 此套《中华酒典》通过对酒源、酒史、酒制、酒类酒品、酒事酒...
丽江与茶马古道 内容简介 《丽江与茶马古道》是笔者多年来收集茶马古道资料的成果,主要来源于《丽江文史资料》和《丽江日报》,另有雷波和李光品的文章摘录于《云南日报...
武汉老字号故事 本书特色 历史是一幅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的生动画卷,而故事则是组成其间的一个个生动细节描述。因为故事,历史显得如此生动,因为故事,历史永葆青春活力...
《正念领导力》内容简介:本书作者贾妮思·马图雅诺女士曾经担任通用磨坊食品公司的副总裁,自2005年起就率先在其所在的公司总部推
北河沿日记 本书特色 《北河沿日记》收录了苏民生的日记、散文、诗书画评论等十余篇,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他的日记、散文,有许多关于老北京风情人物的记叙,其中提到的一...
读库1903 本书特色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了八篇文章,《生命摆渡人》、《拍摄生死》、《z早的中国摄影》、《文史掌故》、《霍金简史》、《从空间上看教育》、《不可...
荷衣蕙带-中西方内衣文化 本书特色 《荷衣蕙带(中西方内衣文化)》由潘健华著。理清中西方内衣文化的思想脉络,梳理中西方内衣文化的各方各面。在长期收藏、整理、考析...
经典常谈心裁 本书特色 ……启发他们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这部小书也只是向这方面努力的工作。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
聊斋志异(精装典藏本全3册)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是...
2012-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 本书特色 《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2012》介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丰厚的历史积淀,是我们灵魂的“根”,也是今天我...
迅風烈火。勢破千軍。「今天,你們就要把屬於自己的地方拿回來!」數百人質危在旦夕,王守仁率領「破門六劍」及廬陵義軍夜上青原山,強攻敵窟「清蓮寺」,與波龍術王一眾妖...
在北大听讲座:第七辑:思想的乐章 本书特色 思想出现的时候差不多总是很粗糙,必须费很大的劲把它们去芜存精。并且它们老是断断续续,忽起忽落;倘使要它们连贯起来,必...
欧洲文明的基石古罗马文明-古文明浅读 本书特色 本书是“古文明浅读”丛书中的一本,从古迹、历史、艺术、文学、史学、法律、科技、宗教、哲学、社会风俗等方面介绍古罗...
世纪末文化批判 内容简介 前言:二十世纪末的今天,随着社会转型时期到来,商业化、世俗化的浪潮汹涌高涨,席卷而至。文学领域所受到的前所未有的冲击和侵袭,有目共睹。...
法国近代早期的社会与文化(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本书特色 在熟悉她文章的读者们中间,娜塔莉·泽蒙·戴维斯的声望早已确立,她被视为活跃于当今美国的*杰出和*具原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