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佛教:亚洲佛教在西方社会的传播与转型》首次在汉语世界系统介绍佛教在美国的传播与转型,简要评述美国佛教的主要派别及其特点,诠释全球化时代的“新佛教”理念。以佛教的“美国化”为主线,重点讨论:禅在美国的演绎与特色、美国佛教徒的身份认同、美国特色的僧团生活、美国佛教的传播绎验。
本书的作者李四龙教授任职于北京大学宗教学系,是一位年轻有为的佛教学者。师从名家,学养深厚,思想深刻,著述颇丰,在天台宗研究、民俗佛教研究等领域建树颇多,成果丰硕。近年来,其关注的焦点兼及欧美佛教,潜心钻研,实地调研,几经琢磨,继《欧美佛教学术史--西方的佛教形象与学术源流》后,又写成《美国佛教--亚洲佛教在西方社会的传播与转型》一书,充分显示了李四龙教授开阔的学术视野、扎实的学术功力、勇于创新的治学精神和作为中国佛教学者深切的现实关怀。
《美国佛教:亚洲佛教在西方社会的传播与转型》:永惺,俗姓刘,1926年生,辽宁人。12岁出家,19岁在长春般若寺依定西法师受具足戒,传承天台宗法脉;1947年辗转到达青岛,入湛山寺学习;1948年底又到香港,入华南佛学院学习,同学中有乐渡、性空、智开等人,后来大多是在北美弘法。1966年,永惺在香港注册成立“菩提学会”。他在美国的弘法,大多是以菩提学会的名义。譬如,1990年在美国东部成立麻省菩提学会,由永惺弟子宽贤法师所建,位于波士顿昆士市,建有“千佛寺”,是僧俗皆可修学佛法的共修道场。千佛寺不定期举办佛学讲座,每星期举办共修法会,还举办诵经、静坐、研讨等活动。在永惺及其菩提学会的支持下,玉佛寺成了美国南部*大的道场,可容纳信众五六百人,大雄宝殿在星期日上午主要安排讲经,听众多为中国留学生;观音殿在那个时候主要教信众打坐,然后有一小时的佛法研讨,大多是讲印顺的《妙云集》、《佛法概论》等书,也会讲解天台止观、数息观与四念住,有很多非华裔参加。在美国南部,达拉斯是仅次于休斯敦的大城市,现在佛教亦是颇为兴盛,佛光山、慈济功德会在当地都有分支道场,净空所创的净宗学会也在当地活动,以及当地居士组织的各种佛学社团。此外,德州的首府奥斯汀.现在也有一些华人佛教道场。7.旧金山佛门寺旧金山佛门寺(BuddhaGateMonastery)是台湾中台禅寺的**家美国道场。惟觉老和尚创立的台湾中台禅寺,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教团,主张新时代的弘法方向要实现“五化”:佛法教育化、学术化、科学化、艺术化、生活化,认为圆满的修行理念要“三环一体”:“教理以定知见,福德以为资粮,禅定以明心性”。老和尚发愿要把佛法传至世界,“佛法无国界,真如应十方”,后在美国硅谷设立分院。2000年10月,中台山在旧金山湾区成立**家海外弘法道场“佛门寺”,坐落在旧金山市东部的“莲花叶”(Lafayette),距离著名的硅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都不太远,占地17公顷,当初有五位比丘常住。佛门寺陆续开办各种禅修班,举办诵经、拜忏、佛学讲座、文艺活动等。2004年3月,还在旧金山附近的桑尼维尔(Sunnyvale)建立“太谷精舍”,是隶属于佛门寺的分支道场。这家精舍位于作为当代高科技象征的硅谷中心地带,开设中英文禅修班与研经班,是其鲜明的弘法特色。禅修班的课程包括静坐与佛法开示,研经班则是讲授佛教经论,另有青少年及儿童禅修班。这家精舍定期举办禅修研习营,集中教授静坐的方法,开办“一日禅”、“二日禅”、“禅七”、“太谷一支香”等禅修活动。这家精舍本着“安住大乘心,善开方便门”的中台山宗风,禅修之外,也有拜忏等各种法会,插花、书画、烹饪等艺文活动,以及捐款赈灾、临终关怀等社会公益事业。在佛门寺,信众组成“护法会”,其主要的工作包括:开办禅修班,如一日禅、精进禅七、儿童禅修班等;举办法会,令信众忏罪消灾,广修福慧,如三昧水忏、八关斋戒、浴佛法会、八十八佛洪名宝忏、诵经共修等。这个居士团体,是佛门寺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否则,仅仅依靠寺内五位常住,无论是人力、财力根本无法承担繁重的法务活动。中台山在美国的道场,还有中洲禅寺(原名“普愿精舍”)、普德精舍、佛心寺、佛宝寺、法宝寺等。……
李四龙,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副教授,副系主任。2001-2002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研修,为哈佛燕京学社、哈佛大学世界宗教研究中心访问学者。重点研究领域为中国佛教史、怫教哲学与比较宗教学。主要论著有:《中国佛教与民间社会》、《天台智者研究》、《民俗佛教的形成与特征》、《论欧美佛教研究的分期与转型》、《略论“中国宗教”的两个思想基础》等。
春秋繁露新注 内容简介 《春秋繁露》是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皇皇巨著,但文字脱漏现象较多。本书对原文的校勘、训诂与注释,反复比照前贤今哲学术成就,广取博引,...
译者王玖兴(1916一2003),江苏省赣榆区海头镇人。我国著名西方哲学史专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
智解大学 本书特色 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形态,在先秦时期是以易、礼为中心的天人思想,秦、汉以后形成儒、道、墨三家学说并立,隋唐以后形成儒、释、道三家鼎峙的局面。 从...
《左氏会笺(共5册)》是日人竹添光泓为《左传》做的注疏性质的一部鸿篇巨制,是研究左传的必读书。竹添光泓有名竹添进一郎,1842-
过程与实在 本书特色 构成宇宙的不是所谓原初的物质或客观的物质实体,而是由性质和关系所构成的“有机体”。有机体的根本特征是活动,活动表现为过程,过程则是构成有机...
为什么要萨特 本书特色 曾与当时流行的蛤蟆镜、喇叭裤并列为“三大精神污染”;有人说“萨特热”是“80年代新一辈人的精神初恋”,也有人将其视为一次“错爱”,称与萨...
叔本华论说文集 本书特色 本书为19世纪德国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创始人叔本华的主要著作之一。本书并非专门的哲学论著,是作者对人生、社会、文学、艺术、宗教、教育等诸...
心灵与身体-心灵哲学中的新二元论探微 本书特色 《心灵与身体——心灵哲学中的新二元论探微》由高新民著,多年来,笔者在跟踪西方尤其是英美心灵哲学的发展时,一直没有...
自我评论 本书特色本书虽篇幅不大,但内容丰富,极富文献价值——它是研究克罗齐的生平活动、学术成就、政治立场,甚至人格魅力的重要文献。为此,克罗齐将此文收录在《自...
中庸 本书特色 《中庸》作为平民的哲学,其核心是中庸之道。所谓中庸之道,就是忠恕之道。它是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的发挥,在处理人与人交往的社会关系上要求...
《从利玛窦到汤若望:晚明的耶稣会传教士》通过故事的叙述,将基督传入晚明中国的历史过程完整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作为西方汉学
周易参同契释义-任法融释义经典-修订版 本书特色 道家有一套复杂而微妙的概念,它是后来产生的中国一切科学技术思想的基础。——(英)李约瑟“长生不死”独秦始皇之追...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述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为五章,对古代印度的社会与宗教;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汉代至清代佛教的兴衰变迁;二十世纪中国佛教的现状与思考;以及亚...
从古典到现代:康德美学研究 本书特色 这是一位当代学者充满时代感受和主体精神的崭新解读。这咱解读既不离开康德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同时又充满极具个性的当代美学精神...
第一哲学沉思集 本书特色 《**哲学沉思集》是笛卡儿*重要的哲学著作,被看作近代西方哲学的奠基之作。在这部著作中,笛卡儿通过普遍怀疑的方法,力图使心灵摆脱感官误...
如果有人说你是动物,那么你很可能会生气,你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但为什么动物会有这样的坏名声呢?在这本富于挑战性的书中,弗
周易 本书特色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亦称《易经》,简称《易》。《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华夏...
大唐西域记 本书特色 《大唐西域记》十二卷,唐玄奘,辩机撰,记述了著名高僧玄奘赴印度游学所经历和得自传闻的中亚南亚一百三十多个国家城邦和地区的地理社会历史与宗教...
近现代居士佛学研究 内容简介 二、国内政治对传统佛教的中击在中国佛教受到国际社会挤压的时候,国内的统治阶级也没行对佛家采取宽容的政策。佛教也受到了来自国内的政治...
美学原理 本书特色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美学原理》是《美学》的一部分,《美学》是克罗齐的**部著作,它所讨论的不仅是普通的美学问题,尤其是美学在整个哲学中的...