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海洋战略译丛:亚洲海洋战略》立足于21世纪亚太地区海洋战略发展趋势,对影响亚太地区海洋战略格局的四组战略力量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全书不仅从宏观视角探讨了21世纪亚洲海洋冲突与合作、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等问题,研究了美国主导亚太地区的海洋战略、俄罗斯海权战略与实力的反差、澳大利亚的有限海权目标,评析了中国海军战略转型、日本海洋立国政策、韩国的海洋利益诉求,梳理了东南亚所有濒海国家的海洋政策,点评了印度区域性海洋强国战略、巴基斯坦海洋战略选择、孟加拉国的海权弱势,而且指出了海上交通线和海上战略要地对亚洲各国未来海洋战略的影响,提出了在中美俄日印等当代和未来海权大国战略影响下,绝大多数亚洲国家发展中等规模海权的战略选择。
★亚洲海权格局是中国和亚洲各国海洋力量的动态发展的结果。21世纪上半叶是中国走向海洋的时代,也是亚洲各国海洋能力共同发展的时代。该书在详细展示亚洲各国海洋力量发展状况的同时,也向我们预示了这样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美利坚大学亚细亚研究中心主任:赵全胜★亚洲是中国海洋力量成长的母体。中国海洋强国的发展需要建立在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该书为我们立体化地展示了亚洲海洋力量的格局,值得当代关心中国海洋发展的各界同仁一读。——国家海洋局资深海洋问题专家、南海分局前局长,中国南海维权前总指挥:李立新★亚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依托,也是中国海洋强国之路的起始地。中国与亚洲国家毗邻而居,相互倚重,息息相关。该书给我们描绘了宏观的亚洲海权格局,对我们了解亚洲海洋历史,把握亚洲海权未来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指挥学院战略教研室主任:冯梁
《大国海洋战略译丛:亚洲海洋战略》:
韦格纳认为,在制定海洋战略的框架时,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优先考虑海上战略要地。因此,海军舰队只有与海上战略要地建立关联,才能成为强大的海上力量。两者是一个整体,如果其中之一较弱,那么整体的海上力量也就必然会弱。因此,侵略性的海洋战略首先就是要使敌方的海军舰队或是敌方对海上战略要地的控制减弱,甚至微不足道。可以通过摧毁敌方舰队,或者使敌方无法利用其海上战略要地的优势。
争夺制海权的目标指向以下几方面:敌军的海上资源、战略要地和商船。由于公海的国际地位及海上自由原则,海权的行使在和平时期和危机时期(韦格纳称之为“非战时期”)都达到了极限。海权不能直接被行使,而是通过演习的方式,于是和平或危机时期与作战时期的海军力量具有不同的功能。在和平或危机时期,关键问题是要通过向外界展示一国海上力量的潜力,以此来实现某种政治上的影响。就海洋战略而言,这就意味着一国必须表现出决心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美国学者、军事战略家科林·格瑞所著的《后冷战时代的海军》一书开篇提出了一个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及其以后的岁月,海军的战略性价值是什么?格瑞指出,冷战结束后的一段时期的特征是无序性、不确定性,以及越来越频繁的区域性的紧张局势和危机。因此,海权的战略性价值就由以下三点决定,这三点也是一国海军必须具备的:
1.应对全球冲突(仍然有可能发生)的威慑力和相应的准备。
2.应对地区冲突的威慑力和有备无患的状态。
3.支撑一国外交政策的相应准备。
为完成以上任务,海军舰队必须具备条件和能力,使其在区域性或全球性的冲突中都能够有获胜的把握。而在海洋战略中,在政治上澄清海军将同时应对多少区域性危机的问题十分重要。
此外,认清海权与陆权的关系也是必要的。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两者在一国战略中的地位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开战后攻击敌方的军事重心是很有必要的,纯粹的海战能直接对陆战产生影响的事件几乎不存在。要想*终击败敌方,必须使陆上力量与海上力量相结合。只有陆军和海军团结合作,才能取得*终的胜利。
格瑞强调的另一因素是自由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性。一旦拥有能力利用海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能通过海洋这个高效率的通道来运输物资,或者设置屏障以阻止他国对海洋的利用。因此,无障碍地利用海上交通线的能力关系到一国的繁荣发展。关于20世纪90年代海军的战略性价值的另一思考则源于战争的几个方面:在海上、在陆地、在空中、在外太空,及其在电磁领域。
格瑞将空间力量与空间控制作为海权和海战纵向维度因素的重要性与100多年前出现的电报的重要性进行对比,然后他强调海陆空三军之间是直接相互依存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彼此联系,如果不掌握制空权,是无法全面控制海洋的。同时,空中力量单方面也无法击败敌军并取得胜利,还需要陆地力量的协助。同样地,陆地力量也需要海上力量和空中力量来确保后方的支援与物资的供应,如此才能持续作战,取得*终的胜利。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格瑞指出,海陆空三方力量需要坚持团结的原则,联合起来进行合作。自从海军上将韦格纳将其研究成果公之于众后,各国的海军发展已取得技术性进步。而格瑞的贡献就在于,他看到韦格纳的研究成果,与战略性地理位置和海上战略要地在获取制海权方面的重要性具有高度一致性。他认为,只有控制了海上战略要地,才能在海上战场上行使制海权。
在上述观点的基础上,格瑞指出制海权充当着推动剂的作用,无法直接促成战争的胜利。但是,拥有制海权就能够为人力资源和物资设备的运送畅通道路,从而获得远程陆战的能力。格瑞认为,能够将陆地、空中和太空军事力量有机结合起来的制海权是一国执行全球政策和战略的有效工具,可以连接各洲,维护联盟团结一致,使该国自身的陆军力量和海军力量能够进行远程陆战,攻击敌军。
……
★亚洲海权格局是中国和亚洲各国海洋力量的动态发展的结果。21世纪上半叶是中国走向海洋的时代,也是亚洲各国海洋能力共同发展的时代。该书在详细展示亚洲各国海洋力量发展状况的同时,也向我们预示了这样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
——美利坚大学亚细亚研究中心主任:赵全胜
★亚洲是中国海洋力量成长的母体。中国海洋强国的发展需要建立在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该书为我们立体化地展示了亚洲海洋力量的格局,值得当代关心中国海洋发展的各界同仁一读。
——国家海洋局资深海洋问题专家、南海分局前局长,中国南海维权前总指挥:李立新
★亚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依托,也是中国海洋强国之路的起始地。中国与亚洲国家毗邻而居,相互倚重,息息相关。该书给我们描绘了宏观的亚洲海权格局,对我们了解亚洲海洋历史,把握亚洲海权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指挥学院战略教研室主任:冯梁
乔尔根·舒尔茨(作者),德国慕尼黑联邦军事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关系和国际法学院主任、北约资深研究员。维尔弗雷德-A.赫尔曼(作者),德国慕尼黑陆军大学国际政治专业博士、德国汉堡陆军军官学院讲师。汉斯-费兰克-塞勒(作者),副海军上将,历任德国国防部政治军事管理部副主任、德国武装部队中央军事机构主任、联邦安全政策研究学院院长。鞠海龙(译者),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南海问题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客座教授,“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南海战略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吴艳(译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讲师,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南海战略研究基地兼职助理研究员。
思想与社会 本书特色 近年来西洋学术界发生了一个新的学问,曰知识社会学。其内容是从社会学以研究人类之知识。但向来研究知识,有所谓知识论是属于哲学范围的。知识论之...
宗教与美国社会-宗教非政府组织(第五辑) 目录 如何界定宗教非政府组织试析美国法下宗教组织的法律形式国际发展援助中的宗教非政府组织中亚民族国家宗教非政府组织的形...
不破楼兰终不还-世界经典攻坚站 本书特色 《伴随》编辑部编著的《不破楼兰终不还(世界经典攻坚战)》一书,从难以计数的大小战役中精选12个*经典的攻坚战战役,分别...
《百年汉阳造(套装共2册)》写的是“枪”的故事。一杆枪引发一段人生传奇,一杆枪创造一段革命历史。《百年汉阳造(套装共2册)》通
广东改革开放30年研究丛书(全11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一直走在...
信心与希望-温家宝总理访谈实录 本书特色 《信心与希望:温家宝总理访谈实录》**部真实记录温总理与人民诚意互动的图书!我们再次拥有了一位人民的好总理! “信心比...
《牛津通识读本:记忆(中文版)》内容简介:为什么我们有时记不清上周做了什么,却能记得童年往事,好像它们就发生在昨天?记忆如
战之王360扫描帝国间战火 本书特色 如果你对西方历史尤其是他们在军事方面的历史感兴趣,那不妨翻开由陈宇、崔陟主编的这本《360°扫描帝国间战火:战之王》看看。...
论人权 本书特色什么样的权利是人权?我们如何鉴定一项声称是人权的权利是否真的是人权?我们该如何确定特定人权的内容?我们又该如何解决人权之间的冲突?本书对人权的理...
一将难求-四野名将录 本书特色 本书以《史记》列传的笔法,生动刻画了十余位四野将军的动人形象,有“雷公爷”刘亚楼、“旋风司令”韩先楚、“好战分子”钟伟、“万岁军...
钟九闹漕:变化社会中的政治文化叙事 本书特色 邓建新的论文围绕两条主线展开,一是“钟九闹漕”的历史考察。在这里,他收集了大量资料,详细地考订了这一历史事件的来龙...
数字化战场 本书特色 《数字化战场》从分析数字化战场产生的背景开始,介绍了数字化战场的特点和影响,并对数字化战场的主要构成要素进行了具体阐述,在此基础上,还介绍...
美国联邦调查局绝密档案 本书特色 FBI探员从哪来;FBI探员的“成功术”;FBI探员们的工作内容;FBI探员的“秘密武器”;FBI探员们的“读心术”;FBI的...
另一半二战史:1945-大国博弈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华文出版社出版★ 文史学者、诗人、作家丁晓平撰写★ 这是一部反映波茨坦会议跌宕风云、记录《波茨坦公告...
复社与明末清初政治学术流变 本书特色 十七世纪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时期,而复社的兴起和发展则是这一时期*为引人瞩目的事件之一。由王恩俊编著的这本《复社与明...
秘密战3000年:公元17世纪到现代:第3部 本书特色 震惊世界的间谍秘史经典,人类3000年来秘密战领域的秘闻与传奇史料严谨,精彩丰富,一针见血!秘密战300...
彭德怀入朝作战纪实 本书特色 王波著的《彭德怀入朝作战纪实》描述彭总奔赴战场与金日成会见几近被俘;大榆洞、空寺洞、大同江多次遇险毫无惧色。三次战役后如何“真的有...
中日关系五十年大事记1932-1982(全五卷)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全5册★ 本书是“一代报人”王芸生之巨著《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续编★ 跨越五十年的中...
中国民众抗战画史 内容简介 民众,不论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是历史的主体。一部壮烈的抗日战争史,也主要是中国广大民众抗战的历史。可是在以往的抗日战争史中,主要...
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中日甲午战争的成果。书中对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的形成等问题作了较为客观的分析。特别在战争的起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